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紅,吳曉婷,王雪怡,李若晨,趙文杰,付鈺瑩,杜小利
1.寧夏醫科大學,寧夏 銀川 750004; 2.寧夏醫科大學中醫藥現代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寧夏 銀川 750004
多囊卵巢綜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育齡婦女最典型、最常見的內分泌疾病,發生率約占育齡女性的6%~10%[1],且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PCOS的主要臨床表現為月經不調,甚至閉經、肥胖、不孕、多毛、痤瘡,主要特征為雄性激素分泌過多、卵巢多囊樣改變并伴排卵功能障礙、胰島素抵抗[2-3]。PCOS也是導致婦女排卵障礙性不孕的最常見原因。約90%的PCOS患者伴有不孕,排卵障礙性不孕婦女中有70%是由PCOS引起[4],嚴重影響人們的生理及心理健康。中醫學并無PCOS的相關記載,而是根據臨床表現將其歸屬于“不孕癥”“月經后期”“閉經”“癥瘕”等范疇[5]。中醫認為,PCOS的病因病機為腎虛為本,治療多以補腎為主,鮮從脾胃論治。筆者認為,脾胃失調是引發PCOS的重要病因病機,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論述。
沖脈、任脈、督脈三脈皆起于胞中,出于會陰,有“一源三岐”之稱。其中,沖脈更是與胃同有“五臟六腑之海”的稱謂。這與氣血津液的來源以及輸布有很大關聯。因為沖脈溝通上下內外,通行全身,還有“十二經之海”“經絡之海”之稱。正如張景岳曰:“水谷之海者,言水谷盛貯于此,營衛由之化生也;血海者,言受納諸經之灌注,精血于此而蓄藏也。”這也充分說明了胃與沖脈的聯系以及各自的特點。任脈起于胞中,行于腹部正中,主調節陰經氣血,為“陰脈之海”,主胞胎,胞胎需要氣血濡養,而氣血又為脾胃所化生。此外,任脈的循行路線中與脾胃兩經會合于多個腧穴,又由于足陽明胃經與足太陰脾經相表里,互根互用,這都與血的生化有關。脾胃功能受損,氣血生化不足,則沖任血虛導致月經停閉,從而導致不孕等。這都充分說明了沖脈、任脈二脈與脾胃密切相關,古代更是有“沖任隸屬于陽明”[6]的說法。督脈行于背部正中,主要調節陽經氣血,被稱為“陽脈之海”。又任脈、督脈亦為一家,密不可分,而且與脾胃關系密切。脾升胃降,而在經脈上,督升任降;脾胃陰陽為中,灌養周身,而任督二脈亦所屬陰陽為中線,灌十二經之氣,而脾胃屬后天,任督屬先天,可見任督與脾胃關系密切。帶脈雖不起于胞宮,但為沖脈、任脈、督脈三脈之源,而帶脈亦與脾胃關系密切,其繞身一周,環行腰腹,主孕育,而腰臍經脈之氣是否通利是由脾胃氣血是否充盈所決定。又因脾胃中樞氣機升降正常、脾胃健運,統攝有序,則能調節一身陰陽脈氣的平衡協調,沖任亦得固。《素問·五臟別論》曰:“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醫學啟源》曰:“脾者,土也…… 消磨五谷,寄在胸中,養于四旁。”脾胃得養,則五臟六腑皆得以濡養,并為胞宮之經、孕提供物質基礎。
《脾胃論·脾胃虛實傳變論》[7]中云:“元氣之充足,皆脾胃之氣所無傷,而后能滋養元氣;若胃氣之本弱,飲食自倍,則脾胃之氣既傷,而元氣亦不能充,此諸病之所由生也。”元氣有推動、溫煦、防御、固攝、激發和蒸騰的作用,元氣的盛衰實則是生命的盛衰,在人的發育發展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元氣的是否充盈亦與脾胃相關,若脾胃虛弱,則元氣亦不充,繼而導致諸病的發生。更有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的內傷學說。因此,脾胃盛衰是疾病發生與否的重要因素之一。“諸濕腫滿,皆屬于脾 ”[8],臨床上超過50%的PCOS患者表現為肥胖,辨證分型屬痰濕證,素有“肥人多濕”“肥人多痰”之說[9]。如《傅青主女科·種子篇》[10]云:“婦人素體肥胖,兼恣膏粱厚味,以致痰濕內生,流注沖任胞脈;或因體脂過盛,壅塞胞脈和胞宮而致不孕。”脾主運化水濕,若脾失健運,則水濕內停,聚化成痰,故又稱脾為生痰之源。《辨證錄·受妊門》[11]中亦云:“婦人身體肥胖,痰多,不能受孕,濕盛之故耳。”這也符合中醫的整體觀念,如果脾胃虛,無法稟受,則其余臟腑以及經絡皆受影響,反之,皆可榮,可謂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脾主運化,主水,主統血,為氣血生化之源,亦被謂之后天之本。脾的強弱,與后天體質、防御能力密切相關,其功能正常與否亦可直接影響其他臟腑的功能。當今社會經濟快速發展,而人們的精神及心理壓力不斷增加,導致過憂過勞過思,加之嗜食肥甘厚膩,暴飲暴食,作息無規律,皆可損傷脾胃,從而導致脾氣虛弱,運化失司,水谷精微不能遍布全身,反化為飲,聚而成痰,痰飲屬于陰邪,損傷陽氣,黏滯纏綿復雜,阻滯脈絡,氣血運行不暢,沖任二脈不利,導致經水難下、阻塞瘀閉,繼而閉而不行或難以受精成孕,故發此病。脾胃為后天之本,脾胃失調日久必連及于腎,導致脾腎虧虛,而脾腎虧虛,又可導致痰濕內生,從而引發一系列癥狀。又土虛則木乘,氣機受阻不暢,進一步形成血瘀,三者成惡性循環,故治療以健脾運脾為基礎,佐以補腎疏肝、化痰祛濕[12]。
