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市浉河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 楊青
近年,信陽市浉河區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目標,著力開展美麗鄉村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全國文明城市創建、茶旅融合發展等工作。信陽市浉河區憑借山清水秀、樹茂林密、茶葉飄香、空氣清新的自然風光及交通便利的優勢,大力發展休閑農業,使其成為現代農業新的增長點。
信陽市浉河區山清水秀,歷史厚重,林木生態資源與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是信陽市政治、文化、交通、商貿、金融中心,區位優越、交通便利、氣候溫和、物產豐富,先后榮獲全國十佳宜居城市、中國十大特色休閑城市、中國最具投資價值區等。區內有4A 級風景區雞公山和南灣湖風景管理區,及信陽毛尖主產地的“五云、兩潭、一寨”,是典型的亞熱帶濕潤氣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雨量充足,溫度適宜,民風淳樸,人文鼎盛,風景秀麗。
信陽市浉河區委、區政府把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作為鄉村振興的主要抓手,通過整修公路,改造民居,規范廣告牌匾,新設旅游標識牌,規范新建游客服務中心、旅游驛站式茶坊,整改提升停車場,建設茶博物館和茶文化館等一系列茶旅融合綜合提升工程,統籌推進了旅游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
經過多年打造,信陽市浉河區休閑農業得到長足發展。主要有以下6 種模式:
1.自然景觀休閑觀光旅游模式,即以優美的自然景觀為載體,開發鄉村休閑旅游項目。
2.民俗風情觀光休閑農業模式,即以農村的風土人情、民俗文化為載體,充分展現農耕文化、鄉土特色、民俗風情。
3.現代生態農業園區休閑旅游模式,即以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各種農業觀光采摘園為載體,體現農家樂趣。
4.綜合型休閑農業模式,指集休閑、娛樂、美食、度假等于一體的休閑山莊、度假村。
5.紅色旅游基地模式,如升級文物保護單位,參觀四望山新四軍五師革命舊址群、柳林革命紀念館等。目前,全區有觀光、垂釣、山村茶趣、休閑美食等各具特色的農業休閑園區252 個。
6.茶旅融合發展民俗經濟模式。根據現有村落、茶園、茶坊以及農家樂的不同風格,通過挖掘鄉土文化、茶文化和紅色文化,對具備發展條件的民宿進行全方位提升,培育出一批示范點。目前,全區基本符合民宿標準的有12 家,其中信陽書畫院悟園民宿和茶園山莊茶園民宿,成為2020 年首批河南省精品民宿。
截至2020 年底,全區共有鄉村農家樂237 個,休閑農業企業15 個,休閑觀光農園69 個,茶業生態體驗園58 個。投資2 億元,初步建成點片相連的休閑農業產業群。浉河文化生態旅游觀光茶園、標準化茶園生產基地、有機生態茶園,“三園”是以龍潭村文新茶葉加工園為基礎,環湖路兩側,建設茶文化生態旅游觀光茶園。廣義茶印象園是全國首批茶葉標準園。在建的出山店生態茶果莊園是信陽市面積最大的無性系茶果示范基地。鄂豫皖革命紀念館、紅色四望山、何景明墓、賢山阻擊戰舊址等景點與周圍優美的自然環境融為一體,成為信陽市民登山休閑、進行紅色教育的勝地。點綴其間的郝家沖村茶旅風情街、樓畈特色旅游村、“醉色茶村”集云村等業已成為廣大游客的新選擇。
通過規劃引領特色文化保護,農業特色產業培育,凈化美化社區環境,打造大美浉河、美麗茶鄉。其中,睡仙橋村、陳灣村、樓房社區已成美麗鄉村示范村;三角山村、黃龍寺村已成紅色游及歷史文化村落,除此之外,還在環湖路7 個村打造茶園生態游、雜果采摘園、農家樂、婚紗攝影、環溪棧道、生態農業、垂釣、鄉土文化等集旅游觀光和休閑體驗于一體的美麗茶鄉綜合功能片區。
根據各村的資源優勢和發展規劃因地制宜,圍繞“一村一景,一村一品”的個性化要求,把美麗鄉村建設與生態農業、茶鄉旅游、鄉土文化、采摘體驗等主導產業發展相融合。分類推進,催生一批有特色、有創意、有風情的茶產業精品村、旅游開發精品村、文化挖掘精品村、農業生態觀光精品村和農家樂飲食文化精品村。
進一步確立區、鄉、村、戶四級聯動機制,強化示范帶動。探索品牌化營銷,強化美麗鄉村建設成果的轉化和運用,使美麗鄉村品牌充分發揮社會效應、經濟效益。探索美麗鄉村景區化經營機制,拓寬美麗鄉村與市場對接的渠道,加快推進現代生態農業建設,全面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做精做深以農家樂、茶園生態觀光、生態農業為重點的鄉村旅游。充分挖掘村莊特色資源,實行錯位式經營,集群化發展,加強產業銜接和服務配套,構筑村莊經營產業鏈,整體提升村級經濟實力。探索完善農村環境衛生長效管理機制,深入實施“清潔家園、和諧鄉村”活動,保持整潔衛生的鄉村環境。對重點路段、區塊加大獎懲力度,使美麗茶鄉天更藍、水更綠、環境更美。例如,吳家店鎮黨委政府按照“農旅結合、以農促旅、以旅強農”的思路,已建成206.67 hm2茶果套種示范園、6.67 hm2的果樹育苗基地、13.33 hm2苗圃花卉基地、20 hm2高標準垂釣漁場和2000 m2休閑度假中心,現已形成三季有花、四季有果,集高效農業與觀光休閑于一體的生態園。
按照“茶區變景區、茶園變公園、茶山變金山”的茶旅一體化發展路子,積極推進茶園基地規模化、標準化建設,發展一批融休閑觀光、知識科普、采摘體驗、茗茶品鑒為一體的茶旅融合發展示范點,打造一批觀光、體驗、休閑、度假、養生等茶旅一體示范區,扶持一批農家茶樓、茶舍、茶莊,發展茶旅農家游。
大力實施環南灣湖茶旅項目建設提升和原生態茶村改造提升,重點推動信陽市浉河區睡仙橋村兩館(茶文化博物館和民俗博物館)主題文化展示型毛尖小鎮、十三里橋空谷活力小鎮、睡仙橋真愛小鎮等項目建設。對廣義茶文化印象園、五曲峽森林公園萬畝生態茶園、郝家沖村文新茶村進行精品打造,對何家寨古村落等一批原生態茶村進行基礎性、示范性改造。
深入開發環南灣湖百里茶廊茶文化游產品,打造“中國最美茶鄉”品牌。挖掘相對集中的茶園、村落的特色景觀和風土人情,融入旅游全過程,打造“生態、健康、快樂、休閑”的鄉村茶旅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