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太重理化檢定中心 徐永健
初心使命是中國共產黨區別于世界上任何政黨的鮮明特質,是我們黨一切工作的總出發點和總落腳點。回首百年光輝黨史,我們黨砥礪初心為中國人民謀幸福,勇擔使命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創造了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跡。站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之路上,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必須要以黨的初心使命為總指引,全面把初心使命貫徹滲透到黨的建設各個環節中,努力把我們黨建設成為更加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
從黨員數量、質量以及領導力、組織力、影響力等綜合能力看,中國共產黨不僅是全球第一大政黨,而且是唯一以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為執政目的和初心使命的政黨。
中國共產黨誕生于1921年,當時正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遭受著前所未有的劫難,農民起義、君主立憲、資本主義道路等各種救國方案先后登場,但中國人民始終難以擺脫受剝削受壓迫、實現獨立自主的危亡時刻,以什么樣的初心拯救萬民于水火,以什么樣的使命實現民族崛起,體現的是一個政黨的良心和品質,彰顯的是一個政黨的氣度與格局,昭示的是一個政黨的階級屬性、群眾基礎和最廣泛代表性。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確立了自己的初心使命,那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在之后的革命斗爭中,中國共產黨人冒腥風血雨愈挫愈堅,處驚濤駭浪不改初衷,歷千回百折矢志不渝,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主要干了兩件大事:一件是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件事正在日益變成現實,中華民族已經從一盤散沙、任人宰割實現了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另一件是加強黨的自身建設。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始終保持,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不斷提高,抵御風險和拒腐防變能力切實增強,我們黨自身建設愈來愈過硬,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不竭的動力和保障。
中國共產黨不為少部分人謀利益,沒有任何自身特殊利益,始終在為最廣大人民群眾謀幸福,始終在為勤勞善良的勞苦大眾謀福祉。我們黨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各個歷史時期都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在革命時期拋頭顱、灑熱血,沖鋒在前、不怕犧牲;在建設時期堅持真理、勇于探索,奮斗在前、不圖享樂;在統籌兩個大局奮力前行時期,堅守初心、恪守始終,自我革命、朝氣蓬勃。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政黨能像中國共產黨一樣心系萬民蒼生、立志千秋偉業,雖歷經百年風霜,恰是風華正茂。根本原因就是始終堅守自己的初心使命,雖路漫漫其修遠兮,卻上下而求索;即便九死而無悔,率千萬人風雨無阻。
黨的建設關系重大、牽動全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障;沒有堅強有力的黨的全面領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水中月鏡中花。提高黨建質量不僅是加強黨建的應有之義和必然要求,也是馬克思主義鮮明獨特的政黨品格。
馬克思曾指出,無產階級革命與其他革命不同之處就在于,自己批評自己,并靠批評自己壯大起來。我們黨充分總結歷史經驗教訓,把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確立為戰勝敵人的三大法寶。黨的七大把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確立為黨的三大優良作風。由此可見,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無產階級革命與建設從來都是勇于自我革命、善于自我批評的。
堅持真理,修正錯誤,是我們黨長期以來堅持的辯證唯物主義的根本立場。《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指出:“過去采取這個立場,曾使我們的事業轉危為安、轉敗為勝。今后繼續采取這個立場,必將引導我們取得更大的勝利。” 勇于自我革命、隨時修正錯誤在認識上是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的問題,在實踐上是一個加強黨建質量的問題,這是中國共產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
馬克思主義跨越時空而歷久彌新、歷久彌堅,對黨的建設具有長期的指導意義和豐富的指導價值。在中國革命和建設過程中,不斷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始終在黨和國家戰略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的系統工程。同時,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風已經日益成為我們黨祛病強身、凝心聚力、促進工作的強大武器。批評是同志般的善意的客觀的提醒指正,自我批評是真刀真槍的自我靈魂革命,這已經成為黨內政治生活的標桿和常態。
