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河南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楊祎瑋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 “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不斷提升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和全社會文明程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要求:“實施文明創建工程,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由此可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迫在眉睫,不僅是推動部署黨的先進思想深入人心的重要舉措,也是加強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 環節。
(一)強化組織領導,以試點起步統領文明實踐新路徑。一是市級引領,助力文明實踐。加強統籌,將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作為重點納入意識形態責任考核制度中。市級建立統籌部署、協調落實、層級聯動的工作機制,市縣區鄉鎮統一形成主要負責部門領頭抓重點、相關多部門齊落實的工作格局,為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提供行之有效的組織保障。二是實現層級覆蓋,規范志愿服務。將志愿活動制度化,力求精準志愿服務需求,加大文明實踐的力度。焦作市進一步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建設工作,到去年年底,全市共建成鄉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43個、村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131個。構建以點帶面、多功能的“15分鐘志愿服務圈”,完善志愿服務層級全覆蓋。根據部署,全國、省級試點縣所有鄉鎮都要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縣級以上文明村都要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滿足群眾的生產生活需求,打通志愿服務的“最后一公里”。三是打造特色站點,將文明實踐推向基層,創建群眾喜聞樂見的特色站點。各縣區根據各地情況,因地制宜打造實踐站點。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建設將突出便民利民惠民的特色,圍繞群眾關心的主題,如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環境保護、技術富農、法律援助等,設計普惠性志愿服務項目,開展文明實踐活動。焦作市各縣區配齊志愿服務隊,結合當地特色和優勢不斷擴大和提高文明實踐活動的覆蓋面和吸引力。
(二)突出主題,把握黨史理論教育主線學習內容。一是與基層黨組織相結合。堅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政策送到基層。發揮黨的基層組織作用,通過文明實踐鍛煉出基層帶頭人。將黨的思想理念真正融入基層工作中,讓基層干部群眾掌握黨的理論,在工作中切實將理論轉化為實際,時刻以黨的創新理念為工作指導思想。將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優勢與基層實際情況相結合,宣傳黨的思想、講述黨的歷史,讓黨的聲音響亮基層,讓黨的溫暖惠及基層。二是發揮行業優勢。利用教育、衛生、政法各系統的行業資源,搞活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各系統單位承接對應的幫扶院樓,利用各自優勢進行文明實踐建設。駐焦省屬高校與地方政府機關事業單位緊密聯系,根據專業優勢組織宣講團專家赴校內外開展黨史主題教育宣講。通過宣講增強了黨史學習教育的針對性、延展性和實效性,講黨史學理論,傳承紅色基因。與街道辦事處共建“社會實踐基地”,創新校地合作模式,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三是創新活動形式。用好紅色資源,打造沉浸式體驗。利用保留至今的革命活動舊址、紀念堂,結合當地生態環境等打造生動形象的課堂。中站區趙莊村建設八英廣場、太行八英紀念館等紅色教育觀光項目,用紅色文旅資源走好鄉村振興的道路。通過合唱比賽、黨史知識競賽等形式宣傳黨的思想,提升群眾興趣和參與性。由市委每年統一組織喜迎建黨的合唱比賽,不僅提升了各單位的參與度,更是用膾炙人口的歌曲傳唱創新黨的思想理論的宣傳方式。以街道宣傳、主題展覽、文藝演出等活動作為紅色標識的載體,讓黨的歷史知識和理論深入人心、觸手 可見。
(三)調動人員,充實文明實踐主體隊伍。一是發揮黨政機關事業單位黨員志愿者的模范先鋒作用。在各基層組織單位成立黨員志愿服務隊,由各基層黨組織領導負責,提升政治站位,充分認識到文明實踐建設的重要性。政府出臺文明志愿服務相關文件,將工作日的一天作為志愿服務日。市文明辦為各單位劃分范圍,協調幫助街道老舊小區的衛生清掃工作及路口執勤活動,成效顯著,受到市民的一致好評。結合黨史教育活動常態化,真正發揮了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二是加強引導青年同志成為志愿服務的新生力量。青年同志是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是具有時代特質的新時代人物。應以團市委為依靠,引導駐地高校學生加入志愿者的隊伍,組織返鄉大學生進行四城聯創實踐活動。在抗擊疫情、戰勝水災期間組成的青年志愿服務隊,對抗疫救災行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此期間,也涌現出不少青年模范個人和組織。三是發揮退休老志愿者的余熱作用。動員退休老黨員、老教師、老專家利用力所能及的專長進行文明實踐活動,參與基層組織管理。由退休黨員和群眾組織的“冬香好媽媽工作站”“雷鋒服務社團”主動擔當社區抗疫抗災的家園守護者、鄰里矛盾的“調解員”、黨史理論的“宣傳員”,在創新基層社會的治理形式上發揮余熱,提升民眾參與性。四是協調社會公益組織的參與作用。社會公益組織的成員一般是由社會愛心人士兼職志愿組成,在自己的本職工作之余進行社會公益救助。如藍天救援隊等,具有完備的組織形式及服務范圍,政府應抽出相應財政資金補助及成立對應的管理部門,統一對這些公益組織進行管理、指導和扶持。促進社會組織、社區、社會工作的三方聯動,針對社區工作需求,引薦成熟的社會組織進入社區開展公益項目。加強社會組織服務能力建設,與其他組織結合,共同搞好搞活文明實踐志愿 服務。
