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欣,史珊珊
(長春市糧油衛生檢驗監測站,吉林長春 130000)
隨著我國農業水平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糧食的訴求從吃飽轉變為吃得美味、吃得營養以及對成品糧油食品安全越來越重視。我國近些年高度重視食品安全,逐漸增大了食品抽檢工作力度,但成品糧油抽檢中仍存在不足。
現階段我國成品糧油抽檢主要分為加工領域和流通領域抽檢。加工領域以加工企業為主體,市場監督部門抽檢為輔助,日常流水線和出廠抽檢由加工企業組織負責,市場監督部門不定期對食品原料及成品進行抽檢;流通領域抽檢則由市場監督部門為主體,國家進行年度食品安全監督抽檢計劃的制定,各地區結合區域特點進行本區域具體抽樣方案的制定,分為國家級抽檢、省級抽檢以及市級抽檢等各級抽檢,覆蓋批發市場、商超、農貿市場、小食雜店以及網絡店鋪等各種流通領域經營模式[1]。每年市場監督部門制定抽檢計劃,計劃抽檢批次的一小部分由監督管理部門自己進行抽樣、檢測以及上傳至國家食品安全抽樣檢驗信息系統并處罰;其余大部分由監督管理部門委托第三方檢測機構組織人員抽樣、檢測、上傳至國家食品抽檢信息平臺,整個過程由監督管理部門進行監督。監督管理部門將檢驗出的不合格樣品向社會通報,并對生產者、銷售者進行相應處罰。
抽檢標準、檢驗標準及判定標準是成品糧油安全監督抽檢的依據,我國現有標準還存在著標準制定不完善、產品明示判定標準不準確以及部分標準公示度不夠等問題。例如,國家每年發布的《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實施細則》,其中規定了流通環節抽樣時,花生油、玉米油小包裝產品在貨架、柜臺、庫房或網絡食品經營平臺抽取同一批次待銷產品不少于6個獨立包裝[2]。而在實際抽檢過程中,小食雜店或統一配貨的連鎖超市的貨架上的同一批次產品一般不會有6個獨立包裝。抽樣人員依法抽樣時,由于貨架上不夠6個獨立包裝,無法依法抽檢,部分商戶甚至利用細則中的此規定故意上架少于6個包裝的商品來逃避抽檢。另外,產品判定標準不明確、公示度不夠。例如,很多廠家生產的全麥粉的標注產品標準為《小麥粉》(GB/T 1355—1986),而全麥粉行業標準為《全麥粉》(LS/T 3244—2015),兩個標準中脂肪酸值指標分別為80 mg/100 g和 116 mg/100 g,相差較大。此外,還有部分廠家采用企業標準且不標明產品等級;部分企業標準或團體標準在國家標準網上無法查詢;不標明產品等級的樣品無法用國標判定等。
成品糧油監督抽檢必須全覆蓋,才能有效地保證食品安全。市場監督部門雖然設置了國家級抽檢、省級抽檢以及市級抽檢等各級抽檢,但由于不同抽檢機構的抽檢信息不互通、地區之間、銷售渠道之間不平衡以及抽樣人員主觀因素等,造成抽檢樣品重復,監管資源浪費[3]。在抽樣過程中,中心城市由于政治經濟水平較高、商戶的配合度高、相關證件票據齊全以及進貨渠道相對可靠等原因導致中心城市抽檢率更高,而偏遠的山區和農村等地,由于交通不便利、商戶流動性強、販賣手續流程不規范、相關證件票據不齊全以及經營者配合度不高等原因造成抽檢頻率較低,而這些地方又往往是假冒偽劣產品的消費重災區,進而導致抽檢地區間不平衡,覆蓋面不 全[4]。現階段消費模式多樣化,隨著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等電子產品的普及,除了傳統實體消費終端,網購、直播帶貨、微商微店及社區團購等新型消費方式層出不窮,這些新的消費方式具有不透明性和虛擬性,是不少缺乏資質的小作坊及不良商家的藏身處[5]。現階段的監督抽檢主要還是集中在實體終端和部分網絡購物平臺抽檢,對于直播帶貨、微商微店及社區團購等新型消費方式的監督力度薄弱,難以保證成品糧油監督抽檢全覆蓋。
