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鴻棟
(定邊縣質量技術和食品檢驗檢測中心,陜西榆林 718600)
新時期,社會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物質生活得到了滿足,對飲食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強食品質量檢測,也成為食品管理部門的重要任務。隨著科技的發展,食品質量檢測手段越發先進,檢測技術體系也在不斷完善,很大程度上減少了食品隱患,給人們提供了健康飲食保障。食品質量檢測是一項專業性較強的工作,涉及許多高新技術手段,對技術應用流程也非常嚴格。為進一步規范食品市場,相關部門要在加強市場監管的同時,不斷開展食品質量檢測工作,對不法商販進行嚴厲打擊,凈化食品市場環境,進一步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
食品質量檢測中包含了大量工作,涉及多項檢測內容,其中生物毒素檢測主要針對真菌以及海鮮類產品的檢測,如蘑菇、貝類以及海藻等,這類食品中可能蘊含生物毒素,如果檢測工作落實不到位,直接投入市場,容易引發中毒事件,給人們帶來生命威脅。生物毒素一般采用ELISA試劑盒進行檢測,通過這種方式對產品中的生物毒素含量進行測定。同時為了進一步消除食品隱患,要增加病原體檢測。一些病原體可能隱藏在此類產品中,給人們帶來極大的威脅,如水泡性口炎病毒以及口蹄疫病毒等。病原體檢測與生物毒素檢測方式存在一定的差異,病原體檢測需要采取熒光定量PCR技術,驗證食品中是否含有人獸共患病原體,從而對食品的質量安全進行評價,對不合格的產品進行處理,從根本上消除食品安全隱患[1]。
微生物檢測也是食品質量檢測中的重要內容,在食品中,微生物的存在很可能會威脅到人們的安全。一些微生物危害性極強,甚至會引發安全事故,所以針對微生物的檢測工作一定要具體深入,以保證食品安全。在不同的食物中,微生物的類型也往往存在較大差異,就目前來看,在食品中主要的微生物類型分為3種,分別為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以及志賀氏菌。微生物體積小、繁殖力較強,并且不容易被發現,如果食品中蘊含致病微生物,不僅會影響食品自身質量,也會給人們帶來健康威脅,必須要對其進行有效檢測,以保證食品安全[2]。
為控制病蟲害或者促進農業增產,種植戶會在農作物生長過程中噴灑過量的農藥,導致一些未能自然降解的農藥長時間存留于農作物表面。這種農作物如果被人們食用,輕則會誘發各種疾病,造成身體上的不適,嚴重的會引發安全事故,威脅人們的生命安全。為此,農藥殘留檢測也是食品質量檢測中的重要內容。相比于其他檢測項目,農藥殘留檢測相對簡單,使用相應的測試儀或者試紙等就能完成相應的檢測工作,進而判定農產品是否農藥殘留超標,從而減少農藥殘留引發的食品安全問題,這也是檢測機構需要重點完成的任務[3]。
由于轉基因技術的應用有助于生產廠家降低投入成本,幫助企業獲得更多的經濟收益,因此轉基因技術得到了不斷發展,而轉基因食品的安全問題也逐漸受到了更多人的重視及關注。現在我國已經對轉基因食品有了非常明確的規定,要求轉基因食品生產者一定要對轉基因食品進行明確標注,以有效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然而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市場上往往會出現很多轉基因食品沒有進行全面詳細的標注,在這種情況下,食品質量檢測難度大幅度增加。因此,對于目前的食品檢測工作來講,相關部門以及工作人員應該重點對基因檢測進行研究和分析,同時也應對食品市場進行嚴格、規范地監督和管理,有效保障消費者的權益[4]。
食品安全檢測過程中,需要應用一些專業的設備儀器,這些設備的先進程度和運行效果對食品安全檢測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加強設備管理也是食品安全檢測機構需要重點完成的任務。為提高食品安全檢測質量,保證檢測數據的準確性,在日常的檢測工作中要加強設備維護和檢修,而且需要注重對設備的革新,以便得到準確的食品數據,及時發現食品安全隱患,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有力依據。現階段,在食品質量檢測工作中,一些檢測機構在設備管理方面存在明顯的問題,設備管理力度不足,沒有認識到設備性能與食品安全檢測之間的聯系,忽視了食品安全檢測設備的檢修和維護工作,導致一些檢測設備出現了大幅度的性能衰減以及帶病作業的情況。在設備因素的影響下,食品安全檢測的準確度無法得到保證,一些檢測設備靈敏度不足,無法發現食品隱患,容易引發嚴重后果。另外,設備落后也是食品安全檢測機構現存的主要問題之一。管理層不注重高新設備的引入,長期應用落后的、自動化程度較低的儀器設備,無法滿足當前的食品管理需求[5]。
