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波,謝佳青,毛祖青
(譜尼測試集團深圳有限公司,廣東深圳 518103)
在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下,人們對生產、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在質量層面認識愈發深入下,食品安全質量也成為人們日常關注的重點問題。食品安全質量控制是保障人們生活質量和人身健康的直接因素。近年來,隨著食品種類不斷增多,食品安全面臨的問題也在不斷增多,如生產條件、污染物、操作員和食品原材料等都可能出現問題。因此,如何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成為食品相關部門關注的重點,食品安全需要從根源的檢測、監測、監督和管理等落實研究,為保障人們食品健康需求,完善食品檢測監督體系,確保檢測質量控制,從而有效促進食品安全。
在食品檢測質量控制上,樣品管理是檢測的重要環節,也是確保檢測質量控制的首要前提。食品樣品應具有代表性,從選取的樣品上可直接反映出食品質量狀況。樣品采集階段需全面詳細地做好登記工作,保障檢測中涉及的檢驗合同、檢驗日期一致。樣品檢測涉及面要全面,如食品樣品生產商、樣品呈現狀態、名稱、保存條件和檢測方法等,同時在檢測內容記錄上也要具有全面性,且保證記錄的數據與信息準確、真實、有效。在樣品保存上要依據食品檢測相關的法律法規嚴格執行,不得在檢測過程中出現漏項、樣品混淆等情況[1]。
在食品樣品檢驗階段,同樣的樣品檢測會有多種方法,而同樣樣品選用的不同檢測方法得出的數據信息也可能存在差異性,導致精準度出現不同。因此,為確保檢測數據精準性和有效性,檢驗方法選擇非常重要。因此,要針對樣品實際情況選擇最科學合理且優質的檢驗方法,更要保障檢驗檢測階段的樣品質量控制,尤其要處理好樣品檢測的細節,從而最大化地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度。
食品檢測過程需要在特定要求的檢測環境下進行操作,食品檢測結果與檢測實驗室環境、樣品狀態、樣品量等都有關系。因此,在食品樣品檢測階段,要想確保檢測質量得到有效控制,需要嚴格管理與控制檢測實驗室環境,實驗室溫度、濕度、密閉性等都需要嚴格遵循相關標準執行,確保食品樣品在檢測過程不會受到外部因素影響,以免檢測結果存在較大誤差,影響數據準確性與真實性。除了食品樣品對檢測環境有特殊要求外,實驗室使用的器皿、試劑等都要依據其特性要求布置、符合保存和使用的規范,確保實驗室檢測環境不會對檢測結果產生影響[2]。
(1)確保樣品質量符合檢測要求。樣品質量對檢測結果精準性有著重要影響,同時從樣品的保存狀態、環境等都能夠體現出檢測機構的專業性。因此,在食品檢測樣品采集上,相關采集工作人員要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樣品作為檢測備用。樣品采集需要隨機抽查,不可指定樣品導致檢測結果不準。樣品采集前要確保采集設備符合消毒要求,保障采集的樣品不會受到外環境污染而影響檢測結果。在樣品檢測前,應明確檢測要求和標準,確保檢測樣品在經過處理后符合檢測目標。
(2)食品樣品檢測的儀器、試劑、器皿等需要符合檢測質量要求。①檢測食品樣品的儀器在選擇上要確保功能、質量、規格等符合檢測規范要求和標準,具有校準功能的儀器優先選擇,確保儀器在對食品樣品檢測前能自動恢復到初始默認狀態,每一次應用都是從最初狀態開始,不會影響上一次或下一次檢測數據[3]。在無法選擇自動校準的儀器設備時,儀器操作人員要在檢測前進行人工校準,避免檢測數據受到干擾。同時,在檢測儀器保養上要嚴格按照相關保養規章制度和說明書進行操作,尤其對高精密檢測儀器的保養要掌握各種注意事項,以降低設備損耗,提升儀器設備精準性,減少對檢測結果的影響,延長使用年限。②在檢測食品樣品的試劑選擇上,需要根據樣品實際需求選擇不同酸堿度和不同用途的試劑,在試劑應用過程中嚴格按照規定步驟操作,不僅對試劑配置過程加強監督管理,在計量上也要依據需求規范選取,確保樣品在試劑的反應下產生的數據結果具有真實有效性,同時試劑在保存過程中也需要嚴格按照規范要求進行,杜絕保存環境中存在可能污染試劑的物質或 成分。