成品糧抽檢檢驗過程對流程要求非常嚴格,流程是否規范直接影響食品生產經營者對抽檢結果的信服度。如果流程不規范,則抽檢結果就會被否定。成品糧抽檢的不規范行為貫穿現場抽樣過程、檢測過程、系統上傳過程及核查處置過程等全部抽檢環節。現場抽樣過程中由于抽樣人員職業素養不足,會出現受被抽檢人員影響、未留下影音資料、樣品運輸條件不符合標準等不規范行為[6];檢驗過程中檢驗人員對質量控制體系要求執行不徹底;信息上傳貫穿從抽樣到報告發出的整個抽檢過程,信息上傳錯誤、樣品接收、報告發出時間延誤等都會影響最終核查處置環節;還有部分監管人員對執行標準和相關法律法規不熟悉,核查處置時引用的標準和法律不準確等。這些抽檢流程中的不規范行為產生的根本原因是監督人員專業素質不到位,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國家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實施細則》《檢驗檢測機構管理資質認定管理辦法》《質量控制手冊》和《程序文件》等法律法規、規程制度學習不夠深入徹底,或是執行不徹底。
現階段,一些糧油加工企業只追求商業利益,不重視食品質量要求,不了解相關法律和標準。例如,部分企業產品標識中的標準不準確,進而誤導抽檢人員的抽檢和判定依據;部分企業沒有自己的檢驗部門,為節省成本只在監管部門檢查時送到第三方企業檢驗,不進行生產過程中的日常監督檢驗,使生產的大部分產品沒經過質量檢驗就流入市場;食品經營者對抽檢有抵觸情緒,認為抽檢程序麻煩且有風險,在抽檢時以樣品數量少、不能開具發票等手段不配合抽檢工作等。
監管部門宣傳不到位,使部分消費者不知道怎樣向監管部門反映所發現的食品安全問題,消費者在遇到食品安全問題時向媒體尋求幫助,卻不向監管部門反映食品安全問題[7]。現階段抽檢結果主要在各地政府、市場監督局等官方網站或傳統媒體上公示,傳統媒體的傳播量有限,消費者如果不積極主動地關注食品安全,則不能查看到不合格批次樣品及生產企業。另外,監管管理部門只對生產、銷售不合格成品糧油商品的商家進行處罰,沒有依照抽檢結果對食品生產經營商家進行誠信評估,不能更好地約束商家。
相關部門需完善成品糧油抽檢、檢驗及判定標準,并建立標準公示平臺。完善抽檢標準內容,讓標準適合抽檢現場的實際情況,既能保證抽檢過程準確公正,又能適應各種不同的抽檢現場;不同標準要明確范圍,對于企業標準要加強管理,與國標無實質差異的企業標準應被取締;建立企業標準的公示平臺,讓各個企業的企業標準在統一平臺上公示。
①監督抽檢覆蓋面要全,除了對中心城市地區和傳統零售終端抽檢外,監督抽檢還需進一步下沉到偏遠地區。②對農村、山區等偏遠地區和網購、直播帶貨、微商微店及社區團購等新興消費平臺應制定專項計劃,且要適應這些地區和銷售渠道的實際抽檢情況,針對這些地區和銷售渠道的特點在抽檢流程和抽檢標準上給予適當調整,確保抽檢能覆蓋到這些地區和銷售渠道,打破地區和渠道間的抽檢不平衡狀態。
①加強成品糧油抽檢檢驗流程規范性要以人為本、從人入手,要加強監督抽檢人員的業務培訓,要了解所有標準、法律法規和抽檢流程,才能保證監督檢驗的規范性。②加強對第三方承檢企業的監督指導,定期組織抽樣和檢驗人員培訓,派專人進行業務指導,加大飛行檢查力度,組織盲樣對比考核等,提高監督抽查人員的專業素質,保證第三方監督檢驗的規范性。
只有成品糧油生產經營者對成品糧油安全重視才是從根本上保證了成品糧油的安全。①我國要督促成品糧油生產經營者加強對相關法律法規和相關國家標準的學習和執行,使成品糧油生產經營者能做到生產安全、出廠必檢、標注正確、安全運輸、合理保存以及配合抽檢;督促成品糧油生產經營者落實成品糧油質量安全到日常的生產經營中,定期或不定期向成品糧油經營者宣傳相關法律法規和國家標準。②將落實成品糧油安全作為企業考核的一項內容,對于成品糧油安全工作落實到位的企業給予獎勵。③對于直播帶貨平臺、微商微店平臺及社區團購平臺等,要強化平臺監管責任;平臺也要對經營者銷售的產品負責,保證成品糧油安全。
①建立更貼近消費者的市場監督管理平臺,打通消費者投訴途徑,讓消費者主動反映成品糧油食品安全問題。②豐富抽檢結果公示的形式,除了在各地政府、市場監督局等官方網站和傳統媒體上公示外,還應在消費者每日可見的場所公示,如社區公示板、公益廣告位以及在消費者每天接觸的新媒體上公示,如短視頻平臺、食品銷售平臺等,讓公示消息主動出現在消費者面前,使消費者關注到不合格批次樣品及生產、銷售企業。③對生產、銷售不合格成品糧油商品的商家進行處罰。④建立商家誠信評估體系,依照抽檢結果建立企業誠信庫,按抽檢樣品質量給企業打分排名,定期公示誠信排行榜,促進消費者和企業關注成品糧油食品安全。
成品糧油監督抽檢是成品糧油安全監督管理的一種重要手段。成品糧油安全抽檢要跟隨人們的要求和市場變化。我國要不斷總結以往抽檢經驗和不足,解決遇到的新問題,不斷適應新的形勢,才能更好地維護人們的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