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春
(陜西地礦漢中地質大隊有限公司,陜西漢中 723000)
基于城市化快速發展背景下,各類工程項目開展力度加大,影響范圍較廣,尤其是在工程地質勘查工作中,要注重水文地質危害,了解各項問題發生的具體原因,有針對性、目的性地提出解決方案與措施,隨著各項工作開展貫徹落實,在實踐階段發揮較強的預防作用。同時,消除隱患及風險提高工程建設安全性與可靠性,多角度探究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勘察之間的關系,通過解決水文地質危害問題促進工程地質勘察工作持續開展,保證工程項目綜合效益最大化。
通過對各類工程項目建設區域的地質條件詳細勘察與分析,可了解建設區內各種地質問題,加大評估與管控力度,探究地質條件變化對建筑工程建設與發展的影響,強調地質選擇的合理性,解決常規問題,確保后續工作持續開展,能在根本上為工程項目建設提供有力的基礎保障。開展地質勘察工作注重水文地質對的影響,主要包括3方面:
第一,解決地下水升降所引發的問題。了解地下水升降受到限制,易出現流砂、粉細砂飽和等問題,會使土壤鹽漬化,對建筑物有較大的危害。對此,開展水文地質勘察工作,能夠對地下水的升降變化情況詳細掌握,提出針對性的防控措施。其中,在自然條件下,隨著季節變化考慮與水位升高;人為因素影響地下水升降幅度更加突出,危害巖土工程建設安全性[1]。需在此方面研究與管控,通過水文地質勘察工作分析巖土各項信息數據,掌握物理學指標,為巖土工程安全性、可靠性的提升提供參考依據。
第二,處理地下水動水壓力問題。分析自然環境中地下水動水壓力較微弱,而建筑結構卻改變了地下水天然動力平衡狀態,受此因素影響直接危害到工程項目主體結構的可靠性[2]。例如:管涌現象發生還需從水文地質勘察工作方面入手,了解工程地基施工階段的平面布置、類型、承載力等,要求地基及周圍可靠性必須顯著增強,建議使用樁施工方法,借助沉管樁或預制樁的承載力增強地基結構可靠性,防止地下水動水壓力變化而發生危害問題。
第三,掌握物理學性質。分析地下水物理力變化較大,風化較嚴重,水文狀況與水文地質勘察工作存在密切關系,還需通過水文地質勘察工作獲取精準信息數據,通過數據分析結果掌握核心內容,科學評價后制訂出相應的解決方案與措施,增強建筑主體結構安全性、可靠性,為現場工作人員提供安全保障[3]。
此外,還需在實踐階段加大各項機制與政策的實施力度,要求各部門均綜合能力較強,能為實踐工作開展做好基礎保障工作。同時,分析水文地質危害問題發生會對工程地質勘察與工程項目建設綜合效益有巨大影響,必須突出水文地質危害問題處理的重要性,并從此方面入手,各部門均在實踐參與的過程中做好地質勘查工作,便于工程項目建設方案及管控要求及時調整,保證各項信息數據均在可控制的范疇中,避免可能出現腐蝕、位移、裂縫等問題,重點解決地下水波動危害、潛水位上升危害、地下水下降危害所帶來的安全問題,增強建筑主體結構可靠性與穩定性。
考慮大氣氣壓、水庫水位變化、降水量變化等因素影響,使地下水波動程度不同,在工程地質勘察方面探究水文地質波動會引發巖土收縮或膨脹現象,使水位變化較頻繁,收縮、膨脹的幅度較大,遠遠超過正常范圍,在管理過程中是有一定難度,并會出現地基裂縫問題,無法保證建筑物主體結構的安全性與可靠性。同時,地下水位波動會影響巖層溶解,導致建筑工程主體結構發生位移,現場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缺乏基礎保障[4]。尤其是在地下水位大幅動波動過程中,木樁會在干濕環境交替的影響下出現腐爛,泥炭土地區的腐蝕現象更加嚴重,土體壓力持續增加,使土體的密實度不斷提高,在外界壓力影響性整體承載范圍已經超過最大值,最終引發管涌、基坑突涌等現象,對后續工作開展造成巨大影響。
