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藝
進入全媒體時代,傳統電視媒介面臨的競爭形勢越來越激烈,其受眾市場已被分割?!叭襟w不斷發展,出現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導致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深刻變化,新聞輿論工作面臨新的挑戰?!痹谌襟w競爭激烈的背景下,堅守好主流輿論陣地是電視新聞面對的現實課題。電視新聞編輯作為電視新聞內容生產的直接執行者和主流媒體輿論陣地的“把關人”,是否具有創新思維顯得至關重要。
1.全媒體概念
全媒體主要指的是媒介信息傳播通過文字、聲音、影像、動畫、網頁等多種媒體表現的手段,利用廣播、電視、出版、報紙、雜志、音像、電影還有網站等不同媒介形態,通過融合的廣電網絡、電信網絡還有互聯網絡進行傳播,從而最終實現用戶以電視、電腦以及手機等多種終端均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實現任何人在任何時間、地點以及任何終端都能獲得任何想要的信息。
2.視頻傳播從大屏轉向小屏
當前,全媒體加速發展,電視新聞生產和傳播應該適應新形勢。5G信息傳播技術的普及,智能手機的全民化使用,讓受眾個體可以通過更多媒介及時獲取信息?!耙曨l傳播從以大屏為主逐步演變成以小屏為主,分眾化現象也越來越明顯。這也勢必導致受眾群體從過去的“守電視”變為“看手機”,電視新聞內容傳播方式也正在從電視端向“多屏互動”轉變。傳播方式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會加快電視新聞內容生產方式的更迭與創新。
3.電視新聞編輯“把關人”角色不可缺失
電視新聞編輯承擔著電視新聞內容“把關人”的重要職能。我們在這里探討的電視編輯概念是貫穿了從電視新聞選題策劃、拍攝采訪到后期包裝,參與電視新聞節目制作的源頭與終端各個環節的電視新聞工作崗位。
換言之,在電視新聞內容生產過程中,電視編輯要參與電視新聞的選題策劃、采訪溝通、拍攝剪輯、合成審查等多道工序。在電視新聞內容播出前,建立完整節目樣態的系列工作均在電視編輯的把關下完成。在全媒體背景下,電視編輯面對媒介技術、媒介環境、媒介受眾的變化,提升應對媒介環境變化的能力刻不容緩。電視編輯不僅需要創新的電視技術為支撐,也需要創新的思想觀念為基礎。不進行思維的創新是跟不上時代發展潮流的。
在傳統媒體時代,受眾接收信息的渠道以電視為主,渠道單一,經歷了“廣場式”集中收看到“家庭式”分戶觀看的過程。而進入互聯網全媒體時代,電視內容有了更多宣發的渠道。面對這一變化,電視編輯的工作也遇到更多挑戰。
1.信息龐雜,信源不準
媒介分眾化趨勢愈演愈烈,每一位受眾在接收信息的同時也能成為信息發布的源頭。網絡上出現海量信息,未經核實的信息也會通過分眾化媒介實現“一對一”傳播,繼而形成輿論旋渦。由于沒有“把關人”對信息進行過濾和篩選,自媒體端口的受眾只能接觸到信息的表象,信息不準確的現象時有發生。
例如:2021年4月末,有網友在微信朋友圈發布一則消息聲稱,一名騎警公車私用,用摩托車帶女朋友逛街。一時間輿論嘩然。但官方媒體深入了解獲悉,原來2021年4月24日至25日是國家護士職業資格考試,聊城有一名女性考生忘帶身份證,鐵騎民警提供幫助,緊急送考,保證考生順利進入考場。
面對這樣缺乏事實依據、只有表象的信源,若電視新聞編輯盲目采用,勢必成為自媒體的“槍手”,給騎警造成社會輿論壓力。電視編輯遇到這樣情況就要慎重判斷,對信源進行核實。只有堅持新聞的真實性原則,深入了解事實,才能做到準確報道,贏得受眾的青睞。
2.思維固化,創新不足
有的電視新聞編輯還是固守過去的編輯思維,在標題的雕琢上、新聞核心的提煉上、新聞畫面的剪輯上都沒有體現創新思維,仍是自說自話。
比如:一篇電視新聞稿報道了某項目開工的消息。新聞編輯仍舊把開工儀式領導講話內容當作編輯重點,而最核心的項目規模、對百姓生活和城市發展的促進意義卻放在最后一筆帶過。殊不知,受眾關心的重點是該新聞和自己關系最緊密的地方,而不喜歡看新聞中大量的官話套話,所以這則新聞傳播效果差是可想而知的。
