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秀莉
(漳州職業技術學院 福建 漳州 363000)
隨著我國人民物質生活質量的提高,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不斷提升。合唱作為一種群體性的藝術活動形式,廣受各個階層群眾的喜愛。近年來,許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包括一些民間社團,為了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組織開展了許多群眾合唱比賽,促成了許多群眾合唱團的成立,合唱活動如火如荼、碩果累累,使合唱這一高雅藝術走進了人民群眾,推動了中國合唱事業的發展。
群眾合唱活動有助于廣大群眾保持身心健康、提高音樂修養、陶冶情操,還可以增強團隊精神并進一步構建和諧社會。群眾合唱團有以下三個特性:一是臨時性,通常都是為了參加某項活動或比賽而臨時組建并集中排練,沒有常規的訓練時間;二是廣泛性,群眾合唱活動人人都可以參與,不分階層,不限年齡,表演形式多樣,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三是差異性,參加合唱團的人員的演唱水平、音樂素養和基礎參差不齊。針對群眾合唱活動的這三個特點,群眾合唱團的組建方式與訓練對策都應有所思考。
合唱團的指揮或授課教師親自參與團員的面試選拔是十分重要的。通過面試過程,全面了解該組織或團隊的整體演唱水平,為后期排練的順利開展作好鋪墊,為演唱作品選擇提供有力的現實指導。
1.發布招募公告因地制宜
招募公告是合唱團的一張特殊的“招聘啟事”。公告的內容不應千篇一律,應靈活變通、因地制宜。若組建合唱團是一項硬性工作,則在這份公告里,需體現具體的要求,例如“40 歲以下的人員均需參與面試,或是副科級以上的同志均需參與面試”等內容;若此合唱團是社會公益組織,且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力,則公告中需明確寫出對團員能力的要求,例如“面試人員要求:1、熱愛歌唱,有樂感;2、能識譜唱譜;3、25-40 歲之間”等內容。
2.面試內容因人而異
面試內容應根據面試對象的音樂能力設定:若參與面試的人員音樂基礎較差且不識譜,面試內容則應偏重于簡單的模唱,即考官演唱或彈奏一小段旋律,例如三和弦模唱“5 3 1”,考生將聽到的聲音唱或哼出來,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考查考生的音樂模仿能力,體現出考生的音準、聽力和音樂記憶能力,能夠快速有效地篩選出音樂天賦較好的人員;若參與面試的人員音樂基礎較好,則面試內容需包含模唱、識譜視唱、歌曲演唱這三部分。
3.在面試過程中搭建合唱團整體架構
合唱團的男女比例以及聲部劃分尤為重要,這項工作完成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后期的排練效率及作品表現力。教師或指揮在面試環節中可以了解每一個團員的音色、音域,面試結束后,應及時在表格相應的地方做好備注。其內容包括團員的音域、音色、性別及其應安排在高中低哪個聲部等重要信息。面試結束后,大致就可完成聲部劃分及男女人數比例分配,合唱團的整體架構也基本搭建完成。
1.擬定團章,嚴格執行
合唱團須擬定細化、可執行的團章。可根據本團的實際情況和發展方向,在團章中體現團員的義務和權利,確定團長及各聲部長的工作職責等內容。設立考勤相關規章制度。簡而言之,團章一旦確立,老團員起到表率作用,新入團的團員通過學習相關內容,也能自覺按照制度執行,確保團隊各項工作運轉自如。
2.分工明確,職責清晰
合唱團的中堅力量包括團長1 人,副團長2-3 人,指揮1 人,聲部長3-4 人,鋼琴伴奏1-2 人,聲樂指導2 人,財務2 人,后勤保障2 人等。他們大都來源于合唱團成員并各司其職:團長和副團長是合唱團的領軍人物,他們應共同制定和實施團隊目標,溝通處理合唱團的內外事務;聲部長、鋼琴伴奏最主要的職責是在排練過程中輔助指揮或聲樂指導完成作品演唱,特別是聲部長,負責規范本聲部團員的音準、節奏、表情、咬字等事務;財務和后勤保障人員則應管理好團費的收支,在合唱團對外交流活動中提供及時有力的后勤保障。
3.執行嚴格考勤制度,激勵與懲罰并存
