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曉燕
(常州市新科汽車電子有限公司,江蘇 常州 213000)
大數據中包含豐富的數據信息,具有多元、便捷、價值高的特點,無法運用常用的軟件進行收集與管理。在其信息管理工作中,需要引進大數據技術,應用新技術、新模型實現對大數據信息的收集與管理,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數據支持。
大數據技術就是在海量的信息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對信息數據進行分析與處理,使其成為具有應用價值的數據信息。在數據處理過程中,需要做好數據信息的安全管理,避免因為操作不當或者安全管理不到位出現重要信息資源被破壞的情況。大數據技術主要具有四點優勢。
1.收集與儲存信息
在海量信息中,運用大數據技術可以幫助用戶獲取所需要的信息,并能結合信息的特點與類型,將其有序儲存在一起,為后續的運用提供便利。
2.整合與表達數據
運用大數據技術,可以將不同標準類型的數據以統一的格式呈現出來,實現對數據的整理、提煉與轉化,優化數據收集與處理的效果。
3.建模與分析數據
在制造企業供應鏈成本管理工作中,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建立數據模型,對企業成本費用進行全面分析,了解各個環節費用的支出與使用情況,以此作為開展成本管理工作的依據,為制造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保障。
4.數據可視化
與常規技術手段相比,大數據技術可以將平面的數據信息以圖片、表格等形式呈現出來,優化、提高數據信息的應用效果與質量,促使企業相關工作順利開展。
在以往的供應鏈成本管理工作中,比較注重資金流分析工作,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導致財務與業務脫軌,不能實現成本管理的目的。大數據技術的運用為制造企業供應鏈成本管理工作提供了改革動力,實現了供應鏈全過程監管。對實際工作情況進行分析,發現大數據技術主要運用在三個環節。
1.研發與生產環節
大數據技術的進步推動了我國制造行業的轉型發展,為制造業的智能化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在制造企業生產與研發環節,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創新產品功能,降低研發與生產成本,實現降本增效的目的。
2.銷售環節
為了提升制造企業的銷售水平與能力,可以發揮大數據技術的優勢,提升產品品質,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1]。在銷售環節,利用大數據技術收集用戶的信息,分析用戶需求,將其反饋給制造企業,從而創新銷售與生產模式,提高產品的銷售量。
3.供應鏈環節
在大數據背景下,互聯網與制造企業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在提升企業生產與銷售水平的同時,供應鏈管理工作的難度也逐漸增加。在這一背景下,制造企業應改變傳統的工作模式與手段,加強與供應鏈的互動,了解市場發展情況,借助大數據技術做好相關的成本管理工作,以此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
大數據時代,制造企業開展供應鏈成本管理工作十分必要,它是降低企業成本,促進企業長遠、穩定發展的重要舉措。通過對供應鏈成本的管理,可以了解制造企業各個環節的工作情況與實施情況,為達成企業戰略目標提供支持。成本管理系統是制造企業開展供應鏈成本管理工作的媒介,也是供應鏈成本管理中極易出現問題的部分。當前制造企業忽略了對運輸成本的管理與核算,比較注重生產成本與經營成本,無法為供應鏈成本管理工作提供支持。制造企業供應鏈涉及的環節包含研發、生產、銷售、運輸等,需要構建完善的成本管理系統,覆蓋全部環節,保證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但是在實際工作中,不僅出現了運輸成本管理不到位的情況,同時還存在用戶信息成本管理問題,影響供應鏈成本管理效果。
制造企業開展供應鏈成本管理工作,需要與供應商建立良好的關系,通過信息的互動與交流,為成本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信息支持,保證工作的科學性。在實際操作中,企業比較注重采購材料的價格與成本,缺少與供應商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的意識。部分制造企業為了減少成本,一味降低采購成本[2]。供應商為了維系合作關系,為制造企業提供不符合標準的材料,不僅影響產品質量,還會增加后續的管理與維護費用,使供應鏈成本超出合理范圍。
在供應鏈成本管理工作中,營銷成本管理工作十分重要,是減少整體成本、提升制造企業經濟效益的舉措之一。部分制造企業的營銷手段比較落后,仍采用面對面銷售、電話拜訪的銷售方式,缺乏創新意識,導致人員成本與管理成本增加,無法提升銷售水平。
在制造企業供應鏈成本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員需要具備全過程成本控制意識,能夠結合企業設計的供應鏈,從不同方面入手,優化成本管理工作效果。部分制造企業的管理者不具備全過程成本管理意識,認為生產環節是控制成本的重要環節,將注意力全部放在生產環節[3],出現了成本管理系統不完善的情況,影響了制造企業的穩定發展。
部分制造企業比較注重業務發展,忽略了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建設,不能為供應鏈成本管理工作提供支持。建設信息化管理平臺,可以增強供應商之間的溝通互動,能夠為供應鏈成本管理工作提供真實數據支持。當前制造企業已經認識到信息技術的重要性,將其與業務、財務融合,創新經營管理模式。隨著管理模式的創新,必須優化管理平臺的建設,做到與時俱進,以此滿足企業發展的需求。
