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朝容,彭 舟,張若琳
(重慶市第六人民醫院,重慶 400060)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開展“公立醫療機構經濟管理年”活動的通知》指出,醫院可以單獨設置運營管理部門,或者確定具有牽頭負責運營管理職能的內設機構,積極推行經濟運營助理員,價格協管員制度等,輔助協同臨床業務科室加強科室內部運營和價格管理工作[1]。現階段,隨著醫療改革的不斷深入,醫院運營管理工作面臨巨大的挑戰,很多醫院不斷探索運營管理的改革,并借鑒國內外先進醫院的運營管理經驗,探索實施經濟運營助理模式。如何最大限度地運用有限的人力資源進行臨床內部運營管理,推進醫院運營管理精益化管理進程,提升內部資源配置效率和運營管理效率,本院于2020年8月開始籌劃經濟運營助理項目,通過1年的實踐與探索形成了自身獨具特色的運營管理模式。
本院在借鑒國內多家醫院成功管理經驗的基礎上,利用醫院有限的人力資源,降低引進成本,創建了經濟運營助理模式。不同于臺灣長庚醫院、四川華西醫院等具有專職性質的專科經營助理模式,本院依托現有的臨床科室人力資源平臺,在醫保質控員的基礎上,拓展設立具有兼職性質的經濟運營助理,該經濟運營助理具備運營管理、預算成本、醫保質控、兼職物價四大職能。并從運營與績效管理辦公室篩選3名作為專職經濟運營助理(組長),分別對內科、外科、平臺科室進行一對一對口幫扶,給予經濟運營助理提供專業指導及臨床提供精準的運營管理服務。
1.1組織架構 經濟運營助理辦公室設在運營與績效管理辦公室,主要負責對經濟運營助理工作進行協調、監控、考核與評價。辦公室主任由總會計師擔任,直接對院長直接負責。成員由運營與績效管理辦公室、財務科、醫保科負責人擔任,辦公室下設3個經濟運營助理小組,按臨床科室類別分為內科組、外科組、平臺科室組,其中組長由專職經濟運營助理擔任,各自負責對接的臨床科室。
1.2團隊構成 在經濟運營助理的篩選上,主要把握2個重點:一是重點挑選對本科室工作較為熟悉的人員,主要以總務護士、護士長為主;二是重點挑選高資質、高學歷的青年醫師,主要以中級職稱本科以上的業務骨干為主。專職經濟運營助理選擇工作經驗豐富,具有較強運營管理、實踐能力的實務型、創新型財務管理人員。經過運營與績效管理辦公室綜合考量,從臨床科室中挑選出23位經濟運營助理,運營與績效辦公室挑選出3位專職經濟運營助理,組建經濟運營助理團隊。
1.3工作職責 以運營管理理念深入臨床一線為目的,按照醫院發展規劃,提升醫院現代化管理水平,經濟運營助理工作包括運營管理、預算管理、成本核算、醫保質控、物價管理。專職經濟運營助理主要負責協助經濟運營助理做好科室運營管理相關工作,及時分析統計數據,第一時間發現臨床運營問題、查找問題原因,尋找解決方案,做好院科兩級雙向溝通。
1.3.1運營管理工作
1.3.1.1建立運營工作臺賬[2]根據專職經濟運營助理制定的運營工作臺賬模板,每月填制本科室的運營工作臺賬,內容主要包括基本信息(床位設置、設備配置、人員結構)、醫療指標完成情況(門診人次、入院人數、出院人數、均次費用、平均住院時間、床位使用率、手術臺次、耗占比等)、醫用設備明細、科室收入及成本、新技術新項目開展情況、前20種病種構成6個方面基礎數據[3]。
1.3.1.2編制運營管理分析報告[4]根據科室運營數據,分析數據變動情況,定期出具運營分析報告。報告形式分為季度報告、年度報告。報告內容主要包括人力資源(學歷結構、職稱結構、醫護床位比)、收支結構、工作量、費用控制、藥耗占比分析,異常數據的原因分析及改進辦法等。分析方法包括比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方法進行分析。
1.3.1.3資產配置評估工作 資產配置評估包括人力資源需求評估及設備購置評估,即經濟運營助理根據科室業務量、人員結構、崗位測算、科室發展等方面對人力資源需求進行綜合評估;根據設備投資效益、學科發展、技術發展等方面對設備購置進行綜合評估。