例如:某勘察隊伍在現場作業中借助現代化技術手段與配套設施,了解該區域的土層有6層,分別設計為1、2-1、2-2、2-3、3-1、3-2。其中,1號土層土質類型是雜填土,厚1.1m~4.0m;2-1號土層土質類型是淤泥質土,厚1.4m~5.4m;2-2號土層土質類型是粉質粘土,厚0.5m~1.4m;2-3號土層土質類型是卵石層,厚2.1m~5.9m;3-1號土層土質類型是強風化泥質粉砂巖,厚1.4m~10m;3-2號土層土質類型是中風化泥質粉砂巖,厚5.4m~9.6m。通過工作人員在實踐階段所獲取的信息數據詳細分析能夠了解工程勘察地區土層結構及厚度,要在施工方案編制階段對此項內容詳細分析,強調施工進度與質量的影響因素,可在勘察階段就能對各項問題詳細防控與處理,為后續工作秩序開展奠定良好基礎。
在工程地質勘察工作開展階段了解工程項目施工區域的地下水的潛水水位變化幅度較小,通過大氣降水與地下徑流組合,在施工階段對天氣環境、河流等數據詳細分析,考慮施工過程中出現潛水位起伏現象,潛水位不斷上升,無法開展實踐工作,增大工程項目施工難度。
例如:某工程項目在施工階段就遇到了此問題,主要原因是土壤中的含水量增加,并處于飽和狀態,引發管涌、流砂等現象,使工程項目施工風險及隱患持續加大。而潛水位的不斷上升,也使工程地基隆起,甚至主體結構出現位移情況,墻體不斷破裂,工程穩定性逐漸下降,無法秩序開展后續工作[5]。當潛水位上升到一定高度時,地下室出現滲水、漏水等現象,影響地下室使用功能,建筑工程地基粘性土質含水量增加,土質軟化、穩定性下降,主體結構出現嚴重的變形情況,土壤化學結構也隨之變化,地下結構腐蝕程度越來越嚴重,無法保證工程地基穩定性。
地下水位下降是受人為因素影響造成的干濕交替,建筑工程木樁腐爛程度越來越嚴重,甚至還會使建筑物內部的石膏層被溶解,并出現偏移情況,巖土密度與地下水位高度存在密切關系,一旦地下水位下降,巖土密實度持續升高,地面沉降、塌陷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同時,巖土膨脹與收縮也會受到一定影響,風險及隱患持續加大,嚴重危害建筑物穩定性與完整性。
考慮水文地質對工程地質勘察工作綜合成效的影響,為保證工程綜合質量,還需加大地下水狀態調查與管控力度。首先,明確調查目的,設定調查標準,在調查工作開展時要求各部門均能依據管控要求與標準職責規范實施,強調調查工作整體水平顯著提升。其次,分析地下水的類型,確定地下水水位,掌握其變化規律與情況,尤其是對地下水腐蝕性問題的深入調查與探究,借助水文地質勘察工作所提供的重要參考依據做好處理工作[6]。最后,現場工作人員要發揮自身職責作用,在施工過程中對可能發生的情況精準預估,了解地下水的危害程度,在施工前就會制訂完善的防治措施,對現場突發問題有效處理。
例如:基坑深度控制、降低水位等,能把各環節中所產生的詳細數據詳細記錄,為各類方案制訂與實施提供主要的參考依據,有效避免危害問題發生。同時,現場工作人員之間也會根據工作內容與作業要求相互交流,目的是在根本上控制與解決常規問題,能為工程項目后續工作秩序控制奠定良好基礎,為解決勘察階段因信息數據不準確所引發的問題,還會在此方面加大現代化技術與配套實施的應用力度,經專業化技術人員保證作業,動態化掌握工程勘察工作與項目進展情況,及時調整作業方案與模式,綜合成效才會更理想。
