王雨涵
(中國戲曲學院 北京 100073)
古籍故事作為承載傳統文化的載體,新媒體環境下影視劇本創作中加以運用,挖掘傳統文化精髓,有利于提高中國影視作品的傳播力與感染力。影視劇本創作時要講好中國故事,立足于傳統文化,從傳統文化古籍中找尋靈感,挖掘古籍故事的內涵,滿足現代受眾的審美與獵奇心理。要想增強中華文明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需要與傳統文化結合起來,利用古籍故事講好影視劇本內容。因此,有必要做好影視劇本創作中運用古籍故事的研究工作。
影視劇本有著自己的獨特特點,要想在影視劇本創作中融入古籍故事,就需要了解影視劇本的特點,才能實現兩者的融合。
影視劇本創作時形式與文字寫作相對自由。話劇劇本創作時需要重點描寫時間、地點、人物及事件,通常確定要素后利用括號標注敘事說明,避免出現時間或邏輯上的不合理。而影視劇本編劇則有著更強的自由性,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想法對劇本內容進行安排,本身有著更廣闊的創造空間,也就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影視劇本創作形式分成兩種:可讀性強、可讀性不強。兩種形式的劇本差異較大,主要區別方法就是劇本是否具有故事性,能否將其作為文字作品讓讀者欣賞。如,2020 年熱播的《鬼吹燈之龍嶺迷窟》網絡劇,原著小說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受到大量讀者的追捧。改編原著小說的影視劇本,需要依據原著小說敘事結構進行創作,調整部分情節內容、安排出場人物順序,尊重原著的可讀性。
影視劇本創作時要注意后期拍攝、制作要求等。創作時首先要確定題材,選擇合適的題材,好的題材可以顯著提升影視作品的價值。影視作品通過人物與情節吸引觀眾。如《士兵突擊》《亮劍》《潛伏》等,這些經典電視劇中都塑造了成功的人物,刻畫出很多吸引人的角色。而劇本則是影視作品的靈魂,通過描繪主人公身邊的故事吸引觀眾,提高觀眾的關注度,進一步提高影視作品的影響力。
影視劇本創作時挖掘古籍故事內涵,有利于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國民文化自信,促進國家凝聚力的提升。影視劇本創作時古籍故事的內涵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古籍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故事則是人類的文化基因之一。中華民族文化底蘊深厚,雖然歷經數千年,但依然有大量古籍被保存下來,這些古籍中承載著海量故事。現代社會跨文化傳播的主要媒介就是影視,影視也是當前文化發展的重要載體。
影視劇本創作時運用古籍故事,切實發揮影視傳播渠道的作用,加快融合傳統文化與現代影視審美觀念,對劇本創作內容進行豐富,利用經典古籍故事傳遞文化記憶與家國情懷,引發觀眾對劇中人物的情感認同,塑造家國文化精神。
影視劇本創作時發揮古籍故事的作用,有利于夯實文化建設基礎、提升文化自信,挖掘古籍故事的內涵,闡述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利用不同形式的傳播渠道展現特色的傳統文化,挖掘傳統文化傳播的深度。
古籍故事與影視劇本創作結合起來,提煉其中蘊含的文化內涵,串聯古籍故事與影視劇本創作,能滿足現代人的審美理念,利用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增強國民文化自信,經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滲透傳統文化,豐富影視劇本創作的內涵。
古籍中有著大量傳統故事,影視劇本創作時需要挖掘與利用這種故事,做好傳統文化的繼承發揚,影視劇本創作時可以從古籍故事中攝取源源不斷的內容,通過滲透古籍故事豐富影視劇本的內容。
同時,影視劇本創作中融入古籍故事元素,可以讓劇本在時間軸上呈現出極強的縱深感,這是因為傳統文化可以實現歷史與現代之間共同記憶的對接,實現與觀眾內心情懷的對接,增強民族文化的感染力,逐步培養與提高國民的文化自信。
