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菊,唐小慧,劉 玉
(1.內江師范學院 體育學院,四川 內江 641100;2.西安體育學院 研究生部, 陜西 西安 710068)
人口老齡化被認為是二十一世紀人類社會發展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黨和國家領導人及相關部門非常重視我國的人口老齡化。2017年,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兩年后,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2020年,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發布的《中國發展報告2020: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和政策》報告中指出,我國老齡化程度正日益加深,老齡化趨勢不可逆轉。2021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表明,我國六十歲及以上人口高達百分之十八,人口老齡化進程進一步加深。國家體育總局多個部門連續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老年人體育工作的意見》,其中對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驅動發展養老服務業、建設現代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促進健康服務業等發展進行說明。《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護法》、《全民健身條例》等相關政策文件都對新時期老年人體育工作提出有效指導。鑒于此,以人口老齡化為切入點,產業融合為主線,運用各種研究方法,采用社會經濟學、產業經濟學、體育人文社會學等相關理論知識方法,在人口老齡化及體育產業與養老產業融合發展概念界定的基礎上,分析其成因及特點,深入剖析了四川省人口老齡化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對四川省體育產業與養老產業融合發展路徑進行研究,旨在促進社會穩定和諧,優化市場經濟創新升級,促進體育產業與養老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的同時,有效緩解人口老齡化問題。
人口老齡化:因新生人口下降、人均壽命延長而導致總人口中年輕人占比下降,年長人占比上升所帶來的老年人口數量不斷增加的人口動態情況。其中包括兩方面含義:一是指老年人數量增多,所占總人口比重逐漸增加的過程;二是指社會人口結構失衡,呈現老年狀態,進入老齡化社會。
體育產業是當代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由供給與需求關系共同決定的,現階段體育運動發展到一定水平的產物。體育產業經歷了初期的職業化與商業化逐漸向生活化與平民化轉變,如今在全世界范圍內得以迅猛發展。另外,體育產業的發展也并非是孤立存在,它是與其他產業相互交織共同發展的綜合產業領域。
養老產業或老齡產業(老年產業)是為生命長期健康、美好生活實現的各產業間深入研究所提供的服務,通過各種研究與研發提供的,為保持和延長生命活力所提出的多層次、全方位針對性服務產業,其中研究包括科學技術研究,研發包括生命技術與生產使研發,這些研究和研發為體育產業與養老產業更好融合研究的重點領域。在人口老齡化問題加重的情況下,充分滿足老年群體多層次養老需求,構建產業化、市場化、社會化相兼容的養老服務體系模式十分重要。
產業融合:在時間上相繼產生,結構上層次交錯,在同一產業、產業鏈、產業網中彼此包含、交叉滲透、相融發展的產業發展形態。現代化的經濟體系就是通過產業融合的方式實現產業升級。“體育+養老”模式不僅能為體育產業增強動力,更是解決社會老齡化問題提出的有效措施。
1.人口持續流出,老齡化程度加劇
大量人口流動是導致地區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的主要原因之一。人口流動則是以青壯年勞動力為主體,對流入地而言,對獲得更多人口紅利、促進當地經濟以及緩解流入地人口老齡化都十分有利。反觀流出地,便會加重人口老齡化,增加經濟發展以及社會保障的壓力。四川省作為青壯年勞動力輸出大省,全省流出人口規模也在逐年增加,正是如此龐大的人口流出數量加劇人口老齡化程度。
2.少小離家老大回,助推老年人口增加
近年來,由于四川省經濟的高速發展,促使部分農民工回流,而且回流人口數量也在逐年增長,但在流入人口中,除小部分返鄉創業的年輕人外,大多以退休返鄉養老為主,這就在很大程度上擴大老年人口規模,導致老年人口數量占人口總量的比重上升。
3.優越的自然環境,絕佳的養老圣地
四川省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淳樸的民俗文化以及開放共享的包容性,吸引大量老年人入川定居養老。例如成都擁有悠久的歷史古跡,文化底蘊深厚,經濟高質量發展,其優越的居住環境、溫和的氣候條件、完備的醫療衛生設施、實惠的生活成本吸引了周邊省份退休人員入川定居,這也是四川省老齡人口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4.民眾平均壽命延長,導致老年人口相對比例提高
伴隨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和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人民群眾平均壽命越來越高,進而導致老齡人口數量直線上升,以2015年為分水嶺,之前四川省人口平均壽命比全國平均人口壽命低,2015年后,人口平均壽命高達到76.38歲,比全國人口平均壽命高出0.03歲,在某種程度上加速了四川省人口老齡化進程。
1.老齡化程度高
直至2020年四川省已經邁入深度老齡化階段,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65歲及以上常駐人口數量比重高達16.93%,居全國第三。全省高達15個市(州)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超全省水平,其中6個市(州)老年人口數超全省平均老年人口數的20%,包括資陽、德陽、自貢、南充等人口老齡化問題較為明顯。顯而易見,如此之高的百分比嚴重加劇四川老齡化程度。
2.老年人口規模大
2020年四川省60歲及以上人口數量達1816.4萬人,占全省21.71%,位居全國第三。然而,在這些老年人群中,65歲及以上人口數卻高達1416.8萬人,占全省16.93%,居全國第二。與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相比,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5.41個百分點,而65歲及以上人口卻上升5.98個百分點。在全省21個市(州)中,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超過14%的市(州)共有17個。在兩次人口普查數據對比中,我們可以看出,四川省老年人口數量在不斷增長,同時其增長速度及涉及范圍都在逐漸擴大。
