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雨順 張麗賢 楊金輝
(伊通滿族自治縣民族醫院 吉林 四平 130700)
膽囊結石是臨床常見的急腹癥,在中老年群體中較為高發,結石類型有單發結石、多發結石以及泥沙樣結石,其發生與年齡和性別息息相關,年齡愈大,膽汁淤積,發病率越高,女性的發病率高于男性。膽囊結石多伴隨著膽囊炎的發生,其癥狀為劇烈疼痛伴隨著一定程度的惡心嘔吐、寒顫、發熱等全身性的癥狀,因此,對患者的生活質量有著極為不利的影響。飲食、體重等都是影響其發病的重要因素,油膩、高脂肪的食物、不規律的飲食習慣等都容易引發膽囊結石。膽囊結石需要及時就醫治療,如果沒有及時控制,就會誘發膽囊穿孔等嚴重癥狀,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現階段,臨床對膽囊結石的治療以手術療法為主,主要有傳統開腹手術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這兩種,本文基于此展開論述,從2020年11月到2021年10月在我院進行膽囊結石手術的患者中,選取86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分析研究在膽囊結石的臨床手術治療中選擇傳統開腹手術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不同手術方式的效果和價值。
1.1一般資料
從2020年11月到2021年10月在我院進行膽囊結石手術的患者中,選取86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按照1-86號的數字順序,采用隨機抽簽的方式對這些患者進行編號,單號的患者作為參考組,雙號的患者作為研究組。調閱兩組患者的病歷資料,統計出他們的性別、年齡、結石直徑以及結石類型的相關信息,同一指標下,對比兩組數據發現,p>0.05,統計學差異不存在,后續研究可行。納入標準:經臨床診斷確診為膽囊結石的患者;符合手術指標的患者;認知、溝通正常的患者;愿意接受術后回訪的患者;對本次研究知情,自愿參與并簽署同意書的患者。排除標準:精神、認知障礙的患者;免疫功能障礙的患者;合并膽管結石的患者;免疫功能障礙的患者;合并嚴重臟器類疾病的患者。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情況對比
1.2方法
參考組患者:傳統開腹手術。在做好消毒、硬膜外麻醉等準備工作后,待麻醉起效后,手術切口選取患者右肋下做斜切口,長度為7cm左右。然后逐層切開各層組織,鈍性分離腹直肌,切開腹直肌后鞘以及壁腹膜,離斷結扎動脈、膽囊管。然后,仔細觀察結石的情況,切除膽囊結石病灶,止血、縫合切口、結束手術。同時,采用抗生素的輔助治療,預防感染的發生。
研究組患者: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創建氣腹,然后手術切口選擇臍部上合適位置,手術操作為三孔法。選取膽囊管與膽囊壺腹交界處,操作器械置于此,對膽囊三角進行解剖,分辨出來膽囊管、動脈、膽總管。探測膽結石的具體情況,選取合適的操作方式來切除結石,止血、縫合切口、結束手術。同時,采用抗生素的輔助治療,預防感染的發生。
1.3觀察指標
(1)在手術前后,檢測兩組患者的相關炎癥因子水平,包括IL-6、CRP、TNF-α這三個方面;在手術前、術后3天,在患者晨起空腹的狀態下,采集靜脈血,分離提取血清,用酶聯免疫吸附劑測定具體數值并記錄;
(2)統計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切口長度以及住院時間,并評估VAS評分,分值越低,痛感越低;
(3)統計兩組患者首次排氣的時間、腸鳴音恢復的時間、首次進食的時間以及首次排便的時間,時間越短,說明腸胃功能恢復越快;
(4)統計兩組患者出現的不良反應,包括切口感染、膽總管損傷、腹腔感染、腸粘連等,并計算發生率,數值越低,說明手術副作用越低、安全性越高;
(5)在患者出院后3個月,對他們進行電話回訪,調查評估他們的生存質量,以消化病生存質量指數(GLQI)作為參考依據,包括主觀癥狀、生理功能、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能力、精神心理這四個方面,滿分144分,分值越高,生存質量越高。
1.4統計學方法
收集、整理并統計本次研究所得到的相關數據,用SPSS19.0軟件分析處理,計數和計量資料分別用X2、t檢驗,如果p<0.05,就說明兩組組間數據經過對比可見統計學差異,具有參考價值。
2.1 手術前后兩組患者的炎癥水平對比
分析IL-6、CRP、TNF-α這幾個指標的具體數據來看,在手術前,兩組患者的炎癥水平差異不大,p>0.05,統計學意義不存在。在手術之后,這三個指標在具體數值上都呈現出了下降的趨勢,表明兩組患者的炎癥水平均得到了明顯的改善,但是差距在于,研究組患者的炎癥水平改善程度明顯優于參考組患者,p<0.05,統計學差異顯著。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炎癥水平對比
2.2 兩組患者圍手術期的各項手術指標對比
研究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切口長度、住院時間以及VAS評分均明顯小于參考組患者,也就是說各項手術指標優于參考組患者,p<0.05,統計學差異顯著。

表3 兩組患者圍手術期的各項手術指標對比
2.3 兩組患者術后腸胃功能恢復的時間對比
研究組患者術后首次排氣的時間、腸鳴音恢復的時間、首次進食的時間以及首次排便的時間均明顯短于參考組患者,這表明,研究組患者術后常委功能恢復的進程要明顯快于參考組患者,p<0.05,統計學差異顯著。

表4 兩組患者術后腸胃功能恢復的時間對比
2.4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對比
研究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比參考組患者低26%左右,p<0.05,統計學差異顯著。

表5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對比
2.5 兩組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評分變化對比
研究組患者生活質量各維度的評分均明顯高于參考組患者,在總得分方面比參考組患者高20分左右,p<0.05,統計學差異顯著。

表6 兩組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評分變化對比
今年來,人們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的改變,增加了膽囊結石的發病率,成為臨床高發疾病之一。手術是治療膽囊結石的主要方式,包括傳統開腹手術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傳統開腹手術,手術操作方法比較簡單,可以將膽囊充分暴露出來,手術效果比較理想,但是切口大、術后康復時間長、術后瘢痕明顯,并發癥發生率高也是比較顯著的缺點。
而醫學研究與技術的巨大進步,微創手術技術也逐漸應用開來。與傳統開服手術相比,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有其他幾個十分明顯的優勢:第一,切口小,患者腹部器官暴露在空氣中的概率就低,感染的風險也低。同時,對患者的損傷小,痛感低,且術后瘢痕小。第二,腹腔鏡的技術,能夠有效提升手術操作視野,精準定位手術點,手術的效果較為突出。因此,因為效果好、創傷小、安全性高,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越來越多的被患者所選擇,應用于膽囊結石的臨床治療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