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朕丹 萊陽市職工服務中心
職工群眾是企業的重要構成,是企業發展的主體。在以人為本管理理念的要求下,企業必須打造高質量的職工群眾文化,重點建立與完善文化體系,發揮職工群眾文化的聯動、促進和引領作用,這樣才能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因此,企業必須準確把握職工群眾文化的內涵,明確其價值,厘清職工群眾文化與企業文化的關系,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積極地走創新發展之路。
職工群眾文化是由廣大職工群眾創造并共同遵守,真正反映職工思想狀態、理想信念、價值取向、職業素養、行為規范、精神文化訴求的系列內容的總和。其引領社會的先進性,大力弘揚工人階級的偉大品格,弘揚勞模精神,鼓勵廣大工人群體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是先進的社會文化思潮。職工群眾文化具有廣泛性特征,職工群眾文化服務于職工發展,是職工理想、信念、情感及企業信任感、歸屬感的寄托,也是職工道德風尚的風向標,其適用于且服務于廣大職工,著力提升職工技能素養,維護職工權益,帶給職工群眾文化活動參與的滿足感,貫穿到職工生產生活的全過程。其對應多樣化的活動載體,職工群眾文化建設不是空談,其對應豐富多彩的文化建設,體現在技能大賽、創新宣講、演講比賽、文藝匯演、體育競技、攝影作品展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賽事中,豐富職工群眾的業務生活。可以說,職工群眾文化關系到職工的生活也關系到企業的運營和發展,企業必須落實好職工群眾文化建設工作。
職工群眾文化不等同于企業文化,兩者有密切關系,又有顯著區別。職工群眾文化與企業文化是密切相關的關系。職工群眾文化與企業文化具有任務的一致性,都秉承以人為本、尊重職工、理解職工、關心職工的理念,努力提升職工的思想道德素質,強化職工的集體意識,積極調動職工的工作主動性和發展積極性,帶來職工更高程度的發展,以職工的發展帶來企業的發展。職工群眾文化與企業文化工作方法相似,共同指向職工,以服務為宗旨,在工作中發揮人的精神作用,利用理念進行滲透,利用環境進行渲染,引導職工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將個人目標同化為企業目標,將個人發展置于企業發展的大背景中。員工發展與企業發展是職工群眾文化與企業文化建設的共同愿景,在實踐中也始終遵循人文化的建設宗旨。兩者具有顯著區別。企業文化與職工群眾文化對應不同的主導力量。企業文化對應的是企業家文化,在企業改革發展中打上企業家的烙印,以企業家作為企業文化的領軍人物,發揮榜樣示范,提煉企業的文化核心元素,突出企業文化品牌特色。職工群眾文化的打造主體是廣大職工,其在文化建設中發揮能動性,并獲得發展的多元化滿足,在企業內部形成強大的團隊力量,營造和諧、開放、民主的企業文化氛圍,促進職業文化的發展。兩者運行方式不同。企業文化本質是管理文化、制度文化或精神文化,是企業員工的價值導向,在文化建設初級階段具有明顯的制度約束力,能引導員工認同并規范自身行為。而職工群眾文化對應的是豐富多彩的職工文體活動,是企業價值觀、職工內心企業精神的反饋表達,其約束色彩較弱,更多的是人文化關懷。
職工群眾文化在企業中的作用主要是發揮職工群眾文化娛樂導向、團結導向、社會價值引導導向,帶來企業內部凝聚力的增強,增強員工對企業的信任感。以文化建設帶來企業內部的團結一致,帶來企業改革發展中穩定的人力支持。
職工群眾文化具有一定的娛樂屬性。職工在工作之余也需要獲得身心的放松,而借助群眾文化活動給予職工日常娛樂的滿足,使得職工釋放壓力,特別是崗位競爭壓力、生活壓力等,減少工作中的負面情緒,避免工作懈怠、精神疲憊。而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又能幫助職工感受生活的趣味,改善心情,讓員工產生工作的動力和積極性。
職工群眾文化具有團結功能,帶來企業職工之間、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互動,激發人們情感的碰撞,營造企業內部和諧的人際交流氛圍,讓企業各主體緊密聯系在一起,在共同參與職工群眾文化活動的過程中彼此影響、相互激勵,增強職工群眾的內部凝聚力。
職工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也進行職工群眾道德修養的強化建設,提升職工群眾個人素質,使他們端正工作態度,形成匠心品質,學會團結合作,帶來企業良好文化氛圍、德育思潮的形成。而在交流互動中,在價值理念的學習中,減少個人功利主義,更好地提升個人藝術修養、德育素養,使得企業內部運營更規范、民主。
