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玉蘭
江蘇省江陰市利港中學 214444
初中數學實驗教學不是特別的“另起爐灶”,更不是“花拳繡腿”的點綴,而應當成為一種常態化實踐.對于學生的實驗,教師要進行有效的“指導”“評點”,引導學生面向實驗本身,探索實施實驗教學的有效路徑,建立起實驗教學的常態化系統.初中數學“實驗教學”的常態化實踐,能讓學生的數學學習從被動轉向主動、從膚淺轉向深刻[1].要通過數學實驗,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提升,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促進學生個性的充分發展.
實驗不僅僅是學生數學學習的工具,實驗本身也是學生數學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初中數學實驗教學中,教師要以實驗為載體、媒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發掘學生數學學習的創造性.將抽象的數學知識通過實驗表現出來,就是要讓學生充分經歷對數學知識的觀察、猜測、推理、分析等過程.數學實驗的常態化實施,一定是基于學生興趣的,一定是基于學生需要的.
比如在教學“圓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時,為了讓學生理解抽象化的圓的本質,即“到定點等于定長的點的軌跡集合”,筆者以數學實驗作為教學的大背景,將學生拉入到對數學知識的本質沉思、探索之中.課伊始,筆者引導學生做了這樣的一個實驗:用一根繩子,將繩子的一端用釘子固定在畫板上,然后另一端系上筆.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拉緊繩子(保證到圓心的距離等于定長),繞著固定的釘子旋轉一周,從而形成一個個點的軌跡(圓).在實驗的過程中,學生認識到圓是一種封閉的曲線,體會到這樣畫圓與圓規畫圓的內在本質的一致性,更深刻地認識到,圓規畫圓受圓規大小的制約,因而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用這樣的實驗方式畫圓,就能畫任意的、指定大小的圓.相較于引導學生用圓規畫圓,這樣的一種畫圓實驗更有助于學生認識圓的本質.在實驗的大背景下,引導學生從“軌跡”的視角定義圓,就顯得水到渠成、自然而然了.
以實驗為載體,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要秉持三個教學原則:其一是生活化原則,也就是數學實驗要貼合學生的經驗、生活;其二是問題性原則,也就是實驗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其三是數學化原則,也就是數學實驗要有助于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和探究.
數學實驗不僅可以作為學生數學學習的載體,而且可以作為學生數學學習的手段.教師利用數學實驗組織學生進行數學學習,能優化學生的學習秩序.與推理相比較,數學實驗更加具有可視化的特性.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通過操作、畫圖等,加深學生對數和形的理解等.數學實驗往往融合了演繹、歸納,它改變了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機械、固化的格局,能讓學生的數學素養獲得多向度的培養.
比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這部分內容時,筆者給學生提供了相關的實驗素材,如薄木片、刻度尺、橡皮筋、圖釘等,引導學生“做”平行四邊形.在做的過程中,讓學生直觀感受、體驗平行四邊形的特征,認識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對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提出猜想,并用數學實驗進行積極的驗證.實驗不僅有助于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更成為教師組織教學的有效手段.如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只需要改變薄木片上的圖釘的位置,就能將平行四邊形演化成菱形;只需要推動、拉動平行四邊形,就能將平行四邊形演化成矩形;只需要同時改變圖釘的位置并且推動、拉動平行四邊形,就能讓平行四邊形演化成正方形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認識到平行四邊形與矩形、平行四邊形與菱形、矩形與正方形、菱形與正方形、平行四邊形與正方形等的關系.在實驗的過程中,學生不僅提出猜想,而且能通過探究過程對猜想進行反思、質疑.數學實驗,發展了探究能力、反思能力和質疑能力.
數學實驗絕不僅僅是讓學生發現一些簡單的數學結論、規律等,而是要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本質和數學知識之間的關系等.借助數學實驗,這一過程不僅能豐富學生的數學知識,而且能發展學生的操作技能,讓學生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并向學生滲透、融入相關的數學思想方法等.從這個意義上說,數學實驗是學生數學學習的有效手段[2].
數學實驗能有效地鏈接知識.以實驗為鏈接,就是要讓數學實驗成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方法,甚至成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思想.長期以來,數學實驗在學生的數學學習中往往處于從屬地位,屬于一種輔助的工具,其實這是對數學實驗功能的窄化、淺化.數學實驗往往能直擊學生的數學學習的重點、難點、疑點和盲點,往往能點燃學生的數學思維、想象等[3].從這個視角來說,數學實驗是學生數學學習的重要鏈接,能讓學生充分經歷數學學習歷程.
比如在教學“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等相關內容時,筆者不僅從算理上引導學生認知,而且引導學生畫圖,從形的角度對這些公式進行詮釋.以“完全平方公式”這一個內容為例,筆者在引導學生基于小學階段“乘法分配律”等相關知識進行教學的基礎上,插入補充了這樣的一個操作性數學實驗:引導學生畫出正方形,讓正方形的邊長為a;在此基礎上,延長正方形的邊長,延長的長度為b;最后讓新的正方形的邊長為(a+b).由此引導學生從數形結合的視角,去認識現在正方形的意義,從而助推學生將完全平方公式和圖形結合起來.可以這樣說,畫圖的實驗切入,就在相關數學知識的學習重點、難點上,也在部分學生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疑點、盲點上.在數學實驗的過程中,學生能更加深刻地感受、體驗到完全平方公式的科學性、真理性.數學實驗,滿足了學生數學認知的內在需求,實現了學生數學學習的轉識成智.
以數學實驗為鏈接,就是要將相關的數學實驗嵌入學生的數學學習之中.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開展數學實驗不是“照單全收”,那樣只會讓學生“消化不良”.從某種意義上說,巧做數學實驗、嵌入數學實驗、鏈接數學實驗,能讓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更明顯.“切片化”的數學實驗比“整體化”的數學實驗效果來得更好.
實驗不僅是學生數學學習的手段、方法,更是學生數學學習的一部分.有時候,實驗就是數學學習的目的.通過數學實驗,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智慧[4].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創新學生實驗的方式,開放學生實驗的內容,讓學生的實驗過程成為學生“做思學共生”“學玩創一體” 的過程.借助數學實驗,充分地釋放、彰顯學生的本質力量.
以實驗為目的,要充分發揮實驗的創造性.教師要充分發掘實驗的創造性因子,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的實驗設計、建構.
比如在教學“一次函數”這一部分內容時,筆者引導學生借助幾何畫板軟件中的“繪制點”功能,從兩個方面引導學生認知:一是通過不斷地增加點,讓學生直觀感知一次函數的圖像是一條直線,并且不同的系數、不同的截距,會讓一次函數的圖像經過不同的象限;二是引導學生思考“至少需要多少個點才能繪制一次函數,哪些點是特殊的點”,等等.如此,學生在繪制一次函數的圖像時,才能發揮各自的創造性.在數學教學中,筆者借助相關的軟件和學生學習正比例函數的經驗,助推學生的數學實驗,進而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智慧.學生通過這樣的方法,逐漸掌握了一次函數的性質、位置關系、圖像、關系式等.借助數學實驗,筆者引導學生本質地理解數學,能助推學生形成合理的認知結構.
實驗是學生數學發現、得出數學結論的一個前奏.在數學課堂上引入數學實驗,能給學生的數學課堂學習帶來動力支持.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數學實驗內容的取舍、數學實驗方式的引導組織.要以數學實驗為內容對象,加強對學生數學實驗素材、資源等的創新性開發.數學實驗,應當讓學生的數學學習始于歡樂、成于經歷、終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