影視劇本創作過程中合理運用古籍故事,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制定合適的方案,推進古籍故事與現代價值理念的融合,發揮現代審美價值觀的作用,合理利用古籍故事敘事流程,豐富影視劇本創作的內涵,實現提升影視作品影響力的目的。
影視劇本創作者要善于從古籍中挖掘故事內涵,在保持原有傳統內涵與民族性的基礎上,與現代價值取向結合起來,充分體現出時代性特征。每一個時代都有著自己的特征,這種特征體現出當時的經濟、政治、文化等特征。因此,影視劇本創作時挖掘古籍故事資源,可以借助影視作品完成傳播,繼承傳統文化的優秀部分,避免出現傳統文化流失的情況。如,當前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少數民族地區傳統文化等,在實際創作時需要有選擇地取用,結合現代價值觀念,傳承經典,打動不同年齡段、不同階層的觀眾,實現提高影視作品感染力的目的。
如,《萬里》劇本中,作者以現代人為主角,讓其經歷《山海經》中描述的場景,經過各種場景研究宇宙及生命的意義,實現傳統歷史與現代文明的碰撞,既能體現出《山海經》的傳奇色彩,又能體現出傳統文化內容,包括飲食文化、民間習俗、文化古跡等。現代社會中主人公是一名神童,承受著追尋失落文明的壓力,正處于叛逆期且具有小眾化的精神追求,增加劇本的矛盾沖突,也是重要的看點。通過匯集與整理各種古籍,提高解讀的實效性,以此傳承傳統文化內容。
影視劇本創作時需要挖掘古籍故事的內涵,結合現代審美理念講好故事,形成濃厚的傳統文化環境,依據現代人的理念著重展現一些文化特征,滿足現代人的獵奇心理,豐富劇本創作內容,將部分簡略的故事飽滿化,形成立體化的人物形象。
如,《百鳥朝鳳》這部電影主要圍繞嗩吶講述故事,展示出不同的主題,整部電影中有著濃厚的陜北農村特色。音樂作為世界通用性語言,然而我國有很多樂器卻傳承艱難。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在《紀效新書》中記載嗩吶被用于傳遞軍令。影片中嗩吶成為傳統文化的代表,成為當地重要的道德評判標準,由于當前嗩吶音樂流失較為常見,因而通過賦予其更高的地位以滿足受眾對傳統文化的期待,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通過對比西洋樂器與嗩吶的現狀,探討傳統技藝中“技”與“德”之間的碰撞,加深影視作品對傳統文化的探索。
新時期,技術進步提供了更多影視表達的可能,劇本創作過程中應納入“中國夢”的內涵,尋求可以進入國際范圍內的敘事道路。促進古籍故事與傳統文化的融合,利用影視作品中的視聽語言彰顯本身的特色。同樣在《百鳥朝鳳》這部影片中,通過地域特點與嗩吶樂器構建傳統的道德評判標準,提出大眾文化背景下如何實現小眾文化的傳承?!囤w氏孤兒》這部影片直接來自元雜劇《趙氏孤兒》,利用中國化敘事實現從戲曲元素到影視元素的轉化。當然,敘事本土化發展還需要考慮各方面的因素,挖掘古籍故事蘊含的深層次內容,結合現代受眾的審美觀念,充分體現出民族性特征。
導演林建中依托《山海經》與民間傳說創作神話劇《遠古的傳說》,它主要講述遠古時期盤古開天辟地后,人間出現瘟疫禍害,花神與神農密切合作,經歷眾多磨難拯救蒼生的故事。這部電視劇中呈現出很多古籍故事,并和現代人的審美觀念結合起來,將古籍故事中蘊含的人文關懷挖掘并表達出來。再如,陳凱歌依托《史記·刺客列傳》等典籍故事拍出《荊軻刺秦王》,講述秦始皇嬴政如何建立大秦帝國的故事。在講述中國文化的同時帶領觀眾嘗試理解歷史,通過銀幕展示出那個歷史階段的故事,激勵觀眾。從古籍故事中延伸出來的影視作品,需要和現代審美觀念結合起來,利用現代語境對古籍故事中的民族文化、思想內容進行講述。這就需要創作者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制定合適的方案,打破傳統思維模式的限制,從古籍故事中挖掘深層次的內容,將其與現代理念結合起來,創新內容,吸引受眾的目光,促進影視劇本創作與古籍故事深層次融合。
總之,影視劇本創作中運用古籍故事,需要做好典籍挖掘工作,利用影視作品這一現代傳播形式激活沉睡的典籍。影視編劇創作時,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選擇符合劇本題材的古籍故事,改善當前影視劇本創作內容單一、傳統文化含量不足的情況,增強影視劇本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