在職工群眾文化建設中應目標導向清晰,目標是以群眾文化活動為宣傳陣地,打造高素質的勞動者。在文化建設導向上,更強調文化的宣傳教育功能,以群眾文化活動、文化教育宣講,讓職工獲得文化教育、思想教育。企業正處于改革發展的關鍵期,企業運營管理中不僅要重生產、抓經營管理,更應該關注文化建設,關注員工發展,關注良好環境的創設。在職工群眾文化建設中應從時代的角度規劃開展形式多樣的職工群眾活動,以豐富的活動內容和多樣化的活動形式,面向職工群眾開展教育,定期組織專業技術培訓,組織職工群眾開展文化節,使得職工逐漸成為高素質的勞動者。
幫助員工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職工群眾文化建設指明方向。在群眾文化建設中必須做好主流價值觀的宣傳,確保職工群眾文化建設的主旋律不變。不同歷史發展時期、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都有典型人物代表著時代發展的先進成果,發揮時代楷模的榜樣示范作用,對職工群眾進行教育和激勵,讓職工堅守崗位,奮斗在企業一線,在平凡的勞動中貢獻自身的力量,通過默默地耕耘獲得個人價值實現的滿足感。而這些都無不體現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在職工群眾文化建設中要深入到職工中間,從職工中來到職工中去,了解職工中的先進事跡、先進人物,進行廣泛的宣傳表彰,以宣傳帶動傳播效應,讓勞模成為職工群眾效仿的對象,在企業內部形成良好的社會主義文化氛圍,更好地助力企業的發展。
在新時期企業職工群眾文化建設中要積極發揮職工群眾的主體地位,要求職工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真正服務于職工群眾,致力于提升職工群眾的知識素養、文化素養,滿足職工群眾發展的合理訴求。這就要求在職工群眾活動的開展中要推陳出新,創新工作內容、工作形式,讓文藝活動、體育活動與文化活動相融合,讓職工群眾在活動參與中接受先進的群眾文化,讓職工群眾產生活動參與的積極性,在活動參與中感受到自己受到了尊重和重視,積極地為職工群眾活動開展建言獻策。
職工群眾文化建設中應以樹立落實維權觀念,將其作為建設的驅動力,在職工群眾文化建設中始終以職工為本,加強人文關懷,努力增強職工維權意識,提升其自我保護能力,做好職工群眾文化建設的基礎定位。在職工群眾文化建設中要明確建設的大方向,清楚重點是什么,目標是什么,導向是什么,明確要做什么,怎么做,為職工群眾文化建設創造有利條件。在初期的規劃思考中應重視職工維權,發揮職工的主觀能動性,對職工群眾文化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根源性的探討,重點關注職工群眾文化建設中出現的矛盾問題,可以以工會為橋梁,在黨政領導的支持下實現職工合法權益的保障。職工群眾文化建設中要尊重保護職工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在職工群眾文化建設中應心貼心、面對面,了解職工群眾學習、生活、文化活動方面的迫切訴求,讓職工主動參與到文化建設中建言獻策,凸顯職工群眾在職工群眾文化建設中的主體地位,一切為了群眾,一切服務于群眾。要不斷創新文化活動方式,豐富文化活動內容,選擇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類型,調動職工群眾創新熱情,實現職工群眾文化的創新與健康持久發展,也逐漸讓職工群眾關注職工群眾文化,產生文化建設的認同感和自覺性。
企業職工群眾文化建設中要立足企業實際,了解員工訴求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地開展形式多樣的職工群眾文化活動,可以利用重要的節假日開展群眾文化活動,也可以建立職工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長效機制,讓一些基礎性的群眾文化建設活動長效化、持久化,始終讓廣大職工群眾感受到濃郁的文化氛圍,在文化的熏陶感染下提升自身的生活品質,力求讓職工群眾身心得以健康發展。例如,職工群眾文化活動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活動——廣場舞,深受廣大職工群眾的喜愛,且參與方便,人數不受限制。參與人群在跳舞的過程中加強彼此之間的交流協作,不知不覺中又鍛煉了身體,陶冶情操。職工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也可以嘗試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搭建平臺,在傳統的廣場舞、大合唱、體育競技之外,可以增加棋牌游戲、演講活動、知識培訓等,以文化活動增強文化影響力。在職工群眾文化活動開展中也可以基于企業生產經營的訴求進行技術的比拼,借助傳統的制作工藝,形成特色的企業生產文化,彰顯企業技藝特色,也讓職工在娛樂休閑的同時進行技能的鍛煉、提升、交流,轉化為企業轉型發展的推動力。