1.3.2預算管理、成本核算工作 綜合考慮科室發展、業務量、人員結構等情況,協助科室做好預算編制、預算執行、預算分析,成本控制工作。主要包括制定科室經濟效益目標、業務收入目標、成本控制目標;檢查預算執行進度及結果,及時發現偏差及查詢偏差產生的原因并采取措施;對預算執行效果進行評價;加強物資、材料的領用及使用監管。
1.3.3醫保質控工作 學習醫療保險管理辦法及相關規定,傳達醫保最新政策;將醫保管理與醫療管理相結合,規范科室醫療行為,樹立科室醫保費用質控意識,協助控制科室均次費用和各項指標,提高科室醫療保險管理和服務水平。
1.3.4物價管理工作 配合科室醫療服務價格管理,規范科室醫療收費行為,防止錯收、漏收和多收等收費情況發生。配合專職物價員完成科室醫療服務價格檢查和調查工作,并提供完成相關數據統計;接待科室患者醫療服務價格咨詢,妥善處理科室醫療服務價格投訴事項。
1.4人員培訓及會議 本院積極搭建培訓平臺,完善培訓體系。每月對經濟運營助理進行運營基礎知識常態化培訓;不定期邀請管理專家開展運營管理知識講座;會同其他職能部門分類、分層、分級組織專業化的培訓,其中包括政策培訓、業務培訓,推動財務與業務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管理效能,實現精細化管理。
每月召開經濟運營助理例會,會議內容包括運營管理知識培訓及運營情況匯報,情況匯報由每位經濟運營助理輪流匯報,匯報的內容主要為科室運營狀況,工作中遇到需要協調解決的問題,好的經驗方法分享等。
1.5考核評價 考核評價分三大模塊,一是科主任對經濟運營助理工作滿意度評價,內容包括經濟運營助理是否幫助科室發現問題,是否提出可操作性強的合理化建議;二是運營與績效管理辦公室、財務科、醫保科對經濟運營助理工作進行評價,其中包括參加會議培訓情況,臺賬編制、報告撰寫的有效性、及時性,政策解讀與傳達等;三是運營效率評價,即設立經濟運營助理前后科室運營效率是否提升。考核結果分為優秀、合格、不合格3個等級,考核結果作為未來評先評優、職稱晉升的重要因素。
2.1崗位融合[5]將財務經濟運營助理、兼職物價員、預算員、醫保質控員進行深入融合,將零散的工作加以整合,在既減輕臨床“包袱”的同時,重點加強經濟運營助理的管理理念及管理能力培訓,提升運營管理精細化水平,促進運營管理提質增效、提升科室運營效率。
2.2業財融合 強化財務、運營部門與業務部門的信息交流,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將財務運營人員深入融合到業務活動中,全面掌握運營關鍵業務數據,發揮管理職能。
2.3強化臨床運營理念 經濟運營助理設置于臨床,將財務管理由醫院層面向臨床科室層面延伸,將運營管理理念滲入臨床,最大限度地刺激臨床科室重視運營管理,強化運營理念,助力科室高質量發展。
2.4快速找出問題根源 強化經濟運營助理紐帶作用,幫助對接專職經濟運營助理了解科室實際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及時發現科室在經濟運營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存在的問題,與經濟運營助理一起研究最優的解決方案,助推科室和醫院的良性發展。
3.1經濟運營助理工作合理分配 由于經濟運營助理工作屬于兼職屬性且臨床工作人員工作任務繁重,在保證臨床本職工作之余,由于精力有限,運營管理工作效率可能無法達到預期效果,無法滿足臨床運營管理需要。
3.2經濟運營助理素質提升 經濟運營助理必須具備基礎的醫療、經濟、市場、財務方面的綜合管理知識且能掌握常用的管理工具和方法[6],由于經濟運營助理偏向于醫療,缺少管理相關知識,只能通過后期的培訓加以彌補,培養周期長。