《傅青主女科·種子篇》云:“肥胖之濕實非外邪乃脾土之內病也……治之法必須以瀉水化痰為主,然徒泄水化痰,而不急補脾胃之氣,則陽氣不旺、濕痰不去……方用加味補中益氣湯。”傅山[13]認為,痰濕引起的不孕,主要原因在于脾氣虛弱,加味補中益氣湯即補中益氣湯與二陳湯的合用。前者補氣健脾,脾氣得以充,痰亦無以生,實為斷生痰之源;后者化已成之痰,兩方相合,健脾祛濕化痰以達到助孕之功效。明代醫家武之望尤為重視調理脾胃之氣在女子受孕過程中的作用[14],培補元氣、甘溫健脾以除痰濕治療不孕。在遣方用藥方面重用白術、陳皮、半夏、香附的化痰行氣之品。朱丹溪認為,肥胖不孕是由于痰濕阻塞胞宮,經水不調,治療宜燥濕化痰,正如《丹溪心法》云:“若是肥盛婦人,稟受甚厚,咨于酒食之人,經血不調,不能成胎,謂之軀脂滿溢,閉塞子宮,宜行濕燥痰。”《景岳全書》云:“調經之要,貴在補脾胃以滋血之源,養腎氣以安血之室。”脾腎兩虛腎陽虛者應溫腎助陽、健脾益氣,選用溫土毓麟湯加減以健脾溫腎,藥用巴戟天、覆盆子、白術、人參、山藥等[15];脾腎兩虛腎陽虛者應補腎滋陰、健脾養血選用左歸丸和四君子湯加減,藥用熟地黃、山茱萸、山藥、黨參、白術等[16]。綜上所述,各歷代醫家對于不孕的認識,尤其是肥人不孕,與脾氣失司、痰濕蘊脾有很大的關聯,在治療上也多健脾祛濕化痰。
張秀芹[17]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而其必須依賴脾運化水谷精微的補充才能發揮其功能,即所謂后天補先天,只有谷氣上升,脾胃升發,元氣才能充足為受孕創造必要的條件,臨證時選用炙黃芪、人參、白術、茯苓、當歸、陳皮、山藥等治療卵巢性不孕19例,治愈率為78.94%。侯麗輝認為,PCOS主要以脾腎肝三臟虧虛為本,痰濕為標,治以補腎健脾、疏肝調經,方用自擬補腎化痰方,主要藥物組成為:黃芪、熟地黃、茯苓、蒼術、半夏、陳皮、丹參等[18]。王國華認為,肥胖型PCOS本質為脾虛痰濕,治療上應側重健脾化痰除濕,常用的藥物如茯苓、陳皮、生薏米、白扁豆、砂仁、山藥等[19]。張宇[20]認為,脾統血功能失常,氣血生化不足,月經不調,亦不能受孕,故在治療不孕癥時,常常以“固沖任、調氣血”為治則,方用人參歸脾丸,補心肝脾之虛,調沖任氣血之行。曲淑艷等[21]認為,PCOS與痰濕有關,臨證時宜以健脾燥濕化痰為治療大法,選用益坤丸臨床治療60例,有效率為90%。賈金英[22]、李成剛等[23]在臨床上使用加味補中益氣湯治療PCOS,可取得滿意療效。可見,補脾祛濕化痰法在治療不孕癥中有著重要的作用,祛除痰濕之邪,沖任二脈功能得以恢復正常,故可攝精成孕。
筆者常跟診導師杜小利教授,杜教授認為在治療PCOS中,萬不可離開脾胃,治以健脾運脾為主,佐以補腎疏肝、化痰祛濕。方用蒼附導痰丸加減,配伍黃芪扶正利水,莪術、益母草、桃仁、紅花、懷牛膝活血化瘀,當歸、丹參、三棱、莪術、桃仁、紅花、牛膝活血調經,枸杞子、熟地黃、蛇床子、淫羊藿益沖任,膽南星、白芥子兼顧痰濕,調理沖任;排卵期加益母草、穿山甲等促卵子排出,菟絲子、杜仲、桑寄生、川續斷等補益肝腎助孕。
PCOS作為當今社會常見內分泌病、生殖病、疑難多發病之一[24-25],不僅對女性身體健康造成創傷,還直接危害女性心理健康,嚴重降低了女性的生活質量。臨床上治療PCOS大多從腎論治,溫補腎陽或滋補腎陰,鮮從脾胃論治。
筆者認為,不論是青春期,還是絕經期,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二者調暢人體氣機之中樞,升清降濁,其功能失常與PCOS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脾胃失調所致PCOS不孕的病機為脾胃虛弱或飲食不節傷及脾胃,導致脾陽不振,無力運化水濕,濕而成痰,痰濕壅盛,可見形體肥胖;痰濕下注,沖任失調,血海運行受阻則經行不暢、月經后期或閉經;濕濁停滯,閉塞經絡,胞宮受阻,故而不孕。另外,筆者結合古今醫家用藥規律發現,許多醫家治療多囊卵巢不孕,大多選用與脾虛痰濕有關的藥物,無論補腎,還是疏肝活血,都有健脾祛濕化痰藥物的應用,常用的健脾運脾藥物有黃芪、黨參補中益氣,茯苓、白術健脾祛濕、半夏除濕化痰等。總之,痰濕是PCOS的重要病理因素,而脾胃又是痰濕之源,因此,調理脾胃對治療PCOS切實可行,具有重要的臨床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