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貴州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陳帥鵬
高校圖書館承擔著高等院校文化知識交流服務和素養教育服務等職能,是高校師生滿足文化知識需求和文獻資源需求的重要教輔職能部門。進入信息時代和數字時代,在讀者需求日益增長、類型日益多元的背景下,高校圖書館由于長期受傳統文獻信息服務模式的影響,在文獻資源建設和資源宣傳推廣工作的過程中存在滯后和脫節于讀者實際需求的現象,不利于圖書館廣泛深入地開展服務。針對這一情況,高校圖書館應當積極探索文獻資源服務的優化路徑,建設一條具有本館特色、符合院校辦學特色的文獻資源服務模式。
(一)傳統文獻信息服務模式遭遇瓶頸。在信息技術及理念引入圖書館應用領域前,圖書館主要以傳統文獻信息服務為主,即為讀者提供文獻資源和閱讀空間。而在信息時代,由于移動網絡設備的快速普及,大量的文獻以在線的形式呈現在讀者眼前,讀者可以通過移動設備隨時隨地在線閱讀海量文獻,智能搜索引擎幫助讀者快速精準查找所需的文獻資源。在此背景下,圖書館傳統的文獻信息服務模式面臨著信息化潮流的挑戰和沖擊。盡管很多圖書館通過引入信息技術、與第三方書商合作等方式開發移動端閱讀應用,努力拓展服務領域,但原有的服務內容依然逐漸與讀者需求脫節。傳統的文獻信息服務模式進入了發展瓶頸,在信息技術和新型服務理念的引領下走向變革,新型圖書館文獻資源服務模式開始孕育和發展。
(二)新型圖書館文獻資源服務模式處于探索階段。進入信息時代以來,圖書館逐漸重視信息技術在館內業務領域的應用。不僅如此,在信息技術引領圖書館工作效率的同時,傳統的文獻信息服務格局逐漸分解和重組,向新型文獻資源服務格局邁進。
長期以來,圖書館的主要功能停留在藏書和借閱領域,而在圖書情報研究領域的推動和實踐應用領域的不斷積淀中,圖書館已經開發了在線借閱、智能檢索、參考咨詢、情報分析等諸多職能。但由于圖書館受到傳統服務模式的局限、社會信息技術更新較快等多方面因素,基于新型信息技術的新型圖書館文獻資源服務理念尚未形成,圖書館文獻資源服務理念的服務模式也尚處于探索階段。圖書館需要解決兩方面的難題,即如何有效促進原有職能的更新和構建新的服務模式,使新舊職能實現有機融合。
(一)建設工作不夠充分,服務定位不夠明晰。許多圖書館仍然停留在傳統的文獻信息服務時代,以紙質文獻資源為主、數字文獻資源為輔的文獻資源結構建設仍然是圖書館的主要建設方式。同時,受到高校教育模式的影響,與院校專業相關的書籍在圖書館文獻資源結構中占據重要位置,導致圖書館文獻資源結構存在不均衡的現象。
(二)宣傳體系建設不完備,宣傳力度不足。受傳統文獻信息服務模式的影響,圖書館缺少完整的宣傳體系,也缺乏建設宣傳體系的動力。館藏文獻資源宣傳工作的不足導致圖書館文獻資源的存在感普遍較低,讀者對圖書館文獻資源的種類和分布以及利用方式感到陌生,無法根據自身需求有效查找和使用文獻資源。
除了影響讀者對文獻資源的使用外,宣傳體系建設的不足還導致了學校對圖書館工作的支持力度不足。在圖書館界對智慧圖書館理念的引入以及信息化潮流的沖擊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下,圖書館以信息職能為主的新功能領域發展迅猛,是圖書館轉型升級的重要契機。而由于圖書館文獻資源服務的宣傳工作不到位,導致一些高校將圖書館的功能解讀為單純地為讀者自習和借閱提供場所,對圖書館多元化功能的認識不足,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圖書館轉型升級的發展趨向。
(三)圖書館缺少溝通交流機制,無法精準掌握讀者需求。傳統的文獻信息服務模式下,圖書館長期處于被動服務的桎梏中,服務方式單一,服務范圍狹窄,無法掌握和了解讀者的文獻資源需求,更無法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而基于這一背景,圖書館推行的文獻資源建設也會與讀者的文獻資源需求產生脫節,難以滿足讀者的真實需求。
(一)深化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工作,明晰文獻資源服務定位。1.調整現有的文獻資源結構,制定符合讀者需求的建設方針。根據目前已有的文獻資源,針對圖書館存在的文獻資源不均衡現象(即文獻資源結構不均衡和分布不均衡),在采購文獻資源的過程中適當調整各分類文獻資源的比例,調整不同種類文獻資源在各藏書庫的分布比重,使圖書館文獻資源逐步回到均衡、合理的水平。同時,為了使文獻資源服務符合讀者的需求,圖書館目前已采用館配商在線采購平臺的方式鼓勵和支持各教學系部的教師參與選購圖書的工作,在經過平衡和篩選后形成書單。除此之外,圖書館還將重視文獻資源的推廣與宣傳工作,幫助更多的讀者明晰自身的需求,加入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工作中。2.推進文獻資源利用方式多元化,加強讀者信息素養教育。圖書館文獻資源一方面要持續引進,另一方面需要得到有效的利用。如何讓讀者具有隨時查閱和利用文獻資源的能力是圖書館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針對這一問題,圖書館需要定期開展信息素養教育活動,著力提升讀者利用文獻資源的能力,培養師生的信息思維,不斷加強讀者的信息素養教育。另外,文獻資源的利用方式也應當向多元化方向發展,除了完善原有的借閱式服務外,還應當加強對移動圖書館服務的重視程度,使讀者在館外也能隨時閱覽館內的文獻資源。
