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宇銘
(浙江廣播電視集團,杭州 310005)
2021年5月,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特別節目《精神的力量》在浙江衛視首播,節目一經播出就讓人耳目一新:CSM63城市組收視最高1.131%,持續領先;“精神的力量”全網相關話題閱讀量超過5億人次,多次登上熱搜。人民網、新華網、光明網、人民日報客戶端、光明日報客戶端、“學習強國”等多家權威媒體平臺進行深入報道。一檔主旋律節目為何會如此受到關注?這檔節目又是如何講好中國共產黨百年精神故事的呢?
100年來,中國共產黨在長期奮斗中構建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錘煉出鮮明的政治品格。習近平總書記強調,100年來,中國共產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在長期奮斗中構建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錘煉出鮮明的政治品格。2021年9月29日,黨中央批準了中央宣傳部梳理的第一批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偉大精神 ,在新中國成立72周年之際予以發布。
偉大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對于人民群眾來說是既熟悉又陌生的。熟悉的地方是這些精神的名字大家都知道,陌生的是大家對這些精神產生的前后關系比較含糊。如何梳理這些精神的前后關系?這就考驗電視人的智慧了,只有搞明白從哪里來才能知道要到哪里去。
《精神的力量》以傳揚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為鮮明主題,把深入淺出放在第一位,從龐大的精神譜系中精心挑選了十四種精神,以開天辟地的紅船精神的發源地浙江嘉興作為起航,一路前行感受星火燎原的井岡山精神、雄關漫道的長征精神、偉大轉折的遵義會議精神、寶塔光輝的延安精神、浩然正氣的紅巖精神、趕考路上的西柏坡精神、保家衛國的抗美援朝精神、東方巨響的兩彈一星精神、敢闖敢試的特區精神、風雨同舟的抗洪救災精神、眾志成城的抗震抗災精神、生命至上的抗疫精神、不負人民的脫貧攻堅精神,以偉大精神為主題進行了多維度創作,用一個個生動具體的故事來解讀那一個個熠熠生輝的“精神坐標”,這些坐標又以點帶面、從線到片,形成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譜系”。
在隆重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圍繞“建黨百年”主題主線,在國家廣電總局電視劇司的指導下,浙江廣電集團聚集全集團多個頻道多個部門的優秀電視人才,主動投入工作,浙江廣電以高規制、高配置、高標準自我要求,共吸納了集團內14支優秀創作團隊合力主創,團隊總人數超200人。根據內容呈現需求,14支團隊中,有7支團隊以棚內攝制為主,7支團隊全部在外景工作。正是有了如此精良的“集團軍作戰”加持,才使得《精神的力量》有了高水平的完成度。在做好重大慶祝活動報道基礎上,創新推出一批立體式、多樣化、系列性的廣播電視精品力作,展現浙江守好“紅色根脈”、奮力打造“重要窗口”、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良好形象,向建黨100周年獻禮。
浙江衛視創作團隊通過對《精神的力量》表現形態、工作機制、統籌推進和運作方案的深入研究,最終確定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為主題內容,力圖用鮮活生動的歷史鏈條,把中國共產黨的偉大精神串聯起來。這些寶貴精神財富跨越時空、歷久彌新,集中體現了黨的堅定信念、根本宗旨、優良作風,凝聚著中國共產黨人艱苦奮斗、犧牲奉獻、開拓進取的偉大品格,深深融入了我們黨、國家、民族、人民的血脈之中。
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特別節目《精神的力量》一共28集,總時長1200多分鐘,用影視化、綜藝化打造紅船精神、延安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等偉大的14種精神,該特別節目入選國家廣播電視總局10部建黨百年重大主題重點劇目。