3.缺乏互動,不重視反饋
現階段,仍有一些電視新聞編輯與受眾交流少得可憐。他們認為電視新聞質量的高低就看領導評判,把受眾意見當成可有可無的擺設。不重視收看電視新聞的主體——受眾的意見,電視新聞就會陷入自娛自樂的窘態。
在全媒體背景下,一些電視臺的新聞欄目也開設了微信公眾號,受眾在收看微信平臺發布的新聞后會轉發、點贊、評價,表達想法和建議??墒?,有的新聞欄目公眾號評論區直接關閉,不允許受眾評價和反饋,阻斷了受眾與欄目交流的通道。編輯收不到反饋意見,談何交流與互動。只有電視編輯增強服務意識,積極與傳播對象溝通交流,才能獲知受眾的所思、所想、所盼。其應積極搭建互動交流渠道,改善互動方式和方法,把控輿論發展方向,以求起到更好的宣傳效果。
全媒體時代,融合發展成為大勢所趨,電視新聞編輯面臨著巨大壓力,其需要補充融媒體相關知識,培養融合新思維,從而優化編輯手法、拓寬傳播渠道、增強傳播效果。
1.深入踐行“四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要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新、能打勝仗的宣傳思想工作隊伍。電視編輯工作貫穿電視新聞采制的全流程,新聞稿件的優化、新聞畫面的剪輯、新聞語言的斟酌,都離不開電視編輯這位“把關人”。只有全方位提升編輯能力與業務水平,電視編輯才能在面對記者稿件時一眼看出其中的問題,從而進行完善,進一步提升電視新聞的思想性、準確性、全面性。
①多練腦力
電視編輯“要善于深入思考,完善選題策劃,打磨新聞細節,多‘練腦力’”。“練腦力”應該成為電視編輯的首要任務?!熬毮X力”練的是對電視新聞節目結構的構建、對新聞內容的提煉、對新聞欄目板塊的藝術編排能力。電視編輯要統籌安排記者采集回來的信息,從中進行篩選,組合成完整的新聞板塊,這就需要編輯具有對新聞節目結構的構建能力。如何把時政頭條、主題報道、短消息等各種類型新聞科學組合在一起,考驗的是電視編輯的“腦力”;哪一類新聞在電視端播出后可以制作成全媒體產品,通過對電視新聞內容的進一步提煉形成傳播“爆款”,關鍵也在新聞編輯的“腦力”;如何優化編排節目,綜合考慮到受眾心理、喜好等,更離不開電視編輯高超的編排能力。
②多練眼力
電視編輯要擁有一雙“火眼金睛”,必須多“練眼力”。電視編輯要按照傳播意圖,對素材進行整體把握,發掘深層次信息,挖掘細節講好故事。發揮電視媒介視聽兼具的優勢,凸顯聲畫功效,使視頻產品更具有生命力。
要運用創新的編輯手法編排新聞節目,對原有的視聽素材進行重新加工、處理、編排,進行結構重組,生產出和電視傳播產品內核相同、樣態不同的網媒產品,構成從電視端到網絡端、手機端的全鏈條生產格局,打破圈層限制,實現點對點傳播。
2.全媒體實踐更深入
全媒體背景下,媒介技術的進步要求電視編輯在媒介動態傳播鏈條中既是生產者也是篩選者,將不同媒介內容“為我所用,用得精彩”。
①熟練運用全媒體資源
在“互聯網+”時代,短視頻風靡一時。抖音、微信公眾號、西瓜視頻、愛奇藝都開設了本地頻道,讓地方新聞有了全網傳播平臺。有的地方電視新聞的官方并沒有進行分眾化傳播,但是自媒體和短視頻平臺對電視新聞熱點內容進行了提煉和傳播,使自身賬號贏得更多人關注。這就說明,地方電視新聞是有好的內容的,關鍵是如何通過更廣泛的途徑和更精巧的制作將它傳播出去。但一些電視編輯只重視對當天電視端播出的新聞節目的制作,卻沒有融媒體思維和意識,白白浪費了素材資源;也有的電視欄目雖然建立了新媒體賬戶,但電視編輯對手頭的“好菜”沒有進行精心處理,把它做成了“大燴菜”,讓人觀感不佳。所以,遇到了“本領恐慌”的電視新聞編輯要緊跟全媒體時代媒介傳播要求,不斷學習融媒體知識,了解短視頻傳播方式,熟練運用全媒體資源,提升電視新聞全網傳播能力。
②實現大屏與小屏的完美對接
電視編輯要處理好大屏與小屏的對接,實現新聞“訂單式”生產,將電視端和手機端的新聞節目編排得更加科學合理,以獲取最佳的傳播效果。