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制造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不僅產品研發與生產方式應有所優化,還應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創新工作流程,優化企業管理工作效果,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4]。通過對制造企業供應鏈管理流程的分析,發現了較多的問題,如用戶信息不透明、工作模式固化等。由于供應鏈管理流程落后,營銷成本管理效果不盡如人意,所以無法提升銷售效率與質量。
1.立足制造企業戰略目標,開展成本管理工作,為供應鏈成本管理工作提供支持
應對企業戰略目標進行全面分析,了解影響企業經濟效益的主要因素,制定成本控制戰略并確保其落地實施,從而優化供應鏈成本管理效果。制造企業供應鏈成本管理工作與業務工作有密切的關系,企業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開展成本管理工作,如作業成本法,將供應鏈涉及的成本整合在一起,科學計算,以此優化成本控制效果,促進企業工作更好地發展[5]。
2.加強對供應鏈成本的管理
大數據時代,企業要做好供應鏈成本管理工作,了解供應鏈涵蓋的成本信息,利用互聯網技術將各個環節有機融合,創新研發、生產、銷售等流程,促進企業管理工作轉型升級。此外,還可以建立客戶生態系統,加強與終端用戶的溝通,了解用戶的實際情況,為其提供個性化服務,以此提升生產效率,減少資源浪費。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能夠強化成本管理工作效果,優化工作流程與模式,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牢固的基礎。
1.加強對研發與生產環節的成本管理
大數據時代,將信息技術運用到制造企業生產與研發工作中,提升企業的研發能力,縮短研發周期,為企業生產提供支持,促進企業經濟管理工作有序開展[6]。除此之外,企業可以利用智能技術創新生產設備,在提升產品質量的同時,為用戶提供良好的服務。以格力為例,格力工業機器人樂隊非常著名,是格力智能裝備工廠里的“網紅”,其不僅能夠助力自動化生產,還能演奏歌曲,曾在2019年央視春晚的深圳分會場和鋼琴大師郎朗一起演奏。另外,格力研發的AGV智能小車是個“搬磚能手”,能夠負責物料的自動化配送和貨物的運輸工作,節約了企業的人力成本,優化了產品研發效果。
2.加強采購與庫存環節的成本管理
制造企業供應鏈環節成本主要包含上游采購原料成本、下游分銷環節成本。在采購過程中,原材料價格會因為市場環境或國家政策的變動出現大幅變化,對生產制造及下游的分銷造成較大的影響。因此,為了優化供應鏈成本控制效果,需要加強對采購環節的管理,采用信息技術手段,對供應商進行對比與分析,了解各個供應商的綜合情況,結合企業的實際需求,選擇最適合的采購方法與成本,以此優化管理工作效果。此外,還應做好原材料的儲存工作。應結合企業的生產需求,確定采購數量,根據原材料的特點做好存儲工作,應用信息技術實現庫房智能化管理,以此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為后續工作的開展提供智能支持。以立體倉庫為例,該智能化管理手段的運用解決了物料“住房難”的問題,能使物料精準出入庫,實現了庫房的智能化管理。
3.加強市場營銷環節成本管理
在制造企業供應鏈成本管理中,需要做好市場營銷的管理,利用大數據技術創新市場營銷手段與方法,在節約銷售成本的同時,提升產品的銷售效率。在銷售活動開始前,應深入分析市場情況與用戶需求,做好產品的定價與前期的銷售準備工作。在銷售過程中,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宣傳,以不同形式呈現產品特點與優勢,激發用戶的購買意愿,為銷售工作提供基礎保障。通過多種不同的方式提高銷售水平,降低銷售成本,促進銷售活動有序開展。
1.建立財務管理系統
立足業務工作,對財務管理系統進行創新,增強業務與財務的互動,為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支持。制造企業可以建立業財一體化管理系統,借此優化供應鏈成本管理效果。建設業財一體化管理系統,可以增強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的互動,使成本管理人員了解業務工作情況,結合供應鏈情況,制訂成本控制計劃與方案,從而增強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在業財一體化平臺的建設過程中,要加強對供應鏈環節的管理,實現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控制。
2.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在制造企業供應鏈成本管理工作中,需要做好人才隊伍的建設工作,為數字化成本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人員保障。建設人才隊伍,需要從以下方面入手:第一,打造一支專業的數據人才隊伍,為企業智能化改革與創新提供人員保障,促進企業供應鏈成本管理工作有序開展;第二,建設財務人員隊伍,增強工作人員的成本控制意識,使其掌握信息化操作方法,能夠主動運用大數據技術開展工作,以此優化成本管理和控制效果[7]。可以組織線上培訓、專題講座等多種不同的培訓活動,加強對工作人員的全方位培養。通過人才隊伍的建設,可以提升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為供應鏈成本管理工作提供技術手段、人才保障,解決以往管理中存在的不足,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制造企業運行的過程中,運用大數據技術能優化成本管理效果,提高企業經營管理質量。實際工作中,需要做好頂層設計,以企業發展戰略為基礎,明確供應鏈管理的重要性,做好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信息化管理平臺,構建專業人才隊伍。立足制造企業供應鏈,做好各個環節的成本管理工作,為制造企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