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玉翠
(山東電子職業技術學院 山東濟南 250100)
融合是現階段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與必然趨勢。旅游業具有顯著融合性,旅游產業融合是指旅游業與其他產業在發展中相互滲透、相互交叉,最終融為一體,逐步形成新產業或產業鏈的動態發展過程。
會展業與旅游業融合是旅游業融合研究的重要分支,具有天然優勢。他們相互獨立又高度關聯,相互支持、良性互動又相互滲透相互交叉,自然而然地交融協同。二者融合對產業提質增效創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而且近些年融合實踐發展迅猛,然而卻鮮見對此領域的述評類研究。
因此,本文擬從定量研究出發,借助Citespace文獻分析工具,對會展業與旅游業融合研究發文歷程、作者與機構、熱點方向及研究內容等進行深入研討,以了解研究力量分布,明確研究熱點,指出不足及未來研究方向。
筆者以“會展業與旅游業、會展業與旅游業融合”為主題,從知網數據庫檢索到94條文獻,剔除內容無關條目,最終得到84條有效文獻,其中,核心文獻14條,檢索時間截至2022年7月31日。
通過圖1可見,國內會展業與旅游業融合研究發文量呈上升趨勢。其中,在2011—2012年、2018年、2020年形成階段性高峰。前期研究高峰與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舉辦有關,盛會舉辦引起了學界對會展業與旅游業融合的思考,導致發文量激增;2020年研究高峰很可能受2018年我國組建文旅部影響及融合實踐驅動。但就整體而言,該領域研究進展緩慢,年發文量最高僅有9篇。

圖1 國內會展業與旅游業融合研究發文量
通過圖2可知,國內該領域核心期刊發文量呈下降趨勢,年發文量均在3篇以下。雖然近些年會展業與旅游業融合實踐異軍突起,但國內對其理論研究重視程度卻未得到提升,甚至漠然置之,導致成果質量降低。

圖2 國內會展業與旅游業融合研究核心期刊發文量
會展旅游是會展業與旅游業融合的產物,以其為主題從知網數據庫檢索到文獻8220條,剔除無關條目,最終得到有效文獻7094條,其中,核心期刊893條。核心期刊2011年發文量(92篇)達到頂峰,2012年急劇銳減,此后呈下降趨勢(見圖3)。

圖3 國內會展旅游研究核心期刊發文量
通過對以上三組數據綜合分析發現:第一,近二十年國內學者對會展業與旅游業融合研究熱度上升,但進展緩慢且近十年成果質量下降;第二,國內學者更多地從旅游視角關注二者融合產物——會展旅游,缺少多學科、多元化視角。
核心期刊是反映會展業與旅游業融合研究現狀的重要載體。通過圖4核心期刊發文作者合作網絡發現:各節點小且分散,連線少且細。單個作者發文量普遍較低,多獨立研究,缺少高水平合作;研究機構分散且孤立,尚未形成有代表性的科研集聚地與高協同度的科研合作網。就作者而言,吳開軍貢獻度較大,他主要從戰略聯盟視角探究會展業與旅游業融合市場主體行為,但核心期刊相關發文量僅為2篇。就研究機構而言,廣東商學院旅游學院等高等院校貢獻較大。

圖4 國內會展業與旅游業融合研究發文作者合作網絡
圖5關鍵詞共現網絡圖譜將研究熱點可視化,目前關于會展業與旅游業融合研究的關鍵詞節點共25個,其中,會展業、旅游業、會展旅游、產業融合四個關鍵詞節點較大,連線相對緊密,中心性均高于0.1。因此,上述四詞是該領域研究的基本要素。

圖5 國內會展業與旅游業融合關鍵詞共現網絡
通過表1不同時段高頻關鍵詞來看,該領域研究呈階段特征。具體來說,自2003年辨析會展業與旅游業以來,2007年首次探索二者邊界融合,到2011年研究方向逐漸集中到融合必要性與可能性;2012—2017年研究焦點為從不同視角探究二者融合機理與對策;2018年至今聚焦具體區域融合路徑、模式、機制探究,實證區域多為發達地區。

