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玉斌
“千年大計、國家大事。”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的消息公布。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示:要重點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在河北適合地段規劃建設一座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的現代新型城區。
“做前無古人的事。”這片規劃面積17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以全新理念、高規格的規劃和設計、引進和運用最新技術來建設的雄安新區,吸引了一批重大工程項目落地生根,隨之而來的,則是大批建設者的云集。楊蕾便是其中一位。
楊蕾原是河北省保定市雄縣人,畢業之后到北京發展、落戶。2017年雄安新區正式設立后,楊蕾舍棄北京的安穩,踏進這片土地,成為“雄漂”。
當時35歲的楊蕾在原來的設計院,從普通職員一步步做到管理層。由于孩子大了需要更多的陪伴。她離開奮斗了十幾年的城市,放棄相對安逸舒適的環境,去另一個地方重新開始生活,需要勇氣和決心。
雄安新區是新時代中國由大向強突進過程中的一個符號,這樣的定位自然意味著發展的機會。懷揣事業和夢想的楊蕾,決定逃離“舒適區”,挑戰一下自己,毅然來到雄安。
像當年的小漁村深圳一樣,剛來時楊蕾發現這里很多地方就是鄉村荒土。生活不便是自然的。誰能想到幾十年后的小漁村已經成為中國最繁榮最有活力的城市之一呢?深圳的今天,就是雄安的明天。
隨著一個又一個工地開工,一批又一批建設者到來,一切都在改變。2018年6月,雄安市民服務中心全面投入使用,不到兩個月時間,楊蕾所在的信息產業電子第十一設計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雄安院就拿到了營業執照,工作走上正軌。5年來,一座現代之城正悄然崛起。數以萬計的建設者,創造和見證了雄安巨變,比如楊蕾。
不知不覺,“藍圖”變實景。除了隨處可見的高樓大廈和各種基礎建設,楊蕾最直觀的感受,生活方便了,城市的煙火氣越來越濃。“現在,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餐廳、酒吧、書店、球館遍地開花。”除了環境變化外,5年來楊蕾感觸最深的是生活也方便了。
剛來的幾年,她每天要往返北京和雄安,一趟需花上一個半小時。現在楊蕾再也不用每天上下班在兩地來回奔波了。
2021年她在雄安新區租了安置房。“價格便宜,有地暖,有地庫,還是智慧社區,品質可以對標北京高端社區。”楊蕾現在的感覺,已經不是適應,而是慶幸了。
雄安是新時代中國發展的一個縮影。一天一個變化,這是楊蕾辛苦奮斗與雄安一起蝶變成長的結果。這幾年,楊蕾所在設計院完成了一系列系列工程設計及咨詢任務。楊蕾本人從設計院副院長變成執行院長,又從執行院長變成院長。
她證明了自己,和雄安新區一起成長,見證和參與了一個夢想之城的蛻變。
今天的雄安離不開像楊蕾一樣的建設者的執著和汗水,也期待更多建設者和創業者加入。
“未來之城”,具有無限的可能性。雄安,前景遼闊,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