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偉山
2022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是“數字中國”國家戰略部署與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建設教育強國的戰略謀劃,更是教育主動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創新主張。
“融”“改”是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的表現特征和核心內涵。“融”指新興科技與教育教學的全方位深度融合,“改”是對教育教學的體制機制、方式流程、手段工具進行全面、系統性的重塑。衡量教育數字化的水平不應該只看技術融合應用的程度,更應該審視其能否對教育教學產生變革性影響。構建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推動教育教學改革是區域教育數字化轉型的中心視角和重要抓手。區域層面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應緊扣“融”和“改”,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入手。
一是不斷升級改造數字化基礎設施。實施教育專網升級,實現各級各類學校無線網絡全覆蓋。加快學校教學、實驗、科研、管理、服務等設施的數字化和智能化升級,實現數據共享、設備協同、知識互聯、群智融合,使學習環境從封閉走向開放。鼓勵學校開展基于5G的應用場景建設,打造教育數字化發展新環境。
二是創新區域信息化融合的機制。不斷完善智慧教育平臺網絡學習空間功能,搭建開放共享、數據互通、應用協同、交互可用的教育數字基座,實現各級各類應用系統的連接,增強數字技術全方位賦能教育治理的能力。
三是穩步提升數字教育資源供給能力。創新數字教育資源開發和共享機制,優化校內外數字教育資源供給渠道,滿足多元化的教育需求,變“供給驅動”為“需求驅動”,并與國家、省、市平臺對接,將數字化教育資源的靜態勢能轉化成教學改革的動能。
四是推行數字技術支持的教育教學創新。優化區域“雙線課堂”應用,改變傳統教學方法,打造網絡化、沉浸式、智能化的智慧教學新模式,開展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的“人網融合”課堂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支持服務,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發生。
五是推動基于智能測評技術的學生學習成長數據追蹤與評價。以數字技術為支撐,從立德著眼,關注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促進教育評價數字化改革。建立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實現三全育人、五育并舉。
六是注重提高教師的數字素養與技能。大力推廣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優秀成果,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以及科技企業的合作,重點推進新技術、新媒體、新應用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促進教師信息素養的提高和教育觀念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