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旭 張家安 常飛楊 王鑫月 李寒 張雪梅
(河北農業大學林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0)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化肥生產國和消費國。化肥在農業生產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據統計,全球作物增產有1/2是源于化肥的施用。施肥是促進苗木生長和提高苗木質量的重要栽培措施。適當施用化肥可以增加土壤養分含量,提高作物產量及品質。然而,農民缺乏科學的施肥指導,在種植過程中為實現高產量高收益往往會盲目施用過量的化肥。化肥的過量施用不但會造成資源浪費,環境污染,降低肥料利用率,還會導致作物減產、品質下降、口感變差等不良影響。因此在不減產的基礎上通過化肥減量配施有機肥實現培肥地力,提升作物品質,減少環境污染是保障我國農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
化肥在我國農業增產上起到了的重要作用,我國的農業增產21.7%來源于化肥施用量的增加。20世紀初,我國部分地區初步進行化肥的施用,20世紀30年代化肥開始走進市場。隨著我國農業與化工業的發展,化肥施用量飛速增長。我國化肥施用總量從20世紀50年代的7.8萬t增長至2015年的6022萬t,年均增長率為9.8%。目前我國在化肥的生產和消費上已領先全球,產量和消費量均占全球總量的30%,單位面積用量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3.7倍。同時,我國單位耕地面積投入強度也超出國際水平,據統計,1990—2014年化肥的投入強度由174kg·hm-2上升到362kg·hm-2,約為發達國家設置安全上限的1.6倍。可以看出我國化肥投入上遠超國際標準,在化肥使用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缺乏一個科學完善化肥施用體系,廣大農民缺乏科學的施肥觀念。過量的化肥投入雖能實現短期增產的效果,但是長遠來看過量施肥不僅會造成大量資源浪費,土壤養分流失,地力下降,減少產量,還會造成環境污染。我國肥料利用率遠不及發達國家,土壤養分流失嚴重,氮肥的利用率為30%~35%,磷肥10%~20%,鉀肥35%~50%,甚至部分地區的氮磷肥利用率僅10%,化肥利用率不到發達國家的50%。
我國有機肥資源豐富,據統計我國年有機養分總量約為7500萬t,其中養殖糞污占有機養分總量的50%。大量畜禽糞便若不加以處理利用,不僅影響農村環境衛生,而且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因此畜禽糞便肥料化處理制成有機肥便是較為合理的解決方案。然而有機肥存在養分釋放速度慢、含量低、費工費力等缺點,相比化肥而言有機肥不受農民重視,至2003年我國有機肥施用量僅占肥料總量的1/4。過量化肥施用引起包括土壤酸化、鹽漬化、土壤養分失衡等在內的土壤質量退化以及土壤硝酸鹽積累、地下水和地表水農業面源污染等問題,而有機肥可以很好地改善這些問題。有機肥中富含有機質和各種養分,具有改善土壤理化性質、培肥地力、維持土壤養分平衡、提高土壤酶活、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等優點,過量施用有機肥也會存在重金屬積累的風險。有機肥可以作為化肥的良好替代品。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在化肥減量配施有機肥有提升作物的品質和產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質,增加土壤有機質,提高微生物數量及酶活性等效果。
