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素芬
學習語言最終的目的是更好的應用,英語在全球的地位不言而喻,而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加強我們的漢語也必將會在國際舞臺上占一席之地,我們的傳統文化也會越來越受歡迎。學會用英語去傳播中國文化是很重要的。所以提高中國人的語言和文化自信應該從英語教學中開始滲透。下面是作者對平時的教學實踐進行的總結:1. 利用教材中對西方文化的介紹進行文化對比,滲透中國傳統文化。長期以來,很多學生津津樂道于盛大的“圣誕節”、浪漫的“情人節”和搞怪的“萬圣節”,卻不知道如何用英語描述解釋負載中國傳統文化內容的話題,如“清明節”的神圣肅穆,“端午節”的來龍去脈和“七夕節”的唯美浪漫。為了改變這種現象,例如,作者介紹萬圣節的來源,運用了fall on,include,originate from,be celebrated by 等重要詞組,作者要求學生運用這些詞塊寫一篇介紹中國中秋節的文章。再入必修二第四單元Reading and Writing 是介紹Ireland的文章,文章寫的很美,作者把文章挖空先讓學生體會這些表達的美,讓后讓學生組織一篇文章描寫中國的呼倫貝爾大草原。事實證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且表達能力得到增強,遠遠超過了平時沉悶的學習狀態。通過這種教學方法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了課堂內容,開闊了學生的眼界,同時又鞏固復習了本單元的重要的知識點,在不知不覺中加深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印象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