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明
(青島市第五人民醫院/檢驗科 山東 青島 266000)
肺結核是較為常見的一種傳染病,我國第5次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顯示,我國每年新發患者數量在120萬人以上,結核病發病人數居于全球第2位[1]。肺結核主要是結核桿菌侵犯肺部引起的傳染性疾病,傳染性強患者可有午后低熱、咳嗽、乏力等癥狀,若不及時治療,結核桿菌在體內擴散,可引起肺組織壞死,誘發呼吸衰竭或窒息。胸部CT等影像學檢查是目前鑒別診斷肺結核的有效方式,這些無創、便捷的檢查方式備受患者的青睞。但部分肺結核患者癥狀不典型,影像學征象不典型,增加了肺結核診療的難度[2-3]。痰涂片檢驗是鑒別診斷肺結核的另一種方式,結核抗體檢測也是臨床上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檢測方式,為了比較這兩種檢測方式診斷肺結核的效果,對我院收治的90例肺結核患者以及70名健康體檢者進行了研究。
1.1基線資料
選擇2019年8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確診為肺結核的90例患者以及70名健康體檢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所有人員對研究內容知情,認知功能良好,其中肺結核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午后低熱等癥狀,經過胸部CT、痰培養等檢驗確診。本研究排除伴上呼吸道感染等其他感染性疾病者、免疫缺陷、精神異常等其他原因無法配合完成研究者。90例肺結核患者中男性39例,女性31例;患者最小年齡23歲,最大年齡69歲,平均(45.30±3.95)歲。健康體檢者中男性35例,女性35例;患者最小年齡26歲,最大年齡75歲,平均(47.02±4.06)歲。兩組人員的性別與年齡無顯著差異(P>0.05),可以開展本研究中。
1.2方法
所有人員均在我院進行了痰涂片檢驗與結核抗體檢驗,其中痰涂片檢驗方法:清晨先讓患者漱口清潔,再次深咳嗽,用咳出的第二口痰中膿性或者干酪樣的部分,進行抗酸染色。借助貝索試劑手工染色,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4]。染色成功后在顯微鏡下觀察結核分歧桿菌所顯示的顏色以及數量,判定受檢者是否為肺結核。
結核抗體檢驗方法:清晨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3毫升待檢,將所抽取的血樣放入離心機內離心處理約10分鐘,轉速3000r/min,取上層血清進行檢測[5]。在檢測板反應孔中間添加兩滴封閉液后,等待薄膜吸入,再取40μL檢測標本加入反應孔中間,之后再滴入6滴洗滌液。觀察薄膜吸入后指控區域及檢測區域是否出現紅色斑點,將觀察及診斷結果準確記錄[6]。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種檢查方式準確率、診斷靈敏度與特異性,其中痰涂片檢驗連續觀察300個不同視野內具有結核分歧桿菌診斷為陽性,結核抗體檢驗中血液與試劑反應薄膜中間可見紅原點為陽性。
1.4統計學方法
將70例患者與70名健康體檢者的檢測結果以及其他數據資料使用計算機進行整理,通過SPSS 19.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使用例數、百分比表示,經卡方值檢驗后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結核抗體檢驗診斷肺結核的準確率、靈敏度以及特異度分別為93.57%、94.29%與92.86%,痰涂片檢驗的準確率、靈敏度以及特異度分別為79.29%、78.57%與80.00%,結核抗體檢驗診斷肺結核的準確率、靈敏度以及特異度高于痰涂片檢驗結果,與痰涂片檢驗結果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詳情見表1、表2。

表1 兩種檢驗方式對肺結核的診斷結果

表2 兩種檢驗方式診斷肺結核的效能
肺結核是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問題,是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傳染病,我國是結核病嚴重流行的國家之一。近年來我國結核病發病率趨于平緩,但每年新發患者數量在100萬人以上,這與我國居民結核病防控意識差、早期檢出率低等因素有關[7]。活動期肺結核患者有明顯的午后低熱、咳嗽、咯血等癥狀,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日常生活,甚至可能因大量查血引發窒息。盡早鑒別診斷肺結核對于控制肺結核的傳播、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的意義。
