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雯,林 鑫,王鳳藝,雷 玉,黃云川,李桂黎,李 敏
(四川省成都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四川 成都 610041)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A 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類呼吸系統癥狀的傳染性疾病綜合征,按照病毒致病力的差異,該病可分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與無致病性三類[1]。高致病性禽流感主要包括H5和H7兩種,不僅對養禽業危害巨大,還能夠感染人,被我國列為一類動物疫病。當前,在全國推廣使用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疫苗主要是重組禽流感(H5 +H7)三價滅活苗(H5N1 Re-11 株+Re-12 株,H7N9 H7-Re3 株)和重組禽流感(H5 +H7)三價滅活苗(H5N2 rSD57 株+rFJ56 株,H7N9 rLN79 株),針對的是我國主要流行毒株H5亞型2.3.2.1d分支、2.3.4.4d分支和H7亞型,其總體防控效果較好。
根據全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動向,成都市于2021 年初開始逐步更換接種重組禽流感(H5+H7)三價滅活苗(H5N2 rSD57 株+rFJ56株,H7N9 rLN79 株),為評估更換后疫苗的免疫效果,筆者從15 個區(市)縣的部分規模化養殖場、散養戶中采集禽血清樣本進行了抗體水平監測,現將監測結果報告如下:
1.1 樣品采集 2021 年11 月,隨機抽查成都市15個區(市)縣中小規模(禽存欄量500~5 000羽)飼養場,從24 個規模化養殖場中采集禽血清720份,30個散養戶中采集禽血清600份,共計1 320份。
1.2 樣品處理 用真空采血管(或一次性注射器)抽取一定量靜脈血,45°斜放于37 ℃恒溫培養箱中靜置20 min,待有黃色血清物質析出后,再以3 000 r/min離心10 min,吸出上清液移至無菌離心管中備用。
1.3 抗體檢測方法 禽流感抗體檢測實際流程嚴格依據《高致病性禽流感診斷技術》(GB/T 18936-2020)方法進行。
1.3.1 血凝(HA)試驗 當對照孔的紅細胞呈顯著紐扣狀時判定結果,觀察紅細胞有無淚珠狀流淌,完全無淚珠樣流淌(100%凝集)的最高稀釋倍數判為血凝效價。
1.3.2 血凝抑制(HI)試驗 根據血凝(HA)試驗測定的標準抗原的血凝效價,判定4 個血凝單位(即4 HAU)的稀釋倍數,以完全抑制4 HAU 抗原的最高血清稀釋倍數為該血清的HI抗體效價。
2.1 免疫抗體監測結果 對采集的1 320份禽血清進行了H5 亞型禽流感(rFJ56 株和rSD57 株)、H7亞型禽流感(rLN79株)的免疫抗體水平監測,結果如表1 所示。2021 年成都市15 個區(市)縣秋季禽流感的整體免疫抗體合格率為93.9%~99.8%,均達到了農業農村部規定的免疫抗體合格率不低于70.0%的標準。H5亞型禽流感(rFJ56株)免疫抗體合格數為1 240 份,總合格率為93.9%,各個地區的免疫抗體合格率為83.0%~100.0%;H5 亞型禽流感(rSD57 株)免疫抗體合格數為1 302 份,總合格率為98.6%,各區域的免疫抗體合格率為95.0%~100.0%;H7亞型禽流感(rLN79株)免疫抗體合格數為1 318份,總合格率為99.8%,各區域的免疫抗體合格率為98.0%~100.0%。

表1 2021年成都市各區(市)縣秋季禽流感免疫抗體監測結果
2.2 免疫抗體定點監測結果 從定點監測結果(表2)可以看出,24 個規模化養殖場共采集了720份樣品,H5亞型禽流感(rFJ56株和rSD57株)和H7 亞型禽流感(rLN79 株)的場點免疫合格率分 別 為93.6%(674/720)、99.0%(713/720)和99.7%(718/720);隨機抽取30 個散養戶的600 份樣品檢測,結果三項禽流感免疫抗體合格率分別為94.3%(566/600)、98.2%(589/600)和100.0%(600/600)。規模化養殖場和散養戶的H7亞型禽流感抗體水平均高于H5 亞型禽流感,也都大于農業農村部規定的70.0%的標準。

表2 2021年成都市各區(市)縣秋季禽流感免疫抗體定點監測結果
3.1 從總體數據分析 從2004 年起,我國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對人工飼養的禽類進行強制免疫,并將此項工作作為預防控制禽流感流行的重要手段[2]。本次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免疫抗體監測是對成都市轄區15 個區(市)縣秋季存欄的禽群展開抽檢,包括規模化養殖場和散養戶,所以涉及范圍相對廣,對于評估本市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水平具有代表性。依據總體數據分析,H5 亞型禽流感的整體免疫合格率為93.9%和98.6%,H7 亞型禽流感的整體免疫合格率是99.8%。
