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玉
(東營澳潤特制冷設備有限公司,山東 東營 257000)
對中小企業來說,業財融合實際上是一種新穎先進的創新型理念,有極其關鍵的作用。業財融合主要是通過業務和財務工作的融合針對企業開展系統性控制目標,幫助企業協調自身的業務和財務工作,并且為企業管理提供便利,這也是企業的管理者推動企業結構升級和產業變革的有效途徑。但當前很多企業在組織開展業財融合工作時,由于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存在隔閡,業財融合的實際效果并不理想,相關工作開展存在較大的難度。
企業的業財融合主要是指在企業的業務發展及財務核算之間建立緊密的聯系,確保企業財務部門的工作人員可以順利、高效地組織開展財務統計及會計核算工作,深入了解企業的整體結構,明確企業不同部門的職能和任務,精準把控企業業務發展的整體流程及具體操作方法。
中小企業要充分發揮會計管理思維,最大限度地優化企業的資源配置。結合企業業財融合的實踐情況來看,在業財融合管理模式下開展的財務管理和原本的會計工作存在較大差異,不僅整合了業務、財務還有稅務的內容,還將財務管理思想融入了企業業務決策過程中,使企業的業務和財務都能夠穩定發展,全面提升。
此外,搭建企業的管理會計體系絕不能完全依靠財務分析工作,對企業的會計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們從企業發展的宏觀方向加以把控。這要求企業財務會計人員不斷提高業務能力,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精通財務會計操作方法,為促進企業發展制定有效決策,最終推動企業進步。
進入新時期,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占據重要地位,而業財融合是中小企業實現發展目標的有效途徑。對新時期中小企業實施業財融合的必要性進行研究,有利于達到業財融合的目標,為強化業財融合效果奠定堅實的基礎。
業財融合模式下,企業業務信息和財務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等工作將更加高效,分析結果將更加精準,有利于企業實現高效的信息整理,從而為企業管理層提高對各項工作部署安排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打下基礎。
如今在中小企業的發展和建設過程中,開展業財融合有利于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和質量。對中小企業來說,財務管理工作是針對當前企業各項工作開展的一種特殊的核算、記錄及反映模式,但是其反映的內容比較片面,有很大一部分事項難以得到具體的體現,導致最終制定的決策無法發揮良好的作用。也就是說,通過傳統的財務管理方法很難評估財務管理的效率,可能還遠未達到應有的標準。
總體來說,企業財務人員對新管理模式的了解不夠深入,先進的業務管理模式滲透效果也不夠理想,加強企業各部門之間的聯系可能遠不如想象的那么容易。中小企業財務管理部門和業務管理部門之間存在極大的隔閡,因此先進的管理理念很難在企業內部得到滲透,而中小企業實施業財融合管理模式可以激發各部門的優勢和工作人員的活力,讓工作人員積極參與到企業的決策過程中,幫助企業管理者防范風險,大幅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
只有中小企業財務人員切實參與到企業業務工作中,才可能彌補傳統企業業務管理存在的缺陷,幫助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突破自身的局限性,讓財務人員和其他部門工作人員的交流更加高效便捷,及時為財務工作提供準確的信息資料,把握好各部門的財務信息資料,為預算的執行奠定良好的基礎。
中小企業財務人員充分融入企業,有助于大幅提高業務水平,探索和企業經營狀況更加匹配的管理模式,優化企業生產經營流程,規范員工的行為,幫助企業業務部門合理監控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了解業務部門工作人員的技能水平,幫助企業找到內部控制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解決。
對企業的生產及發展經營來說,首先需要明確企業最終的目標是以更少的成本獲得更大的效益,在財務管理工作中,價值管理是十分關鍵的一個環節。
為了實現企業價值管理的目標,需要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通過企業業務及財務工作的高度融合,通過價值管理在企業生產經營的各環節的深度滲透,達到精細化管理的目標和要求,最終降低企業每個生產環節需要消耗的成本,實現嚴格控制企業現金流的目標,幫助企業優化資本結構,穩定企業的市場地位。
如果企業要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達到效益最大化的目標,就必須實現業務部門及財務部門的密切合作,使其各自發揮優勢作用,促進企業長遠發展。
有些中小企業在發展建設的過程中,對內部控制系統的優化及建設問題不夠關注,很大一部分審批資料都是通過線下流程傳遞的,仍然以紙質合同及紙質報銷單等為主。以紙質材料的形式在各個部門之間進行傳遞和審閱,這個過程往往會消耗大量的時間,甚至可能出現數據信息損壞或丟失的問題,對中小企業相關工作的開展極為不利。
一些中小企業雖然建立了線上工作平臺開展資料傳遞工作,但是不同系統的模塊之間并沒有建立數據流轉鏈接平臺,企業的數據信息資料容易丟失。
由于中小企業在系統審批流程設置方面存在較大的困難,往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資源和資金成本,并且離不開高強度技術工作的支持。但是中小企業對不同崗位的職責和權限了解得不夠深入,經辦業務的工作人員需要手動添加人員標簽,導致工作難度進一步加大,影響了工作效率。
