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笛
在電視節目的發展過程中,主持人明星化現象是傳媒業適應商業化趨勢的一個必然結果。隨著傳媒產業的高速發展,明星主持人在電視欄目中充當著重要角色,發揮著重要作用。
主持人明星化的內涵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越來越多的電視欄目邀請影視明星、歌星舞星、社會名人主持節目,演藝明星客串主持人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
第二,越來越多的電視欄目開始以主持人為核心展開明星化運作,對欄目主持人的語言風格、形象氣質、主持方式等進行包裝,推動電視節目主持人走向明星化的發展道路。明星化效應是指主持人有著類似于明星的才華和人氣。
比如湖南衛視就有著屬于自己旗下的娛樂文化公司,該衛視的一些主持人相比其他衛視的主持人在人氣和知名度上要高一些,比如微博中何炅有1.2 億粉絲的關注,這樣的關注量是很多初出茅廬的主持人在短期內無法實現的。主持人是電視中出現頻次最高的一群人,只有具備足夠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足夠強的專業技術,才能實現主持人明星化。
新興媒體崛起加上媒體間的激烈競爭,使得走品牌化之路成為電視欄目求生的必然選擇。依靠單一節目來提升主持人知名度、打造品牌漸漸行不通了,主持人明星化是電視媒體在商業社會環境下對明星效應的充分利用,體現了電視欄目主持人風格多元化的特點和非專業主持人增多的趨勢,因此“主持人明星化”應運而生。但有些欄目的主持人只看到了“主持人明星化”對提升收視率的表層價值,而忽視了其更深層次的價值。電視媒體需要兼顧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通過電視節目傳遞社會正能量,引領社會大眾在精神文化層面上獲得成長和提升。因此,有必要立足于節目品牌,深入挖掘“主持人明星化”的文化貢獻和社會價值。
近年來,作為嘉賓參加真人秀節目的主持人并不鮮見,他們的身份也是越來越多樣化,很多主持人在綜藝節目中擺脫了原來的身份束縛,在熒屏里展現出更多元的形象。像以汪涵、何炅、謝娜為代表的湖南衛視的幾位主持人,除了主持固定電視欄目,也會經常擔任其他節目的主持人或嘉賓,讓自己有更多的出鏡率。汪涵主持《天天向上》欄目的同時也在《快樂女聲》《我是歌手》等節目中進行“客串”,還曾經在綜藝節目《火星情報局》中擔任“局長”。主持人沈夢辰和吳昕除了擔任主持人主持自己的節目外,還參加了湖南衛視的特色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
另一種身份多元化即演藝明星客串欄目主持人也已經成為當前一種較為普遍的電視現象,跨界主持成為電視節目中一道極具觀賞力的新景觀。越來越多的電視欄目開始用歌星、影視明星、社會名人等來主持節目,借助明星和名人的已有效應,提升節目知名度與收視率。比如演員張國立擔任《國家寶藏》《演員的誕生》等多檔綜藝節目主持,孫楠、李克勤、張韶涵等參賽的專業歌手在《我是歌手》節目中擔任音樂串講人,他們現場主持的效果甚至不遜色于演唱環節的轟動效應。這樣一批明星主持雖然不是科班出身,卻在很多節目中大放異彩。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為了提升節目的傳播效果,主持人明星化開始更多地作為電視臺的創新突破口,作為獨特資源進行整合應用,放大資源價值。
主持人明星化現象使得主持人變成了明星和大眾偶像,形成自己的品牌效應,主持能力得到觀眾公認,個人鮮明的主持風格被觀眾所熟悉和喜愛,不僅增強了個人影響力,獲得名氣上的回報,也給電視欄目以及電視臺帶來很多收益。主持人明星化之后,隨著名氣的增長和能力的提升,其獲得的榮譽也較多,如金話筒獎、中國播音與主持作品獎等榜單上都會看見我們熟悉的優秀主持人。
主持人明星化帶來的高曝光度,為很多主持人帶來了海量粉絲,進而催生了以主持人為核心的粉絲經濟。一方面,借助粉絲支持,主持人通過品牌代言、參加各類商業活動等方式,間接實現流量變現。另一方面,一些主持人時常有意無意地在社交平臺上“帶貨”,直接將流量轉化為購買力。近兩年,不少廣播電視主持人更是通過臺內自建的MCN運營機構,入駐直播平臺,嘗試全新的盈利模式。相比普通受眾,粉絲具有更強的“黏性”,這更加有助于主持人實現流量導入,同時開展多平臺的流量變現。
