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河北對外經貿職業學院 于晶晶
在信息時代發展背景下,大數據、人工智能與云計算等技術迅速發展,一些圖書館在轉型成為智慧圖書館的過程中存在著一些缺陷和不足,據此,需要注重圖書館的智能化建設,構建智慧型服務模式,有利于促進圖書館由傳統服務模式變成智慧型服務模式。圖書館智慧服務具備多主體參加與全過程管理的特點,在實際運行中應當關注如何提高圖書館服務能力與服務效率,并且建立智能化平臺,構建服務聯盟,促進圖書館智慧服務順利進行。
(一)現狀。智慧圖書館,在國外已經成為現代圖書館發展的主要方向,將數字化、智能化與網絡化信息技術作為前提和基礎,主要特點就是高效性、便捷性、互聯性,以綠色發展與數字惠民作為主要追求,這部分發展特征就是國外圖書館發展的動力。高端的信息技術和人們生活緊密相連,需要全面貫徹到人們生活和教育等各個方面,此為智慧時代將來最主要的發展方向。近年來,在國家政策引導下,中國智能型圖書館也在持續發展過程中,智慧圖書館是現代公共文化發展的核心內容,有關這一領域的研究慢慢變成我國研究的熱點。圖書館資料較多,面對各種圖書類型,采用最新的電子信息技術和傳統圖書館發展相結合,給用戶提供智能化服務勢必成為圖書館發展的主要趨勢。
(二)目的、意義。伴隨信息技術的持續發展,將云計算與人工智能相結合和創新已經變成了時代的主題。現如今,人工智能被貫徹到金融和教育等各個領域之中,如此將有效改善傳統行業,提高行業運行效率,打造新的機遇。2017年,文化和旅游部制定了有關全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規劃,其中表示需要持續增強新技術的運用,提高數字化服務能力,將管理體制加以創新,推動社會發展。所以,不管是對于城市文化建設,還是公共信息服務而言,均需要利用信息技術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把各種傳統資源和個性化服務充分展現給用戶。
智能化圖書館是信息時代的新型圖書館形式,是將智能化、信息化技術用于圖書館各方面與工作之中,為讀者提供優質服務,基本上圖書館的全部載體信息都可以通過智能化獲取,讀者可以經過網絡渠道訪問智能化圖書館與文獻數據庫系統。圖書館與網絡系統相結合,能夠為讀者提供更加便捷的資源,實現資源共享。智能化圖書館屬于系統化的工程,下面就對圖書館智能化建設進行詳細闡述:
(一)選址。智能化圖書館建設需要選在利于讀者到館的地方。圖書館需要選擇在人口比較多,而不嘈雜的地區,安靜的館內館外環境益于讀者閱讀,從而增強讀者學習體驗感。圖書館是讀者心中的重要閱讀之地,是業余生活中的主要去處,因此,圖書館需要選擇在風景良好且位置比較明顯的區域。
(二)建筑智能化。智能化圖書館建設以前,設計人員需要全方位了解與掌握現代圖書館所具有的,以及將來可能會使用到的智能應用系統。需要嚴格按照現下已有的智能建筑理論,參照技術與綜合布線模式,加強基礎設施設計方面的工作。比如,水、網線等的預埋工作;每一種信息收集點和視頻播放點、智能設施設備以及強弱電插座等,在數量與質量方面均需要滿足有關標準,甚至是超高標準長時間發展的需要。
(三)建筑節能環保。綠色發展當前是節能環保的關鍵,智能化圖書館應當充分適應綠色發展的理念。智能圖書館智能化設施設備讓節能環保充分體現在圖書館服務之中。智能圖書館設計需要與大開放、大流通需求相符,將借書與閱讀相統一。每層大區域和軟分割,不但應當有書架與沙發,還需要設置閱覽座位區域。在節能方面,以照明而言,閱覽區域應當靠近窗戶的位置,這樣有利于讀者長時間閱讀之后,通過觀看窗外景色緩解眼睛疲勞,還有利于通過自然光進行學習。圖書館設計需要運用環境監測和節能系統,這個系統可以按照不一樣的探測點數據,分析哪些區域要開燈或關燈,能隨時控制燈源。
