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珠海市文件管理中心 羅小亮
我國引入現代化管理模式與先進理念之后,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通過對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視與普遍運用,逐漸意識到檔案管理的重要價值。一方面,不斷實施檔案管理改革;另一方面,進行相關的匹配措施的研究與資源配置。在這種新的檔案管理局面之下,有必要針對當前檔案管理所面對的新情況,對其配套的歸檔整理分類問題及提升效率的技巧進行探討。
(一)檔案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筆者認為,在檔案管理過程中,缺乏先進的管理理念,是當下最應重視的問題。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我國的檔案管理工作在進行相應的改革和深化,過去的管理理念顯然和當下的管理工作有出入,無法順應時代發展?,F在幾乎各個行業都可尋覓檔案管理的身影。檔案管理的方式和內容都發生了巨變,也因此給管理人員帶來更多的挑戰。在檔案管理過程中,個別工作人員并不具備專業背景,管理意識薄弱,因此降低了管理隊伍的整體素質,制約了檔案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
(二)歸檔整理中出現的問題。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可以發現,許多工作人員并沒有意識到檔案管理工作的價值,也沒有建立全面的、熟練的歸檔整理技巧。比如說,在實際管理檔案的過程之中,工作人員缺乏對檔案準確、清晰的判斷和認知。面對內容比較多的檔案,他們不知道應該刪除還是應該保留。這樣帶來的后果就是,在歸納整理檔案時,存在著非常多的不必要文件,占據了大量的儲存空間,造成了精力和時間的浪費。
(三)檔案分類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工作人員在對檔案進行分類的時候,并沒有結合實際情況,缺乏對當前形勢的充分了解,無法制定出合理、科學的檔案分類計劃。分類標準的不統一,導致檔案在歸檔的時候經常出現分散性的情況。按照相關的檔案管理條例,檔案歸檔一般有三種方式:第一種是保管期限—年度—機構;第二種是保管期限—年度—問題;第三種是保管期限—年度。不同的歸檔方式,操作流程各不相同。然而在開展檔案管理工作時,工作人員并沒有嚴格按照歸檔模式進行,往往借助收文發文和級次分類法開展工作。這種歸檔模式,存在著較多模糊地帶,導致歸檔行為缺乏標準性與一致性。在檢索文件時,往往無法查詢到有效 結果。
在進行分類之前,管理人員需要建立一個合理完整的檔案整理程序,一方面可以以官方的分類標準為依據,另一方面可以以建設子項來進行劃分,劃分的標準也有很多,可以是檔案的基本類型、歸檔時間以及所屬部門等。整理人員在整理程序的限制之下,需要保證分類標準的一致性,一旦確定了分類標準,就不要輕易對其進行變動,防止不必要的工作量。針對具體的檔案材料來對分類檔案的方法進行確定,使程序簡化。
(一)有序開展檔案管理工作。檔案管理工作應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調整,以便于滿足社會需求,促進行業健康發展??梢哉f,檔案管理工作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及時改革。所以,檔案管理工作的技巧,也在不斷變化。在此背景下,作為一名檔案管理人員,要學會與時俱進,多多學習,充實自我,站在時代的前沿,明確時代的發展規律,豐富檔案管理體系,學習先進的檔案管理理念。在日常的工作中,實踐并落實管理理念,以提升檔案管理效率,保障檔案管理質量。在管理檔案的時候,工作人員需要堅持以下策略:首先,保障檔案的完整性。當檔案出現殘缺的情況時,要及時登記與記錄,以免因為檔案的不可恢復,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其次,保障檔案的安全性。檔案記錄著人們重要的生產活動,影響著相關決策,一旦其安全性降低,那么就會給單位帶來不可估量的安全威脅。尤其是一些涉及國家重要戰略的檔案,一旦泄露,必將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最后,保障檔案壽命。工作人員要結合多種管理手段,延長檔案壽命。現在是信息時代,可有效借助信息技術,構建數字化檔案管理體系,提升檔案管理效率,節約檔案管理成本,保障檔案管理工作,便于日常檢索。