(一)領會中央精神,握準文明實踐的政策指引。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的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要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教育中,深入總結我們黨百年民族工作的成功經驗,深化對我們黨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研究,加強現代文明教育,深入實施文明創建、公民道德建設、時代新人培育等工程,引導各族群眾在思想觀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現代化邁進。”同時還強調:“必須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使各民族人心歸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團結奮進的強大精神紐帶。”這些講話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提供了基本遵循。一要將文明實踐理論深入基層,并將其作為傳播黨的思想理論的基礎平臺。貼近基層群眾,想群眾所想,將理論宣傳與群眾的情感需求、惠民利民結合起來。二要依照《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條例》,將加強文明實踐中心的建設落入實處,圍繞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真正將黨的政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推進文明實踐工作常態化、長效化。一要向更深層、更廣泛、更高效水平邁進。可以完善文明創建成果,為商戶授予“文明示范戶”牌,進一步深化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創建工作。認識到文明實踐志愿服務不是“一陣風”,不能“扎堆式”“間歇式”搞活動。要著眼現實,形成長效運行機制,按照常態化開展的思路,將志愿服務活動制度化,讓文明實踐活動長流水、不斷線。二要完善文明實踐工作機制,將推廣、培訓、人財物保障規范成良好有效的循環機制圈。其一利用“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地方政府文明網等宣傳平臺全方位立體化講述城市故事、傳播城市聲音、樹立城市形象。同時注重線下活動的開展,線上線下全面鋪開。其二是形成行之有效的文明實踐培訓制度,制定針對性強且可持續進行的制度保障,相關部門組織對應的人力、財力、物力,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長效有序進行。
(三)樹立模范以點帶面,形成傳幫帶的良好氛圍。榜樣示范教育是人類最古老的道德教育方式之一。“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與道德認知教育相比,通過人格展現的道德精神,更具有直觀性和示范性,易于為其他社會成員效仿學習。一是堅持真實可仿的榜樣選取原則。模范榜樣在于具有強大道德感知力,基于此,推選道德模范應該遵循真實可信、可模仿的原則。真實是誠信的基礎,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在選擇推廣模范榜樣時,必須以真實的人物事跡為依據,推廣效果很大程度上以人們的信任度為基礎。通過單位推薦、群眾自行推舉等方式發掘各行各業愛崗敬業、甘于奉獻、不怕困難的模范。如愛崗敬業的社區民警杜瓊冰、英勇無畏的救援隊長牛景勝、敬業的物業管理員王虎峰等。這些在各自行業努力奮斗、兢兢業業的平凡人物,彰顯不平凡的力量。實踐出真知,平凡見光亮。從這些真實平凡的人身上,人們可以對照自身不足做出改變。人們道德效仿的前提是通過自身的努力能夠做到,才會產生效仿、學習的道德欲望和激情,才能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二是完善榜樣激勵機制。完善評選表彰、宣傳榜樣、激勵嘉獎機制,提升文明實踐者的榮譽感。對社會上涌現出的優秀道德模范實行嘉獎,有助于營造良好的風氣氛圍。如在抗擊疫情中表現突出的市人民醫院醫生趙童,為了病人不怕臟累的事跡感動眾人,已入選全國道德模范提名。他本人先后受到省委、市委的表彰,并組織了相關事跡講座。這是對道德模范本人的肯定,更是對醫療衛生行業的肯定和重視。入選河南好人的許琳娟,將學雷鋒志愿服務納入解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中來,以各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為依托,在自身努力、政府扶持和社會各界支持下,她將協會打造成了“中國志愿組織標識單位”“中國AAA社會組織”“河南省學雷鋒優秀組織”“河南省學雷鋒活動示范點”,個人也多次受到表彰獎勵。進一步將雷鋒精神發揚光大。她的志愿者隊伍發展到2000余人,形成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社會團體。對社會上涌現的道德模范進行正向反饋,采取激勵宣傳等方式,讓“好人不寒心”,讓社會群體向道德模范看齊。正所謂“正心以為本,修身以為基”“一念收斂,則萬善來同”,鼓勵群眾不斷向高標準努力。
(四)加強拓展中心建設,深化文明實踐領域。
一是文明實踐從基層抓起。“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抓住文明實踐的成效,在于基層釋放的潛力。《關于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中對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作出重大部署。抓住試點環節,要緊緊依靠基層干部群眾。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要看最基層的推廣落實能力。對文明實踐中心試點的工作在盡力滿足群眾的需求同時,要把需求和提升文明素質結合起來。在服務中引導群眾、在實踐中感化群眾,讓文明化為風氣。二要加強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加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統籌領導地位,引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發揚光大。在意識形態領域加強民眾的文明程度和自身素質的提升,注重全民性大眾化。不斷細化實踐的程度和深度,將文明實踐建設作為基礎性、常態化的工作要點來落實。不斷向鄉村振興、精準扶貧的社會治理領域深化,在文明實踐中心的建設過程中大力發揚優秀中華文化,奠定堅實的基礎。三要深化文明實踐領域。將文明實踐融入社會的方方面面,實現全方位覆蓋。發揮法律援助、技能培訓、糾紛調解等多種形式,推廣文明學生、文明家庭、文明單位等多樣的文明創建活動。讓文明創建走進日常,利用特殊節日豐富文明道德情感體驗,增強儀式感帶來的文明教化作用。
新時代文明實踐不能簡單歸結為志愿服務或者是文明創建,要在全社會建設出風氣清正的文明氛圍。文明是歷史沉淀下對客觀世界的認知,是絕大多數人認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和公序良俗的總和。在我國經濟水平飛速發展的新時代,文明程度應該與之相匹配。而新時代的文明實踐中心,是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發展階段的產物,是深入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載體,是時代之需,是民之所向,也是使命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