比如:長治廣播電視臺《上黨夜線》欄目編輯在制作完成當天的電視新聞之后,會精心選擇貼近性強、容易引發討論的內容進行二次編輯,然后上傳到短視頻平臺。《上黨夜線》抖音賬號開設一個月粉絲量達到了2.3萬。有的受眾直接在評論區為節目編輯提供新聞線索,編輯也會在第一時間與留言的受眾取得聯系,核對信源,篩選適合節目播出的線索安排采訪。全媒體思維的綜合運用,使得《上黨夜線》節目傳播力更強,很多新聞都成為街頭巷尾群眾熱議的話題,群眾與欄目之間的距離不斷拉近。
3.做好“議題設置”,加強資源整合能力
地方電視臺新聞編輯應做好“議題設置”工作,用合適的議題引導群眾。在“中央廚房”創新生產模式下,電視編輯完全有能力根據近期宣傳工作重點進行“議題設置”,設置能引發公眾產生強烈共鳴的話題,吸引公眾參與對話題的討論,提升公眾參與新聞生產的積極性,獲得更多流量。
在這方面,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為我們樹立了標桿,起到了示范作用。在面對同一新聞事件時,央視頻、《新聞聯播》官方微信微博等會根據媒體欄目屬性與傳播特性,進行二次編輯,做好分眾化傳播。比如:在報道天和核心艙發射這一全國矚目的航天新聞時,央視就以“中央廚房”模式進行了處理。央視13頻道對整個發射過程進行了直播,隨后新聞編輯對直播素材進行了剪切和截取,在抖音平臺播出最精彩、最扣人心弦的發射瞬間,CNBOX可以回放整個發射過程,微信公眾號對圖文視頻合集進行傳播。這樣就非??茖W地做到了電視大屏和手機小屏的銜接,不僅在大事件上做好了“議題設置”,而且整合了媒介資源,實現了新聞“中央廚房”式生產、鏈條式傳播、點對點接收。
4.立足電視媒介,創優全媒產品
①找準突破口
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媒體深度融合的新環境下,電視媒體要脫穎而出,就要根據自身優勢和特點找準突破口,借助新媒體平臺提升影響力只是其中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運行機制、節目的內容生產上下功夫。要在新媒體環境下將內容生產、平臺傳播都納入轉型戰略,使電視欄目的新媒體平臺更具影響力和創收能力。
②緊緊抓住內容生產
電視媒介的傳播特點在全媒體技術進步進程中不是僵化不變的,其開放性在逐步體現。電視編輯要在立足電視媒介特性的前提下,利用電視媒介的聲畫特點,繼續打造能清晰表達新聞內容、體現服務意識且具有高傳播效率的電視視聽產品。不能因為追求全媒體效果,就放棄了電視媒介原有的技術優勢。而是要充分借助電視媒介技術的發展,不斷學習和創新電視生產的新技術、新思想、新路徑,將其運用到新聞采集、生產、分發、接收、反饋全鏈條中,一切工作圍繞的中心仍是“內容”。主流媒體要緊緊抓住內容生產,做大做強做精電視新聞內容,將不可替代的專業性作為王牌,創新電視視聽語言和表達方式。立足電視媒介,利用自身規模優勢,深入打造“中央廚房”,結合新時代電視美學和視聽技術,產生傳播“黏性”,牢牢吸引受眾和用戶,為受眾創優“電視+”全媒產品,滿足觀眾視聽審美需求,真正實現電視媒介資源利用的最大化。
媒介技術的進步是一把雙刃劍。當我們看到電視傳播空間被多種傳播媒介擠壓的同時,其實也應看到,電視傳播空間在全媒體背景下也得以不斷拓展。全媒體時代對電視新聞編輯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不斷提高電視編輯素質才能回答好時代命題。面對信息龐雜、信源不準、思維固化、創新不足、缺乏互動、不重視反饋等問題時,電視新聞編輯要深入踐行“四力”要求,在堅守電視媒介社會效益的基礎上兼顧傳播效益,在體現節目宗旨的基礎上,不斷進行融媒體實踐,不斷增強資源整合能力,以受眾為傳播中心,強化與受眾互動的意識,當好全媒體復合型編輯。要熟稔節目形態,以記者思維辨別素材真偽,以制作思維預判成品樣態,增強對視聽內容和信息的篩選能力,當好全媒體把關型編輯;有能力對電視新聞節目進行分眾化傳播,形成熱點話題,正確引導輿論,以增強地方臺電視新聞的傳播效果,當好全媒體傳播型編輯。
總而言之,要突破固化思維,解放思想,更加主動融入全媒體時代,充分了解受眾需求,當好復合型、把關型、傳播型編輯,以便更好應對全媒體環境、傳播技術、傳播樣態、傳播受眾等變化帶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