正是由于中小企業業務流程與財務流程的聯系不夠緊密,甚至完全割裂開來,中小企業開展財務審批工作會消耗大量的時間,財務處理工作經常處于被動狀態,難以充分發揮企業資源優勢。
很多中小企業在組織開展內部管理工作時,難以發揮財務資料和信息的重要作用,業務人員的工作也很少涉及財務方面的內容,導致中小企業的業務人員并沒有充分了解企業當前的財稅策略,財務制度也難以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同時企業業務人員對中小企業現有的報銷流程和規章制度并不熟悉,在報銷過程中操作不熟練,容易造成更加嚴重的問題。另外,財務人員難以理解業務人員開展業務審批工作時使用的一些專業術語,致使兩個部門在工作銜接的過程中容易出現紕漏。部分業務人員完成業務之后簽訂了合同,但在合作時卻無法及時催收貨款,或業務人員私自為客戶許下優惠承諾,使企業的利潤率降低,這勢必會擾亂財務部門的工作流程,對財務工作造成不利影響。
中小企業的業務人員在組織開展各部分業務工作時,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會涉及一些外勤業務內容,但是除了平時向財務人員遞交費用報銷單之外,業務人員與財務人員之間的溝通交流并不多,甚至還有一些企業為了減少業務人員的工作量,簡化工作流程,設立專門的文員崗位,負責統一搜集和整理業務人員的費用報銷單,使業務人員和財務人員的溝通機會非常少。
而中小企業財務人員的工作內容相對獨立,他們除了到銀行及稅務局辦理會計業務時需要和業務人員溝通交流之外,其他時間一般不會主動和業務人員交流。業財人員的工作時間和空間完全獨立,在實際工作中極度缺乏交流。
同時,很多中小企業設置的財務工作流程和業務操作方式不夠規范,也沒有對其中的一些細節進行詳細的解釋說明,更沒有印制并下發涉及操作流程和方法的手冊,導致企業財務人員對業務內容和業務人員工作內容的理解不夠透徹,只能依賴崗位的實際操作或者前輩的指導加深對各項內容的了解。
多種因素疊加導致企業的業務人員及財務人員極度缺乏相互學習的機會,彼此之間的聯系也很少,因此企業業財融合存在很多問題。
要在中小企業實際發展過程中達到業財融合的目標和要求,首先需要強化中小企業業財人員的財務管理意識,組建專業且能夠發揮關鍵作用的業財融合管理團隊。
企業財務管理人員首先應當認識到業財融合的重要意義,秉持先進的思想認知,發揮員工的作用,積累經驗,創新工作內容,完善生產經營流程。
另外,中小企業應基于真實的財務管理信息作出各類決策,并將其作為規避風險的前提和重要依據。
因此中小企業在開展業財融合落實相應要求時,首先要更多地關注團隊建設,督促財務管理工作人員加強監督,規范自身的行為,同時確保企業員工積極參與,發揮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加強風險管理,防止各種風險對企業造成消極影響。
此外,應當組建專業的業財融合隊伍,發揮人力資源的優勢和作用,幫助企業擴大影響范圍,推動企業進步。
中小企業若要達到業財融合的目標,必須發揮現代先進信息技術的優勢,體現信息技術手段的重要作用,在真正意義上實現業務與財務工作的完美融合。
如今科學技術不斷發展,信息時代到來,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已經難以滿足時代要求。要實現業財融合,發揮業財融合的優勢作用,就必須了解先進的信息技術的應用價值,優化管理流程,搭建更加專業的信息平臺,構建不同的功能模塊,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幫助財務管理人員更好地作出規劃和安排,完善財務管理內容,實現財務數據信息的快速傳輸及準確分析,為后續發展戰略的制定和決策的實施提供參考,為解決各種企業問題做好鋪墊。
針對中小企業戰略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要及時規避風險,使各部門相互配合,制訂合適的工作開展計劃及優化方案,實現發展戰略目標。
除此之外,相關工作人員還需要計算中小企業最終的收益,了解中小企業發展現狀,總結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積累的經驗,為后續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參考。
中小企業要實現業財融合的要求,必須明確業財融合的內涵和價值。首先需要認識到中小企業已經開始重視這一新模式,但是由于這一模式暫時還沒有得到推廣和應用,使用時間比較短,相關使用經驗匱乏,最終結果并不盡如人意。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小企業不同部門的工作人員對業財融合的理解存在差異,同時對業財融合不夠重視。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企業要更好地發揮業財融合的價值,就需要強化員工個人發展和業財融合之間的聯系,并將其滲透在企業的發展進程中,確保業財融合的實施效果,發揮企業自身的優勢,實現企業經營目標,最終提升企業的總產值,加快企業的進步。
中小企業組織開展業財融合工作,要求企業管理者更加深刻地認知、了解和掌握企業的發展情況,有力提升企業財務管理決策的合理性,有效解決傳統企業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業務部門財務信息不透明等問題,幫助企業管理者實現更有效的管理。此外,業財融合需要企業監管部門的配合,其要積極轉變傳統落后的財務監管意識,實現對企業的全面監管,幫助企業管理人員切實增強企業管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