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瀚文 安徽省文化產權交易所有限公司
通過對數字經濟與中國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容進行深入的辨析,明確在數字經濟與數字經濟時代下,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所面對的問題,并根據這些內容進行了分析。現階段資本市場對于數字文化產業的壟斷現象不利于我國的文化創新以及文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本文對此內容進行了深刻的探討。
在信息技術的發展下,雖然我國各行各業加入了更加智能的信息技術手段,促進了數字經濟與產業之間的融合發展。數字經濟與中國文化產業的融合發展,可以促進我國文化產業更高質量的運行和創新,也能夠提升文化的傳播速度,擴大文化的傳播范圍。例如,我國大型的企業以及電視臺欄目都可以將本企業具有特色的文化內容與數字經濟相融合,進一步激活大眾文化的娛樂需求,在提升大眾對于文化產業接受程度的同時,也能夠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在國內影響力較大的企業,阿里巴巴、網易、騰訊等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有著較大的行業競爭力以及影響力。對此,他們可以將企業文化與數字經濟相互融合,進一步提升企業對于我國民眾的影響力,促進中國文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但是各企業以及文化傳播企業對于數字經濟與文化產業的發展了解并不完善,其數字技術的運用只是停留在了較為表面的內容上,使得相關企業文化產業的發展后勁不足。分析我國大部分電視臺可以發現,雖然部分電視臺的主要決策人員在剛開始時注意到了數字經濟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性,并在電視臺的發展過程中加入了這類內容,此類節目在剛剛播放時對于觀眾有著較大的影響,但是隨著數字經濟與文化產業融合的不斷推進,其電視臺的規劃人員對于這類內容的探究并不深入,使其后來的發展情況日漸低迷。在大多電視臺針對此類內容進行規劃時,出現了優質節目較少,同類型節目較多的情況,使得電視臺所傳播的文化內容較為單一,缺少較為獨特的原創作品以及原創的文化內容。
《國家寶藏》《國寶大會》等是現階段我國較為優秀的文化節目。在這些作品的展示下,我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數字經濟和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的效果。但是這種類型的作品較少,近幾年也只出現了幾部較為優秀的文化項目。對此,我們可以發現,在數字經濟與文化產業相互融合發展的過程中,機遇和挑戰共存。在數字經濟的發展下,現階段互聯網與數字技術的結合,使得數字經濟和文化產業的融合發展更加有實際意義。比起傳統的文化發展渠道以及發展內容來說,數字經濟與文化產業的融合會使我國中國文化的傳播速度加快,傳播范圍更廣,對于人們精神和思想的影響更為深遠。但是,在數字經濟與文化產業的發展過程中,我們要注意其整體的發展形態,避免出現資本壟斷的現象,促進“產業+文化”這種新興模式的發展。
雖然我國文化產業在轉型期間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但是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為提升其發展質量也會面臨不同種類的問題以及挑戰。針對此類內容,我們需要進一步地進行反思和評估,了解問題主要的發生原因以及解決的方向,提高文化轉型期間文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對于這類內容在查找了相關文獻,進行了深度的探討之后,可以發現現階段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主要面臨以下三個問題。其一就是針對文化產業整體的發展情況而言,預先設定的高質量標準與實際的開展情況有一定的差距。在企業實際的發展過程中,高質量文化產業的數量較少。現階段文化企業發展階段應該更加注重相關文化項目的精品化,特色化,提升相關文化項目的實際價值,使得企業的競爭力能夠再次提升,也能夠保證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更具有影響力。其二就是在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更多的是依托于我國傳統的文化資源。在文化產業的相關文化項目轉型過程中,并沒有明確文化資源的深刻內涵,使得文化資源優勢不能夠合理科學地轉換為文化經濟優勢,在相關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所產出的產業內容較為單一,并沒有結合現階段先進的數字技術以及數字經濟的發展方向,傳播模式較為傳統,與現階段人們的精神需求以及審美水平不能夠進行完美的匹配。其三是在我國文化產業轉型過程中,出現了資本壟斷的情況,使得我國文化原創者的創作激情大大降低。