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北
清粥小菜一直是中國傳統早餐的代表,很多人都是從小吃到大。民間也一直有“喝粥養胃”“以粥養生”的說法。當我們身體不適或者生病時,醫生或長輩總會提醒要吃一些清淡的食物,于是,一碗軟軟爛爛的白粥成了很多患者的首選,“生病了要喝粥”也成了許多人的“常識”,但實際上這種“常識”并不科學。
喝粥對于某些患者而言,確實有有益的一面。人在感冒發燒后,各種消化酶分泌減少且活性下降,胃動力減弱,導致患者出現食欲不振的現象。粥是一種半流質狀態的飲食,主要由淀粉和水分構成,且經過長時間的烹煮,粥中所含的淀粉被分解糊化,患者食用后無需胃過度消耗能量即可直接消化吸收進入小腸,大大減輕了胃和腸道的負擔。此外,人的身體在發熱時會大量出汗,導致水分流失,喝粥可以使身體在快速攝入并吸收某些營養物質的同時為身體提供一定的水分。
然而,大部分疾病的康復更需要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參與,要比平時更加注意營養的攝入才對。所以只喝白粥不僅攝取不到足夠的營養,反而會影響身體的正常恢復,一不小心還會損害胃健康。
營養成分單一 一份普通的白米粥里,基本上只有大量的水和碳水化合物,至于身體所需的其他營養,如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幾乎沒有。作為一份早餐,它的營養是遠遠不夠的,更不要提那些急需營養的恢復期患者了。而且多余的碳水化合物最終還會在體內轉化為脂肪。
升糖指數高 關于白米粥的升糖指數,不同的研究有不同的數據,可能與烹調方式差異和進食速度有關。但是大米的升糖指數(83.2)本身就比較高,而當食物煮得越軟爛,升糖指數也會隨之大幅度提升。按多數資料顯示,白米粥的升糖指數大約是90左右。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血糖飆升”可能引發致命后果。對于普通人來說,血糖的劇烈波動會使身體大量分泌用來抑制血糖的胰島素,而過多的胰島素也會促使體脂肪形成。
我們的身體機能每天都處于工作狀態,只要不超過一定的工作量,規律而適當的工作有益于身體機能狀態的保持。但如果長期讓它處于一種低工作量的狀態之下,那么時間久了其功能也就會慢慢退化。所謂“用進廢退”,腸胃功能也是這樣,天天喝白粥固然可以減輕腸胃消化的壓力,但是時間久了腸胃功能就會慢慢下降。
對于腸胃不好的人群,短期內喝粥調養是可以的,但等到身體恢復后,就應該正常飲食。事實上,醫生一般只有在患者患有急性胃腸炎或剛做完胃腸道手術,胃腸道功能還沒有恢復的時候才建議先從食用流質食物開始,然后慢慢過渡到其他食物,逐漸轉變為正常飲食。
其實,胃有強大的自我修復能力,不需要通過天天喝粥來養。
白粥營養價值雖低,但并不意味著一日三餐堅決不能喝粥。關鍵是要提升粥的營養質量,豐富煮粥食材的種類,增加干物質的數量,并通過其他食物的配合,達到營養充足平衡的目標。
適量喝粥 粥的水分多,體積大,喝粥就容易占據胃容積,如果喝下一大碗粥,其他食物可能就吃不了多少,容易造成營養攝入不平衡。所以,喝粥盡量不要喝太多,一小碗足夠,給其他食物留點余地。
煮營養價值高的粥 白粥營養價值低,但只要掌握好熬粥的材料搭配,粥也是可以有營養的,比如,雜糧粥、肉粥、蔬菜粥等等。在熬粥的時候,可以多嘗試不同的食材搭配,這樣才能將粥吃得更美味,更健康。
粥里盡量不放鹽、糖和堿 鹽和糖都不利于健康,而堿會破壞雜糧粥里的B 族維生素。所以,煮粥的時候盡量不要放糖、鹽和堿。
注意合理搭配,營養均衡 喝粥時千萬別只會搭配咸菜、饅頭、油餅、油條等,不僅營養單一,還容易造成鈉的攝入量過高。喝粥一定要注意搭配一些蔬菜,如涼拌菠菜、白灼芥藍等,再配一點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如豆制品、素什錦、醬牛肉、白灼蝦之類。另外,也不要忘了加一些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