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紅燕 馬俊霞
(濟南市第二婦幼保健院/婦科門診 山東 濟南 271100)
異位妊娠是臨床常見的婦產科病變之一,指的是胚胎發育期間在宮腔外出現孕卵著床所致的病變,其中輸卵管妊娠發病率最高,由于輸卵管管腔狹窄、周圍炎癥等因素引起的管腔閉塞對孕卵運行造成了不良影響,進而導致的輸卵管妊娠流產或破裂,嚴重影響了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1]。保守療法是治療異位妊娠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患者受到疾病等因素的影響會產生較為嚴重的不良情緒,進而導致療效不理想及生活質量下降等情況。支持性心理護理是在應激和適應理論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一種新型心理護理模式,可增強患者防御精神應激反應的能力,重建平衡的心理狀態,改善其不良情緒[2]。為探究該種護理模式在采取保守治療的異位妊娠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本次選取我院在2020年8月至2022年2月期間收治的82例采取保守治療的異位妊娠患者,分組開展對照研究,詳情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20年8月至2022年2月期間收治的82例采取保守治療的異位妊娠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抽簽法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1例。對照組患者年齡介于22~40歲,均值(31.25±3.45)歲,包括初產婦30例,經產婦11例,有人流史10例,有自然流產史13例,無流產史18例;觀察組患者年齡介于23~49歲,均值(31.33±3.52)歲,包括初產婦27例,經產婦14例,有人流史12例,有自然流產史16例,無流產史13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在統計學軟件中檢驗顯示無明顯差異(P>0.05),可比。研究目的、內容等方案已經上報于我院倫理委員會并獲得批準。
納入標準:所有入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腹部疼痛、停經、陰道不規則流血等癥狀,通過超聲檢查、實驗室檢查后確診為異位妊娠;溝通能力、理解能力、認知能力良好;有保留生育功能的意愿;知曉本次研究的目的等并自愿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對于保守治療所用藥物過敏者;合并肝腎功能嚴重不全者;合并精神疾病或意識障礙者;合并惡性腫瘤者;合并自身免疫性病變者;不配合治療及護理者;臨床資料不全者。
1.2方法
對照組開展常規護理,主要內容以開展異位妊娠病變及治療相關健康教育、糾正其不良生活習慣、培養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及適量運動指導等為主,以此增強患者對疾病和治療知識的了解與掌握,提升自身機體免疫力。同時開展用藥指導以保證整體療效,告知其擅自停藥或增減藥量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促使其遵醫囑用藥。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開展支持性心理護理,具體護理措施包括:①建立信任的護患關系,護理人員應該通過熱情的態度迎接入院的患者,主動與其本人及家屬進行疾病、生活習慣等多方面溝通,注意面帶微笑,使患者感受到舒適和信任,耐心且系統性回答患者的疑問,協助患者進行檢查操作或護理相關操作時應保證動作力道輕柔,為其提供舒適性護理,獲取信任并消除患者的不安、緊張等負面情緒,增強患者的安全感。②加強患者關于不良情緒危害性的健康教育,該疾病患者的不良情緒長時間出現和存在,會對其機體的免疫系統功能造成負面影響,進而引起器官和系統功能失調,導致患者潰瘍、消化不良或失眠等情況,故需要通過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屬充分意識到維持健康的心態和積極向上的情緒,保證情緒心態的穩定性和平衡性對降低治療難度,延緩病情的重要性,同時也使其意識到健康正面的情緒對于其自身潛能發揮、器官系統功能正常運行的作用。③給予患者充分的關愛,在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全過程中護理人員都需要保證態度熱情認真,實施護理操作時注意使用溝通技巧,語言通俗易懂且操作嫻熟,減輕患者的顧慮,同時傾聽患者的主訴,為其解答疑問,進一步消除其不良情緒并增強治療信心。
1.3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不良情緒評分及不適癥狀發生率等指標進行比較分析。
(1)不良情緒評分包括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前者分值超過50分表示有明顯的焦慮情緒,后者分值超過53分表示有明顯的抑郁情緒,兩個量表的評分越高則說明其不良情緒越嚴重[3]。
(2)不適癥狀包括β-HCG下降、墜痛及陰道不規則流血。
1.4統計方法

2.1兩組患者護理前后不良情緒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在開展護理前的不良情緒評分差異相近(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不良情緒評分與對照組相比更低(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不良情緒評分比較
2.2兩組患者不適癥狀發生率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不適癥狀發生率與對照組相比更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適癥狀發生率比較(n,%)
異位妊娠在臨床中比較常見,該病變早期缺乏典型癥狀,患者妊娠時間的增加會逐漸引起陰道不規則流血、腹痛等癥狀,少數患者會有急性劇烈性腹痛或休克等嚴重癥狀,若不及時進行有效治療會對患者的健康或生命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4]。保守治療異位妊娠具有良好的效果,但一些患者因為缺乏對該疾病的正確認識,加之疾病帶來的身體上的不適等因素,容易引起患者焦慮、抑郁、緊張等多種不良情緒,這會影響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故加強對保守治療的異位妊娠患者的心理護理干預,是緩解其負面情緒,增強療效的重要措施。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經過支持性心理護理后,其不良情緒評分及不適癥狀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說明支持性心理護理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常規護理模式更加注重對患者生理層面和疾病的干預,對于心理情緒方面的重視程度較低,因此無法完全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導致其整體護理效果較差。而支持性心理護理模式中對認知-行為理論、人際關系概念、精神動力學等多方面知識進行了整合后形成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根據患者的心理狀態和情緒變化以及護理需求提供針對性護理干預,具有時效性及實用性特點[5]。通過建立信任的護患關系,掌握更多準確的關于患者的信息,熱情接待患者并為其提供舒適的護理干預,拉近距離;加強患者關于不良情緒危害性的健康教育,讓患者可以充分認識到不良情緒對其健康及治療效果的負面影響,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認真完成各項治療和護理,維持健康的、積極的、樂觀的心態來面對疾病和治療,適當整理自己的情緒,減少不良情緒的影響。
綜上,異位妊娠保守治療患者的護理中開展支持性心理護理具有良好的效果,該種護理模式可有效糾正患者不良情緒,減輕不良情緒帶來的影響,有利于提升生活質量,預防不適癥狀的發生,故可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