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芬
摘要:中職教育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陣地,實現管育并重發展,用教育深化管理,落實立德樹人根本目標,成為中職院校的重要工作。中職院校應基于管育并重模式的特點,科學調整德育方案,完善管育并重執行框架,平衡管理與教育工作,以公平激勵為原則,重視學生個性特點,理論聯系實際,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從而提高德育成效,促進中職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培養社會需要的德才兼備的人才。
關鍵詞:中職;德育;管育并重;教育模式;立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G71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31-0033-04
國家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給中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中職學校在德育工作中,要結合管育并重的教育模式,將“管”與“育”充分結合在一起,踐行管育并重的教學理念,在德育中對學生進行全面培養,創新德育模式,改善對中職學校學生的教育效果、管理效果,營造良好的校園德育環境,促進中職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為未來的成才與發展夯實基礎。本文基于中職學校實施德育的必要性以及管育并重模式的概念、特點、作用、問題,對中職德育管育并重模式的踐行路徑進行探討,以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
優秀的思想道德品質是中職學生關鍵素養之一,相對于傳統教育體系而言,中職學生由于成績不理想等,往往會存在一些內心敏感、自我認知低下等負面認知。若沒有積極落實德育工作,有可能導致學生出現逆反心理,進而影響正常教學工作的開展。同時,中職學生正處于證明自我價值的成長時期,對教師、家人的認可較為敏感,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教育引導,使他們能夠感受到來自學校、家庭的關心,形成積極向上、認真學習的良好品格。落實德育工作,可以幫助學生在進入社會或升學前形成愛崗敬業、互幫互助等優秀品格,有利于培養高素質人才,實現教育目標。因此,德育工作對中職學校而言具有重要的意義,應當予以充分關注。
1.概念
管育并重通常指將管理活動與教育過程相結合,使日常引導工作能夠融入教學環境內,實現科學處理兩者關系的目標。管育并重理念對改善德育效果、提高實施力度具有重要的意義,能夠有效取代傳統中職教學體系內存在的教學管理方式,實現高質量、高效率的引導目標。相對于管理方案,管育并重概念更加強調班主任在相關活動中的作用,同時需要基于德育理念,以科學角度開展引導工作。落實管育并重相關措施,可以充分提高德育引導效果,使中職教學體系貼近國家教育定位,培養高素質、多樣化的技能人才。
2.特點
管育并重模式在中職德育中的應用,體現了管理和教育之間的密切關系。管理是教育的首要條件和基礎前提。中職德育工作在實施過程中,要通過管育結合的方式,對學生采取制度化的管理方法,約束學生,要求學生在校遵守規章制度,營造良好的校內學習環境,防止中職學校學生出現學習狀態混亂、學習效率低下的問題。管育并重的德育教學模式在管理這一基礎性的條件下,能夠更好地開展德育,用教育深化管理。特別是對于中職學校的學生,若僅采取管理的方式,很容易使學生形成抵觸心理。例如,扣分、罰站、寫檢討等方式,對學生來說會形成反面作用,叛逆心理強的學生甚至會因此而厭學、棄學。而利用管育并重的模式,能夠從管理的角度出發,將柔性管理內容融入其中,實現教育目標,發揮教育價值。由此可見,管育并重教學模式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柔性特征,對學生的德育工作起到了引導性的作用,有利于引導中職學校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積極的學習態度,改變教師單一的管理模式,促進中職學校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率。
3.作用
第一,促進學生樹立正確認知。一些中職學校學生學習成績不理想,存在自卑心理,缺少對自我的清晰認知。在中職德育工作中,教師要使學生形成對自我的明晰認識,使他們明確將來的學習和發展目標,更好地追求自我,實現理想,用積極的態度學習和生活。而構建管育并重的教育模式,能夠在管理和教育的共同作用下,促進學生形成清晰的自我認知,不斷提升專業能力,改善學習狀態、生活狀態,提高綜合素質。
第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管育并重有利于培養中職學生與他人溝通和交流的能力以及適應社會的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落實管育并重教學模式下,教師根據中職學校學生的年齡特點、成長需求、學習現狀,發現學生群體中存在的反社會傾向思想和行為,緩解學生的焦慮不安情緒,能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升思想覺悟和專業技能,實現身心健康成長,形成健全的人格,提升綜合素養。
1.德育引導工作未注重管育平衡性
目前,中職學校在落實管育并重理念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執行問題。這導致德育質量下降,影響學生的認知發展,不利于后續進一步展開相關活動。部分中職班主任落實管育并重理念時,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過于注重管理或教育方面,無法兼顧兩者之間的平衡。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往往會在德育工作中受到嚴厲懲罰,或面臨懲罰力度不足、教育措施流于表面的情況,進而削弱德育引導效果,不利于學生良好品格的培養。
2.未注重學生青春期心理
中職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叛逆性格較為明顯,對德育工作的抵觸情緒相對突出。在這種情況下,若班主任沒有正確處理學生青春期的心理問題,容易導致學生出現逆反心態,與班主任形成對立關系,進而對德育活動造成負面影響。同時,中職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處于初步形成時期,班主任在管育并重工作過程中忽視學生的心理問題,可能會導致學生個體出現認知偏離,影響其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造成性格缺陷。這就需要班主任在管育并重工作中重視學生心理問題,采取有效的管育并重實施方案,確保學生能夠得到正確引導與培養。
3.未適應新時代學生特性
當前,來自家庭的關注與社會復雜、多元化的互聯網信息使中職學生的自我意識逐漸增強,團結協作、紀律性相對較差。在這樣的背景下,仍然采用傳統的德育和管理方式很難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不利于后續進一步開展授課與德育活動。同時,中職學校的管理制度不完善,班主任無法根據詳細的規章內容落實管育并重理念。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可能會認為班主任的管理方式過于“老套”“不夠人性化”,進而出現反抗心態,導致后續工作無法正常進行。對此,中職班主任需要明確管育并重理念的實施策略,確保其能夠得到科學踐行,避免學生出現抵觸心理,實現理想的引導與教育目標。