自古就有:機遇與挑戰并存,人口老齡化亦是如此。四川省人口老齡化增長對促進養老服務業、高端醫療產業、旅游業以及體育產業的發展都帶來機遇。時至今日,隨著人類社會經濟的發展,服務型經濟的發展勢頭旺盛,四川省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對服務業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1.人口老齡化為服務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
人口老齡化對服務業的需求不僅是在服務業消費規模上,同時,對于服務業自身內部結構也需要調整。一方面,對老年群體服務的需求不僅僅來自消費市場的推動,同時也來自政府為應對人口老齡化所提出的公共服務產品等。另一方面,人口老齡化導致服務業需求結構發生變化,人口老齡化會促使老年人需求的相關服務業和服務業內部升級改革。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水平的提高,老年人數量增多不僅會擴大一般老年人生活照料、醫療康復以及護理服務的規模,而且對老年娛樂、老年旅游服務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2.人口老齡化為體育產業與養老產業融合發展提供機遇
當前,四川省已經進入深度老齡化階段,老年人所占比重不斷增加,“體育+養老”便成為老年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產業與養老產業兩者深度融合發展,實質上就是將兩大產業鏈進行構建重組,形成以老年群體用戶服務為導向、產業融合重組的方式推出新的價值創造空間,打造有利于老年人身體與心理健康發展的新型康養服務產業。
人口老齡化是當今社會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以及多因素共同發展的產物,同時也是阻礙社會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人口老齡化的出現對社會保障體系、人口結構體系、消費服務產業等領域都提出了不小的挑戰。
1.社會保障體系面臨的挑戰
社會保障體系是人口老齡化帶來最直接的挑戰。首先,現階段四川省人口老齡化社會保障覆蓋率還比較低,尤其是在部分山區農村。四川省地形復雜,山區居多,交通相對封閉,在對老年人進行社會服務還存在落實不到位、保障不徹底、救助不全面等問題,進而導致偏遠山區老年人的社會服務得不到保障。其次,在現行養老方式上,四川省城鎮老年人大多采用居家養老的方式。有調查表明,半數以上老年人與子女同住,該現象農村尤為突出,較少部分老年人是與子女分居生活,還有少部分老年人處于獨居狀態,后兩種情況在城鎮較常見。由此可知,現階段四川省沒有一個更加完備的措施對老年人的養老生活進行統籌的規劃安排。再次,養老金支付能力不足,四川省作為老齡化人口大省之一,其承擔的經濟壓力也在增加,政府按照相關政策向老年人口發放養老補助金,其投入的經費數額并不小,但依靠人均領取的養老金維持生活還很緊張。最后,即使我國在老年人醫療保障制度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針對性的措施,使老年人問題得到一定的緩解,同時,隨著老齡人口數量的逐漸上升,醫療保障制度也顯露出覆蓋面狹窄、基本醫療得不到保障等問題。
2.人口年齡結構不均衡面臨的挑戰
青壯年勞動力比重下降是人口老齡化會造成的問題,簡言之,也就是勞動力人口減少。四川省在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中顯示,四川人口年齡結構成“兩降一升”的趨勢,即勞動力人口數量與少兒人口數量下降,老年人口數量增加,進而導致四川省人口年齡結構失衡。勞動力年齡人口的減少,意味著傳統的數量型人口紅利逐漸消減,這在很大程度上對四川省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造成威脅,即使有職工延遲退休年齡、改善就業環境等措施,但還是會導致經濟發展依賴新的結構性紅利在較長時間內存在。
3.消費產業服務能力面臨的挑戰
隨著老年群體人口數量的不斷擴大,對生活所需的物質、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也隨之越來越高,對消費產業服務能力也將面臨諸多挑戰。在以傳統的家庭養老為主中,老年人口數量增長,身體狀況隨之下降,需要付出更多年輕勞動力加以照料,這種傳統養老模式早已不適應當代社會發展的要求。人口老齡化這一現狀為消費產業的服務能力提出了不小的挑戰。
加強體育產業與養老產業融合發展的政策引導,轉變認知。政府需要進行有效的引導,一方面可以合理實現資源聚集,另一方面又可以激發大眾對體育與養老兩個產業融合發展創新,進而促進“體育+養老”的融合發展。政府可以利用四川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制定體育休閑產業發展規劃,宏觀、準確地將潛在老年人休閑體育需求轉化為現實市場。同時,在全民健身國家戰略下,大力宣傳體育產業與養老產業融合發展舉措,有效發揮社會輿論的導向作用,推動體育產業與養老產業深度融合。
技術是促進體育產業與養老產業融合的基礎。兩產業需要融合發展,實現技術創新與共享,建立完善的老年人體育數據平臺,從技術上滿足融合。老年人在體育與養老方面的需求存在顯著的個體差異性,根據健康狀況、文化水平、收入差異等不同情況,打造不同消費渠道都需要強大的技術支撐。另外,體育產業和養老產業還要在產品、業務、市場定位等方面進行深度融合、協同發展、提升效率。
縱觀當前人口老齡化發展勢態,挖掘潛在老年運動健康服務市場,促進體育產業與養老產業有機融合。搭建并盡力完備養老平臺,逐漸加強專業養老的意識,完善體育基礎設施,對老年群體建立一套安全、高效、合理的運動健康管理體系維護老年人身體健康,吸引更多老年群體參與養老活動,不僅能有效提高老年群體的生活幸福感,還能在較大程度上解放社會勞動力,提高社會效益。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推進體育產業與養老產業融合發展為體育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以重視人口老齡化為主旨,構建產業發展模式,增強產業融合意識,實現對老齡化社會的體育產業與養老產業的價值轉變。在人口老齡化時代,用體育產業與養老產業的不斷融合發展為老年人提供生理與心理上的保障,同時促進社會穩定和諧發展,推動市場經濟優化升級。建立健全的“體育+養老”模式將滿足四川省老年人乃至我國老年人的需要,促進體育產業與養老產業發展的同時有效緩解人口老齡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