(四)智能化系統體系。1.自助借還系統。讀者可以采用自己的圖書卡進行操作,不需要通過圖書館館員就可以自主借還圖書,這樣可以減少借還書的時間,提升工作效率,保護讀者隱私。2.入館認證門禁系統。該系統是智能化圖書館建設中的一個重要構成部分,其功能就是鑒別讀者的身份,嚴格管控入館讀者,同時對入館讀者加以統計,查詢讀者記錄,這樣可以提高圖書館管理工作水平和管理工作質量。3.座位管理系統。這個系統綜合終端可以供讀者在刷卡以后展開座位選擇操作和暫時離開操作,管理后臺能夠對閱覽區開啟和關閉的時間加以有效設置,還能夠隨時監督和控制多個座位。4.業務管理系統。這個系統涵蓋了十多個模塊,比如采訪和流通等,功能比較全面,可以實現數字化、網絡化業務服務。界面易于操作,開放式的接口設計,允許相關人員及時替換程序界面的主題,從而緩解工作視覺疲勞。
(五)建筑空間設計。智能化圖書館建設需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空間設計。智能化圖書館在功能劃分和配套設施等建筑空間設計方面,需要充分體現出以人為本,關鍵表現在以下方面:1.按照學科特征與讀者興趣喜好,劃分每一個樓層的藏書分類,新進圖書、讀者愛好、重要學科的圖書需要盡可能放置于低層樓。2.每一層均需要設置藏書與閱覽圖書的桌椅,這樣可以給讀者閱讀提供方便。3.設置專家研修室,便于課題組不定期進行探討和學習。4.設置專門的新書展示區域、圖書捐贈區域,書架應當稍微低一些,使用綠色植物進行點綴,從而促使讀者的視線更加開闊,美化閱讀環境。5.對于圖書館閱覽座位區,需要盡可能靠窗,這樣有利于采光與觀賞窗外的風景,緩解讀者視覺壓力。6.設置讀者休閑溝通區域,搭配合適的點心和自助型冷熱飲料機等,便于滿足讀者在學習休息時的需要。7.在各個功能區域搭配各種類型的沙發和座椅,如對于閱覽區的座椅需要使用木制的;新進圖書閱覽區的沙發需要使用形狀與顏色各異的沙發或座椅,從而滿足讀者的各種需求。8.家具設計排列距離等需要與人體工程學和行為學基本規律相符,這樣才能讓讀者更舒服地進行閱讀,因此閱覽座位寬度應控制在100cm左右,最少也應當有80cm,避免出現閱讀壓迫感。
智能化圖書館建設還需要確保殘疾人與特殊群體權益,由圖書館的入口至每一個樓層各個功能區域均需要保持暢通無阻,通道的寬度和書架的寬度有利于殘疾人士和特殊群體人員自由出入,合理利用圖書館,從而充分體現出圖書館以人為本的理念。當構建了智能化圖書館以后,就需要為讀者提供智慧化服務,以下對圖書館智慧化服務模式進行論述。
(一)創建三位一體的框架。1.給讀者打造智慧服務環境。圖書館建立智慧服務系統可以達到對讀者需求的全面感知,經過分析傳感器采集可以得到讀者行為數據信息,從而結合讀者閱讀需求,給讀者打造高效的智能服務環境。圖書館在提供服務時,嚴格按照讀者數量與讀者需求,及時調節圖書館服務,經過智慧與自動化調控,實現節能,提升服務效率。2.建立各種閱讀模式。讀者對圖書館服務需求愈發多元化,這就需要圖書館管理人員主動提供服務,提高人員信息技術運用能力。圖書館需要利用大數據技術對讀者閱讀需求和系統服務資源等數據加以實時監測,合理調度分配,從而促使圖書館系統和讀者需求無縫銜接,以此促使圖書館智慧型服務效益最大化。3.確定智慧型服務主要要素為館員。圖書館建立智慧型服務模式時,需要著重關注智慧館員的培養,經過系統培訓引導圖書館員樹立起大數據意識和素養,并且養成主動服務的意識,讓其擁有大數據管理與知識采集能力;提高館員智慧服務能力,促使館員、大數據技術、業務相結合。
