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春 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新常態下地方財政之所以要探索可持續發展的策略,主要原因在于地方經濟有著高速高質量持續發展的需求,并且地方財政收支矛盾擴大,對持續發展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地方經濟要想增速就要探索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解決地方財政矛盾和推動地方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因此,地方政府應立足現有的發展經驗探索可持續發展的方式,并在可持續發展過程中總結經驗,提高發展質量,確保地方財政可持續發展取得實效,為地方的經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經濟新常態下地方經濟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新舊動能的轉換,地方經濟迫切的需要從原有的發展模式向新的發展方式轉變。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既能夠推動地方經濟提高發展速度,同時也能解決地方財政矛盾,使地方經濟在發展過程中走出一條新路。對于地方財政而言,地方經濟的總量和增速直接決定了地方財務狀況。多數地區在多年的發展中財政支出與地方收入倒掛的現象比較突出。如何有效地解決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如何提高地方財政的活力以及支付能力,需要各地方政府在經濟發展中了解新常態的內涵以及地方的優勢及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從經濟發展戰略的方向出發,在國家宏觀政策的指導下探索符合地方經濟發展需求的策略,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生機和活力。地方經濟在發展中高質量發展作為重要的發展理念,對地方經濟的持續發展有著重要影響。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不但需要地方經濟在發展策略、發展手段以及發展的方式方面有獨到之處,同時也需要地方政府在經濟發展中轉變傳統的財政管理思路,根據現階段國家的財政撥款情況,地方政府的經濟發展情況圍繞地方政府的存量債務有效盤活現有資產,使地方經濟在發展過程中能夠具備更強的優勢,能夠在地方經濟發展中依靠現有的產業優勢進行產業鏈的打造。所以在這一背景下推動地方財政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落實,對地方經濟的持續發展而言具有重要影響。
目前地方政府財政收支矛盾不斷擴大,地方政府的債務負擔重,地方政府債務的形成與地方的收支體系不平衡有直接的關系。并且隨著多次中央與地方財政支出政策的改革,地方政府出現了沉淀的債務,要想盡快地縮小地方政府債務規模,單純依靠中央向地方的撥款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只有釋放地方經濟的活力,使地方經濟在產業打造產業集群和產業升級方面有更大的收獲,才能使地方政府的債務規模問題得到徹底解決。對于地方政府的債務規模既要看到其風險和問題,同時也要將其與地方財政的收入和支出進行統籌管理。既要提高地方財政支出的合理性,同時也要判斷地方財政在支出過程中所采取的政策和方式以及支出的比例是否合理。在地方財政面臨巨大壓力的同時,如何提高地方財政支付的能力,如何解決地方財政收支不平衡的問題,需要地方政府在收支管理方面予以高度重視并積極探索,符合地方經濟發展的新戰略和新方式。地方財政收支矛盾的擴大從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地方的財政支出壓力持續增加,另一方面也表明地方政府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短板問題日益明顯,在支出不斷增加的局面下,如果地方經濟的存量不足或地方經濟的增速放緩都會導致地方財政的收支差額不斷增加,導致地方政府在財政支出面前較為被動。所以只有采取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才能解決地方政府財政收支矛盾擴大的問題,才能使地方政府在財政支出方面游刃有余,否則地方政府在財政支出方面必然會存在支出壓力過大,最終導致地方財政崩潰的現象。
