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芳
在小學數學階段教學中,提升數學建模能力是小學生邁入數學世界的一個開端,是數學學習中必須要掌握的能力之一,若是能夠應用好信息技術來提升數學建模能力,會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提升方法。首先,信息技術會更加利于學生理解數學;其次,能激發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使其跟上時代的步伐一同前進。本篇文章就巧用信息技術提升小學生數學建模能力而實施探究,希望能夠以此作為參考。
一、小學階段應用信息技術的重要性
(一)應用信息技術,有助于小學階段的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其心智發育還未成熟,對“數”的理解能力是相對較低的。數學教材中要是出現難點,單憑傳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用有限的思維去思考難度過大的知識點,學生會感到困難,甚至會產生厭學情緒,對往后的學習生涯有消極的影響。因此,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可以選擇采用新的教學手段。
在傳授知識時,可以靈活、科學、合理地應用信息技術,將抽象、難懂的數學知識,用清晰、簡單、明了的方式展現給學生。將復雜的數學知識簡化,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知識,還拓展了學生的視野,整個課堂質量直線上升,學生們的知識面也更豐富。教師在應用信息技術推進教學時,務必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考慮,仔細地探析教學內容,一定要將信息技術中所涉及的數學知識與教材中的數學知識接洽好。通過運用信息技術,使學生從那些生動形象的數學課堂中理解知識、收獲知識、掌握知識,走在信息時代教育的最前沿。
(二)應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學習積極性
數學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其抽象性,戰勝抽象性的知識是具有挑戰性,這也無疑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大障礙。小學階段就是一個養成數學思維的最好時期,學生雖然年齡不大,可是卻擁有著巨大的發展潛能。想要全面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對數學學習有一定的認知,小學階段是最佳時期。
信息技術不單能夠有效地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也能應用到課堂中,它使數學課堂變得更加立體、趣味、直觀、形象。對學生來說,直接、有趣的畫面肯定會比數字符號更有學習的欲望,如果連學習的欲望都沒有,還怎樣談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呢?學生有了學習數學的興趣,上課也能更加投入,長此以往下去,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加深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積極性,總的來說,這是學習的良性循環。
二、巧用信息技術提升小學生數學建模能力
(一)巧用教育信息化2.0,感受數學建模的魅力
教育信息化2.0是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對教學資源有效的整合和優化。在校園和班級建設互聯網+教育平臺,全面實現教學應用全覆蓋、學習應用全覆蓋以及數字校園建設全覆蓋,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線上制圖建模,方便學生學習,從而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質量。
數學課堂一般較為枯燥乏味,沒有美術課、音樂課、體育課那么輕松自在,要是整個數學課堂的氛圍比較僵硬的話,學生們很難將精力集中在課堂學習當中。教師可以應用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創建融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對數學建模產生一種更加深刻的感受,借此提升數學建模能力。
例如,在教學“加與減(一)”一課中,上課之前播放有關這節課所涉及的教學內容的動畫視頻,視頻中幾個小卡通動物在討論分蘋果的問題,然后教師可把視頻中的問題羅列出來,帶著問題邁入接下來的教學課堂中。動畫視頻的選擇要偏向童趣風,要注意節奏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的課前導入,首先達到了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效果,讓教學環境更加的靈動趣味;其次,帶著數學問題投入課堂會讓學生更加沉浸在之后的教學氛圍里,從而聽得更加認真。
(二)展現數學建模的便利,讓建模過程更加生動
在實際的數學建模過程中,對學生的理解能力、思維方式的要求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單單依靠教材講解、黑板板書來輔助教學,其實是不太夠用的。教師如果能夠運用好信息技術就可以展現數學建模的便利,還令建模過程更加生動,并能提升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例如,在教學“時、分、秒”一課中,利用智能化黑板,在教學時,能快速、方便、直接地觸控,在黑板上點出鐘表動畫,讓學生更加直觀感受到時、分、秒的變化。教師還可以任意調整鐘表所顯示的時間,之后邀請學生上臺來回答鐘表所指的時間,并且將時間標注在黑板上。如此一來,學生就可以通過這樣一個直觀簡單的演示來進行思考以及數學建模。采用信息技術填補教學用具方面的不足,讓學生用另一種方式來感受數學,感受數學建模的便利。
(三)提升數學建模能力,并在實際生活中應用
若是能將數學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好,也是有利于提升數學建模能力的,這是一個同步提高的過程,可是,將數學融入生活本來就不是一個易事。這時,教師就可以應用信息技術來展開數學教學,讓學生達到靈活運用數學知識,提升數學建模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教學“6~9的乘法口訣”一課中,課后追加了一個小練習。播放一個乘法練習小視頻,視頻上的動漫人物是一個果農在叫賣,教師請學生上臺來和果農互動。果農身前有好幾個價錢區域,學生說:“買A區域,也就是2元/1個水果的區域。”果農就會說:“買幾個?”學生說:“買3個。”果農就會問:“要給我多少錢?”這時候學生只有回答出正確答案才能過關。類似這樣一個好玩的互動小視頻,就可以極大地提升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還能讓學生聯想到現實生活中的購物經歷,讓現實與數學聯系在一起。
【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課題“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研究”(課題編號:2020ZQJK030)成果】
責任編輯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