1.科學調整德育方案
為實現管育并重引導目標,班主任需要明確德育工作的基礎模式,并致力于優化相關流程,使其能夠適應新時代學生特性。中職學生處于青春期階段,其叛逆心理較為強烈,同時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處于形成初期。因此,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需要將管育并重理念融入日常教學過程中,并結合科學、有效的應用計劃,實現針對性的教育引導。班主任應當以身作則、言傳身教,通過樹立德育榜樣,使學生能夠受到模范效應影響,激發個體積極認知,并養成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習慣。同時,班主任需要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拉近與學生的關系,建立學生喜歡的溝通渠道,從而了解學生的內心想法,并根據學生情況靈活調整管育并重執行策略,實現高質量的教育引導,為后續德育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2.完善管育并重執行框架
班級管理活動對德育工作有重要輔助意義,如果中職班級環境內沒有建立良好秩序,德育引導教學便無從談起。因此,班主任需要結合管育并重理念,將德育引導融入日常班級管理工作中,實現潛移默化的教育引導,使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心態,并建立積極的思維模式,為后續參加工作或繼續學習提供正向支持。在開展相關管理活動時,班主任可以將我國傳統文化融入德育引導體系內,積極落實管育并重執行理念。例如,將《弟子規》與德育工作相結合,可以幫助中職學生約束自身行為,形成“無規矩不成方圓”的理念,提高德育效果。除此之外,班主任可以積極組織德育活動,將管育并重理念融入至活動流程中,培養中職學生正確的認知,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例如,中職學??啥ㄆ诮M織尊重教師、關注家庭等活動,強化學生相關認識,有效提高管育并重工作的執行質量,從而實現教育目標。
3.平衡管理與教育工作
管育并重理念的執行離不開管理與教育的平衡處理,班主任需要充分明確兩者的重要性,并在日常德育工作中積極落實相關應用策略。在管育并重理念框架下,班主任執行德育引導工作應當根據學生的特點,轉變傳統教育方式,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班主任要與學生建立平等交流的關系,避免采用體罰、指責等方式進行教育。例如,班主任在遇到學生犯錯時,應當避免直接采用管教方式進行處理,也不能簡單批評了事,而應結合學生個性特征與犯錯原因進行引導,使學生認識到自身的錯誤和問題,同時在未來積極改正。
4.創新管育并重德育理念
德育教學工作需要進行創新,確保管育并重理念能夠充分融入理論框架,為中職日常教學流程提供重要指引。在這一過程中,負責德育工作的班主任應當對學生進行觀察,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并通過開展針對性的教育引導,使學生能夠不斷提高思想道德水平。除此之外,班主任應定期與學生進行深入談話,通過有趣、靈活的對話方式,了解學生的問題和建議,從而科學調整德育方案的目標。班主任需要對管育并重執行方式進行創新,避免其流于形式,削弱德育工作的落實效果,確保中職學生能夠得到科學、有效的培育。
5.以公平激勵為原則
公平性是中職德育中實施管育并重的前提條件,因此班主任在德育過程中應用管育并重模式時,要重視公平激勵,不管是獎勵還是懲罰,都要圍繞公平激勵這一核心原則,尊重學生,避免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率產生負面影響。班主任應一視同仁,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得到相同的待遇,消除差異對待的現象。尤其是對于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班主任不能以成績或其他單方面情況對學生進行評判,而應以公平性為教育前提,適當獎勵和表揚,適度懲罰和提醒,調整學生的不滿情緒,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學生的德育活動開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加強對適度性和公平性的把握,能獲取事半功倍的德育效果,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因此,班主任在管育并重模式的應用過程中,堅守公平、公正、適度的原則,以推進中職德育的改革和創新。
6.重視學生個性特點
中職學校學生的個人素質參差不齊,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在管育并重模式下,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個性,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的客觀狀況,立足于實際,制訂可行性較強的德育計劃,從學生的日常生活著手,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道德觀念,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生活態度。教師可以采取激勵的方式,給予生活和學習態度積極、表現良好的學生積分或實質性的獎品,而不是用一句口號對學生進行激勵。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不同的問題和需求,教師可采取差異化的激勵策略,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采用不同的激勵方法,尊重學生的心理需求,有針對性地落實德育,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個人素養,形成德育日常化、生活化,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于紀律渙散的學生,教師可以適當降低激勵標準,結合學生的日常行為展開激勵和正面評價;對于自律性較強的學生,教師則可以肯定學生的成績,并給予一些管理任務,適當提高表揚激勵標準??傊?,在對學生進行評價和激勵時,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聯系客觀實際,落實管育并重模式下的德育任務。
7.理論聯系實際
在管育并重模式下,要實現理論到實際的過渡,就要重視對學生的課外教育,將課堂上的教學內容延伸到課下,拓寬德育范圍,使德育不再受到教材內容的限制,而是將教材中的內容與實際相聯系,使學生在實踐中了解相關知識的內涵。教師要采取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教育策略落實管育并重的教學模式,可組織開展實踐活動,使學生、家長參與其中,讓學生了解社會,拓展知識視野,提高學生步入社會后的適應能力及就業能力。教師應從知識層面和精神層面培育學生,提高其心理素質,促進家校之間的信息交流,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這樣,可以在從理論到實踐的延伸中,落實德育目標,提高中職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
