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秀
(青島市黃島區長江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山東 青島 266555)
高血壓是臨床發病率較高的慢性病之一,指的是非同一天至少兩次的血壓水平測量結果顯示舒張壓和收縮壓均高于正常水平,現已成為對我國國民健康造成不良影響的主要疾病之一。該疾病以中老年人群為主要發病人群,通常患者伴有血脂升高或心血管病變等情況,需要及時控制血壓以免引起患者腦梗死或腦出血等嚴重并發癥[1]。當前針對該疾病的治療尚無特異性療法,主要通過健康的生活習慣和藥物降壓控制病情進展。由于社區高血壓的治療需要患者終身用藥,因此會加重其心理負擔,導致其遵醫囑用藥依從性下降,這會對其病情控制效果產生負面影響,故加強對社區高血壓患者的護理干預,提升溝通效率對改善其不良情緒具有重要作用。為探究護患溝通在社區高血壓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本次選取本社區管理范圍內在2021年3月到2022年3月期間接受護理干預的高血壓患者共140例作為研究對象,分組開展不同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研究,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社區管理范圍內在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期間接受護理干預的高血壓患者共140例作為研究對象,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其中對照組70例患者,觀察組70例患者。對照組內患者男女性別比例為41:29,年齡介于47~83歲,均值(65.86±3.42)歲,病程介于3~18年,均值(11.53±2.63)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1例,高中~大專30例,本科及以上19例;觀察組內患者男女性別比例為43:27,年齡介于48~81歲,均值(65.81±3.438)歲,病程介于3~17年,均值(11.48±2.72)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0例,高中~大專33例,本科及以上17例,統計學軟件檢驗兩組臨床資料的結果顯示P>0.05,差異相近故可比。
①納入標準:患者非同一天進行至少兩次血壓水平檢測,結果顯示舒張壓/收縮壓達到90/140mmHg以上,確診為高血壓;患者在情緒過激或劇烈運動后會出現頭暈、惡心等臨床癥狀;資料完整。②排除標準:有嚴重精神疾病者;伴有心衰或冠心病等心血管病變者;伴有肝腎功能障礙者;溝通理解能力障礙者。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開展常規護理干預,包括根據患者的情況和習慣制定飲食方案,通過基礎生活干預控制血壓,同時開展健康教育,為患者及其家屬科普患者當前病情和疾病控制相關知識,加強其對自身病情的了解,以配合整體護理和治療。遵醫囑按使用藥,嚴禁擅自停藥或自行增減藥物劑量;告知患者適當運動對病情控制的正面影響,及時為患者提供情緒疏導,維持樂觀和積極的心態。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入護患溝通干預,護患溝通可分為語言溝通干預和非語言溝通干預,具體措施如下:①語言溝通技巧,護理人員應盡量放慢語速、耐心的通過簡單易懂的形式與患者交流,了解患者基礎信息、文化程度、既往病史及生活習慣,后期可參考掌握的情況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護理人員應保證用詞用語規范,為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時應根據其文化水平詳細講解疾病病因、治療方法、常見的不良反應和預防措施等,同時告知其健康飲食和生活習慣對控制病情的重要性,使患者能夠正確理解疾病,樹立信心。告知其遵醫囑用藥的重要性,講解清楚藥物的名稱、用法用量等,也可將其寫在便簽上粘貼在藥盒外,以免漏服。此外患者受到病情影響會出現心理障礙,需要護理人員積極與患者溝通并對其情緒狀態進行評估,及時進行心理干預緩解其負面情緒。②非語言溝通技巧,該種溝通方式多指眼神、肢體動作溝通,面對患者時護理人員需保持微笑和熱情的態度,主動與患者聊天、握手,適當給予患者眼神鼓勵或撫觸安慰,使患者可以感受到護理人員的關愛。面對有負面情緒的患者,護理人員最好俯身傾聽,盡量避免俯視患者以免產生距離感。傾聽患者的煩心事時應該通過眼神鼓勵其繼續訴說,適當通過握手、拍肩等方式給予患者安慰,還需要面帶微笑,時長與患者進行眼神接觸,表明自己正在耐心傾聽,讓患者感受到護理人員的真誠,更好的宣泄情緒。
1.3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對比不同組別患者的血壓控制效果、護理滿意度以及投訴事件發生率,通過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對不同組別患者護理前后的負面情緒變化情況進行評價分析。
(1)血壓控制效果評定標準[2]:經治療舒張壓降低至少10mmHg且恢復正常水平,或降低20mmHg且癥狀消失為顯效;經治療舒張壓降低10mmHg以內且恢復正常水平,癥狀好轉,或降低10~19mmHg以內為有效;未達到上述標準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2)通過問卷法調查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問卷共100分,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的評分標準分別為90分以上、80~89分及80分以下。總滿意度=非常滿意度+滿意度。
(3)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參考我國常模數據,前者評分達到50分以上則證明出現焦慮情緒,后者評分達到53分以上則證明出現抑郁情緒,即分值與負面情緒嚴重程度呈負相關[3]。
