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雷達
(山東福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德州 253100)
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同時,人們的生活質量顯著提升,但過度高熱量食物的攝入也加大了人們患肥胖癥、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2017 年,國務院印發了《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 年)》,從國情出發,提出改善人們營養健康水平的六項重大行動,其中就要求廣泛開展以“三減三健”(減鹽、減油、減糖,健康口腔、健康體重、健康骨骼)為重點的專項行動。2019 年,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印發的《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 年)》中也指出,要通過合理膳食行動,力求到2030 年實現人均每日添加糖攝入量≤25 g[1-2]。受“減糖”之風的影響,新型甜味劑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很多食品飲料生產企業開始以天然低卡的甜味劑代替或部分代替蔗糖且取得了成功。阿洛酮糖是從玉米或甜菜中提取的果糖,通過酶促差向異構化方法制成,屬于天然產品,具有無糖、低熱量等優良特性,在未來有望成為蔗糖的理想替代品,在提高人們營養健康水平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自古以來,人們都對甜味情有獨鐘,“甜美”“甜蜜”“甘甜”等大部分帶有“甜”字的詞匯,都給人以美好、幸福的意蘊。據考證,帶有甜味的食物在史前時期就備受人們歡迎。早在2 500 多年前,我國西周已經有了關于“飴糖”的記錄,《詩經·大雅·綿》中“周原膴膴,堇荼如飴”即為佐證。“飴”是蔗糖出現前甜度最高的食物,據《齊民要術》記載,飴糖是以大麥或其他谷物煮熟后過濾,再經熬煮或曝曬濃縮制取,即麥芽糖。此外,作為世界上最早種植甘蔗的國家,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甘蔗制糖的國家之一。糖出現的歷史較悠久,且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都是以奢侈品的身份存在,《禮記·內則》所記載的“子事父母,婦事舅姑,棗栗飴蜜,以甘之”表明,在漢代時期人們就將糖作為敬奉長輩的高檔食品。
到了近現代,人們對糖的態度發生了曲折的轉變。自19 世紀末起,德國等國家開始將糖作為一種可以強身健體的“藥物”使用,認為糖可以增加人們的體重,有益于身體健康,使人能夠勝任壓力更大的工作。到了20 世紀二三十年代,美國醫學會開始研究糖與糖尿病等疾病之間的關系,但當時很多學者力證“肥胖”“高脂肪”才是導致糖尿病的元兇,部分糖業協會也通過公關活動對其“洗白”,人們開始對糖的危害持觀望態度。直到2015 年,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游離糖攝入量過多會導致飲食質量不佳、肥胖與非傳染性疾病風險,人們才意識到有關糖危害健康的說法并非危言聳聽。2021 年2 月我國發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科學研究報告(2021)》中也指出,人體過度攝入食用添加糖會加大患肥胖、齲齒、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至此人們對糖的態度有了明顯的轉變,甚至開始“談糖色變”[3]。
天然甜味劑是指從天然物中直接提取或經過提煉合成得到的高甜度安全甜味劑,其不但具有良好的口感,而且溶解性和穩定性也很強,既無蔗糖的高熱量,也無化學合成甜味劑的安全問題,如甜菊糖、赤蘚糖醇、阿洛酮糖等。人們對糖的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使得新型天然甜味劑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時期。根據市場研究機構Valuates Reports 發布的研究報告,在2020 年,全球天然甜味劑市場規模已經達到224.9億美元,而到2026 年,全球天然甜味劑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79.4 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3.7%。
阿洛酮糖是一種新型功能性稀有糖,是D-果糖的差向異構體,因最早從阿洛酮糖腺苷(psicofuranine)中分離提純獲得,故而得名D-psicose,此后又在2014 年更名為D-allulose。阿洛酮糖在自然界中僅少量存在于無花果、葡萄干、鼠刺屬植物等物質中,而在商業生產中,玉米、小麥、甘蔗等多種原料均可生產阿洛酮糖,其中以玉米最為常見。例如,山東福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阿洛酮糖是先從玉米中提取果糖,再以酶法對果糖進行差向異構化,最終制得成品,屬于零糖低卡的天然產品[4]。
2.2.1 高甜度、低熱量
