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湖南警察學院警務指揮與戰術系 張帆
隨著國際國內形勢朝著更加錯綜復雜的方向進展,當代大學生必須要以理性的視角去審視國家安全問題,并且能夠切實將其與自己的人生發展和價值觀塑造關聯起來,這樣就可以融入更加理想的發展格局。從這個角度來看,新時代高度重視國家安全教育工作的問題,對此問題進行探討,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從高校教育完整性的角度來看。國家安全教育可以歸結到現代高校教育系統中,尤其在當前“立德樹人”教育訴求背景下,更應將國家安全教育作為教育系統優化、教育內容結構調整的重要契機,依靠這樣的方式引導高校教育教學朝著更加高質量的方向發展。其次,從高校學生持續成長和發展角度來看。能夠正確認識國家安全教育的價值,并且積極投身其中,正確理解自身發展與國家發展之間的關系,將愛國情懷不斷滲透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自覺辨識各種不良思潮,由此保持愛國激情,保持愛國之心,融入發展成長的格局和環境中。再者,從國家安全的角度來看。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有正確的國家安全價值觀,能夠依照國家安全理念來引導自己,武裝自己,在未來從事對應工作崗位,成為社會發展進步的骨干力量,也可以進入更加理想的國家安全維護和管理狀態,繼而使得國家處于長治久安的狀態。最后,從當前國家安全教育緊迫性的角度來看。國內外安全形勢處于錯綜復雜的狀態,安全風險內滲和外溢的傾向明顯,改革過程中出現的消極腐敗現象、環境污染現象、金融風險問題、科技泄密問題、資源短缺問題都在不斷呈現,此時使得國家安全的威脅朝著更加多樣化的方向進展。此外,西方文化借助網絡不斷滲透,使得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受到很大程度的負面影響,如果此時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實施國家安全教育,可能使得大學生的思想被侵蝕,這是我們高校教育工作者不愿意看到的。為了規避這樣的風險,需要在高校開展國家安全教育工作。
新時代高校國家安全教育工作,需要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基準,正確認識當前的國家安全形勢,對于當前國家安全教育任務進行界定,然后實現高校國家安全教育體系的構建。應該將高校國家安全教育的內容設定為如下幾個方面:其一,能夠準確判斷國家安全問題的最新趨勢。也就是說,可以站在時代的角度,對于世界變勢進行正確的理解,從國家利益角度入手,對于國家安全的階段性特點進行分析,并且理解其發展趨勢,這些是制定國家安全戰略的前提和基礎。對于當代大學生需要正確理解國家安全戰略部署,思考國家安全頂層設計的邏輯初衷,確保對此有著清晰的認知。其二,能夠正確界定國家安全的概念,理解其科學內涵。當代大學生應該看到,國家安全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其與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生態、社會之間都存在密切的關系,由此使得國家安全的內涵朝著更加多層次的方向發展。學生需要看到,我們面臨的有傳統安全問題,還有非傳統安全問題,要懂得堅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和國家利益至上的融合,繼而進入更加理想的國家安全格局中。其三,樹立國家安全治理的思維邏輯。新時代的高校學生要看清,國家安全治理是多主體的,多層次的,分領域的,要堅持以系統性和整體性思維去審視。在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過程中,要正確認識國家安全法律體系的價值,在相關法律的基礎上,確保正確理解不同國家安全規章制度的價值。總體國家安全觀,不僅需要關注國土安全,還需要關注國民安全,這樣才能夠使得國民安全的目的性和主體性思維貫徹到位。
在正確認識新時代高校國家安全教育的價值之后,要清楚高校國家安全教育的內容,還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確保新時代高校國家安全教育能夠朝著更加高質量的方向發展。在此過程中,需要做好的工作包括:
(一)關注頂層設計,確保形成長期的國家安全教育規劃方案。總體國家安全觀是一種整體治理的觀念,其倡導從整體治理的角度入手,實現國家安全形勢的研判。在此基礎上,開展國家安全教育工作。從這個角度來看,在構建高校國家安全教育體系時,首先需要做好頂層設計,確保形成長期的國家安全教育規劃方案。其一,從參與主體角度來看,需要將軍事部門、安全部門、相關事業單位、科研機構、社會團體等納入進去,實現高校國家安全教育體系的構建,調動不同行為主體的效能,確保形成共同參與的國家安全教育環境和氛圍;其二,整合各個部門、各個層次國家安全教育職責和任務,確保國家安全教育方式朝著更加優化的方向發展,這樣國家安全教育工作才能夠朝著系統化的方向進展;其三,在當前《全民國防教育大綱》的基礎上,實現全民國家安全教育,將此作為高校國家安全教育工作開展的基準,在此基礎上,確保國家安全教育法得以出臺,這樣可以為高校國家安全教育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的法律基礎。
(二)關注學科建設,推動課程體系和教材體系的架構。很明顯,國家安全教育是一門綜合性的課程,其與政治學、管理學、法學、軍事學、情報學之間都存在密切的聯系,長期以來,都是以多學科的姿態存在的,很少會以獨立學科的身份出現,這對于國家安全教育體系的構建是不利的。因此需要切實采取措施關注學科建設工作的開展,引導國家安全課程體系和教材體系朝著更加健全的方向發展。在此過程中,需要關注的節點有兩個:其一,將國家安全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來進行建設,加大對于此方面的投入,確保學科建設有資源支撐,鼓勵更多的專家學者參與進去,確保國家安全學科能夠朝著更加成熟的方向發展;其二,注重國家安全課程和國家安全教材的生成,確保從國家安全形勢角度、國家歷史角度、理論角度、戰略角度、政策角度、法治角度對于課程和教材進行精心設計,在此過程中,設計者必須要深刻認識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理論內涵,還需要科學研判國家安全發展形勢,并且了解學生的心理期待,實現對應教材和課程內容的優化。
(三)關注隊伍建設,推動國家安全教育方法創新。需要看到的是,當前高校國家安全教育存在不少的問題,這些問題要想得到改善,需要對應國家安全教育的行為主體,切實發揮自身的效能。此時自身素質的高低,教育教學方法的有效性,會對國家安全教育工作質量造成影響。在此節點,需要做好的工作主要有:其一,注重國家安全教育方面教師人才的引入,為他們創設更加理想的工作環境,鼓勵他們在國家安全教育體系優化中切實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其二,關注在職國家安全教育教師素質的提升,積極建立對應的國家安全教育教師培訓和教育機制,這樣就可以使得他們的國家安全教育理論素養得以提升,國家安全教育能力得以鍛煉;其三,建立完善的國家安全教育教學探討平臺,鼓勵更多的國家安全教育工作者在平臺上進行交流和探討,思考自身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然后不斷采取措施進行改善,這樣可以引導國家安全教育工作朝著更加有效的方向發展和進步。
(四)法治教育帶頭,處理好理論與實踐的關系。隨著國家安全相關法律法規的出臺,公民在國家安全工作中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會更加清晰,這引導高校國家安全教育工作朝著更加合法合規的方向發展。在此基礎上,積極結合國家安全司法實踐,設定對應的主題情境,由此使得學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國家意識,感知家國情懷,理解國家安全的價值;依照《國家安全法》的相關條款,將其中的內容引入高校國家安全教育課程體系中,鼓勵學生對于這樣的條款進行分析,思考這些條款的邏輯。在這樣的實踐案例情境中,學生不僅可以實現國家安全理論素質的提升,還可以實現國家安全實踐能力的發展,由此處理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關系;在國家安全法律體系不斷完善的過程中,關注國家安全工作法治水準的提升,確保法治教育引導理論學習和實踐學習進入交互的狀態,繼而使得高校大學生運用法治思維認識國家安全問題,提高國家安全能力和素質。
綜上所述,在百年未有之變局中,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需要以正確的視角去審視國家安全問題,辨識國家安全戰略的邏輯性,切實理解制定國家安全相關政策的初衷,然后規避各種不良思潮的負面影響,成長為有家國情懷、有國家安全意識的高素質人才,繼而為國家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