電視機前的觀眾在收看電視節目的時候,關注最多的一定是節目的內容和主持人,電視欄目的收視率跟主持人有著密切的關系,主持人明星化現象使得主持人形成自己的品牌效應,主持人就是電視欄目的品牌形象代表,直接影響欄目的收視率。
提到遼沈地區資深主播,很多人會想到關鍵的名字,他主持的直播類新聞評論節目《直播生活》自開播以來,收視率和廣告創收都取得佳績。作為明星主播、新聞評論員、傳播策劃人,關鍵在遼沈地區極具輿論公信力和影響力,有著極強的市場感召力。關鍵作為節目的當家主播,曾經被沈陽市民票選為“我最喜愛的主播”“遼寧省十佳主播”,可為家喻戶曉,線下活動感召力超強,特別受歡迎。由此可見,主持人明星化確實能夠促進其影響力的提升,在電視媒體市場,主持人明星化是強有力的競爭手段,更是穩定收視率的有效手段。
主持人明星化如今已經成為一種十分成功的商業策略,主持人打造自身品牌,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從而促進電視欄目生命周期的延展,達到主持人和電視臺的雙贏。
一個電視欄目想要增強品牌效應靠的是主持人,那么主持人明星化會帶來怎么樣的效應呢?比如:《國家寶藏》的主持工作由藝人張國立完成,作為曾經登上春晚的主持人,張國立恐怕可以算作演藝圈跨界最成功的一位主持人。他穿著長衫滿面春風從舞臺后面走出來,說起開場白:“我們依然是一個年輕的節目,我們究竟有多年輕?”然后現場觀眾答:“上下五千年!”那一刻就覺得氛圍特別輕松愉悅。張國立雖然是演員跨界主持,但他的狀態自然松弛。《國家寶藏》播出了幾季,收視率依然很高,這跟明星主持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明星主持人在電視欄目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主持人自身的影響力會使節目受眾群體非常穩固,收視率節節高升,這也為電視媒體的發展帶來了推動力。主持人會通過主持不同種類的電視欄目形成不同的主持風格。除了主持人個人能力的高低,其本身的粉絲黏性與流量也很重要,對電視欄目發展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對于電視媒體而言,良好的收視率、固定的收視群、較好的廣告收益是品牌效應的最好體現。對于觀眾而言,對主持人的喜愛程度、對媒體的滿意程度、對媒體的信任程度等是電視媒體品牌效應的重要體現。
主持人應該注重培養自身的職業素養,主持節目時要字正腔圓、吐字清晰,及時與現場觀眾或電視機前的觀眾互動,掌控節目進程,把握節目節奏,圓滿呈現節目內容。由于主持人明星化會給主持人和電視欄目以及電視臺帶來豐厚收益,所以現在很多電視臺為了達到傳播效果而刻意地將主持人“藝人化”,刻意地對主持人進行過度包裝。
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傳媒行業競爭十分激烈。有的人在收看電視節目時,不是先看內容,而是先看主持人,如果喜歡這個主持人,哪怕對節目內容并不感興趣,也能看下去。這說明,主持人人格魅力的影響力是巨大的。獨特的風格、深邃的智慧、討喜的外形、幽默的言辭等都是構成主持人人格魅力的因素。一個定位準確、人格魅力突出的主持人就是電視欄目的金字招牌,換句話說也是收視率的保證。但有些主持人在嘗到了明星化的甜頭后,就不再提升自己,不努力鉆研業務,疲于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忽視了對節目的主持,殊不知,主持人在節目中任何的小失誤都會被放大,主持人的一言一行也會左右受眾的價值判斷,長此以往,其公信力會下降,人氣也會下降。
隨著新媒體平臺的迅速涌現、信息技術的全面應用,電視臺的頻道也越來越多,電視欄目也紛紛入駐各種網絡平臺,導致電視欄目和主持風格同質化現象較為嚴重。
主持人明星化發展往往與商業化發展聯系在一起,主持人更多地忙于接商演,將個人影響力和流量變現,卻不重視主持風格和主持方式的創新,甚至串聯詞也出現大量的雷同現象。墨守成規,顯然不利于播音主持行業未來的發展。主持人應該突破自我,在平時多學習多積累,發掘自身潛能,結合自身的特點去促進個人主持藝術的進步,而不是一味地效仿他人。
