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鐘的

專欄作家,資深評論員,曾獲中國新聞獎、中國人大新聞獎。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從“睜眼看世界”的先行者魏源,到領導辛亥革命“起共和而終兩千年封建帝制”的孫中山,中國人在探尋現代化的道路上披荊斬棘、艱難摸索。面對西方列強的侵略擴張與野蠻掠奪,中國人民對把積貧積弱的祖國建設成現代化國家心馳神往。但是,中國究竟要建設怎樣的現代化國家?中國實現現代化的路徑是什么?無論是“師夷長技以制夷”,還是“全盤西化”,過去種種主張都被歷史證明并非正解。
新中國成立初期,面對滿目瘡痍的戰爭廢墟,黨和國家領導人毅然把現代化建設作為執政興國的要務,逐步形成“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科學技術現代化”的設想。“四個現代化”的提出,明確了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更標明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奮斗方向。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接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具體目標的提出和實現,使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逐漸清晰。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其中,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保障。只有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才能確保中國式現代化的社會主義方向。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我們必須摒棄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兩極分化的現代化、物質主義膨脹的現代化、對外擴張掠奪的現代化老路。
黨的二十大報告還進一步明確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大特征: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迄今為止,世界上實現現代化的國家和地區不超過30個,總人口不超過10億人。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整體步入現代化國家行列,將深刻改變世界現代化的格局。這意味著,中國實現現代化的難度前所未有,實現的路徑也必然有自己鮮明的特點。
富裕是各國現代化追求的目標,但中國式現代化追求的是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縮小貧富差距,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當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然突出,解決這個問題是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答題”。努力實現“一個人不掉隊”,是中國式現代化與西方現代化的區別。
現代化不是“空中樓閣”,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程度的客觀反映。黨的二十大報告全面樹立了扎根中國土壤、厚植中國文化的現代化立體目標,將推動形成系統協調的現代文明新形態。
條條大路通羅馬,中國式現代化的豐富實踐,生動宣示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現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化標準。中國式現代化的經驗成果,將為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新選擇、新方案,它始于當下,更錨定未來,必將為人類文明開辟一條交流互鑒、合作共贏、和平發展的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