(二)進行智能化管理和檢索。1.圖書館智慧型服務模式建立需要實現智能化管理。在信息時代發展背景下,圖書館需要合理運用物聯網、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多種技術,建立智慧型服務系統。圖書館于館藏圖書管理之中,應對全部藏書運用RFID標簽,同時經過物聯網對藏書展開及時監測,了解藏書使用情況,實時更新藏書信息。讀者能夠通過圖書館應用軟件,迅速查找到藏書的詳細位置和藏書借閱情況,并且有利于圖書館管理藏書。虛擬現實技術于圖書館智慧型服務模式建立方面也可以產生很大的作用,讀者能夠經過虛擬現實技術,在虛擬空間找到需要借閱的圖書,接著回歸現實中根據指引尋找圖書,如此可以促使虛擬現實技術和圖書館智慧型管理相融合。總的來說,構建數字信息空間生態系統,可以給圖書館打造多個智能節點,提升圖書館自適應性與自主組織能力,從而促使圖書館全流程智能化管理,給各大讀者提供智能化服務。2.圖書館智慧型服務模式建立需要開展智能化檢索。眾所周知,智慧型服務模式的建立并非一項簡單的工程,除去需要給讀者提供智慧借書和還書的服務以外,還需要把智能化檢索當作智慧型服務的關鍵點。具體而言,圖書館可以經過全面整理與歸納圖書館館藏文獻,把圖書館館藏文獻展開數字化資源轉換,儲存于大數據庫里面,給圖書館智能檢索服務打下扎實的基礎。經過圖書館人工智能化檢索系統,讀者不但能夠檢索到單個詞匯,還能夠實現諸多詞匯的組合檢索,有效解決傳統檢索單一化的問題,提升信息獲取能力。伴隨人工智能技術于文獻分析與語法分析方面的有效運用,圖書館人工智能檢索系統能夠結合中間語言緩沖技術,使讀者可以及時查找到精確的關聯信息。如此可以發現,經過對讀者個性化感知與大數據分析技術的運用,可以得到讀者閱讀偏好數據,把讀者閱讀信息與館藏信息一體化結合,給讀者提供更加直觀的檢索結果。
(三)構建智慧服務聯盟加強多元空間服務。1.服務聯盟。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各種類型的知識分布于網絡空間與各行業。在該種情況下,圖書館要給讀者提供多元化服務,需要構建智慧服務聯盟,達到各種信息知識資源互惠共享的目的。經過構建服務聯盟,促使知識資源跨行業、地域、部門流通,突破圖書館數據知識孤島問題,打破各種類型和地域圖書館服務壁壘,以此促使各種文獻信息整合與共享,給用戶提供多元化服務打基礎。在構建服務聯盟時,圖書館需要采用跨界融合思維,把智慧服務結合到書刊借閱和閱讀推廣等領域,擴大智慧服務覆蓋范疇。圖書館需要促進智慧服務標準化構建,服務聯盟建設并非各自為政,要協調統一服務標準,創新服務方式,增加服務類型,開拓智慧服務范圍。經過構建智慧服務聯盟,可以大大減少圖書館信息資源成本,提升智慧型服務系統開發效率,經過各業務聯動,共同分享和建設各種知識信息。2.空間設計。智慧型服務模式建立需要關注空間再造,立足用戶需求,打造自由開放的場所,從而達到用戶知識價值的創新。圖書館給用戶提供圖書與文獻資源的同時,還需要給用戶打造舒適的空間,如此益于用戶和館員互動,促使館員進一步認識到用戶的需求。再者,良好的空間益于創新用戶思維,提高知識認知效率。圖書館智慧型服務需要經過合理優化空間服務,輔助用戶創新知識與思維,打破以館藏資源為主的管理與服務理念,構建多功能和互動空間,促使用戶了解到智慧型服務的優點,以此達到服務增值的目的。
總而言之,在信息化時代發展背景下,圖書館智能化的建設與智慧型服務模式的構建就是圖書館對新時代的一種回應,圖書館需要建立科學有效的智慧型服務模式,不但需要嚴格遵守一定的原則,還需要增加技術引進力度,不斷提高圖書館智慧型服務質量。再者,圖書館智慧型服務模式建立與運行的重點就是以人為本。據此,在實際運行環節中,圖書館需要深入加強和讀者之間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