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娟
廣西藝術學院公共課教學部,廣西 南寧 530000
近年來,我國高等藝術院校為響應國家擴招政策,滿足社會需求,藝術院校隊伍和規模不斷壯大,大批藝術專業大學生進入高校,但學生身體素質不容樂觀,呈下降趨勢。[1]由于藝術院校專業的特殊性,重專業輕文化的現象一直存在,再加上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給藝術生的人文素質培養帶來巨大的沖擊。藝術院校女大學生人數居多,對個人身體形象要求比普通院校女大學生高。健身氣功·大舞屬于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化石,是一種以舞宣導、通利關節的傳統健身方法,它通過抻、拉、旋轉、震、揉等動作促使軀干舞動,引導全身運動,調練形體;該功法注重以神領舞,以悅滋舞,調和內心。[2]研究表明,健身氣功·大舞可以提高女大學生對身體意象中的相貌傾向、體能評估、健康評估、健康傾向、身體部位滿意維度和自我分類,對改善體質指數有積極影響。[3]國內大部分研究結合實踐探討健身氣功對女性辦公室人群頸、腰部關節活動和原發性痛經以及女性壓力性尿失禁都有一定的療效,對中老男性體質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4-7]部分研究針對普通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指出大舞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在提高中學生體質方面具有較大的優越性。[8-9]本研究通過對比傳統保健體育選修班女大學生16周大舞鍛煉前后的身心健康指標,探尋大舞鍛煉對藝術院校女大學生身心健康的作用與機制,為藝術生合理選擇健身方式提供必要的參考,從而使藝術生能夠探尋適合他們的健身方法。這對于進一步推進“健康中國”戰略進程、弘揚民族體育文化、增進藝術生身心健康都將會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
以健身氣功·大舞鍛煉對藝術院校女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為研究對象。從廣西藝術學院傳統保健體育選修班中選取,以自愿報名的方式,隨機抽取30名女大學生為實驗對象。所有實驗對象均先接受1周健身氣功·大舞動作培訓,待其熟練掌握動作后開始正式練習,練習共持續16周,每周鍛煉1次,每次80min,其中,熱身5-10分鐘,練習60分鐘,跟音樂練習,每次10分,練習6次,每次練習休息2分鐘,練習時間、地點均固定。對實驗對象分別進行前后2次身體素質和心理指標的測試,前后測試指標相同。練習均由專業教師領做。
1.2.1 身體素質指標
閉眼單腳站立、坐位體前屈。
1.2.2 心理指標
采用華東師范大學祝蓓里教授1994年修訂的心理狀態量表(POMS)。該量表有7個分量表,分別是緊張、憤怒、疲勞、抑郁、精力、慌亂和與自尊,還有情緒紛亂總分(TMD)。通過對實驗對象鍛煉前后各分量表和總分進行配對T檢驗,從而分析前后差異產生的原因和影響。
運用SPSS 20.0統計軟件,對鍛煉前后實驗數據進行處理,對干預前后測試結果進行配對T檢驗。結果輸出用(X±SD) 表示,P<0.05 為顯著性差異。
鍛煉后女大學生身體素質的各項指標均有所變化,如表1顯示,實驗后女大學生的閉眼單腳站立和坐位體前屈與實驗前相比均有所增加,通過配對T檢驗可知,經過16周健身氣功·大舞鍛煉后,女大學生的閉眼單腳站立和坐位體前屈與鍛煉前相比均差異最為明顯,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表1 健身氣功·大舞鍛煉前后身體素質指標的測試結果(X±SD)
鍛煉后女大學生心境量表(POMS)各指標均有所下降,如表2顯示,練習者在經過16周的健身氣功·大舞鍛煉后,簡單心境量表(POMS)的7個分量表和總分(TMD),經過鍛煉前后的配對T檢驗,結果顯示:緊張、憤怒、疲勞、抑郁、慌亂等分量表得分以及TMD分均低于實驗前,精力、自尊得分均高于實驗前,其中,自尊差異較為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緊張、精力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憤怒、疲勞、抑郁、慌亂、總分的影響均無統計學意義。

表2 簡單心境量表(POMS)在鍛煉前后心理指標的測試結果(X±SD)