我們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想的是全國人民的幸福,謀的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一項前無古人的恢宏事業,挑戰之嚴峻,困難之繁多,任務之艱巨,時刻都在考驗各級黨組織和每一名共產黨員。打鐵必須自身硬,只有把黨建設的更堅強有力,才能應付前進路上的各種挑戰。
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在“四個偉大”中居“事在四方,要在中央”的核心地位,起著決定性作用,高質量完成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根本著力點在于切實提高黨建質量。黨的建設說到底是黨的自我革命,就是不斷提高黨的自身建設質量,以黨的初心使命為指引,努力貫穿到各項工作、各個環節中。
(一)把初心使命作為黨的經常性教育的基本內容。近年來,我們黨先后在全黨范圍內開展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黨史學習教育活動,切實增強了全黨的凝聚力、創造力、戰斗力,各級黨組織和全體共產黨員的黨建質量躍上了新的臺階。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就學習抓學習、就教育抓教育、就活動搞活動”的現象;仍然存在對學習教育的目的意義不甚了解的情況;仍然存在只學習不思考、受教育多但行動少、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狀況。追根溯源,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對我們黨的初心使命認識不夠深刻、理解不夠透徹、實踐落地不夠精準。
我們黨的初心使命發奮于中國人民饑寒交迫、飽受欺凌、渴望幸福的期冀,立志于中華民族四分五裂、救亡圖存、崛起復興的夢想,具有崇高的責任擔當和偉大的胸懷格局,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站位高、感情真、抱負遠,對每一名共產黨員的教育意義最直觀、最真切、最深沉。各級黨組織無論是開展黨內主題集中性教育,還是日常性、經常性學習,都要把初心使命教育作為基本內容。廣大黨員不僅要像熟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樣,熟知黨的初心使命;而且要在積極為職工群眾服務辦事的同時,自覺把個人奮斗目標融入黨和國家戰略全局,自覺樹立起胸懷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念和大義。
(二)把初心使命作為黨內生活質量的檢驗標準。
如果說學習教育主要解決的是理想信念的問題,那么黨內生活解決的就是理想信念如何轉化落地的問題。黨的初心使命不僅僅是中央的事情,更是每名黨員的事情,只有轉化落地到每個黨員行動中,才具有生命力和持久性。
我們黨的初心使命誕生在炮火中,實踐在奮斗里,既具有極強的指引力,也具有廣泛的普遍性。每一名黨員都能在與黨的初心使命對照中發現自己、認識自己、改進自己,都能從中照亮自己為黨、為國、為民族、為企業、為家庭不懈奮斗的足跡和身影。只要在嚴肅活潑認真的黨內生活中不斷加以錘煉,每一名黨員的黨性就會愈來愈強,初心就會不斷喚起,使命就會終身牢記。
綜觀各個腐敗案件,盡管產生條件和環境各有不同,但其共同原因均是初心使命喪失。也就是說,由于喪失了初心使命,為國家和集體謀利益就變成了為個人謀私利。新時代新階段,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斗性,既是總要求,也是總路徑,最根本的一點就是要把牢固樹立初心使命作為檢驗標準。無論是在堅持民主集中制方面,還是堅持“三會一課”方面,還是其他黨內政治生活方面,都要把黨的政治建設放在首位,都要把初心使命的牢固樹立作為標準,都要把轉化運用的實踐成果變成具體行動,始終把初心使命樹立起來、堅持下去。
(三)把初心使命作為黨的制度建設的基本遵循。我們黨著眼于黨的事業長遠發展和執政地位的鞏固提高,特別重視提高黨的制度建設質量。“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必須完善和發展黨內制度,形成長效機制。”同時要“推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落實落地。”這為加強黨的制度建設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制度建設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引導性。有什么樣的制度就有什么樣的導向,就會形成什么樣的局面。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不斷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歸根結底要抓好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不斷提高我們黨自身建設的質量。提高黨的制度建設質量在其中發揮著綱舉目張的根本性、全局性、基礎性作用。
建立建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務實管用,在于在黨的制度體系中發揮綱舉目張的作用。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可遵守,好執行,在于蘊含其中的引導性,在于制度本身的說服力。黨的初心使命劃破歷史時空奪目璀璨,極具引導性和說服力。偉大的初心和崇高的使命能夠煥發起黨員群眾內心的強烈向往和高度自覺。要把初心使命作為黨的制度建設的基本遵循,研究制定時其出發點要契合黨的初心使命,系統建設時其落腳點要有利于黨的初心使命的貫徹落實,制度體系既要于事簡便、于法周延,更要與黨的初心使命高度一致、一以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