阿洛酮糖屬于稀有單糖,具有熱量低和甜度高的特征,其幾乎不含卡路里(熱量約為0.4 kal/g),卻有著與蔗糖相近的甜味(甜度約為蔗糖的70%),口感柔和純正,無不良風味,是一種較為理想的蔗糖替代品。
2.2.2 安全性較高
阿洛酮糖在國外被認為是糖醇的最佳代替品,其甜度并不遜色于糖醇,但相較于糖醇而言其更為安全。人體對糖醇具有一定的耐受量,若超過某一限值,可能會產生瀉下作用,但阿洛酮糖并無此種情況。而且,阿洛酮糖并非化學合成的甜味劑,屬于天然、健康的產品。
2.2.3 不參與消化代謝
有研究表明,阿洛酮糖幾乎不參與人體的消化代謝,對糖尿病和肥胖癥患者友好,并且有利于雙歧桿菌在腸道的增殖,促進人體生態菌群的平衡,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人體的免疫力。
2.2.4 非致齲性
相較于一般甜味劑,阿洛酮糖具有非致齲性,不會改變人體口腔內的酸堿度,將其作為甜味劑替代蔗糖,有利于對牙齒的保護。
2.2.5 增加飽腹感
對肥胖患者來說,阿洛酮糖能增加其飽腹感,降低其食欲,從而控制其體重,起到一定的減肥效果。
2.2.6 抑制血糖升高
研究人員通過動物實驗得出結論,阿洛酮糖能對動物的胰腺β 細胞起到保護作用,進而對血糖起到抑制作用,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減少動物患Ⅱ型糖尿病的風險。
基于對阿洛酮糖安全性的肯定,早在2011 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就批準了阿洛酮糖作為GRAS 物質在國內合法銷售,并允許其應用于食品加工領域。但在當時,受人們控糖減糖意識不強等因素的影響,消費者對阿洛酮糖的接受程度并不高。
近年來,隨著全球減糖之風的興起、各國消費者健康意識的覺醒,加上很多國家開始推出加征“糖稅”的政策,阿洛酮糖作為一種天然低卡的甜味劑,在國外被越來越多的應用于食品、飲料、醫療等領域,成為最有潛力取代蔗糖的代糖。特別是2019 年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宣布在“總糖”“添加糖”標簽中刪除阿洛酮糖后,阿洛酮糖更是呈現出更強勁的市場需求和更大的市場空間。
雖然從現階段來看,大多數消費者對阿洛酮糖這種新型的甜味劑仍不是很熟悉,認知度與接受度也不高,但未來隨著企業不斷加強宣傳,人們對阿洛酮糖的認知度與接受度有望得到明顯的提升。有企業曾做過一項調研,以調查消費者對阿洛酮糖的態度。該企業隨機抽選千余名被調查對象,在對阿洛酮糖的功能特性缺乏了解的情況下,僅有7%的被調查對象表示可接受;但在企業向他們介紹了阿洛酮糖的甜度、熱量、口感等功能特性后,有95%的被調查者表示可接受,甚至有半數左右的被調查對象表示阿洛酮糖是糖的理想替代品,在購買飲料時會將阿洛酮糖作為首選的甜味劑。
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已出現了多家具備工業化生產阿洛酮糖能力的企業,比較有代表性的包括日本最大的變性淀粉和水溶性膳食纖維生產企業松谷化學工業株式會社、全球領先的食物配料企業英國泰萊集團、韓國最大的食品公司希杰(CJ)株式會社以及美國的宜瑞安等,這些企業已于2021 年組建了聯盟(Allulose Novel Food Consortium,ANFC),致力于加快歐盟、英國對阿洛酮糖的批準進度。有調查機構預測,到2030 年全球范圍內阿洛酮糖的市場規模有望突破4.5 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達9.1%,其中超過50%的市場在北美地區。
雖然目前阿洛酮糖在我國還處在審批階段,在經相關法規許可前,尚無法添加到食品、飲料內,但分析國際市場的發展走向可以發現,阿洛酮糖的發展前景極為廣闊,包括山東福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內的一些專注生物技術、致力于發展健康食品產業的國內生物品制造企業已洞察到阿洛酮糖作為新型代糖的天然價值與獨特優勢,近年來積極布局與生產阿洛酮糖。福洋生物利用中國科學院轉讓的研發技術,歷經小試、中試試驗,在國內企業中率先滿足了產業化生產阿洛酮糖產品的條件,目前產能已達到1 000 t/年,且該公司也在擇機擴建阿洛酮糖項目,將阿洛酮糖作為支持企業未來發展的一項核心產品[5]。目前,國內已涌現出一批生物制造企業,這些企業聚焦前沿,不斷加大科技投入,生產的阿洛酮糖產品,已遠銷海外,在國際市場上占據了一定份額。
目前,阿洛酮糖在國外已廣泛應用于食品烘焙、飲料加工、醫療等領域。在我國阿洛酮糖雖然還未通過食品級應用審批,但福洋生物等生物產品制造企業已向衛健委提交了相關材料,申請“增設阿洛酮糖進入食品添加劑名錄”,并在2021 年8 月得到了受理,一旦審批通過允許國內使用,阿洛酮糖將在我國迎來快速發展的時期[6]。
人們喜愛甜味是由于甜味會激活大腦中多巴胺神經元,給人帶來愉悅的感覺。但目前高糖分、高熱量的食物已成為導致糖尿病和肥胖癥的一大“元兇”,國家也在大力推行“減糖”專項行動,以降低國民飲食中糖的攝入量,在這種背景下,消費者不得不考慮減少糖分攝入以促進身體健康。阿洛酮糖具有甜度高、熱量低、不致齲和增加飽腹感等功能特性,屬于天然甜味劑,在經國家法規批準后,可替代或部分替代蔗糖應用于食品行業,可以保持食品良好口感,減少消費者對熱量的攝取,降低消費者患糖尿病、肥胖癥、齲齒等疾病的風險。因此,隨著“減糖”之風的興起,阿洛酮糖有望在食品領域中得到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