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大地方牛羊及飼草遺傳資源保護、開發、利用力度,加快健全生羊及飼草良種繁育體系,堅持自主培育與國外引進相結合,加強牛羊及飼草品種選育。創建一批國家級和省級肉牛、因保技心有種場,建設完善生產性能測定配套設施設備。實施肉牛、牦牛、羊良種補貼項目,加快牛羊品種改良進程。推進國家西南區畜禽基因庫、種牛種羊場、飼草試驗站(示范園)、飼草種質資源庫(圃(畫)建設,建成一批優勢牛、羊、草核心種源基地。
修訂、建立健全牛羊標準化生產體系。在創建一批部、省、市級示范牧場基礎上,全面開展牛羊養殖場(牧場)標準化建設,加快養殖場裝備提檔升級,提升牛羊標準化養殖水平。大力支持“公司+農戶”牛羊養殖模式,支持發展以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為主的中小規模養殖場(戶),鼓勵中小規模養殖場(戶)采取資金入股、共建聯建等方式發展適度規模牛羊養殖。依托集體牧場、聯戶牧場、合作社等支持牦牛適度規模養殖,推動牦牛由分散粗放養殖向標準化適度規模養殖轉變,提高養殖效益。
根據自然資源稟賦、產業發展基礎和環境承載能力,科學規劃全省牛羊產業布局,儲備一批有牛羊產業發展基礎的基地縣(市、區)。大力推廣“公司+農戶”能繁母畜擴群增量模式。大力實施牛人工授精,建立相對完善的牛人工授精服務網絡。加強能繁母牛、母羊培育力度,積極開展牛羊產業園區建設,探索能繁母牛母羊擴群增量試點,實施牛羊增量提質項目。
在農區以牛羊生產基地縣(市、區)為重點,大力推廣青貯玉米、高丹草等優質飼草種植,推廣“鮮飼+青貯”利用模式,加強飼草料生產、加工、貯藏、流通、配送體系建設,促進飼草產業集聚發展,提升優質飼草料常年供給保障能力。在牧區和半農半牧區,根據草原資源稟賦和區域環境承載能力,堅持草畜平衡,以草定畜、劃區輪牧。推進飼草良種繁育和打貯草基地建設,因地制宜建設優質高產人工飼草地。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持續開展草原圍欄建設,引導農牧民科學利用草原。
以市(州)為單位,優化牛羊屠宰行業布局,推動牛羊定點屠宰,引導屠宰加工產業向養殖集中區域轉移。支持屠宰加工企業與牛羊生產基地緊密合作,發展訂單生產。支持企業配套完善屠宰、精深加工、冷鏈物流等設施設備,全面提升牛羊肉及相關產品商品化處理能力。支持有關企業、科研單位等加強牛羊肉、奶、皮等特色產品研發能力。加快推進商標注冊和品牌建設,積極創建區域公用品牌,引領帶動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協同發展。鼓勵開展線上線下多種形式融合銷售,完善牛羊產品供應鏈。支持企業參加四川省農特產品展、“天府里·悅生活”“中國(四川)國際熊貓消費節”等市場拓展活動。
嚴格落實口蹄疫、小反芻獸疫、布魯氏菌病、結核病、結節性皮膚病等牛羊疫病和人畜共患病防控機制,扎實做好春秋兩季牛羊強制免疫,進一步完善免疫、撲殺及無害化處理措施。加大監測和流行病學調查力度,嚴格落實牛羊跨區域調運監管和檢疫制度。加建對牛羊屠宰環節和市場銷售環節牛羊肉的檢驗檢疫,確保牛羊生產及產品安合。建設一批動物疫病凈化場、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和無疫小區。
支持牛羊養殖場(戶)科學配置機械化自動清糞、糞肥堆積貯存處理等設施設備,大力推進“三沼”(沼液、沼氣、沼渣)綜合利用。支持并推進牛羊養殖場(戶)和第三方專業機構開發生產牛羊糞復合有機肥,推動種植業擴大有機肥施用。支持社會組織完善基礎設施開展糞肥運輸、加工、施用等社會服務,提高牛羊糞肥社會化處理能力。實施畜禽產業綠色發展相關項目,推動建立綠色、循環、低碳的牛羊產業綠色發展新格局。
積極推進牛羊及飼草種業科技創新,研究編制并整理推廣一批實用牛羊養殖、飼草種植技術規范。發揮畜牧獸醫技術推廣機構、行業協會優勢,加大職業農民培訓力度,大力開展節本增效實用技術培訓與現場指導,提高農戶飼養管理水平。加強牛羊飼養、飼草種植、疫病防控與治療、糞肥利用等技術研究,加大對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支持力度。支持牛羊肉加工及相關產品研發,提高牛羊肉及相關產品科技水平。
全面落實中省金融支持政策,在企業增信和信貸資金投向、投量、期限、利率等方面給予牛羊產關企業適當傾斜。鼓勵開展牛羊圈舍、大型種養殖機械、土地經營權等抵押貸款。支持有條件的地區按照市場化和風險可控原則,積極穩妥開展牛羊活體抵押貸款試點。充分發揮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機構增信作用,鼓勵擔保機構降低融資擔保門檻和擔保費用,支持牛羊產業發展。有條件的市縣加大財政保費補貼政策支持力度,降低養殖場(戶)自繳比例,鼓勵支持中小養殖場(戶)投保。鼓勵各地探索和推廣各類牛羊保險,不斷創新農業保險品種,采取政策性保險與商業保險相結合等方式,全面提高牛羊保險保障水平。
依法保障牛羊等畜禽養殖場合理用地需求,向養殖用地不足的地區適度傾斜使用林地定額,用好設施農用地政策,有效保障養殖生產及直接關聯的糞污處置、檢疫檢驗等設施用地。加大優質飼草料種植用地支持,充分利用草山、草坡、林下、田間、農閑田、草原牧場等種植各類優質飼草,支持有條件適宜地區開展規模化飼草種植。
嚴格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貴制,將牛羊肉生產情況作為“菜籃子”考核重要考核內容。各市(州)人民政府要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分工,強化政策協同配套,按規定統籌用好財政涉農資金,多渠道加大對牛羊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