在職工群眾文化工作開展中應關注時代發展變化,基于時代變化創新服務模式,提升職工群眾文化建設整體成效,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提升服務水準,增強職工對職工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的認可度,在職工群眾文化服務中要創新服務形式,重點體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方面,充分利用現有資源,以資源的優化和企業多方力量支持,形成集聚效應。當前企業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職工群眾文化訴求更多元且更廣泛。在開展文化服務中要傾聽職工的心聲,滿足職工多元化的訴求,全方位拓展服務內容。例如,在職工群眾文化活動開展中可以協同圖書館、媒體機構進行信息資源的整合,豐富職工群眾參與活動的途徑,增強職工群眾文化活動豐富性和層次性,進而把握時代發展脈搏,全面體現時代發展特征,契合廣大職工群眾現實訴求。另一方面,尋求新技術、新服務模式的支持,例如,嘗試項目化運作,在服務中搭建完善的網絡服務平臺,實現線上與線下的雙向互動。高效的網絡平臺進行信息的高效化傳輸與快速化共享,提升職工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實效性。在群眾文化建設中也應巧用新媒體技術,以互聯網為依托,如借助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加強與職工的互動,帶來職工群眾文化工作開展的全面化,也以形象生動、圖文結合、視頻傳播提升職工群眾文化服務的實效,調動起廣大職工活動參與的積極性,拉近企業與職工之間的距離,讓職工群眾文化活動的觸角向基層延伸,提升職工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針對性。
在企業職工群眾文化建設中應關注職工價值理念的形成、職工行為規范的引導以及職工精神風貌的塑造,在職工群眾文化建設中始終凸顯基層職工的主體地位,而最核心的是弘揚勞模精神。要選出具有代表性的勞模人物作為企業基層先進職工進行表彰。發揮職工力量,帶動企業職工價值理念的形成。企業職工群眾文化建設的本質是建設企業基層職工群眾的文化,依靠職工的力量選拔勞模彰顯勞模精神,以基層職工發展實際梳理確定新型勞模,進而充分展示職工風貌,真正讓職工群眾文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讓職工切實感受到職工群眾文化的特色,感受到勞模精神的價值,在企業內部掀起“比、學、趕、幫、超”的熱潮。
職工群眾文化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文化建設持續下去、深入下去,必須有長效機制作保障。具體來說,要建立領導機制。要求企業各工會組織真正將職工群眾文化建設作為基礎工作來抓,確保建設工作落實到位。企業內部在職工群眾文化建設中要明確領導分工,由工委、工會組織作為領導管理的核心,起帶頭作用。要健全活動推進機制。文化建設中,各項培訓、競賽、文體活動都應該統籌安排,統分結合。以企業為主要陣地。要建立健全投入機制。企業根據職工群眾文化的需要,提供相應的工作經費支持。要健全考核激勵機制,將職工群眾文化建設作為工會等部門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讓職工群眾文化建設真正得到關注與支持。基于新時期的發展實際,構建開放式的建設平臺,廣泛傾聽廣大職工群眾的建議和訴求,根據職工群眾的意見進行群眾文化建設的優化調整。
加強企業職工群眾文化建設是堅持黨的路線,做好職工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建構和諧勞動關系,提升企業內部凝聚力,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更是當前工會組織履行職工權益維護職責的重要手段。加強職工群眾文化建設,以工會為主導,以企業為主體,以職工為主角,多方聯動,才能讓職工群眾文化建設有聲有色,扎扎實實讓職工群眾文化在職工群體中生根發芽、落地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