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鑫
(中車哈爾濱車輛有限公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58)
對互聯網企業而言,不管是互聯網購物平臺還是互聯網旅游、互聯網金融等不同業態的經濟主體,都具有脫實向虛的經營和管理特點,并且與傳統企業相比,其交易時間更短,資金周轉速度更快,這是其具有的天然優勢。由于各項業務交易活動是在虛擬環境下開展的,并且過于復雜,在線支付數據獲取難度較大,同時收入和成本確認方面存在許多模糊不清的地方,導致企業在進行稅收計算以及上繳過程中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因素,進而容易引發稅務風險。這對互聯網企業來說是普遍存在的,需要予以高度重視。
盡管互聯網企業整體上具有經營環境虛擬化的特點,但實際上其上下游相關企業依舊是以實體經濟的形態存在的。以互聯網購物平臺為例,盡管一系列交易活動是在平臺上完成的,但依舊需要制造企業為其提供商品,也需要餐飲、酒店等企業為互聯網旅游企業提供相應的實體服務等,這加大了互聯網企業與各種實體經營企業之間的資金往來及利潤結算的難度。再加上大部分互聯網企業采用的都是在線支付形式,脫離了銀行結算體系,導致在實體企業和互聯網企業之間開展的跨界交易活動中,企業的稅務風險具有復雜性的特點。此外,不少互聯網企業采取銷售返現、折扣或者刷單促銷等手段,這些促銷方式的成本確認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存在爭議,并且對其進行稅收扣除也比較復雜,這也導致其稅務風險具有復雜性。
對B2C、C2C互聯網企業來說,交易對象大部分是消費者或者是個人用戶。盡管在新的發展環境下,互聯網企業的收入增長速度較快,但單個消費者的消費能力依然比較有限,所以互聯網企業的財務收入存在單筆交易數量、數據和信息過多,并且交易頻率較高的特點,而且大部分的收入獲取渠道都來自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臺。面對龐雜的財務信息和數據,如果部分互聯網企業想趁此機會蓄意造假或者渾水摸魚,以此隱藏真實的財務收入,稅務部門也難以在第一時間發現,因此其稅務風險具有隱蔽性的特點。
相較于傳統企業來說,互聯網企業采用的是線上交易與線上收款的經營管理模式,這就導致其財務信息和數據更加隱蔽,進而導致互聯網企業和稅收征管部門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加大了稅收征管的難度。在復雜多變的網絡環境中,一些互聯網企業的納稅遵從度降低,而隨著國家不斷優化和完善稅收監管技術,對企業的稅務活動提出了更高要求。互聯網企業隨時可能因信息不對稱而陷入稅務風險,進而給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聲譽造成消極影響,因此要對其予以足夠重視。
現階段,不少互聯網企業在發票管理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兩方面問題。
1.取得發票的過程不夠規范
在采購商品的過程中,相關采購人員對增值稅扣除標準以及增值稅專用發票和普通發票的區別缺乏全面了解,也缺乏對稅務風險的感知能力。出于降低采購成本的目的,往往會采取不開發票的方式簽訂供貨合同,這就導致一些互聯網企業沒有辦法在所得稅前扣除該項費用,不僅不能節約成本,反而增加了企業的經營成本。
2.發票開具不夠科學規范
目前,不少互聯網企業采取線上交易方式,其收入大多來自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臺,并且財務人員在提取第三方平臺錢款時,是通過預收賬款科目掛賬的方式,但財務人員在月末沒有及時把掛賬金額計入收入確認方面,也沒有開具紙質或者電子增值稅發票,再加上互聯網交易和收入確認模式存在次月或延遲幾個月確認收入并開具發票的現象,導致在納稅方面存在延遲的情況,而這將帶來補繳稅款或者繳滯納金的風險。
所謂的“三流不一致”,概括來說就是指資金流(銀行的收付款憑證)、票流(發票的開票人和收票人)和物流(勞務流)不一致。具體而言,指收款方、開票方和貨物銷售方或勞務提供方不是同一個經濟主體,付款方、貨物采購方或勞務接受方不是同一個主體。《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加強增值稅征收管理若干問題的通知》第一條第三款規定:納稅人購進貨物或應稅勞務,支付運輸費用,所支付款項的單位,必須與開具抵扣憑證的銷貨單位、提供勞務的單位一致,才能夠申報抵扣進項稅額,否則不予抵扣。在此背景下,企業需要加強自身的稅務行為管理,防止出現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行為。因為“票、貨、款一致”逐步成為稅務執法機關判定行為是否構成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標準之一,因此“三流不一致”容易造成進項稅金額難以得到有效抵扣的風險,最終加大企業稅負壓力,必須對其予以足夠重視。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中,互聯網企業要想實現減稅降費的目的,就必須滿足國家相關的稅收減免條件,并開展科學合理的稅務籌劃,如果籌劃不到位,就有可能引發稅務風險。互聯網企業當中存在大量科技人員,而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標準之一就是科技人員在企業中的數量占比。一些互聯網企業為了享受高新技術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將那些非科技人員納入科技人員的范疇,一旦被稅務監管部門發現企業存在弄虛作假的現象,企業就會面臨補稅或者罰款的風險。研發費用占比也是高新技術認定的一個重要指標。現階段,互聯網企業收入迅猛增長,導致其研發費用的投入跟不上企業收入的增長,研發費用占比不達標,也就難以享受高新技術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對于產品和核心服務等知識產權的確認而引發的稅務風險,主要是因為現階段部分互聯網企業的知識產權意識不強,對知識產權的取得與否缺乏明確認定,導致企業難以充分享受這一優惠政策。
