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一言
大慶油田1205鉆井隊是英雄隊伍,也是標桿鉆井隊,全國打井最多、進尺最多、獲得榮譽最多、創造歷史紀錄最多。1205鉆井隊第十八任隊長李新民,被譽為“大慶新鐵人”。
“把井打到國外去”是鐵人王進喜遺愿,也是一代代鉆井人的追求。2006年,就任隊長不過三年的李新民,帶領1205鉆井隊開拓海外市場。第一站蘇丹。設備到港,沒想到運輸船途中遇到風暴,三臺柴油發電機有兩臺被海水浸泡嚴重腐蝕。當時,甲方認為中方不可能如期開鉆,要求撤離井場,修好設備再回來。“鐵人隊”走出國門,連井架都沒立起來就被趕走,這個臉丟不得,也丟不起。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為了確保設備正常,如期開鉆,李新民在當地找到一臺準備大修的柴油發電機改裝。自己弄不明白,一手拿圖紙一手拿電話,讓國內專家遙控指導改裝設備。此后10多天,所有人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五六十攝氏度高溫,戴上厚手套干活……
就這樣,李新民堅守著鐵人的信念,率領1205鉆井隊成功打了在海外的第一口井,也圓了幾代人出國打井夢。
進入蘇丹市場5年,鉆井隊創出當地23項高指標、新紀錄。為此,蘇丹政府兩次給鉆井隊頒發象征鉆井最高榮譽的“鉆井杯”。后來,鉆井隊來到危情不斷的伊拉克,鉆井隊用了47天成功打成一口3167米的水平井,一舉打出了“大慶速度”,創出哈法亞油田最高紀錄。
“作為鐵人的后代,要繼承發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讓鐵人的旗幟在異國他鄉高高飄揚,創造1205鉆井隊新的輝煌……”李新民一次次用實踐證明,這支隊伍不會食言。“鐵人隊”到在哪里都是一面紅旗,到哪里都是值得信賴的中國“鐵軍”。
李新民身上總是有一股勁頭,那就是“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
這樣的勁頭,最早可以追溯到第一代鐵人王進喜。當年,為了把“貧油”的帽子甩掉,王進喜那代石油人恨不得把命豁出去。為了在世界上打響中國石油鉆井品牌,李新民與他的同事同樣在海外玩命地干,創造了一個個奇跡。
“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我為祖國鉆石油”,大慶油田的工人,是新中國的建設者的一個鮮亮符號。正是懷抱著建設新中國、“把‘貧油’的帽子甩到太平洋去”的沖天豪情,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從第一代鐵人王進喜,到第二代鐵人王啟民,再到第三代鐵人李新民,從甩掉中國“貧油”帽子,洋溢著“站起來”的激情,到攻克大型砂巖油田開發的禁區,揮灑著“富起來”的喜悅,再到開拓展海外市場,展現“強起來”的時代豪情,一代代大慶人,不忘初心使命,賡續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展現了中國勞動人民的可貴品質。
“我的人生價值在鉆臺。”三代鐵人陸續見證了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中國。而這樣的變化,是由李新民們不斷奮斗而創造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