水文地質勘察問題處理,需在地下水調查過程中強調各項信息數據精準、完整,在數據分析的過程中掌握地下水的類型、分布狀態、變化規律、水位情況等,考慮地下水的水位升降幅度會對建筑物有較強的腐蝕性,還需注重施工方案與建設材料的合理選擇,提前做好防范措施,能對現場施工過程中所出現的突發問題有效處理,避免影響工程項目施工進度與質量,消除各類隱患與風險[7]。同時,分析我國當前工程地質勘察工作所制訂的規章制度與體系,還需隨著實踐工作開展貫徹落實,發揮較強的監管作用。再加上工作方案科學制訂,能在勘察過程中對工作人員提出更高要求,要求各項規章制度內容與規則全面掌握,關于勘察技術手段與措施也會規范落實,詳細探究地質問題加大處理力度,在地質勘察要求與標準的約束下提高地質勘察能力,并與地質勘查工程的內容綜合探究,會對整個地質勘察質量產生顯著影響,要把工作重心落實在地質勘察工作中,分析地下水的情況,避免引發更大問題,強調各項詳細數據完整,提高各部門防范與處理能力,為工程項目安全性提升及使用年限延長帶來巨大影響。
例如:某工程地質勘察工程就在水文地質危害因素方面詳細分析,獲取到多項信息數據,包括含水層類型是承壓水、含水層厚度62.1m,選擇相鄰2d對同一測繪點水文地質勘察,了解水溫16℃,第一次勘察涌水量12.7m3/d,0.147L/s、單位涌水量2.263×10-3L/s·m,持續抽水時長16h。靜水位深度3.95m、水位降低值64.95m,恢復水位時間24h,恢復水位深度3.95m,影響半徑37m,滲透系數3.25×10-3m/d。通過實踐階段對具體信息數據的詳細記錄,能詳細分析水文地質情況,為后續管控與施工工作開展做好基礎準備工作,強調現場作業的安全性與工程主體結構可靠性,最大化地滿足工程項目實施要求。
考慮工程地質勘察長期性、全局性等特點,為保證水文地質勘查工作綜合質量顯著提升,還需加大現代化技術手段應用力度,分析現階段水文地質勘察工作所面臨的問題,借助同位素技術、遙感技術、信息技術、數值模擬技術等掌握水文地質特征,控制數據準確性與可靠性,在技術手段應用與管理方面提供支持。再加上水資源評價、基礎理論的應用,結合各地區地質情況與工程項目建設要求對各項標準規則進一步完善,保證水文地質勘察工作的有效性[8]。同時,政府部門還會發揮職責作用,積極參與實踐工作,出臺各項政策與機制,對地下水勘察及生態環境保護提供戰略性的研究策略,以社會屬性、自然屬性為目標,針對基本國情與自然環境管理要求控制危害程度,要把工作機制落實在地下水水質污染調查方面,在規劃時就能對不同區域進行合理劃分,如:航運發達沿海沿河地區、城市集中區域、農業牧業發達區域等,關于地下水資源地質情況調查分析,能為工程項目建設方案設計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可在工程地質勘查中消除水文地質危害風險,促進實踐工作全面開展。
此外,在水文地質勘查工作開展階段,還對每位工作人員的綜合能力、實踐經驗、技術水平等提出更高要求,要對現代化技術手段科學應用,保證信息數據完整,整體技術水平顯著提升,并細化工作內容與職責,結合人員自身能力與優勢合理分配工作崗位,推動各項工作秩序開展。同時,還有利于各部門相互交流與協作,在各項工作開展階段對信息資源共享應用,進一步完善管理機制內容,在實踐階段發揮較強的監管作用。
結合上述內容分析,能夠了解水文地質在工程地質勘察中的重要作用,還需考慮引發水文地質危害的影響因素,并在根本上良好解決,積極開展工程地質勘察工作,借助現代化技術手段與配套設備,組建專業化工作隊伍,制訂完善的監管機制,能在實踐過程中獲取更精準的信息數據,并消除隱患及風險,杜絕常規問題持續發生。再加上各部門工作內容與職責的細化,保證各環節中具有具體負責人,可在問題發生時詳細探究與處理,保證水文地質勘查工作有效性,在多項技術手段應用下匯集信息數據,提高信息資源利用率,為戰略性策略制訂與實施提供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