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
(吉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吉林 吉林 132013)
將學歷教育與職業等級證書進行有效對接[1],是現階段國家進行職業教育改革的主要方針,而高職院校作為中國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需要不斷地進行教學改革與完善,尤其環境工程技術專業作為新興專業,在很多方面存在著不足,而通過應用“1+X”證書制度,能夠更好地發揮“1+X”證書制度的教育價值,促進環境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進程,更好地培養專業化人才。
在構建環境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之前,需要對專業相關的環境工程行業、區域內企業以及本專業的畢業生和在校學習的學生進行充分的調研,明晰環境工程技術專業在行業中的崗位需求,明確環境工程技術專業相關崗位所需要的知識、能力以及素質,并形成市場調研報告。通過對環境工程技術專業崗位職責以及工作人員的職業能力等的剖析,結合環?境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就業能力以及可持續發展能力等培養目標,嚴格按照《教育部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教職成〔2019〕13 號)要求,不斷地對環境工程技術專業基礎課、核心課以及拓展課在內的專業課程體系進行科學、規范的構建。
在構建高職環境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時融入“1+X”證書,需要對“1+X”證書有清晰的認知,在1+X 證書制度中,“1”代表學歷證書,“X”代表職業技能等級證書[2]。通過“1”與“X”的融合,能夠更好地培養專業化人才。與傳統的以取得學歷證書為主要教學目標的課程體系相比較,“1+X”證書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將自身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進行發揮,更好地實現就業。環境工程技術專業在進行課程設置時需要對學生應該考取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種類、等級等進行重點總結,并結合《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內容進行研究,明確學生在校期間需要獲得的主要技能,并將其合理、科學地融入到課程教學的各個模塊中,從而更好地發揮“1+X”證書的實際價值,更好地實現對人才的培養。
在現階段,高職院校在開展環境工程技術專業教育和教學的過程當中存在一些問題[3],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教學的過程中單一的追求理論知識的教學,而沒有切實地與社會和企業的需求進行對接。高職院校的教材沒有被及時更新,沒有將中國最新的環保技術、環保工作內容以及取得的環保成果進行引入,尤其現階段,中國將對環保工作的關注度不斷提升,不斷增加環境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力度,但環境工程技術專業具有較強的綜合性,涉及到的學科知識較多,所以需要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不斷地將新知識、新技術進行融入,使高職院校環境工程技術專業的學生不斷地接觸到最新的技術,才能夠更好實現對人才的培養。但是由于課程設置的單一性以及教材內容的滯后性,使得環境工程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術水平提升有限,尤其是理論能力方面的提升,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中國環境工程事業的良好發展。
高職院校學生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動手實踐能力較弱。許多高職院校在開展環境工程技術專業教學時都局限在理論教學層面,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缺少足夠的重視[4],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普遍較弱,因此環境工程技術專業學生的技術特點不足,無法實現對學生的全面培養。而且學校在進行專業化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主要按照理論培養的模式進行,從而導致學生的理論知識儲備量越來越多,但無法形成合理的知識體系,也不能有效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這也是進行環境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的主要原因。
在進行環境工程技術專業課程教學的過程中,還存在著課程教學與企業對接不充分的問題,從而導致技術人才的水平較低。高職院校在開展環境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時沒有高效地與企業進行對接與合作,從而使大部分環境工程技術專業的學生無法適應企業的發展需求,而且也會使學生缺乏實踐能力。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單一進行理論教學,還會使學生的學習激情逐漸降低,學習興趣下降,從而缺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最終在畢業工作后無法適應環境工程等工作。
為了更好地改革高職環境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需要在課程體系構建時對接職業技能要求,因為在“1+X”證書制度下,提升職業技能是高職院校開展教育活動的重點。長期來看,進行課程體系改革既要提升環境工程技術專業證書的通過率,又要將證書的技能要求融入到人才培養方案以及課程體系構建中,從而更好地提升課證融通的效率。
在第一學期,對“基礎化學”課程進行調整,將原來的實驗基礎技能訓練調整為以培養學生的規范性操作為主,比如培養學生的稱重技能、溶液稀釋轉移技能等。在第二學期,開設“化學分析”“化工安全技術”課程,并在化學分析實驗教學中保留原有滴定分析和質量分析等經典實驗,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在教學中滲透HSE 管理體系的理念,比如以人為本的理念、所有安全事故都可以預防的思想等,從而使學生的安全意識與防護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在第三學期,開設“儀器分析”“水污染控制技術”課程。通過開展“儀器分析”課程教學,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操作分光光度計及處理數據的技能;通過開展污水處理工藝仿真教學,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對環境工程技術專業3 個學期的課程進行調整后,將“1+X”證書的內容以及涉及到的技能融入到課程中,使學生在學習完3 個學期的課程后,能夠更好地掌握環境工程技術專業的理論知識,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能夠真正具備污水處理的相關技能。