過量的施用化肥已成為多數農民慣用的生產方式,化肥的過量施用是造成農業面源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化肥過量投入后僅有部分被作物吸收,最終養分通過各類水文途徑下滲到土壤、水體中。過量氮磷的遷移使水體養分富集,從而造成地表水富營養化和地下水硝酸鹽污染。研究表明,磷在化肥中施用相較于在有機肥中施用更容易從土壤中流失下滲至水體。我國多數湖泊與水庫面源污染嚴重,水體處于富營養狀態,據統計,我國主要湖泊中富營養狀態湖泊約占總數的79%,主要水庫中富營養狀態與中營養狀態水庫占評價水庫總數的29%。
過量施肥會對土壤的理化性質造成嚴重影響。長期單施化肥會破壞土壤結構性穩定性,容重增值,孔隙度降低,水穩性結構破壞率提高,致使土壤緊實,耕性變壞,土壤肥力衰退。
長期過量施用氮肥會導致土壤酸化。氮肥施用后在土壤中轉化為銨態氮,進而產生硝化作用導致土壤酸化。唐賢等[1]研究發現,在平均施氮量為150kg·hm-2的條件下,與不施氮肥相比土壤pH顯著降低。施用有機肥可改善土壤的pH值,而單施化肥會使土壤pH值降低,加速土壤酸化。
土壤有機質就是土壤中含碳的有機化合物,是反映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標。有機質是供給植物養分重要保障,也是形成土壤結構的重要因素。土壤有機質會受到氣候環境、整地耕作、土壤質地等因素影響,其中施肥是影響土壤有機質的主要原因。何翠翠等[2]研究表明,黑土長期單施化肥有機質含量較不施化肥處理有所下降,有機肥配施化肥處理可以顯著提高有機質含量。有研究表明,過量施肥會降低土壤有機質含量,有機質隨施氮量的增加呈現先增后減的趨勢,長期不施肥或長期施用化肥土壤有機質含量均會下降。
過量施用化肥會導致土壤重金屬積累。磷肥中富含重金屬元素,大量施用磷肥會導致重金屬在土壤中積累,從而造成土壤重金屬污染。研究表明,施用磷肥過量,會導致施肥土壤含鎘量增長數十倍,最終造成土壤鎘污染。Wang等[3]分析菜地土壤中重金屬的含量與來源發現,土壤中Cu、Hg、Zn、Cd等重金含量超標與化肥施用有關,其中Cd、Hg污染程度較高。閆湘等[4]研究表明,微量元素肥料和磷肥中重金屬含量較高,其他肥料中也含有不同程度的重金屬,大量施用會對農田土壤造成嚴重污染。
化肥減量配施有機肥在提升作物產量和品質方面都有顯著成效。方成等[5]研究發現,化肥減量配施有機肥處理的產量較常規施肥無顯著差異,不同梯度減肥處理均顯著提高玉米果實品質。楊莉莉等[6]研究表明,蘋果氮肥減量配施有機肥處理可滴定酸顯著低于施化肥處理,產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糖酸比均較單施化肥有所提高,其中有機肥替代50%氮肥處理的果實品質與產量提升效果最佳。杜少平等[7]研究表明,有機肥替代氮肥處理顯著增加西瓜產量,其中100%氮肥替代處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氮素利用率和可溶性糖含量較常規施肥處理提升效果最佳。
光合作用是植物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的重要生理過程,是植物生長發育以及果實質量形成的生理基礎。而礦質元素在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養分不足會對植物光合作用產生影響。石鑫蕊等[8]研究發現,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可以顯著提高水稻葉片的光合性能,高氮處理效果最佳但肥料利用率較低。高中氮有機替代處理光合性能無顯著差異但顯著高于中低氮處理。蘇蘭茜等[9]研究表明,有機肥替代處理下菠蘿蜜幼苗的凈光合速率、蒸騰速率、氣孔導度、胞間CO2濃度隨有機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于70%有機替代處理時達到峰值。
葉綠素熒光是探測葉綠體和光合作用的重要參數,葉綠素熒光可以反映出當前植物的生理狀況、脅迫環境對植物的影響及光合作用的變化。王通明等[10]研究發現,烤煙有機肥處理相較化肥處理葉綠素熒光參數Y[Ⅱ]、qL、Fv/Fm顯著提高,葉齡30以上化肥處理NPQ值高于有機肥處理。宋文博等[11]研究表明,減施化肥增施有機肥能有效降低烤煙中部葉的實際熒光,提高烤煙中部葉的實際光化學效率ΦPSⅡ,增強凈光合作用提高葉片質量。
