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翠
(泰安市泰山區人民醫院/影像科 山東 泰安 271000)
利用醫學影像手段明確診斷胰腺癌并進行分期鑒別,使病人能夠及時獲得有效治療,始終是醫學影像工作的主要研究目標。筆者針對我院接診的58名懷疑患有胰腺癌的病人聯合使用MSCT以及MRI實施醫學影像掃描,研究兩者在胰腺癌診斷及鑒別方面的作用。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將本院2019年接診的58名疑似胰腺癌病人作為研究對象,并且均使用MSCT以及MRI進行醫學影像掃描。其中包含男性病人39人,女性病人19人,年齡在34.5歲至71歲之間,平均年齡大約為(53.1±8.3)歲。主要臨床癥狀包含:腹痛者57名,黃疸者51名,食少納差以及失眠者47名,高熱者31名。最終病理結果顯示患有胰腺癌的病人為39名,包含胰頭癌24人,胰體癌14人,胰尾癌1人;費胰腺癌的19人中,8人患有胰腺囊腺瘤,患有膽總管癌以及壺腹周圍癌的病人分別為4人、3人,剩余4人患有慢性胰腺炎。納入標準:①病人存在明顯的疼痛、黃疸等臨床體征;②病人對于本次研究知情并且同意;③具備完整的MSCT以及MRI的影像學資料。排除標準:①不存在嚴重的器官功能障礙,比方肝臟、腎臟等;②女性病人不處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③惡性腫瘤病史;④意識障礙或者精神障礙等。本次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1.2檢查方法
1.2.1MSCT增強掃描
使用西門子SOMATOM Sensation 16層螺旋CT,告知病人檢查前8小時以內禁食,并與檢查前1小時口服800至1千毫升溫開水。檢查過程再次口服300至500毫升溫開水使病人胃及十二指腸保持充盈狀態。病人取仰臥體位,由膈頂至雙腎下極平面進行平掃,之后增強掃描。于檢查前為病人肌肉注射造影劑,實施三期動脈增強掃描,注射完成25秒以后因此進行動脈期、胰腺期以及門脈期掃描。
1.2.2MRI增強掃描
診斷儀型號為西門子Sonata 1.5T,體線圈為8通道,病人實施檢查前需禁食、禁水。所有病人均取相控體部線圈,常規軸位、冠狀位等多角度掃描,參數指標如下:TR/TE = 85.71 ms/ 87.5 ms,層厚低于8mm,間隔不超過1mm,激勵次數為4次;二期快速擾相梯度回波序列(2D fast spoiled gradient recalled,2D FSPGR)T1WI及抑脂T1WI掃描,相關參數指標如下:TR/TE = 175~215 ms/4.2 ms,翻轉角度大約為80°,層厚不超過7mm,間隔不超過1mm;2D FSPGR T1WI 抑脂動態增強掃描。使用高壓注射器由病人肘動脈用不超過2.5毫升/秒的速度注射對比劑實施三期增強掃描:動脈期延時20秒至25秒;門靜脈期延時65秒至75秒;延時期延時4分鐘。
1.3觀察指標
總結病人MSCT以及MRI掃描結果、加強掃描結果。用醫生統一判斷異性病變的醫學影像標準,診斷疾病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將手術病例結果作為參照,概括胰腺癌及慢性胰腺炎的醫學特點。使用軟件SPSS21.0很對本地研究數據實施統計學分析,%代表計數資料,行x2檢驗。P<0.05表示統計學意義。
2.1MSCT以及MRI對病人檢查情況
MSCT以及MRI對病人檢查情況詳見表1:

表1 對比MSCT以及MRI的病理結果
2.2MSCT以及MRI對胰腺癌檢查準確確性、敏感性及特異性
MSCT以及MRI對胰腺癌檢查準確確性、敏感性及特異性詳見表2:

表2 對比MSCT以及MRI在胰腺癌診斷過程中各項指標
2.3影像學表現
MSCT診斷胰腺癌病人為47人,掃描提示病人胰腺存在血腫,形態不均,并且存在密度不均的病灶;加強掃描早期結果提示胰腺內部存在低密度陰影。MRI確診胰腺癌病人為48人,胰腺腫物呈現較低T1W1或者血流信號,而T2WI則顯示略高或血流信號較為渾濁。腫瘤侵染胰腺周圍組織時,四周脂肪表現為高血流信號特征,并且呈現條紋狀態的低血流信號,詳見圖1-4:

圖1為CT平掃結果,胰腺體尾部密度較低;圖2-3為加強CT結果,一項提尾部密度較低,內部成結節樣、鈣化點;圖4為MRI加強掃描,胰腺體稍微增大,呈現結節樣信號影,血流信號不均。
2.4分期診斷結果
手術病理結果顯示39名胰腺癌病人中包含中早期5人,發展期34人;CT診斷早期病人3人(60%),發展期病人29人(85.29%);MRI診斷早期胰腺癌病人4人(80%),發展期病人32人(88.89%)。比較二者對于胰腺癌的診斷率無統計學差異(P>0.05)。
胰腺癌的臨床表現多為胰腺腫物,并且可能存在一線輪廓、胰腺管以及密度發生改變,并且可以累積相鄰組織及器官。因為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在臨床癥狀方面存在較高的相似度,病例檢驗同樣可發現纖維化及囊性病變,所以臨床區分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始終是醫學影像領域需要突破的課題。近年,臨床廣泛使用MSCT以及MRI用以輔助疾病診斷,在胰腺疾病的臨床診斷過程中發揮關鍵價值。
3.1胰腺癌、慢性胰腺炎醫學影像特點
臨床鑒別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可通過直接及間接征象或者強化模式征象。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胰腺體積膨脹、病灶鈣化程度及分布情況均為分辨兩者的主要征象,這和其他國家文獻資料相吻合。病理學結果提示,胰腺癌由于病變區內癌細胞的分裂及擴散,提升病灶局限性;慢性胰腺炎則會因為病灶纖維化使胰腺體積逐漸縮小,就算由于炎癥發展造成外觀腫大,但通常為彌漫性增大。并且,慢性胰腺炎病人由于碳酸鹽在胰腺管內沉積造成胰腺管結石或者胰腺體鈣化。由于MSCT以及MRI針對胰腺實施醫學影像掃描時對于胰腺體積膨脹方面的提示相同,但是MSCT相較MRI對于鈣化情況的提示較為明顯,所以,MSCT結果可以當做評估兩者區分直接征象的最佳途徑。
針對間接征象評價來講,本次研究結果提示,胰腺病變同時累積周邊組織及大血管、胰膽管發生形態改變、胰腺周邊淋巴結血腫或者周圍出現腫物時,是區分胰腺癌與慢性胰腺炎的主要征象,符合其他國家相關研究結果[1]。由于胰腺癌存在圍管性擴散以及嗜神經生長這兩種病理學特征,所以,更傾向于膽總管及胰腺管擴散,產生形態學改變;傾向于周邊血管擴散,血管產生包繞、狹窄,乃至截斷;由于擴散面積擴大向淋巴結轉移,造成臨近淋巴結血腫。而評價上述間接征象時,MRI評估胰膽管擴張情況過程中具有顯著的診斷價值[2]。MRI具備安全、穩定、無創、用時短、成功率高以及不需要對比劑等優點,逐漸有取代ERCP的態勢。大量研究結果顯示,胰膽管整體梗阻,末端產生平滑型病變,大多出現在胰腺癌病例中,而慢性胰腺炎通常顯示為胰腺管產生不規則膨脹,這一征象有利于胰腺癌及慢性胰腺炎的區分[3]。由于MRI對于胰膽管的影響結果具有關鍵價值,所以我們認為,評估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間接征象的最佳途徑為MRI。
3.2在胰腺癌與慢性胰腺炎的診斷方面聯合使用MSCT和MRI的重要價值
一直以來,胰腺癌及慢性胰腺炎的診斷均需要依靠醫學影像方式。MSCT具有掃描迅速、分辨率高并且可以強化動脈期、延遲期以及門脈期的掃描效果等優勢,廣泛應用與胰腺癌的醫學診斷過程中,公認為區別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最有效的途徑[4]。由于低場強MRI掃描速度較慢,并且其空間分辨率較低,應用與胰腺疾病的醫學診斷過程受到較大限制。近年,MRI技術逐漸應用于各種疾病的診斷過程,尤其是高場強的MRI技術,不但提升了空間分辨率,同時具有多參數以及多角度成像等優點,最大程度縮短掃描時間,同時對于強化動脈期、延遲期以及門脈期的動態掃描結果可以和MSCT抗衡[5]。再有,MRI在胰膽管的擴張范圍的醫學影像結果明確過程中具有獨特的使用價值,對于胰腺癌等疾病的診斷、胰腺炎急性期病情發展程度的評價等方面均有重要價值[6]。所以,MSCT以及MRI在胰腺癌的診斷過程中各自均具有明顯優勢,可在診斷胰腺疾病時,根據病人情況及醫生建議作為參考,合理選擇有效的醫學影像檢查方案,或者將MSCT以及MRI加強掃描進行結合,用以提升診斷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