胸部CT等影像學檢查是門診篩查與診斷肺結核最常見的方式,對肺結核的檢出率約為91.89%~97.20%,影像學檢查可見患者上葉尖后段或下葉背段密度不均,有“空洞征”表現,可作為肺結核病診斷的重要依據[8]。但部分肺結核患者癥狀以及胸部影像學表現不典型,如有部分肺吸蟲患者有咳嗽、胸痛、咳血等癥狀,胸部CT檢查可見實變結節影、單發或多發空腔,部分空腔可見附壁結節,故容易被誤診為肺結核[9]。痰培養是診斷肺結核的金標準,通過培養痰液中的結核桿菌,根據結核桿菌的數量判斷患者是否存在肺結核以及病情進展的情況,但這種檢查方式檢驗時間較長,而且對實驗環境的要求較高,因此尋找更為便捷且準確的檢查方式就顯得尤為重要。
現階段痰涂片檢驗與結核抗體檢驗被應用于肺結核的診斷中,其中痰涂片檢驗具有方便、廉價的特點,而且可以在短時間內明確診斷肺結核以及結核的傳染源。然而痰涂片檢驗診斷肺結核的過程中會受痰液標本品質、實驗室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主要是因為痰液經歷呼吸道以及口腔所以容易受到呼吸道其他病原菌的影響,有時難以準確反映下呼吸道感染情況[10]。而且少數肺結核患者多次痰涂片檢查為陰性,但影像學檢查與活動性肺結核病變特征相符,這種涂陰肺結核雖然傳染性較小,但因為病情隱匿,可能會造成肺結核更大范圍的傳播。國內有文獻報道,多次痰涂片陰性的肺結核患者若未能得到有效的治療,5年內約有20.8%的患者會轉化為傳染性更強的肺結核[11]。因此,對于部分病情隱匿的肺結核患者,無法有效通過痰涂片檢驗明確診斷,這也說明了痰涂片檢驗在肺結核尤其是早期肺結核診斷中的局限性。本研究中痰涂片檢驗診斷肺結核的準確率、靈敏度與特異性分別為79.29%、78.57%、80.00%,均有待提高,容易延誤肺結核患者的最佳治療時期。
血清結核抗體是通過對患者血液中是否具有結核分歧桿菌進行檢查,以體驗免疫為基礎抗體檢測不受卡介苗、環境等因素的影響,這種檢驗方式具有較好的重復性,是一種有效的檢驗方式。從臨床上看活動性或空洞性肺結核患者抗體水平明顯高于健康人群,經過有效的治療后,抗體水平可逐漸恢復至正常范圍內,而治療后無效的患者結核抗體仍處于較高水平,所以結核抗體檢測在肺結核的診斷以及療效評估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12]。除此之外,對疑似肺結核的患者進行血清結核抗體檢測還可以簡述其他抗體,從而判斷結核桿菌的感染程度。國內有學者報道,結核抗體檢驗的靈敏度與肺結核患者肺部空洞數目密切相關,結核抗體檢驗靈敏度與空洞數目呈正相關[13]。本研究中結核抗體檢驗診斷肺結核的靈敏度達到了94.29%,主要是因為多數患者影像學檢查可見肺部有多個空洞,有多個斑點狀、結節狀的高密度影。與痰涂片檢驗相比,結核抗體檢驗不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影響,所以對肺結核具有更高的檢出率。本研究中,結核抗體檢驗診斷肺結核的準確率、靈敏度以及特異度分別為93.57%、94.29%與92.86%,痰涂片檢驗的準確率、靈敏度以及特異度分別為79.29%、78.57%與80.00%,結核抗體檢驗診斷肺結核的準確率、靈敏度以及特異度高于痰涂片檢驗結果,與痰涂片檢驗結果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而且對于無痰或者是兒童患者進行肺結核診斷時,結核抗體檢驗也可以發揮較好的作用,不受年齡以及痰液等因素的限制,這進一步證實了結核抗體檢驗在肺結核診斷中的應用優勢。本研究中結核抗體檢驗診斷肺結核有4例患者漏診,主要是因為部分患者檢測時間過早,部分患者抗體處于飽和狀態,未見游離抗體造成假陰性的結果。
肺結核是全球傳染病殺手,降低肺結核的發病率、阻止肺結核傳播是公共衛生管理的一大目標,一旦肺結核漏診與誤診對患者身心都會造成較大的傷害,而且因延誤治療花費的醫療費用也會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所以醫生在肺結核診斷過程中應該優先選擇結核抗體這類診斷準確性與靈敏度高的檢測方法,必要時與影像學、痰涂片等檢查聯合診斷,最大程度減少漏診與誤診的發生,精準治療從而改善患者的預后[14]。在對疑似肺結核患者進行結核抗體檢驗前,需要耐心向患者解釋結核抗體檢驗的優勢及目的,取得患者的理解與配合,并且在空腹狀態下獲取樣本進行檢測,嚴格控制檢驗流程,最大程度保證結核抗體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綜上所述,在肺結核的診斷中,痰涂片檢驗與結核抗體檢驗均可以較好地鑒別診斷肺結核,但結核抗體檢驗的效果更好,可以減少漏診與誤診的發生。