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連文
(山東省萊西市人民醫院 山東 萊西 266600)
近年來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是研究表明因為工作、生活壓力增大,作息、飲食不規律,越來越多的人處于亞健康狀態。據國家醫學健康網站的數據統計,目前我國突發急癥的病發率在逐年的上升,在十年的時間里已經增長了五倍之多。其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是其中發病率較高的急癥之一。一般急癥患者的病情發展較快,發病率逐年增長,常可危及生命,往往患者還沒送到醫院就已經死亡,如果得不到有效的院前救治,會加重病情,嚴重者直接危及生命,故院前急救也就顯得至關重要。醫護人員臨危不亂的能力、高超的醫療水平、完美的急救護理流程對患者的救治成功起著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護理的研究進展情況進行詳細敘述。纈沙坦聯合螺內酯在當今社會已經成為醫療系統中最為重要的緩解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疾病的方式之一,是院內搶救病人的基礎,有效的院前急救可以很大程度上的為后續的治療提高臨床基礎,減少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以及預后病情的恢復,在臨床上具有重要的臨床護理意義。急性心肌梗死是現階段比較常見的發病率極高、病死率高的疾病之一。因此,本次研究主要針對纈沙坦聯合螺內酯治療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臨床效果觀察,以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對于急性護理的要求,提出優質急性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中的具體應用,以供醫療人員及病患參考。
1.1 一般資料
本次選取的研究對象是在2020年4月至2020年12月,我院選擇收治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82例,以計算機隨機方式進行分組,其中41例歸為實驗組,41例歸為對照組,對照組采用纈沙坦治療,觀察組采用纈沙坦聯合螺內酯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臥床時間、住院時間以及心功能分級、心率失常發生率、生活質量情況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41例患者行以纈沙坦治療,實驗組41例患者行以纈沙坦聯合螺內酯治療,具體治療方法與護理措施如下:
1.2.1心電監測與護理
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需密切觀測患者心率、心律和QRS的變化情況。一般情況下,心律維持在80~100/min標準為理想狀態,心率超過150次/min或低于50次/min標準,均不能保障球囊周期性啟動的有效性,如觀測到以上情況,需及時報告醫生并糾正,如選擇壓力式觸發方式、房顫觸發模式等方法解決。如患者出現嚴重心律混亂表現,可調整動脈波觸發反搏模式[1]。
1.2.2監測反搏壓力
護理人員需觀察并記錄反搏儀顯示屏上的數據圖形和報警,具體來說,護理人員需重點記錄收縮壓、平均壓、舒張壓、波形、反搏壓等內容,同時對患者血壓進行追蹤式監控[2]。對患者應用IABP,只有反搏壓高于血壓10~12mmHg,才能確保輔助循環的正常進行,因此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合理將反搏壓報警最低值設置為低于理想反搏壓10mmHg,以提高報警的敏感度和準確性。在飲食護理方面,告知患者要以粗糧為主,少吃或者不吃含糖量高的食物,幫助病患控制飲食,可以少食多餐,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在對病患進行輸液護理時,要注意對病人的手部進行保暖,可轉移病人的注意力,避免病人出現不良的情緒,如果病人感覺不適,要及時停止輸液,并通知治療醫生。同時可以根據病人的自身情況,制定專屬的優質護理服務類型,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
對于重癥患者,護理人員應隨時觀察其病情發展情況,保證病人的呼吸道是順暢的,并使病房內空氣流通,保證病人所處環境的空氣清新。[15]每隔兩小時幫助病患調整體位,防止患者發生壓瘡,同時需要保證病患的排泄順暢,防止發生感染的現象。定時觀察患者,防止病人出現不良的反應。
1.2.3 下肢缺血的預防護理
對于應用IABP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下肢缺血是一種最為常見和普遍的并發癥,發生率在3%左右,并且主要發生在插管早期。在具體的護理實踐中,IABP置管后,觸摸雙側足背動脈的波動進行對比,同時使用記號筆進行記號,第1、2小時分別每15分鐘和30分鐘記號一次,之后每2小時記號一次,如患者存在疼痛、蒼白、無脈、皮溫異常、感覺障礙、麻痹癥狀,則可能存在下肢缺血,需及時提醒醫生予以處理。對于下肢缺血的患者,要注意避免使用熱水袋加溫,以防止出現缺血缺氧問題。
1.2.4 出血預防護理
患者出血與抗凝藥物過量使用、自身凝血障礙、以及穿刺置管損傷血管壁等因素相關。因此,護理人員需定期檢查激活凝血時間,設置ACT值為1.5倍政策值,同時密切觀察患者相關凝血指標,做好出血的預防護理。另外,護理人員可合理使用靜脈留置針以避免反復的靜脈穿刺操作。
1.2.5 感染預防護理
感染主要與各類管道、氣管插管、導尿管、深靜脈置管等因素相關,在具體的護理過程中感染并發癥較為少見,但護理人員仍需要做好相應的感染預防護理,包括觀察IABP置管傷口有無紅腫,每日幫助患者更換敷料等等。此外,護理人員要嚴格遵照無菌操作標準進行操作,避免感染并發癥的發生。
1.3觀察指標
治療效果:顯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心功能、心率恢復至正常范圍;有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心功能、心率明顯改善;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心功能、心率異常。總有效=顯效+有效。
由兩組護理人員記錄并比對兩組患者的臥床時間、住院時間、心功能分級以及心律失常發生率;患者出院前,通過不記名投票的方式對護理服務的滿意情況進行反饋,選項共計三個,即滿意、一般、不滿意,滿意度=(滿意+一般)/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結果由SPSS26.0統計學軟件統計完成,若組間數據對比結果差異顯著P<0.05,則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臥床時間、住院時間對比