(二)歸檔整理的相關技巧。在歸檔整理檔案的時候,要堅持以下原則:第一,了解檔案文件,明確其價值。每一個檔案信息都有所不同,有的檔案信息至關重要,有的檔案信息則過于冗長,可以直接刪除和淘汰。在歸檔整理的過程之中,工作人員必須要構建合理、科學的整理計劃。遵循重要性原則,分析檔案信息。第二,關聯性原則。檔案與檔案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在歸納整理的時候,要注重關聯性原則,對檔案進行集中管理,避免將檔案進行強制性分離。第三,完整性原則。檔案信息越是完整,那么檔案管理質量就越高。工作人員要提升搜集力度,保證檔案信息的完整性,杜絕出現檔案信息缺失的現象,促進檔案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第四,及時修訂原則。在歸納整理的時候,一旦出現檔案類目不同的現象,工作人員需要及時修訂,保證檔案信息的準確性。修訂完成以后,進行更正和修改,提升檔案管理質量。
(三)分類技巧。在對檔案進行分類的時候,工作人員必須要全面了解檔案文件,結合其具體內容,開展分類工作,保證工作的合理性與科學性。在管理檔案時,分類是必不可少的組成內容。只有保證了分類的精準度,才能夠保證檔案信息的有效利用,提升檔案信息的價值。明確標注分類文件,便于咨詢與查找,提升檔案管理效率。一是行業分類。在管理檔案時,以行業進行分類。比如說水利、林業、農業等行業,根據行業標準,開展歸檔整理工作。不同的行業可以進行具體劃分,比如說水利行業,可以細分為小流域治理、治沙檔案等;林業可以分為防沙治沙、退耕還林等檔案。借助行業分類,進行細化管理,可以有序歸檔不同行業。二是密級分類。一般來說,根據保密程度,檔案可以分為公開檔案、一般檔案和絕密檔案。公開檔案,顧名思義,所有人都可以查看,主要是一些公式類的檔案文件;一般檔案,比公開檔案的查詢門檻高一些,需要辦理相關手續,進行查看和調閱;絕密檔案涉及國家機密,能夠調閱和查看的人不多。普通人不可以隨便調閱。三是保存期限分類。按照保存期限,可以將檔案管理分為臨時檔案、定期檔案和永久檔案。臨時檔案,也就是說該檔案具有臨時性,在某一時間段用完以后,就喪失了價值;定期檔案存在著一定的管理期限,三年到十年不等;永久檔案則具備重要價值,需要進行永久保存。
檔案管理工作是長期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工作人員在管理的過程之中,要將分類與歸檔進行有效結合,不能夠單獨割裂。在信息時代背景下,電子檔案發展趨勢更為明顯,日后也必將成為主流。所以,工作人員必須要掌握熟練的計算機使用技術,提升管理技巧,順應時代發展。區別對待狀態不同的紙質檔案與電子文檔,紙質檔案可以作為原始憑證,電子檔案可以使檔案管理人員的工作更加輕松。在對檔案材料進行分類的時候,檔案整理者要將這兩類檔案的分類方法進行區分。對紙質檔案進行整理的時候,需要盡量將整理流程進行簡化,但是要簡中有序,完成收集工作之后,對檔案材料進行全方位檢查,開展分類工作時,要盡量節約時間。對于紙質檔案進行整理的時候,可以減少時間的原因是,管理人員在對紙質檔案與電子檔案進行轉換的時候,已經實施了一次檔案分類工作,因此完全沒有必要再重復工作,這就對檔案一次分類工作提出了高要求,管理人員需要通過簡化以及細化的工作,保證分類工作的精準度、有效度以及完整度。對電子檔案進行分類整理時,檔案管理人員可以直接使用可信度較高的具有分類功能的軟件,由于一些軟件的運行程序比較復雜,因此整理人員需要先開展與軟件使用相關的培訓工作,保證高效率使用軟件。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各個行業都得到廣泛普及和運用,有效提升了信息管理效率,人們的生產活動得到詳細記載。要通過有效分類,對檔案信息進行儲存。作為檔案管理人員,要學會在時代的洪流下,保持先進管理理念與手段,優化管理策略,促進檔案管理工作有序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