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麗敏,辛立新
(濰坊市技師學院,山東濰坊 261000)
食品企業要想在市場上取得更大的經營優勢,必須改進食品安全管理方式,建立良好的社會信譽和行業形象。在這種情況下,食品行業的技術管理工作要將重點放在大數據背景下的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應用上,以此實現食品行業的現代化發展。本文旨在探討食品企業運用計算機技術進行食品安全管理的優勢、要點,以期為我國食品企業的安全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鑒。
信息化時代發展環境下,激烈的市場競爭對食品企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企業方面能夠更為快速準確地處理各種信息,能夠掌握市場主動權,并引導公司實現更加快速的發展。在食品管理工作中應用計算機技術手段,能夠有效解決海量信息數據的處理難題。計算機技術的應用,能夠幫助食品企業實現信息的快速集成、處理和整合,在食品制作材料的采購、加工以及銷售過程中實現對數據的整理和分析。在大數據環境下,計算機技術的應用能夠幫助管理者更為快速準確地找出食品安全控制中的關鍵因素和潛在的危險,以便管理人員能夠更為精準地找出問題所在并作出系統的反饋和處理。
與傳統的管理方式相比,采用新的信息技術,有利于食品安全的規范化管理。依托于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平臺,員工可以在任何時候獲取與技術應用有關的信息和資料。通過軟件系統的自動整合和反饋,使日常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更加有序、規范的進行。大數據環境下計算機技術的應用能夠以先進的資訊科技為依托,突破傳統的工作流程和程序所受的時空局限,采用監測系統對食品安全進行24 h全方位的監測和管理,及時反饋和解決食品安全問題。這一技術的應用,能夠將高效的工作形式呈現為常態化的工作流程,從而在日常工作中對食品安全問題進行有效跟蹤和快速處理。
食品認證系統中的檢測結果和實際反饋是食品生產企業質量管理工作的關鍵,根據ISO9000 質量認證體系的要求,企業要根據明確的標準和規范監督并監控生產的食品。食品企業要對從原材料的采購、運輸、儲存到產品的制造、包裝的各個環節,展開全程的質量追蹤和監控。想要實現這一目的,需要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的力量和價值,依靠傳統的人工管理方式難以處理海量的數據信息,無法實現對食品安全管理的全面監控,更不可能有效進行數據的處理和共享。由此可見,大數據背景下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優越性是顯而易見的[1]。
在食品安全管理中,有關人員要掌握計算機信息技術的關鍵點,在食品安全的實際控制和管理中,必須從工作的核心內容和各個環節進行質量控制。管理者應該從計算機技術的運用中獲取新的思想和觀念,不斷地改進和優化食品安全的控制系統。通過建立具有先進性的制度,運用先進的管理方法,結合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的科學整合,建立符合產業創新發展需要的新經營環境和格局。通過將計算機技術與食品安全管理系統的科學結合,使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的先進性和科學性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并進一步強調了食品安全控制體系的現代化、信息化特征體現。
在尋找新的發展方向和模式的同時,必須正確理解計算機技術在食品行業的應用,要以掌握先進技術為重點加強對食品安全的管理,不能因為技術的濫用和負面作用而影響食品安全的管理工作。相關部門要做好市場調查,從全局意識和長遠戰略的角度把控計算機技術在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應用,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價值和優勢。與自身先進性相比,計算機技術的實用性和適合性更為突出,食品生產企業要正確理解和運用計算機信息技術,合理、巧妙地將其滲透到食品生產經營中[2]。