食品安全檢測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檢測工作的內容復雜。由于涉及微生物、農藥殘留以及生物毒素等多項檢測內容,不同的檢測對象應用的技術體系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所以負責食品安全檢測的人員必須要具備足夠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熟練掌握各項食品安全檢測技術要點,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技術體系,并且具備吃苦耐勞的精神,才能勝任此項工作。然而,一些食品安全檢測人員個人能力欠缺,工作狀態隨意,缺乏專業素養,對食品安全檢測技術要點未能全面掌握,在工作中經常會出現失職的情況;食品安全檢測技術選擇不當,應用流程不規范,許多技術都未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工作人員在食品安全檢測中不注重模式創新,長期應用陳舊的工作方式,效率不高,信息化建設力度不足;一部分檢測人員沒有認識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工作狀態隨意,增加了食品安全檢測質量風險,不利于規范市場環境。為此,檢測機構要加強人員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促進人員素養的提升,為高質量的食品安全檢測奠定良好的 基礎。
一般來說,食品質量檢測工作在開展過程中,無法對整體食品進行檢測,需要選擇一定量的樣本,應用專業的技術手段對食品樣本的質量進行評價,從而反映整體的食品質量。在整個過程中,就需要進行科學取樣,保證食品樣本選取的合理性,從而得到準確的檢測數據,進一步消除食品安全隱患。一些工作人員在食品質量檢測過程中,存在采樣不規范的問題,沒有遵循隨機采樣原則,食品樣本不具備代表性,無法體現出食品的整體質量。在這種情況下,會對食品安全管理產生誤導,導致一些不合格的產品流入市場,引發各種食品安全問題。另外,在食品質量檢測過程中,也必須保證技術應用流程的規范性,如果技術選擇或者應用方式不當,也可能會產生錯誤的檢測結果,導致一些有害物質含量超標的食品無法被及時發現,削弱食品質量檢測技術的關鍵性作用,增加食品安全隱患,因此需要引起檢測機構的高度重視[5]。
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的應用需要借助于各種儀器設備,食品安全檢測設備的性能以及運行狀態對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的應用效果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為此,相關部門要真正認識到設備因素對食品安全檢測產生的影響,并且采取各種措施,加強設備管理力度,提高設備的實際運行效果,從而消除設備因素產生的消極干擾,提高食品安全檢測效果。具體來講,對于各種食品安全檢測設備,管理人員都要做好狀態記錄,并且組織人員定期對其進行檢修,驗證設備的運行狀態,對于性能衰減過于嚴重的設備,需要及時進行更換,避免設備出現性能異常,影響最終的食品安全檢測結果。
食品質量檢測難度較大,食品質量檢測的開展和實施需要由專業的人員來完成。在這個過程中,檢測人員的個人能力和專業素養,對食品質量檢測技術的應用效果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高素養的人才也是食品質量檢測技術有效應用的必要條件。食品質量檢測技術應用難度很大,為保證技術應用的有效性,進一步發揮食品質量檢測技術的作用,需要在完善管理體系的同時,保證檢測人員的能力達標,對各項專業技術要點有足夠的了解,而且能利用信息化手段處理各種技術難題,如開展智能化檢測等。為進一步發揮食品質量檢測技術的關鍵性作用,需要加強人才引流,通過招聘等方式引入更多優秀的管理人才,且要保證這些人才精通各項檢測手段。此外,還要定期進行人員培訓,持續提高他們的業務能力和專業素養,為食品質量檢測工作的有效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樣本采集是食品質量檢測中的重要環節,在食品質量檢測技術的應用過程中,必須要保證食品樣本采集的規范性,以便于利用技術手段對食品的整體質量進行綜合性評價,為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依據。具體來講,在食品樣品采集過程中,需要先檢查食品的保質期,驗證食品生產日期以及檢查食品的批號和合格證明。隨機選取的食品樣本要具有代表性,能夠反映整批食品的質量。此外,針對不同形態的食品,采樣的方式和樣本選擇的量也要體現出一定的差異。因此,食品取樣要根據相關標準,嚴格規范采樣流程,為后續食品質量檢測技術應用奠定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食品安全問題是全民關注的大問題,我國對食品安全也非常重視,在一系列政策和管理工作的影響下,食品市場得到了有效地規范,減少了各種安全隱患。但是一些企業的食品生產加工過程中依舊存在著違規操作,沒有將相關部門所設置的管理條例落實到具體生產加工中,導致食品的質量出現很多問題。面對這種情況,相關食品監管部門一定要加大檢查力度,嚴格遵循相關要求對食品市場進行監督以及管理,對不法生產企業進行嚴厲打擊,同時也應該重視增強食品質量檢測的水平,積極優化和創新檢測技術。相關工作人員在開展具體檢測時也應該重視質量檢測過程中的所有技術要點,以保障食品質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