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瑜
紅色文化以感人的歷史事件和英雄事跡為線索,以紅色遺跡和文字記錄為載體,以感化人和教育人為主題,以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為目的,具有強大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和強烈的時代感染力,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紅色文化作為紅色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科學內涵既有歷史的沉淀,也有時代的解讀。結合新時代的發展,紅色文化的內涵愈加豐富生動,深刻理解紅色文化的科學內涵,在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基礎上,用新時代的強音演奏歷史的旋律,為高中歷史教學提供科學依據,是運用好紅色資源的重要前提。宜賓不僅山川秀美,物華天寶,人杰地靈,而且作為革命老區有眾多革命遺跡遺址遺物,本土紅色文化資源豐富。在此,筆者就高中歷史教學融入本土紅色文化作了一定的思考。
一、高中歷史教學融入本土紅色文化的理論依據
紅色文化是紅色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來源,紅色文化蘊含于其中,是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構成要素之一。課程資源既是課程實施的支撐環境,也是課程內容的重要來源,還是教學活動的展開條件。歷史課程資源是指有利于歷史課程目標實現,能夠服務于歷史課程的一切可資利用的物質和非物質資源的總和。歷史課程資源的種類是多樣化的,既包括物質的,也包括人力的;既包括校內的,也包括校外的;既包括傳統的紙質資料,也包括現代的網絡信息等。《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版)》要求:“加強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各地區教育行政部冂和學校要統籌規劃歷史課程資源設工作,建立、健全課程資源開發與應用的制度、機制,探索運用歷史課程資源有效發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策略、方法,促使歷史課程的有效實施。”“校外的社會資源是校內課程資源的必要補充,既包括物質資源,如歷史遺跡、遺址、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又包括人力資源,如社會各方面的人員。學校和教師應充分開發各種校外課程資源,逐步建立校內外課程資源的轉化機制,實現課程資源的廣泛交流與共享。”可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融入本土紅色文化是新課標的要求。因此,作為高中歷史教師要有開發利用本土紅色文化課程資源的意識,提高對本土紅色文化課程資源的認識水平,積極地開發和利用本土紅色文化課程資源。
二、高中歷史教學融入本土紅色文化的意義
1.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高中學生好奇心強,自控性較差,注意力不夠集中,普遍對圖片、視頻等生動形象的呈現物比較感興趣。宜賓本土紅色文化資源包含豐富的歷史圖片、視頻和生動的小故事,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這些紅色文化資源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自主性,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符合高中學生學情。
2.有利于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引入生動活潑的紅色文化資源,有利于轉變以教師講授為主、“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方式;在開發和運用紅色文化資源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成為學習的主體,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去思考解決問題,這樣的教學模式更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3.有利于發揮宜賓作為革命老區的教育意義
宜賓作為革命老區,蘊含著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歷史教學中充分開發和運用宜賓紅色文化資源,對于培養高中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培養高中學生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具有重要意義。
三、高中歷史教學融入本土紅色文化的實踐
高中歷史教學融入本土紅色文化,就是將本土紅色資源與高中歷史課相融合,構建課堂教學、社會實踐和校園文化三元對接的教學模式,并建立科學、有效的評價體系和考核標準與之相配套。(1)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將本土紅色資源的內容與高中歷史教材中的相關內容相對接,如把《中國共產黨成立與新民主主義革命興起》《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這兩個單元的歷史事件與宜賓的紅色資源聯系起來講授,有條件的可親臨現場講授。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自己動手去搜集相關的宜賓本土紅色文化歷史資料。發動學生搜集當年紅軍在宜賓留下的一個個生動而鮮活的歷史故事,將這些歷史故事穿插到教學中,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提高了課堂實效。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搜集整理發生在家鄉的紅色歷史故事,并講述搜集到的故事,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通過搜集故事資料,學生認識到宜賓群眾對中國革命的支持,也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堅持貫徹正確的群眾路線,中國革命才能取得勝利。通過學習,學生了解到中國工農紅軍鐵一般的紀律,認識到嚴明的軍紀是中國革命取勝的法寶,同時明確中國共產黨在革命中堅持貫徹正確的民族政策,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政策,各民族為維護祖國統一和實現抗戰勝利都做出了重要的貢獻。(2)把高中歷史課的講授與學生社會實踐結合,組織學生到紅色資源豐富的地區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實現第一課堂與第二、第三課堂知識互補滲透,通過理論聯系實際,讓紅色資源蘊含的寶貴精神和優良傳統潛移默化地滲透到學生的思想和頭腦中,從而加深學生對理論的認識。(3)通過校園文化活動與高中歷史課堂的結合,讓紅色資源轉化為文化魅力,如開展紅色文化演講活動,組織參觀紅色文化展覽,舉行紅色實踐報告會、定期播放紅色經典電影,舉辦紅色主題攝影展、組建紅色作品讀書沙龍等。這種教材滲透、課堂教學融入形式,既有利于改進高中歷史教學,提升教學效果,也有利于加強學生的革命傳統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