目前地方經濟迫切要增速,迫切需要可持續發展戰略作為支持,目前國內地方財政的增長除了依靠中央直接撥款之外地方的稅收是決定地方財政支出能力的關鍵。地方經濟在發展過程中發展方式的探索和發展戰略的制定既要與國家的總體戰略相適應,同時也要突出地方特色,了解地方的優勢,做到充分發掘地方的優勢資源,打造符合地方特色的產業集群并與周邊的城市和區域形成經濟聯動。既增加城市經濟的活力,同時也盤活現有的農村土地資源,充分發掘農村經濟的潛力,實現工業與農業并重,城市與鄉村協調發展。通過產業集群的打造促進地方經濟的增速,由此探索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對于地方經濟發展而言,可持續發展不但符合地方政府的根本利益,同時也是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可持續發展其優勢在于通過產業集群的打造能夠實現穩定發展,并且在產業的增量增速的穩定程度以及發展可持續性方面具備更強的優勢,在產業發展方面能夠形成產業聯動。擁有了穩定的產業基礎,在產業發展方面,發展質量、發展速度和發展的有效性才能夠得到充分體現,對提高產業經濟發展質量和滿足產業發展要求具有直接的影響。圍繞地方經濟的發展目標以及地方經濟在發展過程中的特點,地方經濟需要可持續發展戰略予以支持,需要可持續發展的方式作為支撐,否則地方經濟單純依靠某一階段的產業打造難以實現真正的可持續發展。
目前地方財政雖然有可持續發展的強烈需求,但是在經濟發展中面臨的問題依然較為突出,主要的問題在于財政剛性支出不斷擴大,財政支出的科目不斷增加,財政支出的額度也在持續上漲,在財政總體收入固定的前提下財政剛性支出的增加導致地方財政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同時也出現了地方財政的隱形債務。這一問題的出現與地方財政的支出政策有一定的關系,與地方經濟的存量和地方財政的收入也有直接的關系。如果不提高地方財政的總體收入,在日益增加的財政支出面前地方財政必然會存在較大的問題。如果任由地方債務增加,地方財政在不遠的將來必然會面臨崩潰的風險,導致地方經濟受到巨大的影響。對于財政剛性支出不斷擴大的現象,既要分析財政剛性支出的類別以及剛性支出擴大的幅度,同時也要在現有的支付體系中合理考慮地方財政的承受能力以及地方財政在剛性支出面前面臨的困難和具體情況。通過分析地方財政收入的增長幅度以及地方財政存量對照地方財政剛性支出的增長規模和增長幅度,了解地方財政存在的壓力狀況以及地方財政在壓力面前的具體表現,以此作為制定地方財政支出策略和提高地方財政支付能力的重要基礎。因此,了解地方財政剛性支出不斷擴大的現狀,并對照地方財政的總體收入情況找出二者之間的差異以及變化,制定有效的地方財政可持續發展戰略,對地方財政的改革以及地方財政的收支平衡具有重要的影響。
目前各地的地方債務規模逐年加大,地方政府的債務規模已經催生了地方財政的風險。如何縮小地方債務的規模,如何摸清地方債務的總體數額,如何在現有的財政支出政策下減少地方債務的風險是目前地方財政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地方財務狀況與地方的財政收支平衡有直接的關系,地方在債務支出的數額越大,地方財政的壓力越大。如果地方債務快速增加并且地方債務的總體規模已經遠遠超出了地方財政負擔的能力,那么地方的財政風險將會逐增加,最終達到臨界點之后會出現地方財政崩潰的狀況。為了防范地方債務的風險,國家出臺了相關政策,明確了中央與地方的財政管理職責,對地方債務中央財政不再兜底,需要地方財政自行解決。地方財政在收支平衡的管理以及財務支出方面在保證財政支出的前提下需要提高地方財政的負擔能力,使地方財政在收支管理過程中能夠趨于平衡,在不影響現有支出的前提下不斷縮小地方債務規模。對于地方債務問題,地方財政應有清醒的認識,地方債務規模是影響地方財務活力的重要原因,同時也是影響地方財政發展的重要因素。在地方債務規模控制方面應當降低于地方的財務風險,了解地方債務規模的具體情況以及地方債務規??赡墚a生的系統風險,從財務風險防控的角度出發制定科學合理的對策,保證地方債務規模達到可控性的目標,解決地方財政問題。所以在地方債務規模的控制方面了解可能存在的風險并采取有效的應對策略,對地方財政管理以及地方財務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目前地方財政支出不但在支出額度上持續增加,同時在財政職責范圍方面也不斷拓寬,財政支出的項目越來越多,財政支出的金額越來越大,財政支出已經不僅僅限于單純的工資支出,還包括市政建設、環境保護、產業配套支持等多個方面。