《精神的力量》從多維度的閃光人物和動人故事中尋找亮點,通過具體生動的內容來折射中國共產黨如何創造出一種又一種偉大的精神能量。該節目把很多耳熟能詳的歷史事件講出了新意、講出了高度,節目的講述過程在宏觀和微觀中自如切換。《抗美援朝精神》這一集在宏觀描述之外,重點展現了彭德懷司令臨危受命的故事,還用很多的細節表現出他在作戰過程中的果決與無畏。
除重大人物和事件外,節目還介紹了很多帶著細節的人物和故事。在《長征精神》這一集,講述了紅軍長征過程中穿越雪山草地的獨腿將軍的故事、在百姓家過夜臨行前剪下半床棉被分給窮苦百姓的故事等;而在《紅巖精神》這一集,講述了八個月大就跟隨父母入獄、在獄中成長到八歲卻被敵人殺害、成為年齡最小的烈士——小蘿卜頭的故事。這個片段令許多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感動落淚。
《精神的力量》為了吸引更多的年輕人觀看,利用了很多經典劇目作為基本的素材,把以往的情景再現用現有的電視劇來表達,這些優質的電視劇在觀眾心中頗受好評。《精神的力量》從歷年經典影視庫中精心挑選50多部作為素材,既有《偉大的轉折》《長征》等觀眾熟悉喜愛的經典作品,也有《覺醒年代》《山海情》《在一起》等深受年輕人關注的新作。對電視劇里面的經典劇情進行提煉、精編、重組,深入淺出地呈現偉大精神的發展脈絡、生成邏輯和時代價值,汲取繼續前進的精神力量。
《精神的力量》將影像素材最大存量變為最大增量,引領了影視行業的微版權開發先河,實現了巧、省、增的效果。巧,即精神譜系主題巧妙而聚焦的選擇;省,即減少戲劇化重拍,實現影像資源的版權聚攏;增,即在價值和內容上實現了增值。《精神的力量》是從電視劇延伸出的電視欄目、電視節目,不僅實現了主旋律作品藝術形態的延伸,也實現了電視節目的增值。
而此次《精神的力量》特別節目,不是以往單純的電視劇匯編,或者單純的情景再現,更不是單純的專題片,它是一檔電視劇匯編+嘉賓宣講+采訪解讀+外景拓展等多種方式融合的全新探索性節目。節目精心選擇董勇、李易峰、張涵予、侯京健、吳樾、劉勁、鄧恩熙、韓雪、宋亞軒、劉耀文、印小天、于毅、張歆藝、陳數、尤勇智等分別擔任不同“精神”主題節目的講述人、尋訪人,以其特有的親和力、共情力、感染力,帶領觀眾重返歷史場景,解讀“精神”內涵。節目以年輕人喜愛的語態和方式創新表達,讓內容傳達擁有更好的代入感、沉浸感,在年輕人中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
節目一方面借助明星演員的影響力,吸引更多觀眾;另一方面,電影級的攝制手段和精細化后期制作,使嘉賓講述和影視劇畫面兩個數控得以順暢編織,水乳交融,質感細膩。用歷史的目光回望黨的奮斗求索,用藝術的力量傳承黨的偉大精神,構筑起光輝的“時空隧道”,讓黨的紅色基因與觀眾同頻共振,植根心靈,收獲精神滋養與溫暖能量。在銘記歷史的同時,汲取繼續前進的智慧和力量,逐漸形成叫得響、立得住、傳得開的黨史節目,也在年輕人中實現破圈傳播。
為了讓觀眾更為真切地感悟這些偉大精神,《精神的力量》前往上海“一大”會址、浙江嘉興南湖革命紀念館、貴州遵義桐梓縣婁山關紅軍戰斗遺址、貴州遵義會議會址、延安楊家嶺毛澤東故居、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遼寧省丹東市抗美援朝紀念館、青海省原子城紀念館、汶川縣映秀鎮震中紀念館等重要歷史紀念地進行外景拍攝。
以《遵義會議精神》這集為例,節目邀請在影視劇中八次扮演過毛澤東的演員侯京健擔任講述人。當他的腳步聲在遵義會議的木樓中響起時,自然讓人聯想到他曾經扮演的人物。節目中,講述人在現場扮演年輕時代的毛澤東,走上婁山關,吟誦《憶秦娥·婁山關》,生動還原歷史場景和鮮活細節。隨著“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詩句,觀眾也不由得心潮澎湃。借助戲劇效果形成感染力,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在具有代入感的現場演繹中得以重現。他將從自己的感悟出發,分享對這位世紀偉人的認識和理解;同時,他將結合劇中的相關重點片段,前往遵義會議會址、婁山關紅軍雕塑、遵義紅軍街等真實歷史的發生地,邊看、邊走、邊說,動情地講述那段崢嶸記憶,打開影像,激活記憶。獨特的節目模式令侯京健感慨良多,他說:“遵義之行帶我回到了歷史現場,讓我對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又增加了一份了解,對他們的精神世界多了一份體察。遵義會議的精神也將指引我樹立理想,心懷光明,把精神的力量借助我的所想所思、所感所悟,真實地傳達給觀眾。這是一個演員的使命和擔當,也將是我的光榮與夢想。”