為了更好地實現對高職環境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需要根據學情改革教學方法。由于高職院校學生的基礎能力普遍較弱,學習主動性較低學習能力差,而且對于未來的職業規劃不全面,使得許多學生對于證書考取的意愿不是很強烈[5-7]。面對這一情況,教師需要不斷地對學生進行引導,調整教學觀念,不斷豐富教學方式。
在構建環境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過程中,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加強信息化教學,使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在教學中充分發揮信息化、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優勢,教師在教授理論知識的同時,隨時切換到實訓課程,從而更好地提升教學質量與效率,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和掌握知識。
在構建環境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過程中應樹立育訓結合的人才培養理念,并在課程中挖掘出思政元素,在日常教學中結合環境工程技術學科進行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全面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增加教學案例,使教學內容更加具有吸引力,適當增加相關案例,比如適當引入近年來企業出現的中毒、溺水等安全事故,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同時,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融入綠色發展理念,使學生的環保意識與環保責任不斷增加,促進學生更好地投身到環境工程建設當中。
3.3.1 建設校內仿真實訓基地
為了更好地實現對高職環境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需要充分開展實踐教學,其中建設校內仿真實訓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數字化教學背景下,進一步完善環境工程技術專業仿真實訓基地的建設,搭建網絡教學平臺,通過數字仿真、虛擬現實教學的方式,促進信息化教學水平的提升。利用虛擬現實技術、模擬仿真技術能夠將抽象的環境工程的工作更為具體化、可視化,是課堂教學的拓展,更好地促進學生提高理解理論知識和實踐的能力。
3.3.2 深度開展校企合作
深度開展校企合作也是實現高職環境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重要措施,通過實行“1+X”證書制度,更好地發揮校企合作的重要價值,加快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的形成。“1+X”證書制度能夠使學校教育與企業崗位需求相結合,將人才培養目標劃分為多個職業崗位技能目標,從而使學生在不斷提升技能水平的同時,完成學歷教育目標,從而實現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與傳統的職業教育模式不同,“1+X”證書制度能夠為校企合作提供更多的合作途徑,使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都顯著提升。在“1+X”證書制度背景下,企業可以將自身對人才的需求進行展示,學校能夠直接根據企業的人才崗位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方案的制定、課程體系的構建等,同時,院校內的教師與合作企業中的教師能夠形成密切的聯系,在工作中形成互幫互助、共同提升的新局面。環境工程技術專業通過開展校企合作,將企業的需求具體為課程,將企業開展的環境工程作為項目任務引入到課堂,并且由學校與企業共同對學生進行指導,使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升技能,促進綜合型人才的培養,同時也為企業培養了更多的專業化人才。
為了更好實現對高職環境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需要不斷加強“1+X”融合型師資隊伍的培訓力度,因為教學質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師隊伍的影響,所以要求環境工程技術專業教師不僅要具備專業化的教學能力,同時也能夠充分應用“1+X”證書制度的教育價值,從而更好地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不斷推進環境工程技術專業教學改革,構建新的課程體系。同時需要鼓勵環境工程技術專業教師積極進入企業進行鍛煉,深人企業相關崗位,促進自身專業技能的提升,并堅持自學或者積極參加各種培訓,從而更好地了解行業發展的最前沿的消息,為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學校也要足夠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加強引進優秀教師到學校開展教學,或者邀請環境工程領域的專家、學者開展講座,從而從整體上提高環境工程技術專業的師資隊伍水平。
為了更好實現對高職環境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需要注重開發“1+X”實訓教材,因為在實行“課證融通”一體化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配備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相關的課程教材,教材的編著需要結合職業等級技能培訓考核的標準,體現出職業技能考證的具體要求,同時在教材中需要列明具體、細致的技能操作流程,從而更好滿足教師與學生的需求,提升學生取得等級技能證書的通過率,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為了更好實現對高職環境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需要進一步完善考核評價設計,既要注重強化過程,又要注重過程性考核在教學活動中的價值。環境工程技術專業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開展項目任務教學,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在考核環節中,不沿用傳統的“唯分數論、唯成績論”的考核模式,形成過程性考核模式,將學生的整個學期劃分為多個實訓項目,并根據技能考核點對學生進行階段性考核,將考核成績作為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同時提高實訓考核成績在整體考核中的比例,從而實現學生實訓意識的提升,促進學生實訓能力的提高,更好發揮考核評價在環境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構建中的作用。
“1+X”證書制度在高職院校環境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改革中的有效應用,為課程質量與效率的提升以及專業化人才的培養發揮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并通過在教學中對接職業技能要求、改革教學方法、開展實踐教學、完善師資隊伍、整合實訓教材以及完善考核評價方式等措施更好地促進課程體系改革,更好地為社會和企業培養專業化的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