1.4統計方法

2.1不同組別間血壓控制效果比較
對照組70例患者中血壓控制顯效患者26例,顯效率37.14%,有效患者26例,有效率37.14%,無效患者18例,無效率25.71%,總有效患者52例,總有效率74.29%;觀察組70例患者中血壓控制顯效患者41例,顯效率58.57%,有效患者23例,有效率32.86%,無效患者6例,無效率8.57%,總有效患者64例,總有效率91.43%,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護理后血壓控制有效率更高,不同組別間數據差異經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X2=7.241,P<0.05)。
2.2不同組別間護理前后SAS、SDS評分比較
護理前,對照組患者SAS(65.85±3.63)分,SDS(63.75±4.15)分;觀察組患者SAS(65.92±3.58)分,SDS(63.88±4.22)分,不同組別患者護理前SAS、SDS評分差異經比較無統計學意義(t值分別為0.115和0.184,P>0.05)。
護理后,對照組患者SAS(46.63±2.78)分,SDS(43.75±3.25)分;觀察組患者SAS(34.18±2.96)分,SDS(32.46±2.84)分,與對照組護理后相比,觀察組患者護理后SAS、SDS評分更低,不同組別間數據差異經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t值分別為25.651和21.886,P<0.05)。
2.3不同組別間護理滿意度及投訴事件發生率比較
對照組70例患者中對護理服務非常滿意患者35例,非常滿意度50.00%,滿意患者22例,滿意度31.43%,不滿意患者13例,不滿意度18.57%,總滿意患者57例,總滿意度81.43%;觀察組70例患者中對護理服務非常滿意患者46例,非常滿意度65.71%,滿意患者20例,滿意度28.57%,不滿意患者4例,不滿意度5.71%,總滿意患者66例,總滿意度94.29%,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護理后護理滿意度更高,不同組別間數據差異經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X2=5.423,P<0.05)。
對照組70例患者中發生投訴事件3例,投訴事件發生率4.29%,觀察組70例患者中發生投訴事件10例,投訴事件發生率14.29%,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護理后投訴事件發生率更低,不同組別間數據差異經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X2=4.155,P<0.05)。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不斷加劇導致高血壓發病率持續上升,由于中老年人群的身體機能開始逐漸衰退,且多合并慢性基礎病,因此發生高血壓的風險更高,并且很多高血壓患者都會并發腎病或心腦血管病變,這對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質量均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4]。現階段針對高血壓的治療以藥物為主,同時輔助開展護理干預增強整體療效,但無法根治疾病,患者需要終身用藥以延緩病情進展,在此期間還需要維持樂觀的心態,保證飲食和生活習慣的健康,以免加重病情或引起并發癥。但在實際情況中,多數患者因為長期治療和病情的影響會出現焦慮或抑郁等負面情緒,對于遵醫囑堅持用藥有一定的懈怠心理,這會對其療效產生不良影響[5]。
為患者提供護理干預時,護患之間建立健康的、積極的和良好的關系對于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具有重要意義,良好的護患關系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和飲食習慣,提升其用藥依從性,對病情控制有積極影響。在護理溝通中患者自身情緒和生理因素、護理人員語言溝通技巧、自我感覺和認知等均為相關影響因素,故可在該類因素基礎上進行有效的護患溝通,提升護理效果[6]。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相比,血壓控制有效率和護理滿意度更高,投訴事件發生率及負面情緒評分更低,提示護患溝通在社區高血壓的護理中有良好的應用效果。在社區高血壓的常規護理模式中,重點在于日常生活相關注意事項,通過飲食干預側面控制其血壓,加強疾病知識健康教育以增強患者對疾病危害性的了解,提升其依從性,同時開展常規心理干預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其不良心理,這對于患者病情控制有一定效果,但該種護理模式與患者的溝通較少且形式單一,以簡單問答為主,因此交流效率偏低,不利于護理人員及時掌握患者病情變化。但良好的護患關系和溝通交流便于及時向對方傳遞自己當前的信息,便于護理人員及時明確患者的護理需求和情緒變化,并以獲得信息為依據通過合適的方式和內容與患者進行親切交流,在護患溝通中通過語言溝通和非語言溝通兩種形式與患者進行深層有效的交流,合理運用溝通技巧并耐心傾聽其需求,通過動作和眼神等鼓勵其闡述自己的想法,掌握交流的關鍵點并配合對應的肢體接觸能夠保證雙方交流的有效性和準確性,能夠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拉近二者的距離并產生信任感,這樣不僅可以提升護理效率和質量,對其負面情緒進行改善,也能夠有效減少因溝通不足產生的投訴事件,提高滿意度。
綜上所述,在社區高血壓護理干預中開展護患溝通干預能夠進一步控制患者病情,同時緩解其因疾病產生的焦慮或抑郁等不良情緒,并且能夠減少投訴事件的發生,有效提升護理效果以及護理滿意度,故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