企業要主動進行信息化建設,把信息化技術運用到實際管理工作中。通過技術手段控制員工的工作進度和質量,激勵員工自覺提高自身認知和能力。企業要根據自己的業務特點,開發適合自己的業務模式的辦公軟件,并運用計算機管理系統來進行有效管理。實行無紙化行政,通過電腦系統的反饋,評估行政工作的質量。在食品安全管理中,應重視食品安全管理與計算機技術的結合,建立一套高效、標準化、智能化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要引入大數據思維開展各項食品管理工作,使計算機信息化真正深入到食品安全管理的全過程中。特別是在食品安全管理的基礎上,建立現代化、智能化的管理平臺,指導員工將食品加工和生產的相關信息上傳到管理軟件中,并將原材料的采購價格和成本控制進行綜合控制。當系統儲存了海量的食品采購、生產相關信息資料時,可以智能地對輸入的信息進行審計,判斷原料的采購價格是否存在大幅波動,庫存是否存在異常等。計算機技術的應用能夠對企業的經營和生產進行全程監控和管理,確保企業的經營質量得到全面的提升,為今后的食品生產和銷售打下良好的基礎。作為食品企業工作人員,要掌握先進的信息技術和科學的管理手段,以安全生產理念為入手點將信息技術運用于食品安全的各個環節。避免技術運用的表面化和形式化,影響技術軟件系統優點和價值的發揮,要對各環節進行全程化、精確化、規范化的監控和管理,使數據系統的數據集成和處理能力得以最大化體現[3]。
企業需要借助信息技術手段,以電子記錄和智慧反饋的方式來達到食品安全管理的目的。在食品質量管理和人員操作過程中,運用計算機技術進行食品質量管理,不僅要實現對食品的有效管理,還要確保員工嚴格按照標準和程序進行生產和加工。從原材料的采購、儲存、運輸、加工、銷售和營銷等各個方面,都要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將有關的資料進行記錄,并將其及時上傳至軟件系統。從源頭上防止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就必須對其后續工作進行有序的反饋和整改。實現對食品品質的全程監控,為消費者提供優質、健康的食品。因此,要實現庫存、采購、使用等各個環節的透明化和精細化管理,就必須建立起一個智能的庫存管理管理體系。同時,運用計算機信息技術,24 h 監控存貨狀況,防止原料間的互相污染,造成使用不當。企業需要借助信息化技術實現原料的自動分離,并做好清晰的標識,便于操作人員準確地進行儲存和使用。為今后的食品質量控制和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礎,從源頭上對食品安全問題進行科學控制。同時,要建立一套科學的管理制度,利用物聯網技術和計算機技術手段相結合,以監測儀器和軟件系統為依托,督促員工按照標準、程序、指標推進工作,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管理的質量和效率[4]。
推進和實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不僅要把計算機信息技術滲透到日常工作中,還要延伸到銷售、物流、售后管理等各方面。從源頭到銷售的整個過程,都應對食品的質量進行嚴格監控,對每一個環節中的食品質量安全進行把控。因此,食品企業必須運用計算機技術,建立一個專門的管理軟件,實現對所有數據的全面化處理,通過對系統內信息進行采集和處理完成對信息體系的反饋及應用。在完成系統形成和數據反饋的前提下,深入分析數據中所隱含的信息。站在大數據的角度對食品安全管理展開科學化的管理,結合專業判斷,引入創新型的工作模式,確保食品安全管理的數據采集實現科學化的應用。在食品安全管理軟件中,要能夠實現對食品生產的安全管理,實現對環境的有效控制,完成對食品質量的危險點控制和有效監管。以此作為工作入手點,結合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各項內容推進對管理項目的監管和調控。在這些內容中,生產管理模塊的作用重點表現在,使用計算機技術對食品的加工和生產環節進行形象模擬,進而挖掘食品安全管理的潛在威脅,以防止在后續操作過程中存在不足。風險控制模塊是通過海量的數據獲取重要信息,根據系統設置對未來的糧食生產進行指導。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將數據的收集、分析和線下的管理有機地結合起來,達到食品質量控制的目的。同時,根據管理體系的信息整合和反饋,有關部門在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中必須嚴格遵守事先制定的標準和制度,依托大數據技術思考并處理共享工作,運用標準化的操作流程和科學的質量管理方法,將先進的理念和先進的技術應用于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中[5]。
在大數據環境下,我國的食品企業應當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優勢,完善自己的食品安全管理模式。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充分運用計算機技術保證原材料及生產環節的資料收集與紀錄更為詳細,以此從源頭上保證食物的安全。但從目前我國中小食品生產企業的現實情況來看,目前仍缺少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專業性技術手段,必須要加強教育和宣傳,重視政策引導和技術優化,方能將計算機技術更好地應用于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