8.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在傳統德育理念影響下,部分班主任過于重視對學生進行管教,忽視了學生個體感受,導致相關工作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在管育并重理念下,班主任應建立理性管控框架,取代傳統教育方式,落實德育工作目標。在實踐過程中,班主任應為中職學生提供自由、寬松的思考環境,使他們能夠在理性管理下,逐漸提高思想道德素養,完善自身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后續學習或工作提供重要的思想支持。在實施管育并重的德育策略時,教師要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換位思考學生的處境和心理變化。中職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覺性、主觀性,因此班主任在德育過程中要改變強制性的管理方式,穩定學生情緒,給予他們適當的空間,尊重學生,引導學生,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認知,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保護學生隱私,形成和諧、共贏的師生關系。例如,對中職學生的早戀問題,班主任應避免批評學生,而是要正向引導學生,尊重學生,保護學生隱私和自尊心,在管理和教育相結合的模式下,借助優秀榜樣的案例,激活學生前進的動力,使學生明確未來的學習和發展方向。自尊心較強或接受能力差的學生在面對教師嚴厲的批評時,容易出現負面情緒等問題。因此,班主任要把握教育力度,關愛學生,使學生能夠感受到教師的耐心和愛心,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教師要和學生建立良好、和諧的關系,就要做學生的朋友,深入學生內心,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將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和潛能挖掘出來,從學生感興趣的內容著手,亦師亦友地展開平等對話,使學生認識到自身的錯誤,改正不足,糾正自我,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管育并重是一種全新的德育模式,將其應用于日常管理與教育過程中,有利于提高中職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效率和德育效果。中職學校應將管理和教育相結合,落實對中職學校學生的德育工作,促進德育的人性化發展。中職班主任應以學生為主體,獲取學生信任,建立管育并重的新模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心態,及時發現學生學習和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引領學生良性發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管育并重的德育目標。
參考文獻:
[1]毛寧寧.關于“管育并重”德育模式下中職班主任管理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1(05).
[2]范蘇云.中職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管育并重”策略探索[J].成才之路,2020(31).
[3]木合亞提·木合什.中職班主任工作中“管育并重”模式構建策略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0(31).
[4]魏玉琪.中職班主任“管育并重”德育模式的構建[J].內蒙古教育, 2020(05).
Exploration on the Practice of the "Equal Emphasis on Management and Education" Model of Moral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Wang Xiufen
(Minqin Vocational Secondary School, Gansu Province, Minqin 733399, China)
Abstract: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osition for cultivating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for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to realize the equal development of management and education, deepen management with education, and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goal of cultivating people by virtue.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el of equal emphasis on management and educatio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should scientifically adjust the moral education program, improve the implementation framework of equal emphasis on management and education, balance management and education, take fair incentives as the principle, attach importance to students’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integrate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build a good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so a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moral education, promote the healthy growth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in body and mind, and cultivate talents with both ability and moral integrity required by society.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moral education; pay equal attention to management and education; education mode; foster characterand civicvirt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