柔韌性是人體的一種重要身體素質,柔韌性的好壞可以反應機體肝血是否充盈。中醫理論中,肝主筋,肝血充盈,筋才能通達,機體才能很好的應對各種肢體動作,反之經絡不通,人體不但不能很好地完成一些動作,還易造成身體損傷的風險。平衡能力也是人體的一種重要身體素質,其中,靜力性平衡是指身體處于相對靜止狀態,自身控制身體重心的能力。健身氣功·大舞以古樸的舞蹈動作表現形式作為其理論基礎,融合了導引的“調身、調心、調息”,能夠有效宣發、疏通、調理人體氣機,從而改善人體氣血的正常運行狀況及其在各關節處的功能。[10]大舞傳承了古代中華民族文化,動作質樸、舞姿溫順柔和,節奏舒緩,通過呼吸、意念的調整,使軀干做上提、下沉、內收、外展、劃圓、側拉等動作,從而帶動肢體完成優美的動作。通過“內舞外動”可以使得人體的臟腑、經絡、氣血等都進行一種有規律的運動和變化。如第一式“昂首勢”,首先通過抬頭翹臀,適度刺激和擠壓兩肩胛之間神道穴,進而波及到脊柱,通過壓腕,屈膝下蹲,可刺激手三陰三陽經、足三陰三陽經,促進全身氣血運行。如第三式“抻腰勢”,將意念放于兩手指與后腳跟,通過翹臀塌腰,抬頭挺胸,兩掌胸前回收,提踵,手臂持續上引,重心后移,抻拉任脈和膀胱經;通過自然呼吸,心神合一時,上肢、軀干、下肢成連線并充分伸展,全身會出現微麻感,從而加速全身血液循環。長期進行此動作練習,對練習者腰部、髖關節和腿部的柔韌性都有一定的提高作用。激發全身氣血暢行。如第四式“震體勢”,通過提膝和抬臂,向上引腰,帶動脊柱由下至上逐節伸展,下落時,由頸椎逐節下落。從而調理三焦,鍛煉下肢肌肉力量,促進全身氣血運行。長期進行該式練習,鍛煉者單腿獨立能力得到提高,對其腿部力量的增加有很好的輔助作用。如第五式“揉脊勢”,通過外展,擺動,身體做側屈運動的宣發動作,伸拉手三陰經、足三陽經,刺激肝膽經,使人體經絡長期得到很好的疏通,人體陽氣得以生發。又如第四式“擺臀勢”,通過畫圓擺臀,使臀部呈環形運動,帶動腰、胸、頸椎隨之擺動。使脊柱做旋轉屈伸,促使骨盆得到很好的鍛煉,起到疏通全身經絡的作用。因此,健身氣功·大舞對練習者的柔韌性和平衡能力的提升都有一定的影響。跟《健身氣功·大舞對女性戒毒人員的身心影響研究》一文的身體素質研究結果一致。[11]
據相關報道,大學生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多,患抑郁癥的患者也有所增加。大學生的焦慮現狀不容樂觀,焦慮在大學生群體中呈現泛化趨勢。[12]大部分學生出現焦慮現象的原因是學習壓力大,沒有采取適當的解壓方式,特別是女生,從而對自身心理和情緒產生一定影響。[13]健身氣功·大舞以優美的動作和舞蹈要素作為其表現形式,其中每一個動作都蘊含著舞的神韻、舞的精髓、舞的愉悅、舞的歡快等,能夠促使練習者很快進入平和、寧靜、幸福的心神狀態,從而有利于調和人體氣血,平衡陰陽,使機體達到和諧統一的心境狀態。如第二式“開胯勢”,通過左右弓步開胯,抻拉兩側手三陰經,一開一合,一呼一吸,帶動兩肩胛開合,從上到下節節貫通,配合舒緩柔慢的民族古典音樂節奏,使練習者被音樂所吸引,將自己投身到美的旋律中,被音樂美、旋律美、意蘊美所陶醉,跟隨音樂自然運動,同時也升華了音樂意境的想象空間,致使全身達到開合狀態,身心融為一體,心神統一,使人體生命活動及其生理功能達到陰陽和合的狀態。從而在心理上改善女大學生的不良心理狀態。健身氣功·大舞動作優美,音樂舒緩,給人帶來美的感受和釋放壓力,從而激發學生內心的真善美,讓藝術生對藝術追求的美好畫面不斷出現,更有利于他們以后創作更多的有生命、有靈氣的藝術作品。健身氣功是中華養生文化的實踐結晶,是中國傳統體育的典型代表,詮釋了對人生命的關懷。[14]健身氣功·大舞有其獨特的文化精髓,是國家體育總局創編和推廣的一套韻律美、舞姿美的中國傳統運動養生功法。其動作簡單易學,不受時間、地點限制,是所有群體都比較喜聞樂見和受益終身的傳統運動方式。長期練習該套功法,會使鍛煉者心境更加平和,性格更加溫柔,為人處世也能夠做到謙和從容。在教學中,教師不但要教授學生功法動作,還會給學生講授大舞蘊含的傳統文化知識,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傳統文化的洗禮,內心深處真正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和影響,對其自身精力、自尊都有很大的提升,能夠充分認識自身的價值,性格取向和個人追求也將會受到影響,對藝術院校學生今后的藝術創作理念和風格無形中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因此,健身氣功·大舞對練習者的心理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健身氣功·大舞鍛煉顯著改善女大學生身體素質。本研究通過對被試者進行16 周大舞鍛煉干預,結果顯示女大學生的閉眼單腳站立和坐位體前屈均有所提高。可見,長期堅持健身氣功·大舞鍛煉可有效提高女大學生的柔韌性和平衡能力。健身氣功·大舞鍛煉可改善女大學生心理健康。在實驗中采取集體面授和教師指導的形式進行大舞鍛煉干預后,心境量表(POMS)各指標均有下降,其中較為明顯的是自尊得分均高于實驗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