這樣的市場環境就限制了創作者的生長空間以及創作環境,從源頭上減少了優秀的文化產品創造,不利于我國文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同時,文化產業的發展與其他行業的發展有一定的差異,文化產業所產出的主要內容更多的是文化作品,是我國群眾的精神食糧。這樣的價值屬性就明確了文化產業在發展過程中的意識形態屬性。對此,在文化產業的發展過程中,我們應該更加注重一個產業的發展趨勢,強調產業文化發展的重要使命。現階段,文化企業在發展和傳播文化時,更多的文化項目傾向于娛樂化產品,并沒有產出更多的高質量文化項目。通過對我國現階段文化產業的發展情況進行反思,能夠發現我國部分文化產業的發展情況并不理想,仍舊處在較低的發展水平。因為在發展過程中,文化的供給側創新創意不足,使得文化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高質量內容的產出較少。企業決策人員以及主要項目的管理人員、規劃人員對于中國傳統文化資源的依賴現象較為明顯,使得文化產業整體的創新產出情況較差,沒有輸出和傳播更多新穎內容以及高質量內容。在數字經濟和中國文化產業高質量的發展過程中,其整體還有較大的上升空間,因為現階段文化市場的發展情況較為低迷,各類型主體的發展水平不均衡,使得部分中小文化企業想要進行再次的發展較為困難。針對此類現象,我們應該建立更為完善的企業文化發展體系,讓各種規模的文化企業都能夠發揮自身的優勢,不斷擴大產業文化的創新內容,增強創新意識,推動中國文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在數字經濟時代下,中國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也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在數字經濟的加持下,我國的文化產業發展更加迅速,企業規模不斷擴大,整體的發展形勢較好。但是,在各行各業的產業發展過程中,人才都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文化產業而言,對于人才的訴求更加普遍。在文化產業興起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創新型人才能夠將我國的傳統文化加以合理地運用,產生出更多的文藝創作以及文化科技創新成果,提升數字經濟和文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在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我國社會應該加重對于創造性人才的培養力度,完善相關的人才激勵制度。現階段,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文化產業領域內,逐漸出現了“流量為王”的運行模式,同時也衍生出了粉絲經濟。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有流量就會產生大量的經濟效益,但是這種情況不利于文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針對此種情況,我們應該重視數字文化產業的逆勢增長與“飯圈”模式困境,增加娛樂領域管理人員對文化發展的重視程度,改變現階段的行業發展方向以及運營模式。在數字經濟與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因為大眾的娛樂需求以及資本的導向致使“飯圈”商業化的運營模式逐步擴大,我國的文化價值逐漸被流量和商業影響所架空,更不利于文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對此,我們應該從發展模式上對現階段的情況進行有效的管控,使我國民眾的專注力從娛樂性轉變為文化性,提升國民的文化創造力,促進文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在數字經濟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文化領域也在不斷地創新和發展。但是,因為我國現階段文化領域正在發展階段,文化行業的運行情況也并不成熟。所以在此情況下,基于互聯網與數字技術的特征,使得數字經濟與文化發展行業特別容易形成資本壟斷的情況,影響了我國文化創新的速度,抑制了國民文化創新的熱情。觀察我國各類型數字企業的發展情況可以發現,在資本壟斷市場的影響下,我國大部分數字文化、數字音樂的平臺都形成了資本壟斷的現象,而后來興起的視頻、游戲等領域,其被壟斷的趨勢也愈加明顯。對此,我們可以預想到,在數字產業行業都被資本壟斷的情況下,會極大地打擊我國文化內容創作者的創作激情,阻礙了我國文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現階段大部分數字企業的發展主要以“流量為王”的商業模式為主,使得獨立的文化創作者在數字文化市場普遍被壟斷的情況下,難以開展相關的文化創作工作,并且其文化內容創作出來了,也很難進行后期的發展和傳播。