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 偉(河北省滄州中西醫結合醫院骨科院區腦病一科)
在過去,腦出血大部分都發生在我國老年群體中,但近年來隨著我國整體經濟水平的提高,腦出血在中青年輕群體中逐漸有了顯現,是三大高危疾病之一。本文針對患者常見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幫助患者及家庭做好心理護理,對患者的康復具有積極的治療意義。
腦出血患者術后最易出現的情緒就是煩躁不安。因為患者突然意識到自己失去勞動能力會難以接受,從而心理上容易出現煩躁不安的情緒。在此時期,醫護人員應該及時察覺患者心理發生的變化,積極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并勤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溝通詢問。醫護人員要引導患者把情緒抒發出來,并在恢復階段引導患者慢慢進行正常的日常活動,使其逐漸樹立信心,感到存在的意義。同時,也可以促進患者與其他病友的接觸,互相交流,使其內心產生共鳴,逐漸放平心境,坦然面對疾病。
由于腦出血大部分都是突然發病,并且常會伴隨肢體或語言障礙,主要表現為四肢麻木、癱瘓、頭暈、吐字不清等,這種突如其來的變故導致患者產生焦慮恐懼的心理。此階段下,醫護人員應主動與患者交流,使患者對護士逐漸產生信任感。在交流之初可能會有些困難,因為患者自身對醫護人員具有一定的防備心,可能態度比較冷淡,但是醫護人員只要堅持與患者進行交談,患者就會逐漸放松,并相信醫護人員,從而更能配合醫院的治療,緩解其焦慮恐懼的心理。
腦出血較嚴重的患者會因為疾病而喪失一定的勞動力,甚至喪失工作能力,在生活方面不能自理,所以在精神方面會出現悲觀失望的心理。常見的表現是缺乏面對現實的勇氣,常常認為自己不是一個正常的人,對人生失去信心。在對這種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時,醫護人員要給予他們足夠的關心,更要引導其家屬不能放棄患者。要重視家庭對患者的態度,使醫護人員與家庭共同支持疏導患者面對現實。在進行此方面的疏導時,醫護人員需要說服患者樹立正確的疾病認知,并向家屬詳細解釋病情和治療的效果。聯系患者家屬為患者營造一個舒服貼心的康復環境,動員家屬用幽默的方式感染患者,使患者心情逐漸變好。要盡可能地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及生理需求,從而減少其孤獨感,早日康復回到正常生活中。
在康復后期,患者最容易出現的就是依賴心理。由于在康復中事事都由別人照料,逐漸變得敏感脆弱,自己能干的事情也想要別人去幫忙做。在這個階段醫護人員就要稍微狠下心來,對于一些簡單的事情要鼓勵患者自行解決,而不是一味地依賴他人。要使患者逐漸意識到自我的重要性,對自己重新樹立信心,面對生活。
綜上所述,在對腦出血患者進行康復治療時,不僅要注意身體上的護理,心理的護理同樣重要。醫護人員要盡可能地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