電視節目無論如何演變,始終不變的就是服務目標,即不斷滿足受眾的需要。在電視節目的評價標準中,受眾是一個重要的參數,是必須考慮的元素,這也使得電視節目以受眾的行為來劃分成為可能。明星本身都有較高的關注度,有著規模巨大的粉絲群體。把主持人打造成明星也就意味著更容易使受眾對欄目形成偏好,進而培養一定的忠誠度。當然,品牌忠誠度的形成不完全是依賴于欄目的品質、知名度、品牌聯想及傳播手段,它與受眾本身的特性也密切相關。提升受眾對欄目的忠誠度,對一檔欄目的生存與發展極其重要。像前面提到的一些影視娛樂明星擔當電視欄目主持人,自然而然地就會把喜歡他的“粉絲”也帶動起來,進而轉化成欄目的忠實觀眾。主持人明星化,可以為節目引來流量,增強收看效果。借助粉絲經濟,主持人通過品牌代言及商業活動等方式,實現流量變現,這是廣播電視欄目和主持人品牌效應的相互疊加。廣播電視媒體的主持人在代言或推薦產品時,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主持人是媒體與受眾之間的中介,是媒體機構的“人格化”呈現。無論是新聞節目主持人,還是娛樂節目主持人,都天然地有媒體公信力加持。主持人的話語、行為,無論在線上,還是在線下,都被認為代表了媒體的立場和形象。粉絲之所以為主持人帶的商品買單,除了因為其個人魅力,很大程度上還與主持人背后的媒體公信力密切相關。主持人必須時刻謹記媒體和媒體工作者的社會責任,自覺維護媒體形象,不可為了短期利益透支媒體公信力。
主持人個人風格,是指主持人在多個或多種節目中表現出來的一種帶有穩定性的個性特征,是經過長期的工作實踐后,受眾公認的一種藝術特色。老舍先生在談論語言風格時指出:“風格是心靈的音樂,是個人人格的表現。”電視節目主持人的個性便是在主持節目時表現出的特有的個人風格和特色。
明星化主持人就是收視率的保障,只要他們出現在熒屏上,就會讓受眾矚目,愿意繼續觀看,這才是真正的主持人明星化。如今,受眾的認知水平和欣賞水平也在不斷升級,由單純注重主持人的外表到注重其素質內涵,由簡單的比較到品評,綜合起來就是,受眾越來越喜歡和欣賞有豐富內涵和獨特主持風格的主持人。
豐富的知識和文化儲備造就一個優秀的主持人。主持人是傳播媒介中的重要一環,起到帶頭人的作用,優秀的主持人自身就是一個過濾器,善于“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想做到精準“過濾”,與主持人的知識文化底蘊密不可分。
一個優秀的主持人是全面發展的,而且文化素質和文化修養較高,自身博覽群書,儲備了大量的知識,在任何節目中、就任何話題都能侃侃而談,成竹在胸,掌握全局,自如地駕馭節目,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分析,開口如有神。
主持人是電視與觀眾溝通的橋梁,能夠縮短電視欄目和受眾的距離。主持人應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使嘉賓獲得心靈上的愉悅,敞開心扉地說出內心感受。有的主持人共情能力比較強,會通過分享自己的故事來引起嘉賓和受眾的共鳴,增強彼此之間的信任。
綜上所述,主持人明星化是市場經濟下的必然產物,是一種媒體競爭策略,其本質是充分發揮主持人在電視傳播中的作用,以人際傳播帶動大眾傳播,從而提升電視傳播的效能,增加電視媒體的收益。主持人明星化能夠促進傳媒行業的發展、增強電視欄目的公信力,但是其模式目前并不很成熟,在發展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在電視節目主持人明星化過程中,需要主持人個體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特別是文化素養,愛護個人品牌;電視媒體也要不斷完善選拔、培養、管理主持人的機制,合理運用市場化手段有序地推進節目主持人的明星化。同時,廣大受眾也需要不斷提高媒介素養,以更加理性、客觀的態度對待主持人明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