4.1收入結構優化 經濟運營助理采用對比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對科室收入結構進行多維度分析,會同運營與績效管理辦公室共同制定優化方案,在提高診療人次的基礎上,優化收入結構。醫療收入自設立經濟運營助理1年以來同比增長7.93%,有效收入占醫療收入比重為57.35%,提高了1.77個百分點;藥品收入占醫療收入比重為35.02%,同比下降0.73個百分點;衛生材料收入占醫療收入比重為21.79%,同比下降2.49個百分點(表1)。

表1 醫院經濟運行情況對比表(%)
4.2成本控制 經濟運營助理作為科主任及護士長參謀助手,嚴把成本控制關口,通過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努力降低成本消耗。醫療成本同比下降13.5%。
4.3設備利用率提高 經濟運營助理通過對醫療設備使用率、投資回收期、投資收益率進行綜合評價,針對利用率較低的設備,查找設備利用率低的原因,通過開展新技術新項目,共享閑置資源等措施和手段,充分發揮現有設備的使用價值,減少醫療設備資源浪費,達到最佳效果。百萬以上醫療設備投資收益率大于0,同比增長1.2個百分點。
5.1建立經濟運營助理組織體系[7]建立經濟運營助理組織架構,架構設計中,明確經濟運營助理的部門定位與設置,制度上予以政策支持和保障;明確經濟運營助理的崗位特性與職責范圍,實行科學規范化管理,將全面預算、成本管控、內部控制等系統化管理工具作為科室經濟運營助理的工作抓手,提升經濟運營助理的工作內涵與質量[8]。
5.2強化經濟運營助理培訓機制 制定專項培養計劃,從專業理論、管理工具、溝通協調、創新思維等多個方面進行培訓。培訓方式包含講座、答疑、座談、輔導、院外交流、案例教學等。著力復合型管理人才的培養,打造一支綜合能力過硬的管理隊伍。
5.3搭建MDT多部門協作機制[9]建立以運營與績效管理辦公室、經濟運營助理、職能部門、臨床科室為核心的溝通交流平臺,打破溝通壁壘,凝聚共識,形成工作合力。針對存在爭議的問題,由運營與績效管理辦公室牽頭舉辦會議,邀請相關臨床科室參會,議題涉及資源、流程、成本等醫院運營過程中存在運行不暢、需要優化的問題。通過溝通交流平臺,降低溝通成本,提高會議效率,同時對問題進行PDCA閉環式管理,確保工作緊緊圍繞臨床“轉”、帶領臨床“干”、解決臨床“盼”,確保反饋的問題跟蹤落實[10]。
5.4建立經濟運營助理反饋機制[11-13]“日清”——每天晨交班、早交班匯報前日運營數據,發現異常問題限時整改;“周結”——每周召開運營管理周會例會,討論需要協商解決的科室重點問題;“月報”——每月院周會定期匯報全院運營數據與流程項目改善工作;“季反饋”——每季度精細化管理會議專項匯報全院運營分析、財務運行、資源配置、項目流程優化等報告。
5.5建立經濟運營助理評價機制 運營與績效管理辦公室定期對經濟運營助理的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動態評價,每年組織科主任及護士長對其工作滿意度進行測評;同時制定考核制度,對經濟運營助理津補貼按工作量及工作成效進行考核,具體考核內容包括科室滿意度測評情況、運營質量分析報告的書寫質量、科室運營效率提升等,提升經濟運營助理的工作積極性和工作效率。
5.6設置專職經濟運營管理人員 選拔綜合素質優秀,運營能力較強的財務人員擔任專職經濟運營管理人員,對口幫扶協助經濟運營助理做好科室運營管理相關工作,提升臨床一線人員管控意識,做好院科兩級雙向溝通。
5.7借助信息化手段 借助信息化手段打通數據互聯互通,充分發揮信息化的協同與共享優勢,推動醫院形成平臺化、專業化的管理模式,構建標準化、規范化的管理流程,實現多平臺、多系統之間的數據整合。而更好地支持經濟運營助理工作的開展,進一步有效發揮經濟運營助理在科室運營中的統籌與協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