實驗組患者的臥床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患者,即相應數據組間比較,差異符合統計學意義成立標準(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臥床時間、住院時間對比
2.2兩組患者的心功能分級對比
實驗組患者的心功能分級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存在(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心功能分級對比
2.3兩組患者的心率失常發生率對比
實驗組41例患者中,有4例出現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發生率為9.76%,對照組41例患者中,有17例出現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發生率為41.46%,兩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X2=10.818,P=0.001<0.05,統計學意義成立。
2.4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比
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5.12%,高于對照組患者的60.98%,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比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狀動脈供血中斷,心肌持久、嚴重急性缺血,導致心肌細胞壞死,常常伴隨著心律失常并發癥的發生,發生率高達75%。目前雖然隨著臨床上溶栓治療的廣泛應用,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已經明顯降低,但是溶栓治療心肌梗死后常常伴隨著一系列的并發癥,其中以心律失常最多。據目前統計,發生率可高達75%左右。心律失常的臨床表現為胸悶、氣短、心悸、乏力等,可發生休克、室顫,嚴重時可導致碎死,其中常見的是室性心律失常。雖然心律失常可以通過治療得到緩解,但是具有很高的復發性,臨床上常常通過一套科學、規范、有效的急救護理措施干預的影響而減少其復發率。循證護理是在現代護理領域中新興發展起來的一種在循證醫學影響下產生的新的臨床護理模式。顯然,現代循證醫學要求臨床醫師既要努力尋找和獲取最佳的研究證據,又要結合個人的專業知識包括疾病發生和演變的病理生理學理論以及個人的臨床工作經驗,結合他人(包括專家)的意見和研究結果;既要遵循醫療實踐的規律和需要,又要根據“病人至上”的原則,尊重患者的個人意愿和實際可能性,而后再作出診斷和治療上的決策。循證醫學的核心思想是在醫療決策中將臨床證據、個人經驗與患者的實際狀況和意愿三者相結合。它是在護理活動的過程中,有計劃結合于患者愿望和臨床經驗而獲得的依據作為臨床護理決策,對推動護理科研發展、提高護理生實踐科學性等均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提供的依據是患者意見、專家經驗及科研成果的綜合體,具有很強的動態性、連續性和系統性。循證護理強調“以實際證據為基礎的護理”,其核心是在護理過程中將臨床經驗、理論知識及患者需求有效的結合獲得證據,提出正確的護理決策,最大限度滿足患者及家屬需求,使在有限的醫療資源前提下發揮最大的價值。隨著醫學的發展,循證護理已經逐步被應用于護理的各個領域中。
本研究將纈沙坦和螺內酯聯合應用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治療中,研究結果表明,通過聯合用藥的患者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僅服用纈沙坦的患者,其心功能指標和左心室重構指標的改善情況更為顯著,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更低,用藥后不良反應發生率更低,且生活質量更高(P<0.05)。近年來,纈沙坦聯合螺內酯治療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效果受到了臨床廣泛關注,諸多學者發表了自己的見解。本次研究期間,對41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施以循證護理,與接受常規護理的41例患者進行比對分析,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的臥床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患者,即相應數據組間比較,差異符合統計學意義成立標準(P<0.05);實驗組患者的心功能分級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存在(P<0.05);實驗組患者的心率失常發生率為9.76%,低于對照組患者的41.46%,差異統計學意義成立(P<0.05);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5.12%,高于對照組患者的60.98%,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循證護理應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臨床治療中,通過結合疾病特點、患者特點制定個性化護理方案,可以提高對患者各項生命體征以及病情發展情況的監測,有利于護理人員及時就不良情況采取針對性應對方案;除此之外,循證護理還注重日常生活層面以及心理層面的護理干預,可以減少患者的生理負擔、心理負擔,提高臨床護理的安全性,備受患者青睞。
纈沙坦聯合螺內酯治療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在臨床上應用廣泛,效果良好,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幫助,使患者可以盡早接受治療,同時對于患者治療后的預后也起到了良好的積極作用,降低了患者的臨床病死率。將纈沙坦和螺內酯聯合應用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治療中,可以有效改善心功能,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用藥安全性更好,可以有效改善預后,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