(二)構建圖書館文獻資源宣傳體系,強化文獻資源宣傳力度。1.加快推進圖書館門戶網站建設,強化移動端APP建設。許多在校師生對圖書館文獻資源的種類和使用方法并不熟悉,其中較為重要的一點是對圖書館文獻資源渠道的不了解。圖書館現有的門戶網站建設乏力,數字文獻資源導航也僅設于學院官網底部,無法有效吸引讀者的注意力。針對這一點,圖書館應當加快推進門戶網站的建設,更改原有的建設思路。除了優化原有的門戶網站與文獻資源導航外,還應當與各系部網站產生聯動,將文獻資源導航嵌入教學系部網站中,提升圖書館文獻資源導航的存在感。2.推進閱讀推廣活動創新建設,擴大文獻資源服務覆蓋面。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自創辦以來,在學院范圍內產生了重要影響,其多樣的形式與豐富的內容對參加活動的師生產生了很大的吸引力。閱讀推廣活動不僅是圖書館服務走向全校的標志,也是帶領師生認識和了解圖書館的重要宣傳方式。基于廣大師生對圖書館文獻資源的需求,圖書館應不斷推進閱讀推廣活動的創新建設,舉辦更多具有創新性的活動,不斷拓展圖書館文獻資源服務的知名度。3.深入各教學系部,積極開展文獻資源推廣活動。目前許多高校的圖書館已經開展了多次以數字文獻資源講座為主的文獻資源推廣活動,受到了很多在校師生的熱烈歡迎。基于對讀者不熟悉圖書館文獻資源、無法明晰自身需求等問題,圖書館應該主動出擊,在開展講座之余與在座師生進行深入交流,引導師生開發自身需求。基于現有的成果,圖書館應當繼續積極開展文獻資源推廣活動,將過去的被動服務轉變為主動服務,將粗放式的文獻服務轉變為精細化的需求服務,使圖書館服務滲透到教學、科研、學習、考試等多種活動之中,真正體現圖書館文獻資源的價值。
(三)搭建圖書館互動交流平臺,掌握讀者文獻資源需求。1.圖書館門戶網站的互動交流平臺建設。圖書館門戶網站要充分汲取社交網站的優勢特質,除了做好必要的文獻資源介紹、新聞推送及文獻資源網站鏈接推送外,還應當增設在線互動的功能板塊,提供信息交流的功能。具體包括設置門戶網站留言專區、增設圖書館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抖音等第三方社交網站鏈接,提高師生信息的交流度。2.圖書館與各教學系部之間的互動渠道構建。做好圖書館與各系部之間的渠道建設,打造具有交流、推廣、通知、咨詢等多功能的渠道,使圖書館不但能夠更有效地開展工作,同時增進與教學系部之間的聯系。3.師生自發支持開展互動交流活動的圖書館。圖書館應當認識到,調動讀者自身的積極性,參與到圖書館工作當中,是圖書館文獻資源服務的重要動力。盡管以圖書館為主體、向全校進行推廣的文獻資源服務是目前工作的主要模式,但挖掘讀者使用文獻資源、表達需求并最終深度參與到圖書館工作中的積極性才是圖書館文獻資源服務的根本目的。圖書館要注意讀者間可能存在的交流需求,引導讀者自發形成交流組織和開展交流活動,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支持。以圖書館為主的文獻資源建設與推廣活動及以讀者為主的需求表達和交流活動是圖書館文獻資源服務的兩個重要模式,是推動圖書館文獻資源服務更好更快發展的主要動力。
(一)圖書館文獻資源服務從被動轉為主動。智慧圖書館概念的提出,標志著圖書館服務從傳統文獻信息服務時代向智慧時代跨進,而原有被動粗放的文獻服務模式則向著精準讀者需求、主動服務讀者的模式轉變。主動服務、精準服務是圖書館文獻資源服務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對智慧服務理念的深刻貫徹。
(二)圖書館宣傳體系走向成熟。單一的、碎片化的宣傳已經不適應圖書館文獻資源服務的發展,只有成熟的體系化宣傳工作才能更有效地為圖書館文獻資源服務保駕護航。打造校園宣傳渠道,推動第三方社交平臺官方賬號內容建設以及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閱讀推廣活動,是圖書館建設宣傳體系的重點工作。
(三)自主開展交流活動成為可能。挖掘讀者開展信息交流、表達自身需求、參與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與服務的積極性是圖書館深入貫徹智慧服務理念的重要表現。圖書館為支持讀者自發開展活動提供必要的環境支持和引導支持,是拉近讀者與圖書館之間距離的重要舉措。同時也能體現出圖書館在滿足讀者深層次需求、促進讀者間交流中的重要價值。
圖書館作為高等院校的文獻信息服務機構,除了為廣大師生提供必要的文獻資源外,還應當充分發揮自身的信息職能,了解并精準掌握讀者的文獻資源需求。目前圖書館既缺乏足夠的文獻資源以滿足讀者的需求,也缺乏能夠精準掌握讀者文獻資源需求的信息能力,更缺少常態化的實現機制。這些問題是限制圖書館職能升級和服務轉型的關鍵因素。因此,通過對讀者文獻資源需求和館藏文獻資源的調研,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優化策略,能夠為圖書館解決服務困境、探索文獻資源服務的優化路徑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