表1 國內關于會展業與旅游業融合研究不同時段高頻關鍵詞
國內學者對該領域的研究最早起源于會展旅游。早期部分學者將會展業與會展旅游混為一談,首先許峰(2002)從兩大產業角度辨析會展旅游的概念以區分會展旅游與會展業;其次張文建等(2007)探討了二者邊界融合趨勢,最后學界對二者融合原理展開了廣泛討論。
目前,針對二者融合原理研究視角主要有三類:第一類從產業基礎、發展動力、能級驅動角度探討二者融合必然性及形成的新業態;第二類從旅游目的地管理角度,按照國際慣例與具體實踐要求分析“大會展”與“大旅游”必然走向融合;第三類基于產業融合相關理論探究二者融合機理。
研究表明,會展業與旅游業走向融合是必然趨勢,然而現有研究極少關注甚至忽視了兩大產業本身的邊界模糊性對兩者融合邏輯的影響。以會展業為例,會展業態眾多,會議、展覽、節事、獎勵旅游主體內容與運作方式有本質區別,它們與旅游業融合邏輯是否一樣,目前鮮有涉及。例如,馬波教授在2009年提出對節會旅游分類研究,王春雷也提出研究節事與旅游業融合的前提是重新界定會展業內涵。可見,對二者融合邏輯分類系統化研究是未來研究的切入點。
產業融合理論與價值鏈理論是國內學者研究融合路徑的主要依據。從現有成果來看,學者大多依托該理論分析融合障礙提出路徑。目前融合障礙主要有:管理分割不暢、人才匱乏、基礎設施供給不足等。其中,體制機制問題是阻礙要素自由流動的壁壘,也是兩者融合的最大阻礙。
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全面貫徹融合發展理念,理順市場監管機制并給予充分政策支持,注重宏觀層面引導;同時加強資本與技術、人才等支撐層面的融合,以及資源、功能、市場等基礎層面的融合。其中,市場融合是現階段融合重點,也是破除障礙的關鍵路徑。Alfonso& Salvatore(1998)指出,產業融合應以市場融合為導向,完成市場融合才是真正實現產業融合。朱華等(2010)重申市場融合的重要性,提出會展業與旅游業融合的根本是發展市場。然而,目前針對兩者的市場融合研究并不多見。
針對融合機制與模式,國內學者進行了部分探討。司玲、南宇(2016)提出了構建資源融合、政府引導、市場共享、技術嵌入、人才整合、企業合作融合機制;劉紅霞(2021)提出了推介宣傳共享、延伸擴展業務融合、嵌入式產業融合模式。
此外,還有部分學者對融合程度進行了探究。司玲、南宇(2016)從產業績效水平與要素水平兩個角度構建了融合水平評價體系,但并未進行定量分析。王琪延、徐玲(2013)對北京會展業與旅游業融合水平進行了實證分析,發現兩者處于被動融合階段。
綜上所述,從研究內容角度來看,前期側重會展業與旅游業融合合理性,后期逐步過渡到具體區域融合現狀、對策、路徑、機制及模式研究。總體來看,國內研究處于起步階段,關注點分散,研究內容零碎,缺乏深度理論支撐與系統化研究,實證研究匱乏。
通過對國內會展業與旅游業融合研究成果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結論:
第一,從發文歷程、作者與機構來看,該領域研究目前處于起步階段。具體而言,一是研究熱度上升,但進展緩慢且近十年成果質量降低;二是單個作者發文量普遍較低,合作較少,缺少高水平研究群體。
第二,從熱點與方向來看,階段特征明顯,基本要素貫穿研究始終。最初從宏觀角度分析兩者融合邏輯,逐漸過渡到結合實例對融合路徑、機制與模式進行研究。會展業、旅游業、會展旅游、產業融合作為研究的基本要素貫穿始終。
第三,從研究內容來看,目前聚焦在兩者融合原理、路徑、模式與機制方面,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忽視兩者本身邊界模糊性,對兩者融合邏輯研究相對籠統,缺乏分門別類研究;二是未意識到市場融合是融合關鍵與根本發力點。理論研究滯后于實踐發展,缺乏系統化、集成化、精細化標志性理論成果是當前研究亟待破解的難題。
第四,從研究視角與方法來看,缺乏多元化與多學科化。研究視角相對單一,多旅游視角,缺少多元化視角;研究方法多定性研究,少定量研究,實證研究薄弱,更缺少與定性理論推導相結合的系統化定量研究。
第一,加強學者、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日益繁榮的融合實踐迫切需要更多高水平的學者與機構參與理論研究,呼吁更多學者關注該領域,倡導學者間合作,鼓勵研究機構深化聯系,形成高水平研究群體。
第二,加強基本理論與亟待解決問題的研究。樹立大會展與大旅游理念的同時,分門別類地深入剖析不同業態下的會展業與旅游業融合邏輯;市場融合是會展業與旅游業融合的關鍵,加強市場融合研究是現階段研究的突破點。
第三,加強多學科和多方法結合研究。注重多學科、多理論視角,豐富研究方法與工具;深化實證研究,拓展研究尺度,用以指導日新月異的融合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