以《抗震救災精神》這集為例,浙江作為四川汶川地震災后援建的重要省份之一,在建黨百年之際,邀請2008年汶川地震的親歷者——四川籍女藝人張歆藝,在地震13年后重返四川汶川地震遺址,實地走訪兩地三館。通過講述人張歆藝的視角現場講述,內心獨白,畫外解說,以及采訪嘉賓,展現了三個紀念館中一個個感人的事例,再現了地震的發生過程,以及在危難時刻,黨中央第一時間統一部署調集大批人力、物力、財力支援災區抗震救災,向災區人民送溫暖、獻愛心的故事。
“抗震救災精神”作為中華民族精神在當代中國的集中體現和新的發展,是中華民族同舟共濟、團結奮斗精神的生動體現,是集體主義價值原則的充分展現,是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制度優勢的有力彰顯,其深刻體現了黨的領導核心作用與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以及人文情懷與科學精神的有機統一。抗震救災精神將始終激勵著黨和人民砥礪前行,為扎實推動共同富裕而努力奮斗注入強大精神力量。
《抗震救災精神》這集的導演鮑志堅回憶道:“到達映秀拍攝前,大雨傾盆而至。第二天早晨,也似乎沒有停下的意思。天氣似乎已成為拍攝效果好壞的決定性因素。我們按原計劃做好準備,并故作鎮定地認為老天一定會眷顧認真工作的人們,因為我們也有‘精神的力量’。奇跡果然發生了。當拍攝即將開始,雨漸漸小了、停了,從上午到下午,我們三次轉場,圓滿完成了四處外景地的拍攝,剛剛轉入館內,大雨傾盆而至。天氣的庇佑使我們更有信心,因為我們在做一件好事,一件非常有價值的事,我們感動了天地,也一定能夠感動觀眾。”
再如,以《西柏坡精神》這集為例,周恩來的扮演者劉勁從歷史深處“走”到觀眾面前,生動講述中共中央在西柏坡的崢嶸歲月,用鮮活的史實解釋了中國共產黨從勝利走向勝利的緣由,充滿感染力和說服力。
《精神的力量》借助真實和虛擬的結合、尋訪和資料的互證、歷史和現實的交集,闡發真意和真情。比如,在《紅巖精神》這集中,讓身為重慶人的青年演員作為講述人,與革命先輩進行跨時空交流。再如,《抗美援朝精神》這集中,身為中國人民志愿軍后代的青年演員在抗美援朝紀念館,講述祖輩親自指揮參與的一場場戰斗。《兩彈一星精神》這集中,讓年輕尋訪人來到原子彈爆炸試驗場,在荒無人煙的戈壁灘,聆聽半個世紀前先輩們在這里起爆的“東方巨響”……借助跨時空的表達,觀眾深切地感到,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史映照的也是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堅守初心、堅定信仰的使命擔當,其歷史厚度、思想深度和人文情懷在此得以彰顯。
《精神的力量》自始至終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偉大建黨精神,該節目以“劇說”為核心,輔以多種表現形式,給全國人民提供了形象化的黨史學習教材,開創了理論文獻的新樣態。同時,《精神的力量》具備可視化傳播、人格化傳播、場景化傳播、沉浸式傳播、體驗式傳播等多種特征,該節目將傳播的場景從熒屏延伸到現實生活,從線上延伸到線下,為黨史教育提供了一部新教材。在中國的電視譜系中,把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的革命歷程通過電視劇的形式搬上熒屏,是一種獨特的創作。《精神的力量》這個節目把精華又提煉了出來,也集中了電視人多年的創作成果,形成了獨具一格的電視特別節目,具有嶄新的精神高度、文化內涵和獨特形式。回望崢嶸歲月,賡續紅色血脈。《精神的力量》以一種全新的方式陪伴觀眾在學史中明理、增信、崇德、力行,讓精神之光燭照前路,催人奮進。《精神的力量》所展現的是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中的一部分內容。
節目篇幅有限,但“精神的力量”長存,我們積聚了足夠的熱情去仰望浩瀚星空中更多光芒萬丈的精神坐標。中國共產黨人在一百年歷史中所凝聚的精神力量,將會一直鼓舞每個人,不忘來路,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