根據《獸醫公報》公布的數據顯示[3-5],2021年7 月、8 月和9 月全國H5 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免疫合格率分別為94.95%、95.5%、95.45%,H7N9流感的免疫合格率分別為94.21%、95.01%、94.78%,相較于全國第三季度禽流感疫苗的免疫抗體水平,成都市秋防的免疫抗體水平并不差,均能達到90%以上。
成都市各轄區禽飼養場嚴格依據國家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計劃[6],采取春秋兩季集中免疫聯合定期補免的模式,對規模養殖場(戶)等予以程序化免疫,普遍使用國家推廣的重組禽流感病毒H5+H7 二價或三價滅活疫苗開展免疫,所以抗體合格率尚佳。
3.2 從不同毒株的監測數據分析 從不同毒株的免疫抗體水平來看,H7亞型禽流感(rLN79株)的免疫合格率最高,其次是H5 亞型禽流感(rSD57株),H5亞型禽流感(rFJ56株)最低。截至2021 年9 月,重組禽流感(H5+H7)三價滅活苗(H5N2 rSD57 株+rFJ56 株,H7N9 rLN79 株)的免疫覆蓋率達到了90%,較春防覆蓋范圍更廣,H5、H7 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的免疫抗體合格率也提高了5%~8%。綜上表明,重組禽流感(H5+H7)三價滅活苗在成都市家禽中的免疫效果良好,免疫程序有效,禽類個體的抗體水平較高,家禽得到了有效保護。
由于禽流感病毒在自然界中不斷進化,抗原性不斷發生變異,而已接種的疫苗保護效力有限,需要不斷更新疫苗株才能保障疫苗的免疫保護效果。疫苗生產廠家應根據疫情態勢變化及時調整疫苗生產用種毒。養殖戶在流行季節要注意實時監測氣候以及衛生條件變化,完善免疫接種程序以規避潛在的免疫空窗期。獸醫部門要建立健全高致病性禽流感監測網絡,對禽流感的發生、流行趨勢及時做出預測,對可能暴發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地區嚴格執行預警制,并配備相應的應急消殺措施,一經發現立即通報相關機構,嚴格按照《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應急實施方案(2020 年版)》[7]等相關法律規定處置。
3.3 從監測場點分析 散養戶的免疫效果要略好于規模化養殖場,且各區之間免疫抗體合格率的差異較小,說明散養戶防控意識不斷增強,對政府采購的疫苗使用率更高,能夠積極配合有關防疫部門進行補免工作。轄區規模化養殖場與散養戶在使用國家批準的三價苗開展免疫后,滿21 d 即開展抗體監測,監測結果確保群體H5、H7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免疫抗體水平達到70%以上。禽類中小規模養殖場以及散養戶在成都市占有相當大的比例,本次免疫監測檢出高水平的禽流感抗體,間接反映出各地強制免疫工作的成效較為顯著。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實行預防為主,預防與控制、凈化、消滅相結合的方針,全面提升生物安全水平,構建科學、合理的高致病性禽流感防疫體系。各地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要加強飼養場所紀律管理,鼓勵飼養場建設無規定動物疫病生物安全隔離區,同時加強跟蹤監測與消毒,防止養殖場周邊環境存在病原污染,指導養殖場(戶)加強生物安全體系建設,實行封閉管理,完善防鳥、驅鳥設施設備,防止候鳥與家禽接觸,從動物來源、運輸調運、洗滌消毒、人員控制、投入品控制、強制免疫等方面提升養殖場或養殖區域的生物安全水平[8]。
成都市禽類養殖環境已大體建立起了良好的免疫機能屏障,能夠有效杜絕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在秋冬易感季節的暴發和蔓延。雖然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抗體合格率已達到農業農村部標準,但病毒變異等問題依然存在,防疫工作依舊不容松懈。各區(市)縣應深刻認識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危害,加強對疫苗質量的管控及后續免疫保護效果的監測和評估,密切關注禽流感疫情相關動向。國家獸醫參考實驗室、專業實驗室、區域實驗室和各區域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要持續跟蹤病原變化和流行趨勢,為各地免疫方案的制定、疫苗的選擇和更新提供技術支撐。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要根據動物疫病的凈化、消滅規劃,開展動物疫病凈化指導、培訓,鼓勵和支持飼養場和個人開展動物凈化,并對凈化效果進行監測和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