土壤理化性質是反應土壤養分、質量的重要指標,是影響植物生長提升作物產量與質量的關鍵因素。謝巧娟[12]研究發現,施用有機肥土壤理化性質得到了明顯改善,不但降低了土壤容重,調節了土壤pH,還顯著提高了土壤肥力。說明有機肥能夠起到改善土壤理化性質及培肥土壤的效果。胡柯鑫等[13]研究發現,水稻化肥減量處理后土壤理化性質得到明顯改善,其中30%氮肥減量處理的早稻效果最佳,產量較常規施肥顯著提高,土壤速效養分含量與有機質含量均較對照有所增長。
土壤微生物和酶是土壤有機物質的轉化及營養元素的固持與釋放的積極參與者,有助于植物對土壤養分的吸收與利用。施用有機肥能促進土壤養分循環、植物根系生長,改善土壤環境,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樣性,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改善微生物群落結構,提升土壤酶活性。
李司童[14]研究表明,各梯度蚯蚓糞代替化肥處理下土壤酶活性及細菌、真菌、放線菌數量均較常規施肥有所提高,其中蚯蚓糞代替30%化肥處理效果最佳。李想等[15]研究表明,化肥配施有機肥處理較單施化肥處理顯著提高土壤的脲酶、酸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及根際土壤微生物數量,在提高微生物群落的豐度的同時調節了微生物群落的平衡性。吳憲等[16]研究表明,化肥減量和有機替代能提高細菌分子生態網絡規模和物種間傳遞物質、能量和信息的效率,提高真菌分子生態網絡規模、群落互作,同時起到穩定群落結構的作用。
肥料利用率是指作物對施入肥料的吸收效率。化肥的過量施用會造成我國肥料資源的浪費,肥料利用率遠低于正常標準,而化肥減量配施有機肥可以在減少化肥投入保證產量的基礎上提高肥料利用率。研究表明,施用有機肥能促進作物對土壤中氮和磷的吸收利用,顯著提高氮肥利用率,氮、磷養分利用率隨有機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陳玉真[17]等研究發現,化肥有機替代處理能提高茶樹新梢養分吸收量,肥料利用率、農學效率、偏生產力和養分回收率都較對照有所提升。尹彩俠等[18]研究發現,有機肥替代氮肥10%處理的水稻養分積累量較對照顯著增加,適當的有機肥替代化肥可以顯著提高水稻對養分的轉化與利用。
長期以來,我國為達到作物增產增收在農業生產中大量施用化肥,盲目的化肥投入最終導致了諸多環境問題。而不合理施肥現象的根源以及解決方法是關注的焦點話題。農民為實現增產創收又缺乏科學的指導造成我國存在不合理施肥現象的發生。為解決當今農產品供給需求與發展綠色農業之間的矛盾,我國開展了化肥零增長行動,推動農業生產中有機肥替代化肥總進程,實現我國傳統施肥方式向綠色農業轉型的方針。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深入推進化肥減施增效,明確實施化肥減量方法和途徑,出臺相應政策為目前我國過量施肥問題提供有力的支持。
目前,化肥減量配施有機肥已在多種作物上展現顯著成效,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質,提升作物品質與產量,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過量施肥造成的環境污染。但想要解決化肥不合理施肥帶來的問題僅僅實施化肥減量是遠遠不夠的。如今,隨著經濟發展物品流通便利,出現了如農田帶出養分難以還田的問題。并且我國種植業與養殖業分離,有機養分就地還田困難。我國養殖業每年產生糞污綜合利用率不足60%,不僅造成資源浪費,還可能造成重金屬污染。因此,通過推動我國養殖業廢棄糞污資源化合理利用,既能解決養殖糞污造成環境污染治理難題,又能實現有機養分還田減少農民化肥施用。因此,有效利用養殖糞污還田,推動養分在農業生產中的循環利用,便于提高農民對有機肥的施用率,從而提高我國肥料養分利用率,在保障作物產量的同時也提高作物品質,減少化肥過量施用對環境的污染,推進我國綠色農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