食品檢測是有效協助檢測人員及時發現食品出現質量和安全問題的重要手段,是確保安全合格食品進入市場的有力保障,是促進食品市場健康規范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組成部分。在食品檢測階段質量控制的監督管理工作起著重要作用,管理制度是保障管理體系整體落實的關鍵,是指導和約束檢測操作專業性的基礎。但在實際檢測質量控制的管理制度落實與操作上,現階段還存在較多問題,其中較為突出的問題就是監督管理制度不夠完善。不完善的質量控制管理制度會降低檢測階段的指導性,降低約束性,導致部分檢測機構為眼前利益而鉆制度的空子,如檢測人員操作不規范、檢測儀器不符合要求、檢測環境雜亂無章等,最終導致食品檢測結果缺乏真實性與精準性,影響食品質量與安全,為食品市場整體經濟發展帶來損害[4]。
食品檢測質量控制整體操作流程都有較強的專業性,為保障檢測步驟順利進行,檢測結果精準真實,整體檢測過程都需要有較強的專業技術作為支撐。雖然現階段我國對食品安全問題格外重視,但在實際檢測過程中采用的技術方法仍然與發達國家有一定差距,專業性不足、技術不夠先進困擾著食品安全檢測部門與研發人員。部分食品檢測機構為節約資金投入,使用的檢測設備過于陳舊,技術手段落后,缺乏引進或學習先進技術意識,導致檢測結果出現問題,為食品市場發展埋下安全 隱患[5]。
食品安全已經成為近些年受到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隨著每年政府對食品檢測投入力度不斷增加,想要進入食品檢測市場的人員越來越多,但進入人員的專業性與素養不足一直是食品檢測機構面臨的重點問題。人員在檢測階段的操作是否專業直接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與真實性,影響著食品市場整體安全。此外,部分食品檢測機構人員職業素養與責任心不高,在檢測過程中會出現不規范的操作,導致樣品檢測階段質量難以得到有效控制,最終導致食品檢測結果出現問題。
在食品檢測質量控制管理制度完善上,需要相關食品部門提高重視程度,不僅要提高檢測規范要求與約束力度,更要激發相關檢測人員的積極性,使管理與激勵政策共同作用,提高檢測質量控制的工作效率。①要完善對檢測人員儀器設備操作的制度制定,對檢測人員的專業性與技術操作加大管理,懂得遵照相關制度的約束規范操作。②食品檢測質量控制需要實施部門、人員責任制,要明確相關管理人員責任范圍,在管理負責人帶領下落實管理制度,實現管理制度規范標準化。③要針對檢測人員專業和技能設立具有激勵政策的考核制度,對嚴格遵守質量控制管理制度和操作規范的檢測人員予以獎勵,對違規操作人員做出相應處罰,提高檢測人員的職業責任意識[6]。
食品檢測機構檢測人員使用的技能先進性與專業性對檢測結果精準度有著重要作用,因此檢測部門在提升先進設備、技能引進的同時要提高檢測人員在操作階段的技能的專業性。①從根源上提升人員專業技能,在人員招聘上就需要把好第一關,提高人員錄用門檻,嚴格審核就職檢測人員的工作資歷、經驗、資格等,確保其在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能的同時有較高的職業責任意識,有效地在食品檢測過程中依照規范要求操作,保障檢測質量控制力度。②食品檢測機構要定期依據檢測技能發展和市場要求組織檢測人員進行培訓與學習,培訓內容要結合當下發展形勢做全面規劃,如最新檢測制度規范要求、最新檢測技術、新試劑用法和新設備用法等,提升檢測人員專業技能的同時保障檢測質量。③由于食品安全涉及整體民生和經濟的發展,因此要提高檢測人員的思想教育工作,樹立正確的職業責任意識,認識到食品檢測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提高其工作積極性[7]。
在食品檢測工作流程操作上要時刻依照有法可依的規章制度,檢測各個環節都要有標準的遵循依據,有理可證,有據可依,才能有效保障檢測階段質量的控制,同時也是檢測結果真實性的重要判斷依據。①在整體工作流程操作上,要提升對檢測人員的管理工作,要有專業人員對現場檢測操作人員進行指導監督,確保使用的儀器設備、試劑符合相關規范要求。②每個環節的檢測數據與信息要做好登記備案,確保最終檢測結果若出現問題有可追溯性進行查詢。③監督人員一旦發現有檢測人員出現違規現象,要立即停止檢測操作,避免將問題擴大化,影響最終檢測結果的準確性與真實性[8]。
綜上所述,要想社會經濟持續發展,食品安全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食品檢測質量控制是確保食品安全在市場運營的關鍵環節,為此要充分發揮食品檢測工作的重要作用,在檢測過程中加強監督管理,不斷優化創新檢測檢驗方法,提升檢測人員專業性,提高檢測技術手段,規范檢測流程。在食品選擇最佳檢測方法下提高檢測精準度與真實性,提升檢測質量,為食品安全提供強有力的基礎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