財政職責范圍拓寬之后,地方財政的支出壓力不斷增加,現有的地方財政的余額不足,地方財政要想滿足日益增加的財政支出需求,就必須在財政收入方面得到持續的補充。而目前地方財政的收入有限,在不斷增加的財政支出面前如何保持財政收支平衡,如何實現財政支出目標,需要地方財政在產業配套和稅收收入方面下大力氣。但是現階段地方財政的收入有限,無論是產業配套、產業集群的稅收收入還是地方經濟的增長活力都受到大環境的限制,難以在短期之內實現爆發式的增長。在這一困難面前財政支出的不斷增加無異于雪上加霜,在這種背景下地方財政出現了赤字,地方財政的債務也隨之不斷增加。如何解決這一矛盾,如何提高地方財政的支付能力,如何推動地方財政改革,如何切實地做好地方財政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制定,對地方財政的支出而言具有重要意義。在這一背景下地方財政必須要從開源節流等方面入手,根據地方財政的支付能力以及地方財政的整體收入狀況制定科學的分配策略,否則地方財政一定會面臨著巨大的風險。
新常態下地方財政在可持續發展過程中應當對現有的存量資產進行摸底調查,做到先盤活存量資產,保證存量資產能夠實現保值增值。地方財政的存量資產既包括地方的土地資源,同時也包括工業資源、商業資源、農業資源以及其他的具備產生價值的生產資源。對于這部分資源應當充分地調動發展活力,使資源在優化配置和資源整合方面能夠以地方經濟的發展為主要目標,根據地方財政的特點和地方經濟的發展趨勢制定合理的發展策略,在資產盤活過程中既要注重資產的屬性,同時也要做好資產的綜合利用,使資產再利用方面既能突出資產的優勢和價值,同時也要調整資產配比的策略,使資產在保值增值過程中能夠實現資源屬性向價值屬性的轉變。既開發新的資源,同時也在現有資源的利用方面提高利用率,實現可持續發展。在資源利用方面掌握資源的屬性特點,判斷資源的利用方向以及資源的自身優勢,根據資源的實際特點做好資源的綜合利用。所以了解資源的利用情況并在現有基礎上出臺資源綜合利用的政策,對當前地方財政增產增收具有重要影響。
地方財政要想降低支付壓力就要從增加稅收收入入手,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依托現有的產業積極拓展產業服務范圍,通過招商引資引入大型企業,增加就業機會增加稅收額度,實現地方經濟的繁榮發展。通過企業的帶動、資金的帶動以及產業的帶動為地方經濟探索出一條發展的新路,根據地方經濟的發展要求打造地方產業的區位優勢,實現地方經濟的增量發展,不斷擴大地方經濟的增量,使地方經濟在發展方面能夠提高發展質量,解決發展矛盾,落實發展目標,在地方經濟的持續增長方面探索出一條新路。對于地方經濟的發展既要了解地方經濟的發展難點和瓶頸,同時也要圍繞地方經濟的發展要求制定細化的發展策略,使地方經濟在發展過程中能夠得到地方財政的有力支持,實現可持續發展,切實解決地方經濟發展的難點問題,使地方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具有較強的優勢,為地方經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地方經濟在發展中對于特色產業應當加大扶持力度,通過基礎設施建設、結構轉型以及優勢產業打造的方式提高地方經濟的發展活力,從根本上解決地方的財政稅收問題。在產業投資方面既要采取政府主導投資的方式,同時也要將招商引資政策利用好,撬動民間投資引入民營資本,使地方經濟在發展活力方面更足,依托地方。特色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與此同時,在地方特色產業方面還要根據地方產業的要求特點以及地方產業的具體落實情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地方特色產業的發展質量達標,同時圍繞地方特色產業的發展要求制定細化的發展策略。既保障地方產業有序發展,同時也能在地方產業發展過程中提高發展的有效性。所以對于地方產業的發展既要突出產業的特色和優勢,同時也要在地方產業發展方面圍繞發展目標調整發展對策,使地方產業的發展具備更強的優勢,既增加地方財政收入,同時也能使地方財政獲得持續增長。
通過對地方財政持續發展的了解,目前可持續發展戰略對地方財政而言具有重要意義,在發展中既要了解發展的難度和問題,同時也要從地方財政的特點入手了解地方財政在收支方面存在的難點問題,根據地方財政的特點制定長期發展戰略。從活躍地方經濟、提高地方經濟活力,解決地方財政的支付問題等方面入手,為地方財政提供更多的支持,保證地方財政在地方債務的消除以及地方支付壓力的緩解方面取得積極的效果,為地方財政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