在新的發展環境下,互聯網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存在跨界整合的投資行為,如“互聯網+金融”“互聯網+物流”“互聯網+旅游”等一系列跨界活動的出現,使互聯網企業產出的產品與服務更加多元。雖然這可以拓寬企業的盈利渠道,但同時也會加大企業稅務風險,需要對其予以足夠重視。國家對不同行業、不同業態的企業所采取的稅收政策和適用稅率是不一樣的,一些互聯網企業在混合經營模式下的稅收籌劃工作并不科學合理,而且其稅收管理難度更大,如果財務部門對其他行業業態相關稅收政策和稅率缺乏全面了解,就容易出現多繳稅款的現象,進而引發稅務風險。
首先,互聯網企業要全面強化稅務風險管理和防范意識,這是因為稅務風險防范能力與企業管理層的風險防范意識緊密聯系。稅務風險不僅會給企業帶來經濟損失,還會影響企業的社會聲譽和形象,因此企業領導必須對其予以高度重視,從企業內部控制與管理層面入手,全面管控稅務風險。要加快轉變經營管理理念,嚴格貫徹和執行稅務風險管理的相關措施和辦法,發揮績效考核的導向作用,全面考核與評價各部門各崗位的稅務風險管控效果,采取有效的激勵措施,將執行的具體效果和員工薪酬掛鉤,以此起到表彰先進、鞭策落后的作用,充分發揮稅務風險管理的正向引導作用。
還要增強風險管控的實際操作能力,可以邀請相關稅務人員或稅務籌劃專業人士來企授課,全面提升相關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與綜合素質,使其可以更好地解讀稅務政策,優化和完善發票管理、稅額抵扣等具體操作環節,切實提升稅務風險管理和防范能力。
在當下的信息時代,需要加強企業內外部信息溝通與交流,尤其需要主動與稅務機關溝通,防止由于信息不對稱而盲目開展稅務籌劃導致稅務風險問題。還需要加強企業內部各層級、各部門、各崗位之間的信息溝通與互動,通過完善頂層設計,搭建內部信息交流與共享平臺,以此加快建立并不斷優化和完善涉稅信息溝通機制,加大對國家政策的解讀力度,抽調能力較強的人員組成稅務風險管控小組,指導各項涉稅業務和行為。
在國家全面推行營業稅改增值稅之后,各企業任何經濟業務活動都需要開具增值稅發票,合法有效的發票憑證也是企業抵扣稅額或者辦理相關退稅的重要參考依據。因此,互聯網企業需要加大對發票的管理力度,防范因“三流不一致”造成的稅務風險。要把好供應商的選擇關卡,在簽訂采購合同之前,要全面調查供應商的經營范圍與誠信記錄,可以選擇一般納稅人作為供應商,這有利于取得專用發票,以此抵扣更多銷項稅額。另外,也要從源頭入手加強發票管理,防止供應商無法提供正規發票而引發稅務風險。概括而言就是只有保證納稅人購進貨物或應稅勞務,支付運輸費用,所支付款項的單位必須與開具抵扣憑證的銷貨單位、提供勞務的單位一致,才能夠申報抵扣進項稅額,才能為企業防范稅務風險提供助力,從而減輕企業的稅負壓力。
為了鼓勵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國家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這就要求互聯網企業在科研經費投入以及核心技術、產品銷售在總收入的比重等方面努力向稅收優惠標準靠近。因此,必須及時做好高新技術企業產品和服務申報工作,并及時將相關認定資料呈交稅務機構備案。同時,也要優化和完善員工的考勤及薪酬發放制度,尤其是要重視科技人員的考勤和薪酬發放清單。另外,也要完善研發費用輔助入賬,從而在成本核算科目中單列研發費用子科目,以此反映企業的研發費用投入情況,以便更好地享受政策紅利。
互聯網企業在開展跨界活動過程中,要全面了解自身各個業務模塊所對應的稅收政策,包括稅率、納稅方式等優惠條件,并且要安排專人負責各業務模塊之間的協調工作,明確劃分其職責和權限。針對不同業務活動有不同的稅收政策,因此需要全面了解,也需要加強不同業務模塊之間以及企業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與交流,通過打造完善的信息溝通交流平臺,推動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與共享,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企業對稅務風險的高效管理和防范,為企業穩健發展保駕護航。
互聯網企業在稅務風險管理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因此需要企業領導與管理者對此予以高度重視,反思和總結存在的問題,并且結合企業自身運營管理和各項業務開展的具體狀況,根據相關法規和政策,制定與之相對應的優化策略,進而有效化解和防范稅務風險,將風險帶來的影響和損失降到最低,從而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下,為互聯網企業的長遠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