合唱體現團隊協作,嚴格的考勤制度是保證合唱排練有序進行以及排練質量的重要基石。可將考勤工作委托聲部長完成,每次排練認真做好記錄,并及時向分管副團長匯報。副團長每個月通報一次考勤情況,對出勤率高的團員進行表揚激勵,對經常請假的團員予以提醒,一季度內連續每月被提醒的團員將依據團章相關規定,做嚴厲的批評或勸退處理。
聽覺概念是指一個人對美好聲音的判斷能力,是一種特殊音樂審美。沒有接受過專業合唱訓練的團員,很難鑒別音色的好壞,進而會將平時錯誤的演唱習慣帶入合唱中。在合唱藝術學習中,擁有一雙好耳朵尤為重要,會唱之前應先會聽。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讓團員們欣賞國內外優秀的合唱作品,邊聽邊講解,讓團員們深刻領悟美好聲音所擁有的特質,并分析其發聲技巧,輔以相應的示范演唱,幫助團員們塑造良好的聲音聽覺觀念,樹立歌唱信心。
氣息是歌唱發聲的動力,也是歌唱技巧的基礎。針對群眾合唱團的人員特點,訓練時應減少專業術語,多增加一些通俗易懂的生活實例進行引導:例如感受生活中的驚訝瞬間,體會快速吸氣的狀態;感受細細品味花香的愉悅心情,體會緩慢吸氣的內心感受。還可以通過一些趣味性的聲音模仿,例如模仿狼在山頭的叫聲,感受氣息對延長音的支撐;模仿狗喘氣,感受急速吸氣時腹部的變化以及對聲音的影響;模仿救護車的聲音,感受如何運用氣息控制音高的變化。這些趣味性的氣息訓練,都將使課堂充滿歡聲笑語,增加教師與團員之間的互動交流,提升了課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團員的學習積極性。
合唱是一種特殊的“集體朗誦”,是一種音樂與語言相結合的藝術形式。正確的咬字、標準的普通話訓練都是合唱訓練的必修課。正確咬字可以帶動發聲腔體,將聲音從胸腔、口腔、鼻腔、頭腔傳送出來,使聲音美化、圓潤而豐滿,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現力。在演唱之前,教師可以引導團員集體朗誦歌詞,逐字糾正不標準的普通話,特別要糾正方言腔發音,如平翹舌不分,前后鼻音不分等問題;了解聲音共鳴腔的含義,以PPT 或畫圖展示胸腔、口腔、鼻腔、頭腔在身體中的位置,打開嘴巴,吸氣,下巴放松,結合標準咬字吐字方式尋找共鳴腔;在曲譜上備注出不同字的發音特點,例如元音應該相對延長,輔音要唱得快、迅速,字尾收音歸韻要準確等。
音準是音樂表達的基礎,是合唱團核心能力的體現。針對團員音樂基礎較差、不識譜等問題,音準訓練也成為合唱訓練的重點和難點。首先,在練聲的過程中融入音準訓練,練唱大小調音階和不同度數的音程,熟悉大、小、增、減、純各種音程的色彩與距離,每次練習時間控制在10-15 分鐘,并持之以恒;其次,讀懂合唱作品譜例,始終堅持先唱譜后唱詞的原則,分析樂譜中所蘊含的樂理知識,如附點音符的演唱特點、切分音的節奏特性、后半拍演唱的作用及休止符的意義等,不同聲部完成曲譜練唱后再融入歌詞,教師還可以運用信息化教學,利用電子錄音方式,將每個聲部譜例的音頻錄制下來,課后分享到團隊微信或QQ 群,進一步鞏固各聲部的音準,提高學習效率;最后,進行聲部合排,應先進行多聲部唱譜合練,在難點的章節進行聲部之間的反復磨合,再加入歌詞演唱,并最終完整地將作品曲譜的各個要點通過演唱詮釋出來。
合唱作品都有其特殊的創作背景、風格特點、人物形象等因素,合唱最終的目的是將作品所塑造的音樂形象及其情感內容通過歌聲傳達給聽眾。教師在對作品進行藝術處理時,需對作品的速度、力度和音色等元素做調整,引導團員們深刻體會合唱作品所表達的情感內涵,體會不同段落所呈現的音樂語言:例如讀懂譜例上的每一個音樂術語、破解每一個休止符所對應的對象;平穩、敘述、訴說等樂段多用中速表現,包含緊張、歡快、激動、雄壯威武等情緒的樂段多以快速烘托,包含憂傷、沉重、深情等情緒的樂段則多以緩慢進行;引子部分可虛無縹緲、歌頌贊揚可明亮有力、悲傷難過可低沉渾厚等;表達激動情緒或旋律上行時可用漸強、表達哀思沉重可采用漸弱或突強;突出某一樂思可采用節奏對比等藝術處理。
綜上所述,由于群眾合唱團的特殊性,我們在團隊組建方式和訓練對策上應做到以人為本,因地制宜,因人而異。作為音樂工作者,我們有必要去探索如何用更專業、更系統、更前沿的方式引領群眾合唱團的組建與訓練,讓它成為大眾生活中的一種主流與時尚,成為老百姓的精神食糧與情感慰藉,進而提高人民群眾的音樂審美,成為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