同時,在資本壟斷以及流量為王的商業模式影響下,逐漸衍生了粉絲經濟這一內容,在此運營模式的影響下,明星是資本家賺錢的工具,而企業是粉絲經濟的直接受益者。但是,其運行模式使得明星給社會帶來的影響較為廣泛,但是明星卻沒有意識做到應盡的義務,提升自己的社會責任感。資本對于數字經濟市場下文化行業的壟斷,影響了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針對此類現象,我們應該打破資本對于數字平臺的壟斷,使得我國各行各業的企業在健康的市場環境下開展良性的競爭,促進我國文化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提升我國文化創作作者的創作熱情,使其創作出更加優秀的文化作品。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數字經濟社會與文化領域進行了深度的融合。在時代的變革之下,逐漸形成了更加新穎的行業。例如,我國近幾年開展的文博文創行業,就是在此情況下所衍生出來的又一新興行業。文博文創行業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產生了較大的經濟效益,對于國內的產業發展以及流行趨勢的確有著巨大影響作用。同時,在文化公共文化資源的數字版權產業也有著較大的影響力。但是在整個行業的發展過程中,所開發的數字文化內容的經濟價值以及版權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現階段,我國對于這類問題沒有較為明確的版權規定,使得此類行業在進行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制度缺陷,對于相關數字版權的保護,也沒有產生完善的體系機制,不利于文化領域長期穩定的發展。在文博文創行業不斷的發展過程中,也帶動了我國其他產業的發展。例如,文旅紀念品,相關電視、電影節目以及動漫等內容增加了各行各業在發展過程中的經濟效益。但是,在發展過程中,對這些資產的數字版權沒有較為清晰的界定。在行業不斷擴大發展過程中,因為相關制度的缺失,其管理風險也會不斷地加大。對此,在明確了文博文創行業的發展情況以及相關數字版權制度缺失的情況下,應該探索和不斷加強文化領域數字版權的保護機制,將其主要的內容界定清晰。加強各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對于數字版權的保護措施落實情況,促進我國文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在大數據背景下,有了信息技術的加持,國內各行各業的信息共享速度以及傳播速度逐漸提升。在此情況下,我們需要深刻地了解在文化發展過程中,相關制度的模糊所引起的文化領域相關侵權事件頻發的長期危害。針對此類情況,我們應該了解知識產權的相關內容。明確知識產權制度的界限以及主要的規定內容,形成全民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提升個人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保證文化知識與數字經濟時代的有效融合。在生活中經常會出現一些文字作品以及個人創作的文化作品受到影視作品以及其他綜藝節目侵權的行為,在此類事件的發生過程中很難通過較為清晰的知識產權制度進行合理的維權。針對此種現象,我們應該深刻了解到知識產權制度模糊性對于文化知識領域發展的阻礙。由此應該提升知識產權制度的清晰度,具體明確地規劃在何種情況下,屬于知識產權的侵權行為,又應做出何種處罰。
在信息技術不斷完善的情況下,信息的共享和傳播速度逐漸提升,如果我們現階段不重視知識產權制度的模糊性對于文化發展的危害,在后期的社會發展過程,文化創意的提出與發展會有更大的阻力。并且在長期惡化的影響下,會極大地降低我國國民的文化創意的開發激情,影響了我國文化領域的發展。為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應加強各行各業對于文化的保護意識,開展具體的知識產權保護措施。例如,國內的電視臺以及較大的網站,應該以身作則,在日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注重知識產權的保護工作,明確知識產權的落實制度,避免出現模仿其他綜藝節目以及竊取他人文化創作成果的現象。希望在明確知識產權制度,并將其切實可行地落實下去之后,可以提升國內群眾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程度,減少這種現象對于文化生態的破壞情況,促進我國的文化創新。
綜上所述,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過程中,數字經濟與中國文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需要我們重點關注,改變現階段資本壟斷的現象,在數字文化產業發展的情況下提升我國民的文化創新能力,給予它們更加自由的發展空間,促進我國文化產業高質量的發展。希望在各行各業的關注下以及我國政府具體政策的落實下,可以改變現在的“飯圈”模式,優化文化產業的運行模式,保證在數字經濟時代下文化品質與產業效益實現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